这一天的朝报上,有戴计相写的一篇关于粮税的文章,从各路漕司该管哪些,钞关该管哪些,各府县该怎么做,一直到想开米粮行的商户该怎么做。
最后还举了个例子,淮安某家米粮行,铺子多大,开在哪里,做哪些生意,需用哪些人手,担哪些责任,交哪些税,这样怎么做,那样怎么做,详细明白。
通篇文章,没有花俏,全是实实在在一步一步该怎么做。
付娘子看的惊讶不已,看完一遍,又看了一遍,抬眼看着正来来往往在天井里晾衣服的嫂子,笑道:“嫂子,杏花大舅找到活没有?”
付娘子嫂子的大哥,在豫章城米行做经纪,上个月中,城里的米铺突然一哄而起,各自收米收粮,没人再去米粮行,还听说米粮行亏了好些银子,连那块地儿都抵押出去了,就关了门。
“还没有,早上去买菜,碰到我大嫂,我还问她,她说周边县里的米粮行,也都关门了,唉,大哥做了大半辈子经纪,又不会干别的。唉。”
一提起她大哥,付娘子嫂子就愁的不行。
她大哥也就算了,已经过五十了,年纪大了,可她那两个侄子,全是自小跟着她大哥学做米粮行经纪,只会认米认粮做经纪!
“让杏花大舅开间小经纪行吧。你看这上面这间小经纪铺子,就照这间铺子开。
“那些稻谷,杏花大舅扫一眼,就知道是几等稻,是新是陈,空不空,又是出了名的诚实本份,开一间这样的小经纪铺,正正好。”
付娘子站起来,将朝报送到大嫂子面前,指着戴计相那篇文章给她看。
付娘子大嫂也是识字的,仔细看了,惊讶不已,“这真行?”
“肯定行,这个人,是大齐的计相呢。”付娘子指着戴计相的姓名。
“那这个给我,我这就去一趟我哥家。”付娘子嫂子把衣服往盆里一扔,一把抓过朝报就往外跑。
“哎。”付娘子一声哎没喊完,就咽回去了,算了,她再买一份吧,她还没看完呢!
付娘子叫过侄女儿杏花,让她再去买一份朝报,自己坐回去,接着看晚报。
这晚报就热闹了。
付娘子一眼先扫到一篇小八卦。
说是原礼部周老尚书的夫人曹老夫人身边,有两个得用的大丫头,一个叫玉梳,一个叫金篦,为什么叫这样两个名儿呢,是因为周老尚书头发掉光了。
周老尚书头发掉光了,却不想让人知道,就常年戴着能裹住整个头的大帽子,帽子周围,还要围一圈儿黑绸。
曹老夫人就挑年青好看的丫头,起了这么两个名,说是,盼着她家老太爷还能用得上。
付娘子呆了一瞬,哈哈笑起来。
……………………
第三轮滕王阁评文发银子的隔天,一早上送到的晚报上,最显眼的位置,印了第一轮的两篇赋一首诗,两赋一诗后面,都跟了一篇比原文长了很多的夸夸评。
李桑柔是真看不大懂那三篇夸夸评,实在是用典太多,她根本不知道那些典都是什么跟什么,用词儿也太古太雅,一串儿一串儿的全是排比句。
不过,这三篇评,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往死里夸奖这个事儿,她看出来了。
当天,豫章城的学生士子中间,人人都在议论:
这个梅岭山人是谁,夸成这样这是什么意思?这么夸,他怎么落得下笔的?写这样几篇夸到不要脸的夸奖文儿时,他脸不红吗?
而且,这夸夸文儿写的,明显比那两篇赋一首诗强太多了,文章写成这样的人,怎么也要自恃一下身份吧,怎么能写这样的文章?他这笔,是怎么落下去的?
也就隔了一天,当天的晚报,比平时厚了不少,厚出来的五六张,全是各种刻薄那两赋一诗的文章,有长的,不过大多数都很短小精致。
李桑柔坐下廊下,闻着连廊那边,厨房门口散发出的扑鼻的油香,慢慢悠悠,将那些刻薄文章,一篇儿一篇儿细细的看。
顾晞大步流星,脚步快的斗蓬在身后扬起,看到李桑柔,远远就笑道:“你看的是晚报?这就是你要的文骂?”
“对啊。”李桑柔声调愉快。
顾晞哈哈笑起来,“早上看到晚报,守真吓坏了,捏着晚报,站在那儿反思了好久,从见到你头一面开始反思,说他得好好想清楚,他得罪过你没有。”
“他再怎么得罪我,我也不会跟他计较。”李桑柔站起来,拉了把椅子放到顾晞面前。
“你是只对他这样,还是对别人也这样?”顾晞坐到李桑柔旁边,斜瞥着她。
“只对他。”李桑柔笑眯眯道。
顾晞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哼了一声。
“看到他那张脸,我就没法计较。这是我的债。”李桑柔包茶包沏茶。
“你对阿玥那么好,也是因为他?你从什么时候看出守真那份龌龊心思的?”顾晞往后靠在椅子里。
“头一回同时看到他和宁和公主的时候吧。
“宁和么,刚开始是,后来,是因为宁和很可爱,聪明得很,教什么会什么。”李桑柔沏了茶,倒了杯推给顾晞。
“教什么会什么。”顾晞哼了一声。“大哥的信里,回回都说到阿玥。
“从前,大哥的烦恼,一半在阿玥身上,一直担心她过于忧虑拘谨,担心她心胸不展不能长寿,甚至担心她早夭。
最后还举了个例子,淮安某家米粮行,铺子多大,开在哪里,做哪些生意,需用哪些人手,担哪些责任,交哪些税,这样怎么做,那样怎么做,详细明白。
通篇文章,没有花俏,全是实实在在一步一步该怎么做。
付娘子看的惊讶不已,看完一遍,又看了一遍,抬眼看着正来来往往在天井里晾衣服的嫂子,笑道:“嫂子,杏花大舅找到活没有?”
付娘子嫂子的大哥,在豫章城米行做经纪,上个月中,城里的米铺突然一哄而起,各自收米收粮,没人再去米粮行,还听说米粮行亏了好些银子,连那块地儿都抵押出去了,就关了门。
“还没有,早上去买菜,碰到我大嫂,我还问她,她说周边县里的米粮行,也都关门了,唉,大哥做了大半辈子经纪,又不会干别的。唉。”
一提起她大哥,付娘子嫂子就愁的不行。
她大哥也就算了,已经过五十了,年纪大了,可她那两个侄子,全是自小跟着她大哥学做米粮行经纪,只会认米认粮做经纪!
“让杏花大舅开间小经纪行吧。你看这上面这间小经纪铺子,就照这间铺子开。
“那些稻谷,杏花大舅扫一眼,就知道是几等稻,是新是陈,空不空,又是出了名的诚实本份,开一间这样的小经纪铺,正正好。”
付娘子站起来,将朝报送到大嫂子面前,指着戴计相那篇文章给她看。
付娘子大嫂也是识字的,仔细看了,惊讶不已,“这真行?”
“肯定行,这个人,是大齐的计相呢。”付娘子指着戴计相的姓名。
“那这个给我,我这就去一趟我哥家。”付娘子嫂子把衣服往盆里一扔,一把抓过朝报就往外跑。
“哎。”付娘子一声哎没喊完,就咽回去了,算了,她再买一份吧,她还没看完呢!
付娘子叫过侄女儿杏花,让她再去买一份朝报,自己坐回去,接着看晚报。
这晚报就热闹了。
付娘子一眼先扫到一篇小八卦。
说是原礼部周老尚书的夫人曹老夫人身边,有两个得用的大丫头,一个叫玉梳,一个叫金篦,为什么叫这样两个名儿呢,是因为周老尚书头发掉光了。
周老尚书头发掉光了,却不想让人知道,就常年戴着能裹住整个头的大帽子,帽子周围,还要围一圈儿黑绸。
曹老夫人就挑年青好看的丫头,起了这么两个名,说是,盼着她家老太爷还能用得上。
付娘子呆了一瞬,哈哈笑起来。
……………………
第三轮滕王阁评文发银子的隔天,一早上送到的晚报上,最显眼的位置,印了第一轮的两篇赋一首诗,两赋一诗后面,都跟了一篇比原文长了很多的夸夸评。
李桑柔是真看不大懂那三篇夸夸评,实在是用典太多,她根本不知道那些典都是什么跟什么,用词儿也太古太雅,一串儿一串儿的全是排比句。
不过,这三篇评,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往死里夸奖这个事儿,她看出来了。
当天,豫章城的学生士子中间,人人都在议论:
这个梅岭山人是谁,夸成这样这是什么意思?这么夸,他怎么落得下笔的?写这样几篇夸到不要脸的夸奖文儿时,他脸不红吗?
而且,这夸夸文儿写的,明显比那两篇赋一首诗强太多了,文章写成这样的人,怎么也要自恃一下身份吧,怎么能写这样的文章?他这笔,是怎么落下去的?
也就隔了一天,当天的晚报,比平时厚了不少,厚出来的五六张,全是各种刻薄那两赋一诗的文章,有长的,不过大多数都很短小精致。
李桑柔坐下廊下,闻着连廊那边,厨房门口散发出的扑鼻的油香,慢慢悠悠,将那些刻薄文章,一篇儿一篇儿细细的看。
顾晞大步流星,脚步快的斗蓬在身后扬起,看到李桑柔,远远就笑道:“你看的是晚报?这就是你要的文骂?”
“对啊。”李桑柔声调愉快。
顾晞哈哈笑起来,“早上看到晚报,守真吓坏了,捏着晚报,站在那儿反思了好久,从见到你头一面开始反思,说他得好好想清楚,他得罪过你没有。”
“他再怎么得罪我,我也不会跟他计较。”李桑柔站起来,拉了把椅子放到顾晞面前。
“你是只对他这样,还是对别人也这样?”顾晞坐到李桑柔旁边,斜瞥着她。
“只对他。”李桑柔笑眯眯道。
顾晞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哼了一声。
“看到他那张脸,我就没法计较。这是我的债。”李桑柔包茶包沏茶。
“你对阿玥那么好,也是因为他?你从什么时候看出守真那份龌龊心思的?”顾晞往后靠在椅子里。
“头一回同时看到他和宁和公主的时候吧。
“宁和么,刚开始是,后来,是因为宁和很可爱,聪明得很,教什么会什么。”李桑柔沏了茶,倒了杯推给顾晞。
“教什么会什么。”顾晞哼了一声。“大哥的信里,回回都说到阿玥。
“从前,大哥的烦恼,一半在阿玥身上,一直担心她过于忧虑拘谨,担心她心胸不展不能长寿,甚至担心她早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