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湛哈哈大笑出声,指着十一娘道:别挑眉,快快奉迎我俩,否则没法谈正事了,五姐莫不是想我与六兄肝肠寸断?
这下连十一娘也撑不住笑场,忽然却觉岁月攸然退后,在座三人仍如少年之时,肩上没有重担,面前亦无艰险,说说笑笑就是一日过去,那样的时光当真让人怀念,以至于此时此刻,竟生懒隋之心,多少生死兴亡,也可以置之不谈了。
可这三人,无论大笑抑或莞尔,也只是稍微的放纵,始作俑者贺湛到底不曾闭气,也是由他率先敲打膝案:正经些正经些,咱们言归正题,在此不得不先说一句,五姐将阿史那奇桑心性把握准确,奇桑野心勃勃图霸中原,并骁勇敢为,也的确具备实力,论优长一来能征善战,再者见识不凡,但他也有短处,便是固然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理,而且也明白一统中原不能仅靠武力征服,甚是注重治政之术,然而对于华夏文明,更关键则是关内诸多地形军备,他并不熟知,旗下亦无得力谋士,就算有谢氏相助,然而谢氏擅长,也仅限于洞谙韦太后心性,在某些方面可以投机取巧罢了。
这就是说,奇桑想要实现野心,便离不开华夏之臣在旁辅佐,这也是他为何在夺占长安之后,听信粟田马养谏言屠民,却与八望士官秋毫无犯的根本原因平民百姓不可能成为智助,反而存在为世望煽动,激发动乱的隐患,屠民是为威慑,善待世望则是为了拉拢。
陆离颔首:得知奇桑夺占长安后系列举措后,王妃的确才认为计诱之策可行。
再者,奇桑与谢氏尽皆认定,相比韦太后惶惶若丧家之犬,如今晋王更称劲敌,无论宇文君还是李先生,但凡谏言先夺武关,皆对晋王有利,是以两位献策先取洛阳,符合时势利弊,在一定程度上,确然能够打消突厥方疑心。贺湛又道。
十一娘也说:设计之前,我先揣摩了一番谢莹心态,她其实并不谙知殿下志向,在她看来,殿下所图与贺珅别无二致,根本不会以社稷臣民为重,而是执着于权位,突厥是外族,虽夺长安,一时难得民心所向,而之于殿下而言,相比驱逐蛮夷更加重要则是,率先取得正统权位,所以当知起事之秘已经败露,必定先发制人,弃长安不顾先行南下,与太后党决一死战才能免于被动。
阿史那奇桑之所以能夺占长安,谢氏可谓功不可没,是以对谢氏可谓信任不疑,固然不至于言听计从,但只要谢氏不与李先生产生分歧,计诱之策再多一层保障。贺湛笑道:五姐深谙谢氏心性,并不曾多此一举遣人游说,的确免除了节外生枝。
十一娘到底与谢莹共处数载,很知道这个女人的根底,要论治政之见、军务战备,比韦太后尚还远远不及,但论心机手段阴险毒辣,倒是深受韦太后影响,而起源来自千年之后的优越感所产生的狂妄自大,连韦太后恐怕都要甘拜下风,对于这样的人,其实不用更多说服,只要让她自信心更加膨胀。
所以当初对李由在面授机宜时,十一娘叮嘱应对谢莹的方法,就是万一产生分歧,需委婉奉承。
说到底,奇桑只要坚信殿下更加在意权位,便会入瓮,因为他根本不会料到殿下会选 择与他正面交锋,让韦太后坐收渔翁之利,李先生之计,看似不会造成突厥任何危机,就算不成,局势也不会比眼前更加糟糕,一旦成功,利益巨大,故而湛认同五姐判断,李先生必定能够成功诱导奇桑,接下来,就看五姐,是否能让奇桑自以为得逞,踏入殿下埋伏了。
此日面谈之后,十一娘果然收到了李由在大功告成的捷报。
阿史那奇桑完全采纳了他的献计
先是放任李由在想法安排心腹家奴混为某户商贾的随从,取得出长安往洛阳的过所,将密信捎给尚在洛阳的莹阳真人,李由在于信中自称其为佯投突厥,告知奇桑已经察获晋王起事的机密,意欲与韦太后和谈,联手伐晋。
当然,这封密信是在奇桑的监督下写成,至于李由在的心腹其实也是由他安排,担保不会真正泄密。
接下来,便是如何让奇桑相信奸计得逞,晋王烨已经入瓮了,这当然不能依靠身在长安的李由在,需要再次利用到志能便,但洛阳的志能便并未被十一娘惊动,更不可能收服,所以演戏就必须逼真,但这些事情十一娘已经部署妥当,李辰翁、王横始包括姜导都会配合,诱导不难。
还有一件利好消息,便是贺烨已经赶到虎牢关外,当然,随他一齐赶到的还有燕国公部将士。
可正因贺烨赶到,得知十一娘安排的全盘计划后,居然提议改动一二。
事涉如何让李由在及崔公、薛公等脱身,十一娘原本的计划是乔装,但贺烨认为会给仍然潜伏在长安的十一娘带来危险,所以提出了更加稳当的办法。
十一娘对此并无异议,却在安排实施时,又再发生变故。
先是崔公、薛公拒绝离开长安,就连贺湛,竟然也坚持留下!
第1149章 攻潼关
七月流火,是逐渐转凉的季候了,长安一连几年,到七月末时往往都会阴雨绵绵,以至于八月中旬,贵妇们便不得不舍弃身上半透的蝉纱襦,穿着三重衣赏月,身体稍微弱些,甚至都要在袄衣里絮添丝绵,这明明是异像,但连年如此,众人竟习以为常,反而今年七月眼看到了末尾,只是晚上多了几分清凉,日昼依旧骄阳明媚,民众们心下竟觉纳罕。
这下连十一娘也撑不住笑场,忽然却觉岁月攸然退后,在座三人仍如少年之时,肩上没有重担,面前亦无艰险,说说笑笑就是一日过去,那样的时光当真让人怀念,以至于此时此刻,竟生懒隋之心,多少生死兴亡,也可以置之不谈了。
可这三人,无论大笑抑或莞尔,也只是稍微的放纵,始作俑者贺湛到底不曾闭气,也是由他率先敲打膝案:正经些正经些,咱们言归正题,在此不得不先说一句,五姐将阿史那奇桑心性把握准确,奇桑野心勃勃图霸中原,并骁勇敢为,也的确具备实力,论优长一来能征善战,再者见识不凡,但他也有短处,便是固然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理,而且也明白一统中原不能仅靠武力征服,甚是注重治政之术,然而对于华夏文明,更关键则是关内诸多地形军备,他并不熟知,旗下亦无得力谋士,就算有谢氏相助,然而谢氏擅长,也仅限于洞谙韦太后心性,在某些方面可以投机取巧罢了。
这就是说,奇桑想要实现野心,便离不开华夏之臣在旁辅佐,这也是他为何在夺占长安之后,听信粟田马养谏言屠民,却与八望士官秋毫无犯的根本原因平民百姓不可能成为智助,反而存在为世望煽动,激发动乱的隐患,屠民是为威慑,善待世望则是为了拉拢。
陆离颔首:得知奇桑夺占长安后系列举措后,王妃的确才认为计诱之策可行。
再者,奇桑与谢氏尽皆认定,相比韦太后惶惶若丧家之犬,如今晋王更称劲敌,无论宇文君还是李先生,但凡谏言先夺武关,皆对晋王有利,是以两位献策先取洛阳,符合时势利弊,在一定程度上,确然能够打消突厥方疑心。贺湛又道。
十一娘也说:设计之前,我先揣摩了一番谢莹心态,她其实并不谙知殿下志向,在她看来,殿下所图与贺珅别无二致,根本不会以社稷臣民为重,而是执着于权位,突厥是外族,虽夺长安,一时难得民心所向,而之于殿下而言,相比驱逐蛮夷更加重要则是,率先取得正统权位,所以当知起事之秘已经败露,必定先发制人,弃长安不顾先行南下,与太后党决一死战才能免于被动。
阿史那奇桑之所以能夺占长安,谢氏可谓功不可没,是以对谢氏可谓信任不疑,固然不至于言听计从,但只要谢氏不与李先生产生分歧,计诱之策再多一层保障。贺湛笑道:五姐深谙谢氏心性,并不曾多此一举遣人游说,的确免除了节外生枝。
十一娘到底与谢莹共处数载,很知道这个女人的根底,要论治政之见、军务战备,比韦太后尚还远远不及,但论心机手段阴险毒辣,倒是深受韦太后影响,而起源来自千年之后的优越感所产生的狂妄自大,连韦太后恐怕都要甘拜下风,对于这样的人,其实不用更多说服,只要让她自信心更加膨胀。
所以当初对李由在面授机宜时,十一娘叮嘱应对谢莹的方法,就是万一产生分歧,需委婉奉承。
说到底,奇桑只要坚信殿下更加在意权位,便会入瓮,因为他根本不会料到殿下会选 择与他正面交锋,让韦太后坐收渔翁之利,李先生之计,看似不会造成突厥任何危机,就算不成,局势也不会比眼前更加糟糕,一旦成功,利益巨大,故而湛认同五姐判断,李先生必定能够成功诱导奇桑,接下来,就看五姐,是否能让奇桑自以为得逞,踏入殿下埋伏了。
此日面谈之后,十一娘果然收到了李由在大功告成的捷报。
阿史那奇桑完全采纳了他的献计
先是放任李由在想法安排心腹家奴混为某户商贾的随从,取得出长安往洛阳的过所,将密信捎给尚在洛阳的莹阳真人,李由在于信中自称其为佯投突厥,告知奇桑已经察获晋王起事的机密,意欲与韦太后和谈,联手伐晋。
当然,这封密信是在奇桑的监督下写成,至于李由在的心腹其实也是由他安排,担保不会真正泄密。
接下来,便是如何让奇桑相信奸计得逞,晋王烨已经入瓮了,这当然不能依靠身在长安的李由在,需要再次利用到志能便,但洛阳的志能便并未被十一娘惊动,更不可能收服,所以演戏就必须逼真,但这些事情十一娘已经部署妥当,李辰翁、王横始包括姜导都会配合,诱导不难。
还有一件利好消息,便是贺烨已经赶到虎牢关外,当然,随他一齐赶到的还有燕国公部将士。
可正因贺烨赶到,得知十一娘安排的全盘计划后,居然提议改动一二。
事涉如何让李由在及崔公、薛公等脱身,十一娘原本的计划是乔装,但贺烨认为会给仍然潜伏在长安的十一娘带来危险,所以提出了更加稳当的办法。
十一娘对此并无异议,却在安排实施时,又再发生变故。
先是崔公、薛公拒绝离开长安,就连贺湛,竟然也坚持留下!
第1149章 攻潼关
七月流火,是逐渐转凉的季候了,长安一连几年,到七月末时往往都会阴雨绵绵,以至于八月中旬,贵妇们便不得不舍弃身上半透的蝉纱襦,穿着三重衣赏月,身体稍微弱些,甚至都要在袄衣里絮添丝绵,这明明是异像,但连年如此,众人竟习以为常,反而今年七月眼看到了末尾,只是晚上多了几分清凉,日昼依旧骄阳明媚,民众们心下竟觉纳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