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看来,此人之言并无狡伪,他虽是突厥后裔,显然已被华夏同化,要说来王妃与他还有一面之缘,咱们入城之时,正是他负责盘察,与阮家那管事有几分旧交情,其声称一贯以经商为业,确能得到证实,而因他这一倒戈相向,至少减少我方伤亡,所以我认为,对江抒仲不该当作战俘看待,反而应该论功行赏。陆离又道。
这当然是该区别对待的,十一娘原本想要附和,话未出口,竟又咽了回去,只说:殿下嘱令城中事宜由宇文君及六兄协商处断,怎么安置此人两位商量决定便罢,至于论功行赏,还要由殿下决断。
陆离察觉十一娘这话似乎带着几分情绪,眉头几不可见稍稍一蹙,便听贺湛说道:听你们提起这江抒仲,我也想起一人来,未知王妃对雷仰棣这一名姓可有印象?
这位不是雷霆侄儿,从洛阳响应阿史那奇桑所谓德政,迫不及待来长安投效者?
就是他!我从前与他就有过几回来往,知道他与袁葆投契,当时觉得很是诧异,袁葆这人颇为鲁直,甚是自律,性情虽有些狂傲,品行却无可指摘,不是靠着阿谀奉承就能得他青眼相待,他又素来鄙恶雷霆等太后党徒,独独却对雷仰棣区别看待,岂不怪异?起初我以为袁葆识人不明,被雷仰棣伪装哄骗,错将他看作同道中人,但仔细一想,袁葆虽为显望嫡宗子弟,但既非宗子宗孙,又并不被家族当作栋梁栽培,太后党徒巴结他并不能赢得任何好处,便猜测雷仰棣是否当真出淤泥而不染?
雷霆之所以能被任命为云州都督,贺湛是在暗中用了些力气的,对于此族子弟当然也有所关注,不过雷仰棣的父亲一把年纪了还不脱纨绔习气,虽与雷霆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却只知贪图享乐,毫无上进之心,雷仰棣又不是他的嫡子,在雷家众多子侄中,便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他结交世家子弟虽然引起了贺湛的警觉,但察探一阵,又没发现他另有居心,于是便抛之脑后,对雷动等人反而更加关注。
直到昨晚起事,袁葆向我举荐雷仰棣,担保他回长安并非是为投效突厥,而是另有打算,并甘愿为收复长安尽一分力气,袁葆那样高傲一人,竟然低声下气求我给予雷仰棣一个机会,当时我也不及多想,便答应下来,不想袁葆攻去外郭时,勇猛过度,一骑当先,把自家不少私兵都远远抛在后头,结果深陷重围,幸得雷仰棣一直咬牙跟在他身后,并为袁葆挡下致命一击,否则袁葆只怕就阵亡了,雷仰棣伤势极重,直到这时还未清醒,看得出来是当真豁出性命,并不是只为自保,以苦肉计敷衍争功。
贺湛说这番话,当然是应袁葆所托,为雷仰棣摘掉投敌这顶帽子,至少日后不被治罪,受世人讥鄙斥责。
第1163章 千里镜
十一娘想了一想,仍没自作主张:先请司马先生为雷仰棣疗伤,保住性命要紧。
贺湛颔首,又说起这时已经醒酒,却镣铐加身,精神还极度亢奋,毫无身为俘虏的自觉那位突厥大将军阿史那雄河来:这人应当送去阵前,交殿下处治,也好让阿史那奇桑确信长安已被收复,扰乱突厥部军心。
宇文君与薛六兄认为如何?十一娘却问。
宇文盛不觉有异,陆离却与贺湛眉来眼去,俨然笃断了十一娘果然带有情绪,但碍着宇文盛在旁,他们两人谁也没有拆穿。
贺湛继续发挥:另有柴取等献城叛国罪逆,该当如何处治,还望王妃示下。
十一娘蹙着眉头:长安虽已收复,潼关之战仍未结束,这些罪逆,当然是先行看押,待时局大定,再论罪处刑。忽然意识到贺湛是有意作怪,她心中越发觉得郁堵,也说不清是解释还是怨怼:除崔、薛二公及宇文君以外,诸贵士官并不知我潜回长安,再兼不管论功行赏抑或问罪处刑,均非臣属能够擅自主张,此时若便一一处治,岂非让诸贵起疑?诸位应当明白,眼下关键,还是平定人心、恢复秩序,以防再有动乱发生以及突厥部回攻长安。
说完干脆起身,朝向三人一礼:殿下领军与突厥决战,京都诸多事务,有劳诸位分忧。
这下连宇文盛都觉察出蹊跷来,他其实并不熟谙晋王妃的性情,但深知王妃绝非平庸妇人,否则那时及笄之年,明知晋王心怀不轨,而韦太后也多有防范,怎会心甘情愿为太后利用,暗中却助晋王大业?甚至于当长安沦陷,晋王远在辽东鞭长莫及,她竟能决断在太原起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雷霆,定晋朔,兵夺虎牢关,策潜京都,布署夺城。
这又岂是普通内宅妇人能够行为之事?
偏偏大功告成,却诸多推脱,交权予部署,薛绚之与贺澄台二人,与晋王妃俨然相交匪浅,她竟对他们也如此客套起来。
宇文盛不由感慨,晋王妃之睿智,才是真正堪比文皇后,但愿晋王确为明君圣主,不至于在大业告成之后,因为君王自古多疑忌的定律,对王妃渐存戒备,闹得夫妻之间怨隙滋生,展开新一轮的权势倾辄,导致内乱连连,高鸟尽而良弓藏,敌国破而谋臣亡。
然而宇文盛久非当年初涉朝堂的鲁莽青年了,他明白亲疏有别,以他的身份地位,这时不该涉入晋王夫妇间的内务,于是他还礼应诺,先一步告辞,自然也不曾将心中这层忧虑,多此一举再向陆离、贺湛二人絮叨。
这当然是该区别对待的,十一娘原本想要附和,话未出口,竟又咽了回去,只说:殿下嘱令城中事宜由宇文君及六兄协商处断,怎么安置此人两位商量决定便罢,至于论功行赏,还要由殿下决断。
陆离察觉十一娘这话似乎带着几分情绪,眉头几不可见稍稍一蹙,便听贺湛说道:听你们提起这江抒仲,我也想起一人来,未知王妃对雷仰棣这一名姓可有印象?
这位不是雷霆侄儿,从洛阳响应阿史那奇桑所谓德政,迫不及待来长安投效者?
就是他!我从前与他就有过几回来往,知道他与袁葆投契,当时觉得很是诧异,袁葆这人颇为鲁直,甚是自律,性情虽有些狂傲,品行却无可指摘,不是靠着阿谀奉承就能得他青眼相待,他又素来鄙恶雷霆等太后党徒,独独却对雷仰棣区别看待,岂不怪异?起初我以为袁葆识人不明,被雷仰棣伪装哄骗,错将他看作同道中人,但仔细一想,袁葆虽为显望嫡宗子弟,但既非宗子宗孙,又并不被家族当作栋梁栽培,太后党徒巴结他并不能赢得任何好处,便猜测雷仰棣是否当真出淤泥而不染?
雷霆之所以能被任命为云州都督,贺湛是在暗中用了些力气的,对于此族子弟当然也有所关注,不过雷仰棣的父亲一把年纪了还不脱纨绔习气,虽与雷霆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却只知贪图享乐,毫无上进之心,雷仰棣又不是他的嫡子,在雷家众多子侄中,便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他结交世家子弟虽然引起了贺湛的警觉,但察探一阵,又没发现他另有居心,于是便抛之脑后,对雷动等人反而更加关注。
直到昨晚起事,袁葆向我举荐雷仰棣,担保他回长安并非是为投效突厥,而是另有打算,并甘愿为收复长安尽一分力气,袁葆那样高傲一人,竟然低声下气求我给予雷仰棣一个机会,当时我也不及多想,便答应下来,不想袁葆攻去外郭时,勇猛过度,一骑当先,把自家不少私兵都远远抛在后头,结果深陷重围,幸得雷仰棣一直咬牙跟在他身后,并为袁葆挡下致命一击,否则袁葆只怕就阵亡了,雷仰棣伤势极重,直到这时还未清醒,看得出来是当真豁出性命,并不是只为自保,以苦肉计敷衍争功。
贺湛说这番话,当然是应袁葆所托,为雷仰棣摘掉投敌这顶帽子,至少日后不被治罪,受世人讥鄙斥责。
第1163章 千里镜
十一娘想了一想,仍没自作主张:先请司马先生为雷仰棣疗伤,保住性命要紧。
贺湛颔首,又说起这时已经醒酒,却镣铐加身,精神还极度亢奋,毫无身为俘虏的自觉那位突厥大将军阿史那雄河来:这人应当送去阵前,交殿下处治,也好让阿史那奇桑确信长安已被收复,扰乱突厥部军心。
宇文君与薛六兄认为如何?十一娘却问。
宇文盛不觉有异,陆离却与贺湛眉来眼去,俨然笃断了十一娘果然带有情绪,但碍着宇文盛在旁,他们两人谁也没有拆穿。
贺湛继续发挥:另有柴取等献城叛国罪逆,该当如何处治,还望王妃示下。
十一娘蹙着眉头:长安虽已收复,潼关之战仍未结束,这些罪逆,当然是先行看押,待时局大定,再论罪处刑。忽然意识到贺湛是有意作怪,她心中越发觉得郁堵,也说不清是解释还是怨怼:除崔、薛二公及宇文君以外,诸贵士官并不知我潜回长安,再兼不管论功行赏抑或问罪处刑,均非臣属能够擅自主张,此时若便一一处治,岂非让诸贵起疑?诸位应当明白,眼下关键,还是平定人心、恢复秩序,以防再有动乱发生以及突厥部回攻长安。
说完干脆起身,朝向三人一礼:殿下领军与突厥决战,京都诸多事务,有劳诸位分忧。
这下连宇文盛都觉察出蹊跷来,他其实并不熟谙晋王妃的性情,但深知王妃绝非平庸妇人,否则那时及笄之年,明知晋王心怀不轨,而韦太后也多有防范,怎会心甘情愿为太后利用,暗中却助晋王大业?甚至于当长安沦陷,晋王远在辽东鞭长莫及,她竟能决断在太原起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雷霆,定晋朔,兵夺虎牢关,策潜京都,布署夺城。
这又岂是普通内宅妇人能够行为之事?
偏偏大功告成,却诸多推脱,交权予部署,薛绚之与贺澄台二人,与晋王妃俨然相交匪浅,她竟对他们也如此客套起来。
宇文盛不由感慨,晋王妃之睿智,才是真正堪比文皇后,但愿晋王确为明君圣主,不至于在大业告成之后,因为君王自古多疑忌的定律,对王妃渐存戒备,闹得夫妻之间怨隙滋生,展开新一轮的权势倾辄,导致内乱连连,高鸟尽而良弓藏,敌国破而谋臣亡。
然而宇文盛久非当年初涉朝堂的鲁莽青年了,他明白亲疏有别,以他的身份地位,这时不该涉入晋王夫妇间的内务,于是他还礼应诺,先一步告辞,自然也不曾将心中这层忧虑,多此一举再向陆离、贺湛二人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