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其实早知贺湛心意已决必定不会离开长安,倒也赞成:只要让奇桑以为澄台已经脱身,并不至于妨碍大计。
十一娘亦觉无奈,但她原本就非拖泥带水的性情,很快有了决断:既然如此,那咱们便着力于实施下一步,我立即知会殿下,计划不变,但只要营救李先生一家撤离长安。
早在十一娘及陆离潜返长安,策定诸多计划时,便已经授意贺湛、李由在如何行动,于是谢莹便得知了一件蹊跷事。自从解禁,复通商市,东市有户汪姓商贾,从前便经营香料行,他却是坐商,只从各大行商及供应行手中采买香料、薰药等物,转手出售,相比剑南陈、洛阳阮等富商,汪家只能算是小商户,门面只有三间,掌柜一人,伙计十余,这类铺面在长安原本比比皆是,并不值得奇异,不过谢莹的耳目留意见上清观以及李由在的家仆会定期到汪家商铺采买,让她不能不关注。
便察明铺主汪亥崴,原籍莱州,六年前才至长安定居,这人极其低调,以至其邻舍同行尽皆不知来历,生意也做得不温不火,过去并没有攀附豪门的举动,然而就这一段时间,汪亥崴手下那个掌柜却对贺湛、李由在的家仆大为热络,时常在酒肆作东,请他们吃喝。
但除此之外,谢莹也没法掌握更多情况,她当然可以将汪亥崴逮拿严刑逼供,却担心打草惊蛇,所以也只是更加严密的盯防。
而李由在建议之计却大见成效,莹阳真人在得知晋王起事已然暴露的机密后,立即遣人携密信前往晋朔,紧跟着晋王便发兵虎牢关,数十万大军当然把虎牢关统领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晋王并未在洛阳滞留,当潼关守将姜导得知消息时,晋王已经率领燕国公部经洛阳取径向南,而这些情报都是志能便察探得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阿史那奇桑料定姜导得知晋王起事的噩耗后必定魂不守舍,因为这就代表着他的靠山韦后政权岌岌可危,姜导却未能及时拦截晋王部,必定在向南追击与继续坚守潼关两个抉择之间左右为难,这个时候突厥大军兵临隘外,于姜导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对手左右为难而己方势在必得,至少在心理上,姜导已经落了下风!
于是奇桑果断下令,让弟弟雄河亲率五十万骁勇之军,立即进攻潼关。
谢莹也以为这场潼关争夺战胜券在握,她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铲除央金的事件上因为联军一旦占领洛阳,吐蕃是否翻脸便不重要了,奇桑的志向是称帝,一统中原,不可能一直奉迎吐蕃,而且央金公主死于禁苑,她完全可以将这案件导演得扑朔迷离,央金身边可有不少周室遗留下来的掖庭宫人,由她们背黑锅,自然便成了韦太后心腹意欲破坏突厥与吐蕃之间结盟,虽说奇桑不至于完全相信这个结论,但央金的死活已经无关大局,当然可以用这结论向吐蕃作为交待。
于是谢莹暗下通知艾绿,让她务必竭尽全力赢获央金信任,留在左右贴身陪随,待部署妥当,听令而行。
然而谢莹并没有等到潼关大捷的喜讯。
阿史那雄河奉突厥王令,率五十万大军进攻潼关,非但没有取得胜利,反而中了埋伏,死伤多达十万,被姜导打了个灰头土脸落花流水,甚至雄河还身负重伤险些被俘,多得部将拼死相护,才将他这主将从潼关部的陌刀之下饶幸抢回。
奇桑大怒,却百思不得其解。
就算姜导骁勇善战,不为晋王起事所惊,至多稳守不失,兵力如此悬殊,何至于让我突厥损兵折将?!
阿史那奇桑决定亲征!
第1150章 获奸细
潼关守将姜导如有神助,使得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结果却成为扑朔迷离,谢莹不得不暂时停止她铲除央金的计划,因为一旦奇桑战败,时势无疑会更加险峻,这时若央金死于非命,吐蕃借机反悔,对突厥而言便是雪上加霜,不管有无证据指向谢莹乃幕后真凶,这时她主管后宫之务,却导致央金遇刺身亡,必定难辞其咎,时机并不合适。
而直到此时,无论奇桑还是谢莹,并没有怀疑李由在。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雄河之所以中伏,乃是因为晋王率领的燕国公部并未当真取道向南,种种假象,正是为了让洛阳城的志能便信以为真,将错误的情报传递长安,事实上晋王的军队已经抵达潼关,布下陷井等待突厥军入瓮,志能便的耳目不可能安插到潼关城之内,又哪里能够摸清这一极为隐密的军情。
雄河的战败,只能证明姜导的威勇,却不能证明李由在的谏计不利突厥,而此回交锋突厥虽说吃一大亏,还远远称不上一败涂地,大无必要追究谏计者的过失。
可就在这日,谢莹却得报,上清观贺湛那近百名私卫,从朝早时起,陆续出府,她布置在上清观的耳目起初并没有在意,直到后来才产生警觉,可冲进贺湛居住的长青苑一探,只见这位正在水亭里自斟自饮,耳目接到的命令关键是要紧盯贺湛的行踪,见目标还在,如释重负,当然疑心那些私卫倾巢出洞是为调虎离山,可他们没得谢莹嘱令,也不敢阻止,故而一边上报谢莹,一边更加留意出府的私卫中有无贺湛本尊。
谢莹听报,大觉不安,干脆领着伊力亲自前往上清观,却得知百名私卫已经走得一个不剩,将负责盯梢的耳目头领好一番大骂,那耳目拍着胸口担保贺湛不曾出府,却不料谢莹闯进长青苑一看,哪里还有人影?
十一娘亦觉无奈,但她原本就非拖泥带水的性情,很快有了决断:既然如此,那咱们便着力于实施下一步,我立即知会殿下,计划不变,但只要营救李先生一家撤离长安。
早在十一娘及陆离潜返长安,策定诸多计划时,便已经授意贺湛、李由在如何行动,于是谢莹便得知了一件蹊跷事。自从解禁,复通商市,东市有户汪姓商贾,从前便经营香料行,他却是坐商,只从各大行商及供应行手中采买香料、薰药等物,转手出售,相比剑南陈、洛阳阮等富商,汪家只能算是小商户,门面只有三间,掌柜一人,伙计十余,这类铺面在长安原本比比皆是,并不值得奇异,不过谢莹的耳目留意见上清观以及李由在的家仆会定期到汪家商铺采买,让她不能不关注。
便察明铺主汪亥崴,原籍莱州,六年前才至长安定居,这人极其低调,以至其邻舍同行尽皆不知来历,生意也做得不温不火,过去并没有攀附豪门的举动,然而就这一段时间,汪亥崴手下那个掌柜却对贺湛、李由在的家仆大为热络,时常在酒肆作东,请他们吃喝。
但除此之外,谢莹也没法掌握更多情况,她当然可以将汪亥崴逮拿严刑逼供,却担心打草惊蛇,所以也只是更加严密的盯防。
而李由在建议之计却大见成效,莹阳真人在得知晋王起事已然暴露的机密后,立即遣人携密信前往晋朔,紧跟着晋王便发兵虎牢关,数十万大军当然把虎牢关统领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晋王并未在洛阳滞留,当潼关守将姜导得知消息时,晋王已经率领燕国公部经洛阳取径向南,而这些情报都是志能便察探得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阿史那奇桑料定姜导得知晋王起事的噩耗后必定魂不守舍,因为这就代表着他的靠山韦后政权岌岌可危,姜导却未能及时拦截晋王部,必定在向南追击与继续坚守潼关两个抉择之间左右为难,这个时候突厥大军兵临隘外,于姜导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对手左右为难而己方势在必得,至少在心理上,姜导已经落了下风!
于是奇桑果断下令,让弟弟雄河亲率五十万骁勇之军,立即进攻潼关。
谢莹也以为这场潼关争夺战胜券在握,她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铲除央金的事件上因为联军一旦占领洛阳,吐蕃是否翻脸便不重要了,奇桑的志向是称帝,一统中原,不可能一直奉迎吐蕃,而且央金公主死于禁苑,她完全可以将这案件导演得扑朔迷离,央金身边可有不少周室遗留下来的掖庭宫人,由她们背黑锅,自然便成了韦太后心腹意欲破坏突厥与吐蕃之间结盟,虽说奇桑不至于完全相信这个结论,但央金的死活已经无关大局,当然可以用这结论向吐蕃作为交待。
于是谢莹暗下通知艾绿,让她务必竭尽全力赢获央金信任,留在左右贴身陪随,待部署妥当,听令而行。
然而谢莹并没有等到潼关大捷的喜讯。
阿史那雄河奉突厥王令,率五十万大军进攻潼关,非但没有取得胜利,反而中了埋伏,死伤多达十万,被姜导打了个灰头土脸落花流水,甚至雄河还身负重伤险些被俘,多得部将拼死相护,才将他这主将从潼关部的陌刀之下饶幸抢回。
奇桑大怒,却百思不得其解。
就算姜导骁勇善战,不为晋王起事所惊,至多稳守不失,兵力如此悬殊,何至于让我突厥损兵折将?!
阿史那奇桑决定亲征!
第1150章 获奸细
潼关守将姜导如有神助,使得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结果却成为扑朔迷离,谢莹不得不暂时停止她铲除央金的计划,因为一旦奇桑战败,时势无疑会更加险峻,这时若央金死于非命,吐蕃借机反悔,对突厥而言便是雪上加霜,不管有无证据指向谢莹乃幕后真凶,这时她主管后宫之务,却导致央金遇刺身亡,必定难辞其咎,时机并不合适。
而直到此时,无论奇桑还是谢莹,并没有怀疑李由在。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雄河之所以中伏,乃是因为晋王率领的燕国公部并未当真取道向南,种种假象,正是为了让洛阳城的志能便信以为真,将错误的情报传递长安,事实上晋王的军队已经抵达潼关,布下陷井等待突厥军入瓮,志能便的耳目不可能安插到潼关城之内,又哪里能够摸清这一极为隐密的军情。
雄河的战败,只能证明姜导的威勇,却不能证明李由在的谏计不利突厥,而此回交锋突厥虽说吃一大亏,还远远称不上一败涂地,大无必要追究谏计者的过失。
可就在这日,谢莹却得报,上清观贺湛那近百名私卫,从朝早时起,陆续出府,她布置在上清观的耳目起初并没有在意,直到后来才产生警觉,可冲进贺湛居住的长青苑一探,只见这位正在水亭里自斟自饮,耳目接到的命令关键是要紧盯贺湛的行踪,见目标还在,如释重负,当然疑心那些私卫倾巢出洞是为调虎离山,可他们没得谢莹嘱令,也不敢阻止,故而一边上报谢莹,一边更加留意出府的私卫中有无贺湛本尊。
谢莹听报,大觉不安,干脆领着伊力亲自前往上清观,却得知百名私卫已经走得一个不剩,将负责盯梢的耳目头领好一番大骂,那耳目拍着胸口担保贺湛不曾出府,却不料谢莹闯进长青苑一看,哪里还有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