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刚过了年关,北地就传来了好消息,贺将军初战大捷,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成功收回一城,一时朝中人心大振,人人脸上愁云惨雾终于都稍稍散了,感觉终于要拨开云雾见青天,只要贺将军在北地能再顺利把雁陵收复,那这些日子朝堂上大家伙的担惊受怕和忧心忡忡,便都终于能告一段落了。
最重要的是……
皇上也不会天天冷着个脸,对底下人办的差事“精益求精”,动辄训斥、罚俸乃至翻人八百年前的旧账找茬了……
是的,在此之前,众人都以为当今圣上虽然于政事上勤勉严格了些,但有他当年辅政先太子的贤名在,再加上皇帝的那张脸实在是迷惑性太足,只要稍稍和缓颜色,便总让人产生他是个仁厚宽泽、温善的贤君的错觉,且先帝一生驭下仁和,虽然晚年许是因着太子忤逆的缘故变得脾气阴晴不定了些,但也瑕不掩瑜,今上和先帝是亲父子,想必也是子肖乃父,一样仁厚的了。
万万没想到,自打贺统领临危受命成了贺将军,一离开京城,他就忽然变了张脸,倒不是说变成了如何残暴不仁的昏君,反而恰恰更加勤政了,且不是勤政了一点点,除却每日朝会,只说议政阁奏事会,自高祖年间,便一向是三日一回,从未变过,然而年节刚过,新帝却说北地战事吃紧,国库自先帝年间便开始连年亏空,朝事耽搁不得,议政阁奏事会暂时改成两日一次——
议政阁有位上了年纪的老大人,朝会上没敢说不是,散了朝私底下发了一嘴牢骚,也不知叫谁听去传进了皇帝耳朵,第二日便叫皇帝打发回家养老去了,美名其曰恩荣回乡,转头立刻新提了个年轻经得住折腾的,破例入阁做了议政阁大臣,这一招杀鸡儆猴,立时叫满朝上下文武百官都都做了锯嘴葫芦,再不敢多说一个字了。
且本来也没有什么可多说的,皇帝勤政,于朝务上精益求精,他自己都不近女色点灯熬油的,就差在揽政殿御案上做个窝了,对底下的人要求严格了些又有什么可指摘的?这样的贤君放眼历朝历代,打着灯笼还难找哩,谁又敢多说一个不是?
于是臣工们只好有苦不能言的陪着新帝加班加点,年也没囫囵个的过好,户部便又要准备着给承河大营准备后续粮草军饷,工部兵部又要马不停蹄的铸造补缺的火炮、箭支、驯养军马等一干事宜,人人都在心里求爷爷告奶奶的,希望贺将军赶紧把雁陵收回来,得胜班师回朝,也没功夫计较皇帝这样挂心北地战事,究竟是以国为重还是担心出征离京的贺将军了。
只是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虽然有眼色的人是大多数,但也总少不了那么几个没眼色的,这个节骨眼上还在坚持不懈的上本催促新帝立后选秀,充盈后宫,大家伙也都冷眼旁观着,准备看这几个没眼力见的傻子自掘坟墓,不想皇帝这回却竟然叫他们大跌眼镜,云淡风轻的在朝会上允了,吩咐内务司可以开始着手准备新朝选秀了。
朝臣们一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前些日子流传的皇帝和贺将军搞男风,而且还搞出个福承公主的离奇风流韵事,又究竟是真是假?
但是皇帝肯想通,不再钻牛角尖了,这毕竟是件好事,这消息伴着北地连连传回的捷报,一时也叫一个多月来愁云惨雾的朝野上下终于舒眉展目、喜笑颜开起来。
只有内务司新上任的管事赵斋儿赵内官心知肚明,皇帝和贺统领究竟是个什么关系,毕竟他天天守在揽政殿,有时候听了一耳朵的墙角,那也不是他故意的,这些事他师父——此刻远在帝陵的前内务司管事王公公早就教过他,只要当作没瞧见、不知道、皇上这么做很正常,也不要往外传一个字,就可安稳度日,可此刻选秀这烫手差事落在了他内务司的手上,斋儿就是像装傻也不行了。
到底选还是不选?
怎么选?
选谁啊?
不选吧,皇上都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旨了……选吧,皇上分明心里就只揣着贺将军一个,旁的公的母的都不上心,他怕是怎么选也选不上叫皇帝称心如意的,且要真选出来个皇后,等贺将军回京了,万一和皇上置气,那到时候他两个床头打架床尾和也就罢了,自己岂不是要被拉出来背锅祭天……
斋儿心里越发苦了。
他憋了几日,终于决定寻个机会,趁着四下无人和陛下求个明旨,问问这选秀的差事到底怎么操办。
这一日正好议政阁那边来了奏报北地战事的折子,北地的折子皇上一向最着急看,斋儿便寻思着趁着递折子、沾沾贺将军捷报喜讯的光,请示一下圣意。
揽政殿里燃着细细的檀香,一片寂然,只有御案上皇帝翻动奏折哗哗的声音格外清晰,斋儿捧着议政阁送来的折子,小心翼翼的弯腰陪着笑道:“皇上,议政阁那边又得了北地战事的奏报,王老大人叫奴婢立刻送来给皇上过目呢。”
裴昭珩正在批着关于户部清算去年亏空情况的奏事折子,先帝在时虽然朝野平稳,但是对底下的许多贪墨和营营苟利之事,其实已经是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常雷声大雨点小,犯了错通常只要不是戳到先帝的心窝子上,都是能饶便饶了,左不过革职罚俸训斥几句,所以才得了个仁君的贤名,如此虽然瞧着一片歌舞升平,其实国库却已经连年亏空,眼下再想找补回来,绝非一日、甚至一年半载之功。
最重要的是……
皇上也不会天天冷着个脸,对底下人办的差事“精益求精”,动辄训斥、罚俸乃至翻人八百年前的旧账找茬了……
是的,在此之前,众人都以为当今圣上虽然于政事上勤勉严格了些,但有他当年辅政先太子的贤名在,再加上皇帝的那张脸实在是迷惑性太足,只要稍稍和缓颜色,便总让人产生他是个仁厚宽泽、温善的贤君的错觉,且先帝一生驭下仁和,虽然晚年许是因着太子忤逆的缘故变得脾气阴晴不定了些,但也瑕不掩瑜,今上和先帝是亲父子,想必也是子肖乃父,一样仁厚的了。
万万没想到,自打贺统领临危受命成了贺将军,一离开京城,他就忽然变了张脸,倒不是说变成了如何残暴不仁的昏君,反而恰恰更加勤政了,且不是勤政了一点点,除却每日朝会,只说议政阁奏事会,自高祖年间,便一向是三日一回,从未变过,然而年节刚过,新帝却说北地战事吃紧,国库自先帝年间便开始连年亏空,朝事耽搁不得,议政阁奏事会暂时改成两日一次——
议政阁有位上了年纪的老大人,朝会上没敢说不是,散了朝私底下发了一嘴牢骚,也不知叫谁听去传进了皇帝耳朵,第二日便叫皇帝打发回家养老去了,美名其曰恩荣回乡,转头立刻新提了个年轻经得住折腾的,破例入阁做了议政阁大臣,这一招杀鸡儆猴,立时叫满朝上下文武百官都都做了锯嘴葫芦,再不敢多说一个字了。
且本来也没有什么可多说的,皇帝勤政,于朝务上精益求精,他自己都不近女色点灯熬油的,就差在揽政殿御案上做个窝了,对底下的人要求严格了些又有什么可指摘的?这样的贤君放眼历朝历代,打着灯笼还难找哩,谁又敢多说一个不是?
于是臣工们只好有苦不能言的陪着新帝加班加点,年也没囫囵个的过好,户部便又要准备着给承河大营准备后续粮草军饷,工部兵部又要马不停蹄的铸造补缺的火炮、箭支、驯养军马等一干事宜,人人都在心里求爷爷告奶奶的,希望贺将军赶紧把雁陵收回来,得胜班师回朝,也没功夫计较皇帝这样挂心北地战事,究竟是以国为重还是担心出征离京的贺将军了。
只是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虽然有眼色的人是大多数,但也总少不了那么几个没眼色的,这个节骨眼上还在坚持不懈的上本催促新帝立后选秀,充盈后宫,大家伙也都冷眼旁观着,准备看这几个没眼力见的傻子自掘坟墓,不想皇帝这回却竟然叫他们大跌眼镜,云淡风轻的在朝会上允了,吩咐内务司可以开始着手准备新朝选秀了。
朝臣们一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前些日子流传的皇帝和贺将军搞男风,而且还搞出个福承公主的离奇风流韵事,又究竟是真是假?
但是皇帝肯想通,不再钻牛角尖了,这毕竟是件好事,这消息伴着北地连连传回的捷报,一时也叫一个多月来愁云惨雾的朝野上下终于舒眉展目、喜笑颜开起来。
只有内务司新上任的管事赵斋儿赵内官心知肚明,皇帝和贺统领究竟是个什么关系,毕竟他天天守在揽政殿,有时候听了一耳朵的墙角,那也不是他故意的,这些事他师父——此刻远在帝陵的前内务司管事王公公早就教过他,只要当作没瞧见、不知道、皇上这么做很正常,也不要往外传一个字,就可安稳度日,可此刻选秀这烫手差事落在了他内务司的手上,斋儿就是像装傻也不行了。
到底选还是不选?
怎么选?
选谁啊?
不选吧,皇上都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旨了……选吧,皇上分明心里就只揣着贺将军一个,旁的公的母的都不上心,他怕是怎么选也选不上叫皇帝称心如意的,且要真选出来个皇后,等贺将军回京了,万一和皇上置气,那到时候他两个床头打架床尾和也就罢了,自己岂不是要被拉出来背锅祭天……
斋儿心里越发苦了。
他憋了几日,终于决定寻个机会,趁着四下无人和陛下求个明旨,问问这选秀的差事到底怎么操办。
这一日正好议政阁那边来了奏报北地战事的折子,北地的折子皇上一向最着急看,斋儿便寻思着趁着递折子、沾沾贺将军捷报喜讯的光,请示一下圣意。
揽政殿里燃着细细的檀香,一片寂然,只有御案上皇帝翻动奏折哗哗的声音格外清晰,斋儿捧着议政阁送来的折子,小心翼翼的弯腰陪着笑道:“皇上,议政阁那边又得了北地战事的奏报,王老大人叫奴婢立刻送来给皇上过目呢。”
裴昭珩正在批着关于户部清算去年亏空情况的奏事折子,先帝在时虽然朝野平稳,但是对底下的许多贪墨和营营苟利之事,其实已经是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常雷声大雨点小,犯了错通常只要不是戳到先帝的心窝子上,都是能饶便饶了,左不过革职罚俸训斥几句,所以才得了个仁君的贤名,如此虽然瞧着一片歌舞升平,其实国库却已经连年亏空,眼下再想找补回来,绝非一日、甚至一年半载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