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看来应当如何?贺烨问道。
还是待来年春闱,小弟应试有了结果再说吧,倘若在这一年间,冯侍郎受陆君所托,已经为甥女议定姻缘,陛下就当从前没与陆公提过这事,若到时陆六娘仍然待字闺中,再让阿母与冯家女眷接触,主动提及此事。
帝后在商量此件姻缘,冯继峥这时也在为这件姻缘烦心,他的妻子潘氏眼见丈夫郁火万丈,也忍不住抱怨陆芃这个甥男:三郎也真是,性情一点不似姐夫,倒更似姻翁,一味只认死理!姻翁虽说在临终前,嘱咐过姐夫,可以考虑与京兆柳联姻,却也没说议定这一件事,那柳彮,只是个庶子,嘉儿却是大宗嫡女,又哪里般配?
可不就是这话!陆、冯两门皆为诗书之族,门风历来清正,嘉儿乃陆氏嫡女,却婚配一介庶子,旁人定会物议陆家攀附外戚,就连冯家,也被连累承担卑劣之名,亏我从前一直钦佩陆公高风劲节,没想到竟然也是貌似情非。冯继峥眉头本就粗浓,这时紧蹙着,更像连成一条墨线。
这样的小动作已经表现出来他心中的强烈不满,可不满的来由,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陆正明离世之前,有意与后族联姻这一件事。
当年他意欲集合正统派官员,支持穆宗帝掌权,知道姻家陆氏在江南甚有名望,于是苦口婆心说服陆公莫再韬光养晦,应当铤身而出呼吁亲朋门生,联名请谏韦太后退政,但陆公却再三推脱,借口年事已高不愿再涉身朝局,而致力于著书传世,哪想到陆公竟然是暗中投效了晋王,这才坐壁上观。
让冯继峥更加气愤的是陆公既知晋王方乃明主,却没有向他透露,若他一早得知晋王胸怀大志,当年便会鼎力相助,如今也不会被薛陆离、贺湛等人掣肘,他与柳信宜本是同年,试举名次甚至还比柳信宜更加靠前,可如今呢?柳信宜在太后执政时便居实权之位,如今更是坐稳门下省第二把交椅,他却与薛陆离、贺湛这等后辈平起平坐,有外戚系官员挡在前面,将来就算能为一国之相,但想执政事笔,就十分艰难了。
天子身边挤满外戚近臣,朝堂之上又岂容他人置喙?故而冯继峥坚定不移的认为,外戚势大必将导致社稷危患,而罪魁祸首正是向他隐瞒真相的陆正明,他如今的种种筹谋,都是争取拨乱反正,要使君国步入正轨,而不是因为心中那位及人臣权倾朝野的私欲贪婪。
韦太后乱政,就是前车之鉴!
真正的忠良不应攀附外戚,与这帮居心不良之徒同流合污。
冯继峥越想越是激愤,但无奈的是他到底只是陆芃的舅父,虽说甥女的婚事,姐姐与姐丈也拜托给他这舅父主持,可陆芃坚持听从祖父遗令,他这个舅父也不能斥责甥男悖逆亲长。
我用激将之法,好不容易才暂时劝阻了三郎,让他等到来年春闱之后再为嘉儿议定婚事,让他莫与柳彮过于亲近,否则即便高中,旁人也会诽议他名不符实,是靠攀附获取功名,但他若执迷不悟待柳彮与他一齐取中进士,只怕也不能再阻止这门婚事。
夫主是否对嘉儿婚事已有打算?潘氏问道:妾身是想,嘉儿那脾性,也不至于逆来顺受,她若不愿屈嫁庶子,而心许门当户对之才俊,或者能有办法说服三郎,再不济,阿姐视嘉儿如掌上明珠,总不至于不顾女儿心愿,姐夫一贯敬重阿姐,若阿姐能说服姐夫,三郎还敢违逆父母之命不成?
冯继峥眉头一松,这是显然意动了。
第1241章 表姐表妹
国丧期除,太后有意建言充实后宫。冯继峥压低了声,原本是想点到即上,让妻子心里明白,才方便配合行事。
夫主确定此事当真?潘氏却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近来有太后党徒故意与我交近,此事也是由那人泄露,应当不至于有假。冯继峥道:韦太后野心勃勃,当然不会甘心一败涂地,又是因那人泄露,我才知道原来皇后看似太后心腹,实则早便见风使舵,也难怪天子如此器重后族。但皇后背叛太后,太后怎会忍辱?借口充实后宫,用意是拉拢人心,削弱后族。
夫主竟与太后党来往?潘氏抬手掩嘴,瞪大了一双眼睛:夫主明知太后居心叵测,怎能若被圣上察获,岂不是会惹祸难?
无非虚以委蛇罢了,我哪能真被太后利用?冯继峥冷哼一声:圣上登极,并没有斩除太后余党,而是采用怀柔之策,收拢人心,这一手段相当高明,既是如此,也必定不会在意太后党改弦更张,我与那人普通来往而已,大可不必顾忌。
冯继峥并没向妻子说明心中计较。
仅仅凭他,对抗后族可谓螳臂挡车,必须壮大实力。对太后残党无非利用而已,真正的同盟应当是燕国公秦氏、徐国公崔氏、姻亲陆氏,甚至京兆李、袁等家,天子固然重视后族,但看登极以来诸多迹象,也并非独重外戚,只外臣难以揣断圣意,要想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宫禁之内,有自己人对抗皇后施加的影响。
所以,才暂时需要利用太后,因为后宫之中,也唯有太后能够压制皇后
夫主莫非是打算让嘉儿经礼聘入宫?潘氏却也能猜中关键,只觉心中狂跳。
还是待来年春闱,小弟应试有了结果再说吧,倘若在这一年间,冯侍郎受陆君所托,已经为甥女议定姻缘,陛下就当从前没与陆公提过这事,若到时陆六娘仍然待字闺中,再让阿母与冯家女眷接触,主动提及此事。
帝后在商量此件姻缘,冯继峥这时也在为这件姻缘烦心,他的妻子潘氏眼见丈夫郁火万丈,也忍不住抱怨陆芃这个甥男:三郎也真是,性情一点不似姐夫,倒更似姻翁,一味只认死理!姻翁虽说在临终前,嘱咐过姐夫,可以考虑与京兆柳联姻,却也没说议定这一件事,那柳彮,只是个庶子,嘉儿却是大宗嫡女,又哪里般配?
可不就是这话!陆、冯两门皆为诗书之族,门风历来清正,嘉儿乃陆氏嫡女,却婚配一介庶子,旁人定会物议陆家攀附外戚,就连冯家,也被连累承担卑劣之名,亏我从前一直钦佩陆公高风劲节,没想到竟然也是貌似情非。冯继峥眉头本就粗浓,这时紧蹙着,更像连成一条墨线。
这样的小动作已经表现出来他心中的强烈不满,可不满的来由,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陆正明离世之前,有意与后族联姻这一件事。
当年他意欲集合正统派官员,支持穆宗帝掌权,知道姻家陆氏在江南甚有名望,于是苦口婆心说服陆公莫再韬光养晦,应当铤身而出呼吁亲朋门生,联名请谏韦太后退政,但陆公却再三推脱,借口年事已高不愿再涉身朝局,而致力于著书传世,哪想到陆公竟然是暗中投效了晋王,这才坐壁上观。
让冯继峥更加气愤的是陆公既知晋王方乃明主,却没有向他透露,若他一早得知晋王胸怀大志,当年便会鼎力相助,如今也不会被薛陆离、贺湛等人掣肘,他与柳信宜本是同年,试举名次甚至还比柳信宜更加靠前,可如今呢?柳信宜在太后执政时便居实权之位,如今更是坐稳门下省第二把交椅,他却与薛陆离、贺湛这等后辈平起平坐,有外戚系官员挡在前面,将来就算能为一国之相,但想执政事笔,就十分艰难了。
天子身边挤满外戚近臣,朝堂之上又岂容他人置喙?故而冯继峥坚定不移的认为,外戚势大必将导致社稷危患,而罪魁祸首正是向他隐瞒真相的陆正明,他如今的种种筹谋,都是争取拨乱反正,要使君国步入正轨,而不是因为心中那位及人臣权倾朝野的私欲贪婪。
韦太后乱政,就是前车之鉴!
真正的忠良不应攀附外戚,与这帮居心不良之徒同流合污。
冯继峥越想越是激愤,但无奈的是他到底只是陆芃的舅父,虽说甥女的婚事,姐姐与姐丈也拜托给他这舅父主持,可陆芃坚持听从祖父遗令,他这个舅父也不能斥责甥男悖逆亲长。
我用激将之法,好不容易才暂时劝阻了三郎,让他等到来年春闱之后再为嘉儿议定婚事,让他莫与柳彮过于亲近,否则即便高中,旁人也会诽议他名不符实,是靠攀附获取功名,但他若执迷不悟待柳彮与他一齐取中进士,只怕也不能再阻止这门婚事。
夫主是否对嘉儿婚事已有打算?潘氏问道:妾身是想,嘉儿那脾性,也不至于逆来顺受,她若不愿屈嫁庶子,而心许门当户对之才俊,或者能有办法说服三郎,再不济,阿姐视嘉儿如掌上明珠,总不至于不顾女儿心愿,姐夫一贯敬重阿姐,若阿姐能说服姐夫,三郎还敢违逆父母之命不成?
冯继峥眉头一松,这是显然意动了。
第1241章 表姐表妹
国丧期除,太后有意建言充实后宫。冯继峥压低了声,原本是想点到即上,让妻子心里明白,才方便配合行事。
夫主确定此事当真?潘氏却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近来有太后党徒故意与我交近,此事也是由那人泄露,应当不至于有假。冯继峥道:韦太后野心勃勃,当然不会甘心一败涂地,又是因那人泄露,我才知道原来皇后看似太后心腹,实则早便见风使舵,也难怪天子如此器重后族。但皇后背叛太后,太后怎会忍辱?借口充实后宫,用意是拉拢人心,削弱后族。
夫主竟与太后党来往?潘氏抬手掩嘴,瞪大了一双眼睛:夫主明知太后居心叵测,怎能若被圣上察获,岂不是会惹祸难?
无非虚以委蛇罢了,我哪能真被太后利用?冯继峥冷哼一声:圣上登极,并没有斩除太后余党,而是采用怀柔之策,收拢人心,这一手段相当高明,既是如此,也必定不会在意太后党改弦更张,我与那人普通来往而已,大可不必顾忌。
冯继峥并没向妻子说明心中计较。
仅仅凭他,对抗后族可谓螳臂挡车,必须壮大实力。对太后残党无非利用而已,真正的同盟应当是燕国公秦氏、徐国公崔氏、姻亲陆氏,甚至京兆李、袁等家,天子固然重视后族,但看登极以来诸多迹象,也并非独重外戚,只外臣难以揣断圣意,要想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宫禁之内,有自己人对抗皇后施加的影响。
所以,才暂时需要利用太后,因为后宫之中,也唯有太后能够压制皇后
夫主莫非是打算让嘉儿经礼聘入宫?潘氏却也能猜中关键,只觉心中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