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林昔并不属于任何党营,朔望朝会上他却是经常出列奏劾,可谓百折不挠。
太后对他的态度是,不听信,不打压,任由存在,自生自灭。
贺烨却留意见林昔今日出列时,贺淇忍不住弯起的唇角。
林御史又被利用了!这是贺烨脑子里率先蹦出的想法。
御坐上的小皇帝贺洱,却因为林昔的出列奏言精神一振!
他这时并未亲政,然而每每朝会,贺洱这个天子自然也不应缺席,需得做好他垂帘之前的摆设角色。但是朔望朝会多数都是过场,各省长官例行奏事而已,贺洱顶多只有平身二字台词,连退朝都由宦官代劳常朝一般才会争议国政,只不过足够资格参与常朝者,多为太后党,当然就不会在皇帝面前真正讨论,常朝竟然也沦为过场。
过场一般的朝会是相当无趣的,就连柳少监这样的官场老人都觉得烦不胜烦,更何况稚拙之龄的小皇帝贺洱?又兼最近在生母小韦氏的影响下,贺洱逐渐产生了求知若渴的心理,不甘于傀儡玩偶,所以很愿意林昔这样的刺头跳出来说道一些他在别处不能听闻的政务,尽管听不太明白,总也胜过闭目塞听。
只是贺洱尚且牢牢记得生母的叮嘱,知道自己这时不应多嘴,虽然精神一振,也仅仅只表现在眼里面上。
太后坐于御座帘后,是看不见小皇帝神色面貌的。
贺烨却悄悄看在眼里,暗暗瞥了一眼义川郡王,瞄见的还是个正襟危坐不动声色的老狐狸形象,不由更是好奇,贺淇今日又要咬谁了?
第554章 深夜火光
十一娘亦在二月十五当日,便听闻了朝会上发生的一切,通风报讯者甚至不是贺湛,而是徐修能:林御史于朝会弹劾何绍祖,声称路遇冤民告举。
林昔弹劾果然是何绍祖,而非江、洪二州刺史!这说明一切果如她推断,什防几个人证是垫脚石,真正重要的温峤要被汝阳王留作扮倒毛维致命一击。
十一娘心中并不轻松,更有难言的愤怒缠绕心头。
陆离所禀,并未涉及何绍祖,但十一娘已从阿禄口中得知,太后下令窦辅安密审什邡匪案。
这说明什么?温峤声称有人挑唆江州刺史污杀平民一事已引太后关注,但诸多涉案官员远在外地,唯何绍祖近在眼前,太后联想到何绍祖很有可能也是被人唆使,才会下令窦辅安密审。
然而结果呢?何绍祖虽然招供,但仍被太后释放,这说明太后无意追察,果然是想保全党羽,坐视数千无辜枉死。
更让十一娘忧虑的是
真没想到,林昔竟然也是汝阳王党!徐修能作此断言。
十一娘闭目,很多事情,她都想要求全,想着避免牵连无辜,纵然起初听闻温峤告举,她确实犹豫过应否坐壁上观,也在暗中衡量利弊,就是为了那短暂的犹豫,直到这时仍然自责。
参涉权益者,生死咎由自取,但那些无辜平民,的确不应为权贵垫脚。
漠视已为可耻,更何况操刀刽子手!
她又听徐修能一叹:太后已经下令大理寺卿主审此案,将那几个什邡人证收监盘询,并未询商众臣,说明已有决断,咱们早前商议,不宜再上谏言了。
大理寺卿为毛维党徒,他还能审出什么结果?
不过汝阳王今日当场谏言,关系揖盗严令,当由政事堂、宗政堂参审,太后又生犹豫,朝会时未有定论。
太后之所以犹豫,乃是因为汝阳王党当场质疑,但太后意图已经显明,徐修能等自然不会贸然上谏。
这些虽非十一娘所愿,但不得不说,一切实在她预料当中。
自从陆离、邵广禀明温峤告举,事发至今,太后仅只诏集几大国相商议应对之策,却并没有询问陆离等人有何见解,应是料中陆离等之意见与她相左,而随着事态发展,毛维及其党徒地位越更岌岌可危,太后越更不会妥协,因为在韦海池的眼中,无论多少无辜性命,与其利益得失相比都是不值一提,她的取舍早已注定,除非对其利益无碍,才有可能因为顾忌阴谋诡图,而防范未然。
但汝阳王不可能仅为营救无辜,放过拔除毛维这枚爪牙,动摇太后党势的绝佳机会。
这就是十一娘为何不赞成将温峤等人证交给汝阳王的原因。
她的计划是利用汝阳王挑生事端,将营救无辜与保全太后党利益归于相同层面,而非相互对立。
只是若太后坚持让大理寺独审,恐怕汝阳王党不会善罢甘休,汝阳王不会没有其余后着,而仅只利用林昔奏劾。虽知事不可为,十一娘仍未放弃说服徐修能先一步谏阻太后慎重决断。
不会有公审了。徐修能十分笃断:告举者一旦进了大理寺,要么承认受人唆使污告何绍祖,要么灭口!
眼看十一娘惊怔当场,徐修能不由叹了口气。
到底是闺阁女儿家,虽说机智多谋,却并未经历生杀险恶,又哪里想得到这多惨烈狰狞。
徐修能暂时决定袖手旁观,贺湛却当朝会散后,主动劝谏太后允准诸辅政王共审,自是没能说服太后,他也没有在这关健时候与十一娘私谈,下昼辞宫时,只遥遥冲十一娘暗暗摆手,便传达了一无所获的结果。
太后对他的态度是,不听信,不打压,任由存在,自生自灭。
贺烨却留意见林昔今日出列时,贺淇忍不住弯起的唇角。
林御史又被利用了!这是贺烨脑子里率先蹦出的想法。
御坐上的小皇帝贺洱,却因为林昔的出列奏言精神一振!
他这时并未亲政,然而每每朝会,贺洱这个天子自然也不应缺席,需得做好他垂帘之前的摆设角色。但是朔望朝会多数都是过场,各省长官例行奏事而已,贺洱顶多只有平身二字台词,连退朝都由宦官代劳常朝一般才会争议国政,只不过足够资格参与常朝者,多为太后党,当然就不会在皇帝面前真正讨论,常朝竟然也沦为过场。
过场一般的朝会是相当无趣的,就连柳少监这样的官场老人都觉得烦不胜烦,更何况稚拙之龄的小皇帝贺洱?又兼最近在生母小韦氏的影响下,贺洱逐渐产生了求知若渴的心理,不甘于傀儡玩偶,所以很愿意林昔这样的刺头跳出来说道一些他在别处不能听闻的政务,尽管听不太明白,总也胜过闭目塞听。
只是贺洱尚且牢牢记得生母的叮嘱,知道自己这时不应多嘴,虽然精神一振,也仅仅只表现在眼里面上。
太后坐于御座帘后,是看不见小皇帝神色面貌的。
贺烨却悄悄看在眼里,暗暗瞥了一眼义川郡王,瞄见的还是个正襟危坐不动声色的老狐狸形象,不由更是好奇,贺淇今日又要咬谁了?
第554章 深夜火光
十一娘亦在二月十五当日,便听闻了朝会上发生的一切,通风报讯者甚至不是贺湛,而是徐修能:林御史于朝会弹劾何绍祖,声称路遇冤民告举。
林昔弹劾果然是何绍祖,而非江、洪二州刺史!这说明一切果如她推断,什防几个人证是垫脚石,真正重要的温峤要被汝阳王留作扮倒毛维致命一击。
十一娘心中并不轻松,更有难言的愤怒缠绕心头。
陆离所禀,并未涉及何绍祖,但十一娘已从阿禄口中得知,太后下令窦辅安密审什邡匪案。
这说明什么?温峤声称有人挑唆江州刺史污杀平民一事已引太后关注,但诸多涉案官员远在外地,唯何绍祖近在眼前,太后联想到何绍祖很有可能也是被人唆使,才会下令窦辅安密审。
然而结果呢?何绍祖虽然招供,但仍被太后释放,这说明太后无意追察,果然是想保全党羽,坐视数千无辜枉死。
更让十一娘忧虑的是
真没想到,林昔竟然也是汝阳王党!徐修能作此断言。
十一娘闭目,很多事情,她都想要求全,想着避免牵连无辜,纵然起初听闻温峤告举,她确实犹豫过应否坐壁上观,也在暗中衡量利弊,就是为了那短暂的犹豫,直到这时仍然自责。
参涉权益者,生死咎由自取,但那些无辜平民,的确不应为权贵垫脚。
漠视已为可耻,更何况操刀刽子手!
她又听徐修能一叹:太后已经下令大理寺卿主审此案,将那几个什邡人证收监盘询,并未询商众臣,说明已有决断,咱们早前商议,不宜再上谏言了。
大理寺卿为毛维党徒,他还能审出什么结果?
不过汝阳王今日当场谏言,关系揖盗严令,当由政事堂、宗政堂参审,太后又生犹豫,朝会时未有定论。
太后之所以犹豫,乃是因为汝阳王党当场质疑,但太后意图已经显明,徐修能等自然不会贸然上谏。
这些虽非十一娘所愿,但不得不说,一切实在她预料当中。
自从陆离、邵广禀明温峤告举,事发至今,太后仅只诏集几大国相商议应对之策,却并没有询问陆离等人有何见解,应是料中陆离等之意见与她相左,而随着事态发展,毛维及其党徒地位越更岌岌可危,太后越更不会妥协,因为在韦海池的眼中,无论多少无辜性命,与其利益得失相比都是不值一提,她的取舍早已注定,除非对其利益无碍,才有可能因为顾忌阴谋诡图,而防范未然。
但汝阳王不可能仅为营救无辜,放过拔除毛维这枚爪牙,动摇太后党势的绝佳机会。
这就是十一娘为何不赞成将温峤等人证交给汝阳王的原因。
她的计划是利用汝阳王挑生事端,将营救无辜与保全太后党利益归于相同层面,而非相互对立。
只是若太后坚持让大理寺独审,恐怕汝阳王党不会善罢甘休,汝阳王不会没有其余后着,而仅只利用林昔奏劾。虽知事不可为,十一娘仍未放弃说服徐修能先一步谏阻太后慎重决断。
不会有公审了。徐修能十分笃断:告举者一旦进了大理寺,要么承认受人唆使污告何绍祖,要么灭口!
眼看十一娘惊怔当场,徐修能不由叹了口气。
到底是闺阁女儿家,虽说机智多谋,却并未经历生杀险恶,又哪里想得到这多惨烈狰狞。
徐修能暂时决定袖手旁观,贺湛却当朝会散后,主动劝谏太后允准诸辅政王共审,自是没能说服太后,他也没有在这关健时候与十一娘私谈,下昼辞宫时,只遥遥冲十一娘暗暗摆手,便传达了一无所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