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鲁岳和赵秉直两人都不吭声了,裴昭珩也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淡淡扫了他们一眼,便挪开了目光。
正此刻,殿下却传来了一个有些低沉沙哑的声音。
“臣有本要奏。”
贺顾听见这声音微微一怔,扭头去看,说话的不是别人,却竟然是前世与他斗了许久,今生却未得几面之缘的闻修明,闻伯爷。
裴昭珩道:“准奏。”
闻修明清了清嗓子,才道:“两月余前,臣在承河与北戎人交战,一时不慎,中了戎犬暗算,身负重伤,不仅误了北地战事,也辜负了皇上的重托,皇上宽仁,并未降罪与臣,也未削爵罚俸,这些日子臣留家养伤,陛下更是屡屡关怀,臣每每念起皇上宽待,心中皆是不胜感涕。”
“臣今日在朝会上说这些话,并非有意逢迎与陛下,只是为着自证清白,方才御史台鲁、赵二位大人,言必提及闻某,以损贺将军之功,臣听之在耳,实在不敢苟同,也不愿背这口黑锅。”
裴昭珩闻言,有些失笑,道:“黑锅?此话怎讲?”
闻修明却面色一肃道:“有功当赏,有过当罚,臣是行伍中人,虽不通儒道纲常伦理,然则却也知道这两条军中铁律,放诸四海皆准,贺将军分明立下大功,陛下依律晋爵行赏,有何不可?有何不妥?”
“若只因年龄而将其战功视若无睹,陛下与前燕废帝任人唯奸、不辩忠贤之行径,有何二致?”
“臣心中对陛下论功封赏贺将军绝无丝毫微词,更非方才鲁、赵二位大人所推测那般心胸狭隘之人,还请陛下万勿听信方才他们的说辞。”
贺顾如今虽也屡立奇功,但与闻修明在武将之中的人望相比,自然还是不如的,果然此刻闻修明一出头,众武将这边面面相觑一圈,很快跪了乌压压一群,纷纷附和道:“臣等附议。”
贺将军的永国公一爵,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回家路上贺顾还有些恍惚,他越想越觉得奇怪——
就算……就算这一世他与闻伯爷并无什么龃龉,闻伯爷兴许也还看他顺眼,可前世闻修明其人贺顾可是了解的很,他虽也颇有心眼,处事十分圆滑,可方才在朝会上那么洋洋洒洒、流利又高居道德高地的一番高论,闻修明是绝想不出来的,背后必有不知哪位,给他准备好了今日这一番奏论,且还按捺着直到鲁岳、赵秉直师徒二人丑态毕出才发作……
实在不可谓不高明。
这位幕后始作俑者是谁,也实在不算难猜。
第137章
毕竟是天子脚下,一国之都,京师这地方,口耳相传,消息传开的一向飞快——
朝会上新君为了爱将舌战群儒,力排众议晋封贺将军做了永国公这事,很快便在汴京城里尽人皆知了。
备受盛宠的贺侯爷从此没了,可却又多了个炙手可热的永国公。
其实早在今上还未登基之前,先帝缠绵病榻,将国事和议政阁批红之权交给儿子起,这几年来,朝中势力早已不着痕迹的悄悄洗了牌,乃至新帝登基之后,还能留下的、保得稳这顶乌纱帽的,早也没有蠢人,且新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更是不在少数。
偏有几个刺儿头,新帝却一直未做处置,甚至还颇为宽纵,听之任之,几次捋了虎须,最后也只是高高拿起、轻轻放过。
众人这才想明白,原来皇上这是等在今日了——
朝中看不惯贺顾的,虽然并非只有鲁岳、赵秉直师徒二人,但或是不想引来圣怒、或是对皇帝究竟宠信哪个,其实并没有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的、或是碍于身份不便发声纳谏的,并不能如同御史台的言官们那样三天两头的给皇帝添堵——
是以也从来都是或暗中拱火,或冷眼旁观。
可今日有了那崇文殿上众目睽睽之下被驳斥的再无颜面见人的赵大夫以身试险,这下便再也没人不明白,贺子环是当今圣上的眼珠子心头肉了——
谁要跟他过不去,陛下便得头一个收拾他。
此事一出,那原本几乎因着北地的战事,叫众人望之脑后的桃色传闻,倒是又甚嚣尘上了起来。
毕竟皇上对贺将军的爱重,众人都看在眼里,又有福承公主这个自大越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非因和亲之故、便破例晋封的异姓公主,即便她名义上的生母是先帝的庆国长公主、今上的亲姐——
可如此想来,却也仍然显得有些古怪。
……即便陛下真的是实在追思那早逝的长姐、怜爱甥女,给了福承这么大的恩典,可又为什么不直接把福承过继到自己膝下呢?
呃……不过也是,毕竟这孩子的生父贺将军,如今可活的好好的,他又只有福承公主这么一个掌上明珠,陛下若真要过继,难免有些夺人所爱,不大地道了。
只是凡此种种,无论是陛下对于贺将军、福承异乎寻常的宠爱,还是公主的相貌等等……以常理实难想通的怪处,一旦联想到那个陛下和贺将军之间十分香艳又离奇的传闻,各各关窍便又一一叩通,显得合情合理了起来——
实在让人没法不多想啊!
一时朝中好容易因着武灵府大胜安定下来的人心,又开始浮动不安了起来。
贺顾却不知道旁人心中这许多的有的没的,也并不关心,他得忙着进宫谢恩。
正此刻,殿下却传来了一个有些低沉沙哑的声音。
“臣有本要奏。”
贺顾听见这声音微微一怔,扭头去看,说话的不是别人,却竟然是前世与他斗了许久,今生却未得几面之缘的闻修明,闻伯爷。
裴昭珩道:“准奏。”
闻修明清了清嗓子,才道:“两月余前,臣在承河与北戎人交战,一时不慎,中了戎犬暗算,身负重伤,不仅误了北地战事,也辜负了皇上的重托,皇上宽仁,并未降罪与臣,也未削爵罚俸,这些日子臣留家养伤,陛下更是屡屡关怀,臣每每念起皇上宽待,心中皆是不胜感涕。”
“臣今日在朝会上说这些话,并非有意逢迎与陛下,只是为着自证清白,方才御史台鲁、赵二位大人,言必提及闻某,以损贺将军之功,臣听之在耳,实在不敢苟同,也不愿背这口黑锅。”
裴昭珩闻言,有些失笑,道:“黑锅?此话怎讲?”
闻修明却面色一肃道:“有功当赏,有过当罚,臣是行伍中人,虽不通儒道纲常伦理,然则却也知道这两条军中铁律,放诸四海皆准,贺将军分明立下大功,陛下依律晋爵行赏,有何不可?有何不妥?”
“若只因年龄而将其战功视若无睹,陛下与前燕废帝任人唯奸、不辩忠贤之行径,有何二致?”
“臣心中对陛下论功封赏贺将军绝无丝毫微词,更非方才鲁、赵二位大人所推测那般心胸狭隘之人,还请陛下万勿听信方才他们的说辞。”
贺顾如今虽也屡立奇功,但与闻修明在武将之中的人望相比,自然还是不如的,果然此刻闻修明一出头,众武将这边面面相觑一圈,很快跪了乌压压一群,纷纷附和道:“臣等附议。”
贺将军的永国公一爵,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回家路上贺顾还有些恍惚,他越想越觉得奇怪——
就算……就算这一世他与闻伯爷并无什么龃龉,闻伯爷兴许也还看他顺眼,可前世闻修明其人贺顾可是了解的很,他虽也颇有心眼,处事十分圆滑,可方才在朝会上那么洋洋洒洒、流利又高居道德高地的一番高论,闻修明是绝想不出来的,背后必有不知哪位,给他准备好了今日这一番奏论,且还按捺着直到鲁岳、赵秉直师徒二人丑态毕出才发作……
实在不可谓不高明。
这位幕后始作俑者是谁,也实在不算难猜。
第137章
毕竟是天子脚下,一国之都,京师这地方,口耳相传,消息传开的一向飞快——
朝会上新君为了爱将舌战群儒,力排众议晋封贺将军做了永国公这事,很快便在汴京城里尽人皆知了。
备受盛宠的贺侯爷从此没了,可却又多了个炙手可热的永国公。
其实早在今上还未登基之前,先帝缠绵病榻,将国事和议政阁批红之权交给儿子起,这几年来,朝中势力早已不着痕迹的悄悄洗了牌,乃至新帝登基之后,还能留下的、保得稳这顶乌纱帽的,早也没有蠢人,且新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更是不在少数。
偏有几个刺儿头,新帝却一直未做处置,甚至还颇为宽纵,听之任之,几次捋了虎须,最后也只是高高拿起、轻轻放过。
众人这才想明白,原来皇上这是等在今日了——
朝中看不惯贺顾的,虽然并非只有鲁岳、赵秉直师徒二人,但或是不想引来圣怒、或是对皇帝究竟宠信哪个,其实并没有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的、或是碍于身份不便发声纳谏的,并不能如同御史台的言官们那样三天两头的给皇帝添堵——
是以也从来都是或暗中拱火,或冷眼旁观。
可今日有了那崇文殿上众目睽睽之下被驳斥的再无颜面见人的赵大夫以身试险,这下便再也没人不明白,贺子环是当今圣上的眼珠子心头肉了——
谁要跟他过不去,陛下便得头一个收拾他。
此事一出,那原本几乎因着北地的战事,叫众人望之脑后的桃色传闻,倒是又甚嚣尘上了起来。
毕竟皇上对贺将军的爱重,众人都看在眼里,又有福承公主这个自大越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非因和亲之故、便破例晋封的异姓公主,即便她名义上的生母是先帝的庆国长公主、今上的亲姐——
可如此想来,却也仍然显得有些古怪。
……即便陛下真的是实在追思那早逝的长姐、怜爱甥女,给了福承这么大的恩典,可又为什么不直接把福承过继到自己膝下呢?
呃……不过也是,毕竟这孩子的生父贺将军,如今可活的好好的,他又只有福承公主这么一个掌上明珠,陛下若真要过继,难免有些夺人所爱,不大地道了。
只是凡此种种,无论是陛下对于贺将军、福承异乎寻常的宠爱,还是公主的相貌等等……以常理实难想通的怪处,一旦联想到那个陛下和贺将军之间十分香艳又离奇的传闻,各各关窍便又一一叩通,显得合情合理了起来——
实在让人没法不多想啊!
一时朝中好容易因着武灵府大胜安定下来的人心,又开始浮动不安了起来。
贺顾却不知道旁人心中这许多的有的没的,也并不关心,他得忙着进宫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