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不难,根源都在薛氏一族内部,薛谦眼下得势,可薛诩仍旧是个摆设,明眼人一看就察觉兄弟不和,当年明贤公过世,确有遗言栽培薛陆离为族长,可论来薛谦才是嫡长,哪甘族权落于兄弟一房,心存不满也是人之常情,薛家是大族,枝繁叶盛,族人间也难免嫌隙,薛谦眼下大权在握却只提携亲近,引发其余族人不满在所难免,只那些传言无根无据,一时也难察明究竟是否事实。韦元平蹙眉思索一阵:要不,我去问问贺湛?
诏他来含象殿,我亲自问。太后当下决断。
于是贺湛这枚关键棋子终于被摆上棋盘。
十四郎,我重前听说你与柳三郎十分要好,故而对薛陆离似存偏见,一贯不理不踩,可这几年间,怎么就与薛陆离亲近起来,似乎有你从中斡旋,连三郎也对薛陆离前嫌尽弃,到底是出于什么缘故?太后倒是开门见山,压根就没想解释自己为何突然对几个晚辈之间的爱恨情仇心生关注。
贺湛也不掩饰被这一问引起的呆愕,蹙着眉头盘算计划的神情。
太后轻哼一声:可别在我面前耍心眼,实话直说。
贺湛这才不敢犹豫:回太后垂询,微臣年幼时曾受裴后不少照顾,与裴后情同姐弟,三郎柳彦是裴后表弟,因着这份旧谊,微臣与柳三郎自然交好,四年前微臣返京不久,便听柳三郎说道薛绚之背信弃义,瞒着裴八娘在外偷养外室,后来这事不知怎么被裴八娘察知,受不住打击微臣起初与柳三郎同仇敌忾,十分恶鄙薛绚之为人。
裴郑两族虽被定罪为叛逆,可依大周律法,出室女不受牵连,纵然这只是基于律法层面,事实上为了趋利避害,出室女绝大多数都不可能真不受牵,然而柳彦当初对薛陆离冷嘲热讽一事却是众所周知,少年义气固然不至于引起太后忌防,甚至反而认为好比柳彦一般将情绪现于面上更不足为忌,然而这时要解释清楚双方是怎么前嫌尽弃,就难免要废些唇舌。
又听贺湛继续解释:一直到薛相受圣人信重,柳三郎偶然间却听说另外一种传言,怀疑起他表姐裴八娘死因并不单纯,是被薛相谋害太后也知,当年源平郡公为三郎定下薛家那门婚事,三郎一直就不情愿,裴八娘死因没察仔细,他总不放心娶薛氏女过门,便拜托微臣,暗中察问此事。
这样的说法太后倒还相信,因为事到如今,这位还笃信柳家之所以与薛家联姻,决非韦太夫人乐意,而是源平郡公为了避免将来三郎迎娶韦氏女,三郎媳妇对太夫人言听计从,族权渐渐被柳均宜这房掌控,薛家是京兆十望,薛氏女儿足能担当柳氏宗妇,源平郡公与薛家联姻是为争权夺利考虑,根本不在意裴八娘是怎么死的。
当爹的老谋深算,当儿子的因为被柳均宜教导得鲁直单纯,却并不能领会亲爹一片苦心。
太后颔首:继续说,你察出什么来?
第184章 谎骗
太后这时对贺湛的信任,还仅限于此子为莹阳真人抚养长大,对她将来临朝听制大有利用之处,关于诸多筹划计谋,当然不可能告诉贺湛,她这时选择亲自盘问贺湛,只因十分重视薛家该如何处治。
要将显望连根拔起并不容易,当年对付裴郑二族太后也冒着甚大风险,这时圣人对薛谦之信重固然不敌裴相当年,然而天子已对谢饶平与毛维心生厌恶欲除之后快,冯伯璋并非出身显望,尚且不足为虑,薛家的处治却不得不慎重,太后是担心故计重施会引起天子激烈对抗,那毕竟是她亲儿子,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刀戈相见,否则她也不至于隐忍多年。
纵然有所顾忌,可四年前薛谦的行为,还是导致太后几乎下定决心铲除薛家,然而在这当头,薛谦忽然使计,竟然揭露侄子薛陆离有逆谋之心,这是个什么用意?无非是想借刀杀人,这么看来,薛谦势必就不可能是所谓忠良了,倘若察明薛谦有意栽陷薛陆离
只要薛家对她这太后不存恶意,倒没必要一定铲除,一个内斗不断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家族,根本就不足为虑,为利势二字争夺不休之辈,有什么可能冒着族灭身亡的风险为已经覆灭的裴郑二族翻案?
十一娘之所以设构这个计划,显然是洞悉了太后的心思。
关键作用人,就是贺湛。
而他这时,却不顾太后锋锐的盯视,旁若无人般犹豫踌躇起来。
太后这回倒也没有逼迫贺湛立即应答,心头却不无狐疑:这小子究竟在犹豫什么?
贺湛忽然直跪,深深一礼揖拜下去:太后恕微臣直言,太后今日忽然问询裴八娘死因,可是怀疑有人心怀不轨,意图翻挑裴郑逆案!
突如其来的一句反问简直就是石破惊天,太后只觉心头掀生了惊涛骇浪,她一时反而倒不知怎么反应了,深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微微放松紧握的拳头,轻哼一声:依你看来,翻挑裴郑逆案为心怀不轨?
裴郑谋逆为圣人审断,早有定论,无故翻挑当然是心怀不轨。贺湛斩钉截铁。
怎么,凭十四郎与裴后之间旧谊,也相信裴郑谋逆?
微臣坚信圣人决断,也坚信裴后绝不可能有大逆之心。贺湛说道:裴后是裴后,既为出室女,又为大周国母,势必忠于君国,可并不足证裴郑二族就无谋逆之心,潘博叛逆,这便是铁证!
诏他来含象殿,我亲自问。太后当下决断。
于是贺湛这枚关键棋子终于被摆上棋盘。
十四郎,我重前听说你与柳三郎十分要好,故而对薛陆离似存偏见,一贯不理不踩,可这几年间,怎么就与薛陆离亲近起来,似乎有你从中斡旋,连三郎也对薛陆离前嫌尽弃,到底是出于什么缘故?太后倒是开门见山,压根就没想解释自己为何突然对几个晚辈之间的爱恨情仇心生关注。
贺湛也不掩饰被这一问引起的呆愕,蹙着眉头盘算计划的神情。
太后轻哼一声:可别在我面前耍心眼,实话直说。
贺湛这才不敢犹豫:回太后垂询,微臣年幼时曾受裴后不少照顾,与裴后情同姐弟,三郎柳彦是裴后表弟,因着这份旧谊,微臣与柳三郎自然交好,四年前微臣返京不久,便听柳三郎说道薛绚之背信弃义,瞒着裴八娘在外偷养外室,后来这事不知怎么被裴八娘察知,受不住打击微臣起初与柳三郎同仇敌忾,十分恶鄙薛绚之为人。
裴郑两族虽被定罪为叛逆,可依大周律法,出室女不受牵连,纵然这只是基于律法层面,事实上为了趋利避害,出室女绝大多数都不可能真不受牵,然而柳彦当初对薛陆离冷嘲热讽一事却是众所周知,少年义气固然不至于引起太后忌防,甚至反而认为好比柳彦一般将情绪现于面上更不足为忌,然而这时要解释清楚双方是怎么前嫌尽弃,就难免要废些唇舌。
又听贺湛继续解释:一直到薛相受圣人信重,柳三郎偶然间却听说另外一种传言,怀疑起他表姐裴八娘死因并不单纯,是被薛相谋害太后也知,当年源平郡公为三郎定下薛家那门婚事,三郎一直就不情愿,裴八娘死因没察仔细,他总不放心娶薛氏女过门,便拜托微臣,暗中察问此事。
这样的说法太后倒还相信,因为事到如今,这位还笃信柳家之所以与薛家联姻,决非韦太夫人乐意,而是源平郡公为了避免将来三郎迎娶韦氏女,三郎媳妇对太夫人言听计从,族权渐渐被柳均宜这房掌控,薛家是京兆十望,薛氏女儿足能担当柳氏宗妇,源平郡公与薛家联姻是为争权夺利考虑,根本不在意裴八娘是怎么死的。
当爹的老谋深算,当儿子的因为被柳均宜教导得鲁直单纯,却并不能领会亲爹一片苦心。
太后颔首:继续说,你察出什么来?
第184章 谎骗
太后这时对贺湛的信任,还仅限于此子为莹阳真人抚养长大,对她将来临朝听制大有利用之处,关于诸多筹划计谋,当然不可能告诉贺湛,她这时选择亲自盘问贺湛,只因十分重视薛家该如何处治。
要将显望连根拔起并不容易,当年对付裴郑二族太后也冒着甚大风险,这时圣人对薛谦之信重固然不敌裴相当年,然而天子已对谢饶平与毛维心生厌恶欲除之后快,冯伯璋并非出身显望,尚且不足为虑,薛家的处治却不得不慎重,太后是担心故计重施会引起天子激烈对抗,那毕竟是她亲儿子,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刀戈相见,否则她也不至于隐忍多年。
纵然有所顾忌,可四年前薛谦的行为,还是导致太后几乎下定决心铲除薛家,然而在这当头,薛谦忽然使计,竟然揭露侄子薛陆离有逆谋之心,这是个什么用意?无非是想借刀杀人,这么看来,薛谦势必就不可能是所谓忠良了,倘若察明薛谦有意栽陷薛陆离
只要薛家对她这太后不存恶意,倒没必要一定铲除,一个内斗不断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家族,根本就不足为虑,为利势二字争夺不休之辈,有什么可能冒着族灭身亡的风险为已经覆灭的裴郑二族翻案?
十一娘之所以设构这个计划,显然是洞悉了太后的心思。
关键作用人,就是贺湛。
而他这时,却不顾太后锋锐的盯视,旁若无人般犹豫踌躇起来。
太后这回倒也没有逼迫贺湛立即应答,心头却不无狐疑:这小子究竟在犹豫什么?
贺湛忽然直跪,深深一礼揖拜下去:太后恕微臣直言,太后今日忽然问询裴八娘死因,可是怀疑有人心怀不轨,意图翻挑裴郑逆案!
突如其来的一句反问简直就是石破惊天,太后只觉心头掀生了惊涛骇浪,她一时反而倒不知怎么反应了,深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微微放松紧握的拳头,轻哼一声:依你看来,翻挑裴郑逆案为心怀不轨?
裴郑谋逆为圣人审断,早有定论,无故翻挑当然是心怀不轨。贺湛斩钉截铁。
怎么,凭十四郎与裴后之间旧谊,也相信裴郑谋逆?
微臣坚信圣人决断,也坚信裴后绝不可能有大逆之心。贺湛说道:裴后是裴后,既为出室女,又为大周国母,势必忠于君国,可并不足证裴郑二族就无谋逆之心,潘博叛逆,这便是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