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不管名义上的母后,还是真正的亲长,当他无非是棋子与傀儡。
只有丽妃!
只有丽妃能够与他并肩作战,只有丽妃与他同生共死,他们是夫妻,所以才能彼此依靠,毫无理由的为彼此考虑,贺洱的人生,因有丽妃还不算彻底绝望,因有丽妃他才存在继续下去的意义。
所以小韦氏会败下阵来,因为少年天子已经觉醒。
他甚至这样告诉生母你为了丈夫,我为了妻子。
这才是让小韦氏呼抢地的真正原因,因为她绝望的发现,她必须在丈夫与儿子之间抉择,但她并没有将天子最后那句话转告蜀王,因为她还抱有希望,她希望父子之间不至于穷途末路,她也希望姐姐与丈夫之间能够握手言和。
她希望得到太多,也就注定一无所有。
所以她提出了一个斩断恩怨的建议暗杀丽妃。
蜀王却嗤之以鼻。
因为蜀王并不知道贺洱的心态,小韦氏的隐瞒相当致命。
在蜀王看来,丽妃固然是阻碍,但这个阻碍并不重要,至少眼下,真正的阻碍不是丽妃。
丽妃大约是想效仿韦太后,庶女、宠妃,何其相像?
然而两者又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丽妃缺失了关键,那就是子嗣。
丽妃不可能有子嗣,蜀王相信要论把丽妃恨之入骨,韦太后绝对胜过他,两载过去,专宠后宫的丽妃却一直不曾有孕,说明什么呢?说明韦太后已然先下手为强。
而天子对丽妃的宠爱,必定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走到色衰爱弛的终局,蜀王坚信天子之所以被丽妃蛊惑,重要原因是天子如今没有更多的选择,待有朝一日,韦太后再也不能限制天子的姻缘,天下多少丽质佳人,还怕无人取代丽妃?
但蜀王现在焦急的是,怎么让天子改变主张,允许突厥提出处死怀恩王这个不值一提的条件。
比蜀王更加焦急的是太后,因为突厥使已经显得不耐烦了,分明是在质疑太后还能否主持大局,突厥使不怕直说:如若区区一个妃嫔,竟能使太后为难,臣实在不敢相信贵国有议和之诚。
韦太后终于痛下决心!
第1100章 贺湛的抉择
太后的决心不是针对丽妃。
在这一事件,太后与蜀王的看法一致,以为丽妃不过是动动指头便能捻死的小蚂蚁,不值得大动干戈,真正站在怀恩王身后的人,是那些迂腐的儒臣,这一群人中既有正统派,又有中立派,而因为天子否决了突厥使这一条件,他们对天子坚持的仁义大感欣慰,弄死丽妃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贺洱不可能因为丽妃的死便出尔反尔,莫名其妙改变主张。
韦太后也并没有让众多党徒站出来主张处死怀恩王,她只是授意韦元平建议应遣使官彻察三大亲王遇害一案。
所以徐修能顺理成章被临时任命御史中丞一职,他的任务是赶赴甘州,审询贺珝旧部。
另外,为了安抚突厥使继续议和,太后私下签署了承诺书,答应日后免除称臣纳贡等等条件。
贺珝处于生死攸关之事公开于朝,文武百官皆知,但自我软禁在怀恩王府的当事人却仍不知情,没有人告诉他已被质疑谋刺三位异族王,毁损邦交掀发动乱的重罪,大理寺、刑部的官员也没有审询贺珝这位当事人,所有的争议,似乎只停留在朝议、殿议的层面。
然而当临近新岁,韦太后却密诏京兆尹宇文盛入见。
这日贺湛亦获诏见,他赶来蓬莱殿时,正遇兰婕妤由内而出,两人曾有旧谊之事已然不是什么机密了,内察卫早便察获,太后甚至问过贺湛因何与兰婕妤结识,贺湛坦然相告当年初返长安,入仕无门,意欲结识及恩侯,打听见及恩侯子元康正图逼买叩玉家歌伎叩音,故而计划不打不相识,如愿之后,为及恩侯出谋划策,劝服叩音妥协,使其名正言顺病故,送入宫闱。
太后在及恩侯口中得到证实,并不疑贺湛另有企图,这件事故就此揭过。
于是贺湛出入蓬莱殿时,偶尔遇见兰婕妤,也不再装作素不相识,两人也会以礼相见客套几句。
这日兰婕妤便道:贺舍人是因奉诏入见?怕是得等候片刻了,太后正在诏见京兆尹。
贺湛心中便咯噔一下,低声问:婕妤可知太后为何诏见京兆尹?
京兆尹入见,妾身便行告退,并不知太后为何诏见,不过今日朝早,太后接到甘州秘信,仿佛是徐世子已经察识怀恩王罪证。
这是在蓬莱殿,众多宫人眼底,贺湛与兰婕妤当然不能再多交谈,男子侧身,谦让女子先行,神色并无变化,心情却如坠了铅块,重重下沉。
其实突厥使公然提出处死怀恩王时,贺湛便察觉不妙,他太了解韦太后受降岭南军的权宜之计了,也意识到怀恩王只怕难以幸免,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天子竟然会否决突厥使这一要求,这又让贺湛怀揣一丝饶幸,但紧跟着,徐修能便奉旨往甘州察案!
徐修能绝不会做违逆太后意愿的事,他往甘州与其说察案,不如说坐实怀恩王的罪名!
收买党徒举告?倘若如此,事态还不算极度糟糕,但贺湛以为太后如此大废周章,并不仅针对一个怀恩王!
只有丽妃!
只有丽妃能够与他并肩作战,只有丽妃与他同生共死,他们是夫妻,所以才能彼此依靠,毫无理由的为彼此考虑,贺洱的人生,因有丽妃还不算彻底绝望,因有丽妃他才存在继续下去的意义。
所以小韦氏会败下阵来,因为少年天子已经觉醒。
他甚至这样告诉生母你为了丈夫,我为了妻子。
这才是让小韦氏呼抢地的真正原因,因为她绝望的发现,她必须在丈夫与儿子之间抉择,但她并没有将天子最后那句话转告蜀王,因为她还抱有希望,她希望父子之间不至于穷途末路,她也希望姐姐与丈夫之间能够握手言和。
她希望得到太多,也就注定一无所有。
所以她提出了一个斩断恩怨的建议暗杀丽妃。
蜀王却嗤之以鼻。
因为蜀王并不知道贺洱的心态,小韦氏的隐瞒相当致命。
在蜀王看来,丽妃固然是阻碍,但这个阻碍并不重要,至少眼下,真正的阻碍不是丽妃。
丽妃大约是想效仿韦太后,庶女、宠妃,何其相像?
然而两者又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丽妃缺失了关键,那就是子嗣。
丽妃不可能有子嗣,蜀王相信要论把丽妃恨之入骨,韦太后绝对胜过他,两载过去,专宠后宫的丽妃却一直不曾有孕,说明什么呢?说明韦太后已然先下手为强。
而天子对丽妃的宠爱,必定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走到色衰爱弛的终局,蜀王坚信天子之所以被丽妃蛊惑,重要原因是天子如今没有更多的选择,待有朝一日,韦太后再也不能限制天子的姻缘,天下多少丽质佳人,还怕无人取代丽妃?
但蜀王现在焦急的是,怎么让天子改变主张,允许突厥提出处死怀恩王这个不值一提的条件。
比蜀王更加焦急的是太后,因为突厥使已经显得不耐烦了,分明是在质疑太后还能否主持大局,突厥使不怕直说:如若区区一个妃嫔,竟能使太后为难,臣实在不敢相信贵国有议和之诚。
韦太后终于痛下决心!
第1100章 贺湛的抉择
太后的决心不是针对丽妃。
在这一事件,太后与蜀王的看法一致,以为丽妃不过是动动指头便能捻死的小蚂蚁,不值得大动干戈,真正站在怀恩王身后的人,是那些迂腐的儒臣,这一群人中既有正统派,又有中立派,而因为天子否决了突厥使这一条件,他们对天子坚持的仁义大感欣慰,弄死丽妃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贺洱不可能因为丽妃的死便出尔反尔,莫名其妙改变主张。
韦太后也并没有让众多党徒站出来主张处死怀恩王,她只是授意韦元平建议应遣使官彻察三大亲王遇害一案。
所以徐修能顺理成章被临时任命御史中丞一职,他的任务是赶赴甘州,审询贺珝旧部。
另外,为了安抚突厥使继续议和,太后私下签署了承诺书,答应日后免除称臣纳贡等等条件。
贺珝处于生死攸关之事公开于朝,文武百官皆知,但自我软禁在怀恩王府的当事人却仍不知情,没有人告诉他已被质疑谋刺三位异族王,毁损邦交掀发动乱的重罪,大理寺、刑部的官员也没有审询贺珝这位当事人,所有的争议,似乎只停留在朝议、殿议的层面。
然而当临近新岁,韦太后却密诏京兆尹宇文盛入见。
这日贺湛亦获诏见,他赶来蓬莱殿时,正遇兰婕妤由内而出,两人曾有旧谊之事已然不是什么机密了,内察卫早便察获,太后甚至问过贺湛因何与兰婕妤结识,贺湛坦然相告当年初返长安,入仕无门,意欲结识及恩侯,打听见及恩侯子元康正图逼买叩玉家歌伎叩音,故而计划不打不相识,如愿之后,为及恩侯出谋划策,劝服叩音妥协,使其名正言顺病故,送入宫闱。
太后在及恩侯口中得到证实,并不疑贺湛另有企图,这件事故就此揭过。
于是贺湛出入蓬莱殿时,偶尔遇见兰婕妤,也不再装作素不相识,两人也会以礼相见客套几句。
这日兰婕妤便道:贺舍人是因奉诏入见?怕是得等候片刻了,太后正在诏见京兆尹。
贺湛心中便咯噔一下,低声问:婕妤可知太后为何诏见京兆尹?
京兆尹入见,妾身便行告退,并不知太后为何诏见,不过今日朝早,太后接到甘州秘信,仿佛是徐世子已经察识怀恩王罪证。
这是在蓬莱殿,众多宫人眼底,贺湛与兰婕妤当然不能再多交谈,男子侧身,谦让女子先行,神色并无变化,心情却如坠了铅块,重重下沉。
其实突厥使公然提出处死怀恩王时,贺湛便察觉不妙,他太了解韦太后受降岭南军的权宜之计了,也意识到怀恩王只怕难以幸免,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天子竟然会否决突厥使这一要求,这又让贺湛怀揣一丝饶幸,但紧跟着,徐修能便奉旨往甘州察案!
徐修能绝不会做违逆太后意愿的事,他往甘州与其说察案,不如说坐实怀恩王的罪名!
收买党徒举告?倘若如此,事态还不算极度糟糕,但贺湛以为太后如此大废周章,并不仅针对一个怀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