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为了保证自己能够胜出,排挤掉谢莹这个唯一对手成为晋王妃,十一娘的计划可不仅仅是让晋王实施美男计,她还有后着,也是为了让谢莹暴露居心,失信于太后,哪里知道她还没有动手,谢莹便自毁长城,这的确是个意外的惊喜。
只不过我却有疑惑,太后既然识穿谢六娘居心,缘何还留她一条性命,对于背叛者,太后可从来不会心慈手软。贺烨又道。
许是因为谢六娘对太后毫无威胁吧,倘若留下她比杀了她更有益处,太后便会网开一面,谢六娘到底是谢饶平孙女,太后多少需要顾及党徒颜面,再说经这一回警告,谢六娘日后也不会再违逆太后,必然会对太后言听计从,这是一枚可以随心操控之子,太后当然会物尽其用。
贺烨微微颔首,便将谢莹抛之脑后,转而又道:义川王入宫,恳求太后宽恕贺淘,太后今日嘱咐我不可声张贺淘参与谋逆之事,显然已经答应了义川王之请,太后纵然是为了裁撤宗政堂,然而我却有些不明白,义川王何故要留贺淘性命?
第593章 割耳明志
其实义川郡王为贺淘求情之事,并不在十一娘预料之中,她起初的推测,太后必然会借九成宫之变干脆裁撤宗政堂,或许会放纵贺淘弑父,义川若死于贺淘之手,裁撤宗政堂便再无阻碍,甚至于一并铲除义川这个威胁。
义川若死于政变,其实对十一娘的计划并无好处,只不过她也没有办法阻止贺淘弑父的愚蠢行为,哪里想到太后竟然意图借政变之机考验贺烨,不防却让贺烨救了义川一命。
不过凭义川之智,当然清楚不可能阻挠宗政堂的裁撤,只要南阳郡王前往说服,让义川放弃辅政之权解救被贺淇牵连的宗室妇孺,义川必然会应同,固然,贺淘牵涉进逆案对义川而言是一个麻烦,这个麻烦却也不是生死攸关,他大可请求太后开恩,只将贺淘暗下处死,对外则宣称贺淘为逆贼所害,太后既然无法将义川王治为贺淇同谋,接受这个请求也是情理之中。
也难怪贺烨觉得困惑,因为义川并非慈父,不可能容忍一个意图弑父祸害他的儿子,请求留得贺淘性命,对他也没有半点利益。
虽然贺淘是义川嫡长子,唯一合法的爵位继承人,但就算看在天子为义川亲子这层情面,就算贺淘性命不保,韦海池也会恩许庶子继承义川爵位,再者义川企图的是帝位,一旦得逞,有无嫡子便不是至关重要,更何况只要扳倒韦海池,义川难道还会容忍小韦氏?将来他另娶旁人,自然不会烦恼没有嫡子继承权位。
是以十一娘一时也拿不准义川为何力保贺淘,沉吟了许久,方才推测:既然父子不能同心,贺淘对义川而言便无作用,但他却请求太后宽恕贺淘或许是障眼法,或许是殿下试想,贺淘一贯与外家亲近,然而陆家因为陆氏之死,素来仇视义川,义川力保贺淘,太后未必不会疑心是故作姿态,以为义川真实目的是为了笼络陆氏一族,如此一来,太后便会对陆家深怀戒防,甚至会不遗余力打压,看来义川也是睚眦必报之人,他痛恨陆家挑唆他与贺淘父子反目,意图借太后之手,报复陆氏。
贺烨缓缓颔首:陆氏乃清贵之族名门世家,虽因交恶大小韦氏,眼下看来是远离朝堂,但其声望却不容小觑,再者如陆氏一般望族,姻亲故旧甚多,韦太后意欲铲除决非易事,可一旦韦太后动意,必然会采取非常手段就算陆氏不能对抗皇权,那些清贵之族亦会滋生不满自危情绪,我那位叔父,这一手的确狠辣,既为自己铲除仇患,又为韦后树立敌对。
两人一番推测,的确正中义川王的阴谋,然而他力保贺淘实为针对陆家的事,甚至无法向他的心腹谋士启齿,贺淘弑父为世所不容,义川王无论如何处治都不会被舆论谴责,然而陆家毕竟是他元配妻族,当年陆氏死于非命,但确无过错,义川若报复陆家,那便是狠毒无情,他如今大业未成,需要属从们不遗余力的效忠,但要是将无情无义的面目暴露,属从们岂非会心生惊惑,担心自己也会落得个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下场,人心一旦浮动,便可能会被政敌收买,这当然不利于义川王的大业。
我会叮嘱十四兄密切关注太后对陆氏一族之态度,倘若筹划得当陆氏一族说不定可为殿下恩服。十一娘道。
一旦事情向她设计那样发展,晋王的大业便算正式启动,收服人心在所难免,但凡义川与韦后的敌对,都有可能成为晋王的同盟,毕竟要想成就大业,虽然关键在于军事力量开僻局面,也不可能离开世家望族的支持,这个时代的舆论,其实便是掌握在这些士族手中,若不能争得士族集团臣服,即便坐拥天下,那也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只有征服了他们,即便是乱臣贼子,那也是天命所归,才能够稳定时局,立定正统。
贺烨虽然是德宗嫡子,但他从来都不是储君,尽管仁宗帝崩前有意立他为储,然而却没来得及公之于众,相反幼帝继位,太后临朝的遗令却得到了包括贺烨在内的所有宗室认同遵从,他们才是正统,纵然有朝一日贺烨有了决对实力铲除韦后位及九五,也决不可能再翻旧帐,宣称自己才是仁宗帝心目当中的储君人选,他的正统地位要被天下认同,必须另辟蹊径,而这蹊径并无太多选择,只有争取人心所向。
只不过我却有疑惑,太后既然识穿谢六娘居心,缘何还留她一条性命,对于背叛者,太后可从来不会心慈手软。贺烨又道。
许是因为谢六娘对太后毫无威胁吧,倘若留下她比杀了她更有益处,太后便会网开一面,谢六娘到底是谢饶平孙女,太后多少需要顾及党徒颜面,再说经这一回警告,谢六娘日后也不会再违逆太后,必然会对太后言听计从,这是一枚可以随心操控之子,太后当然会物尽其用。
贺烨微微颔首,便将谢莹抛之脑后,转而又道:义川王入宫,恳求太后宽恕贺淘,太后今日嘱咐我不可声张贺淘参与谋逆之事,显然已经答应了义川王之请,太后纵然是为了裁撤宗政堂,然而我却有些不明白,义川王何故要留贺淘性命?
第593章 割耳明志
其实义川郡王为贺淘求情之事,并不在十一娘预料之中,她起初的推测,太后必然会借九成宫之变干脆裁撤宗政堂,或许会放纵贺淘弑父,义川若死于贺淘之手,裁撤宗政堂便再无阻碍,甚至于一并铲除义川这个威胁。
义川若死于政变,其实对十一娘的计划并无好处,只不过她也没有办法阻止贺淘弑父的愚蠢行为,哪里想到太后竟然意图借政变之机考验贺烨,不防却让贺烨救了义川一命。
不过凭义川之智,当然清楚不可能阻挠宗政堂的裁撤,只要南阳郡王前往说服,让义川放弃辅政之权解救被贺淇牵连的宗室妇孺,义川必然会应同,固然,贺淘牵涉进逆案对义川而言是一个麻烦,这个麻烦却也不是生死攸关,他大可请求太后开恩,只将贺淘暗下处死,对外则宣称贺淘为逆贼所害,太后既然无法将义川王治为贺淇同谋,接受这个请求也是情理之中。
也难怪贺烨觉得困惑,因为义川并非慈父,不可能容忍一个意图弑父祸害他的儿子,请求留得贺淘性命,对他也没有半点利益。
虽然贺淘是义川嫡长子,唯一合法的爵位继承人,但就算看在天子为义川亲子这层情面,就算贺淘性命不保,韦海池也会恩许庶子继承义川爵位,再者义川企图的是帝位,一旦得逞,有无嫡子便不是至关重要,更何况只要扳倒韦海池,义川难道还会容忍小韦氏?将来他另娶旁人,自然不会烦恼没有嫡子继承权位。
是以十一娘一时也拿不准义川为何力保贺淘,沉吟了许久,方才推测:既然父子不能同心,贺淘对义川而言便无作用,但他却请求太后宽恕贺淘或许是障眼法,或许是殿下试想,贺淘一贯与外家亲近,然而陆家因为陆氏之死,素来仇视义川,义川力保贺淘,太后未必不会疑心是故作姿态,以为义川真实目的是为了笼络陆氏一族,如此一来,太后便会对陆家深怀戒防,甚至会不遗余力打压,看来义川也是睚眦必报之人,他痛恨陆家挑唆他与贺淘父子反目,意图借太后之手,报复陆氏。
贺烨缓缓颔首:陆氏乃清贵之族名门世家,虽因交恶大小韦氏,眼下看来是远离朝堂,但其声望却不容小觑,再者如陆氏一般望族,姻亲故旧甚多,韦太后意欲铲除决非易事,可一旦韦太后动意,必然会采取非常手段就算陆氏不能对抗皇权,那些清贵之族亦会滋生不满自危情绪,我那位叔父,这一手的确狠辣,既为自己铲除仇患,又为韦后树立敌对。
两人一番推测,的确正中义川王的阴谋,然而他力保贺淘实为针对陆家的事,甚至无法向他的心腹谋士启齿,贺淘弑父为世所不容,义川王无论如何处治都不会被舆论谴责,然而陆家毕竟是他元配妻族,当年陆氏死于非命,但确无过错,义川若报复陆家,那便是狠毒无情,他如今大业未成,需要属从们不遗余力的效忠,但要是将无情无义的面目暴露,属从们岂非会心生惊惑,担心自己也会落得个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下场,人心一旦浮动,便可能会被政敌收买,这当然不利于义川王的大业。
我会叮嘱十四兄密切关注太后对陆氏一族之态度,倘若筹划得当陆氏一族说不定可为殿下恩服。十一娘道。
一旦事情向她设计那样发展,晋王的大业便算正式启动,收服人心在所难免,但凡义川与韦后的敌对,都有可能成为晋王的同盟,毕竟要想成就大业,虽然关键在于军事力量开僻局面,也不可能离开世家望族的支持,这个时代的舆论,其实便是掌握在这些士族手中,若不能争得士族集团臣服,即便坐拥天下,那也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只有征服了他们,即便是乱臣贼子,那也是天命所归,才能够稳定时局,立定正统。
贺烨虽然是德宗嫡子,但他从来都不是储君,尽管仁宗帝崩前有意立他为储,然而却没来得及公之于众,相反幼帝继位,太后临朝的遗令却得到了包括贺烨在内的所有宗室认同遵从,他们才是正统,纵然有朝一日贺烨有了决对实力铲除韦后位及九五,也决不可能再翻旧帐,宣称自己才是仁宗帝心目当中的储君人选,他的正统地位要被天下认同,必须另辟蹊径,而这蹊径并无太多选择,只有争取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