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扫视了一圈儿底下众人,又再微笑:三嫂与四妹,两位莫不与我同席,今日不是宫宴,我也只是个宾客,不需这么多拘束。
这是在招呼童氏与韦太夫人,有意显示亲近。
如此场合,太夫人就算对太后这番假模假样十足腻味,却也不可能拒绝,只好遵令移座。
太后又看向除贺湛之外,厅堂中唯一那两个男子。
两位是
莹阳真人代为回应:是莹阳旧友,杜长淘与李由在,两位都善丹青,故今日特邀前来相助评断。
我依稀记得两位曾深受先帝赞诩,任过翰林供奉,似乎杜君还任过朔方令?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太后微微颔首:两位才华出众,而今圣人正是用人之际,还当用心辅佐。
翰林供奉有别于翰林学士,一般不负责起草诏书,类似于御用文士,职责是当天子诏见陪同赏游玩乐时,或者吟诗作赋,或者抚琴助兴,虽然根据天子性情不同,可能也会被问及民政等务,但基本上不会涉及国政,更称不上权势,太后竟然一语道出两人曾经任过翰林供奉,甚至还记得杜涛任过朔方令这岂不是明晃晃的在向众人显示,无论是德宗朝,抑或眼下,她都有涉政之权?
不过太后也就点到即止,很快将主动权交还莹阳,听她宣布规则。
第一轮,是由应试者呈上画作,自诉优长或者不足,两者兼之也并无不可,由莹阳、杜涛、李渔择出十幅入选,再以抽签促对的方式,让签同者互相指出对方画作优长抑或不足,但这回只能择其一,不能褒贬同说,最终由莹阳择出两人,进行第二轮总决。
也就是说第一轮,就会淘汰一大半。
并且这规则偏向,技法似乎尚在其次,倒像是考较口才。
绝大多数闺秀如坠五云雾里,不过长辈们倒有些品度出意思来。
大概莹阳真人是要看品格脾性。
太后当然对这规则不置意见,只微侧了脸问韦太夫人:今日是带七娘应试?
太夫人直言不讳:是七娘庶妹十一娘。
竟让庶孙女应试?太后不由挑了挑眉,怀疑她这位妹子应当心里还有戒备,不愿意让嫡孙女受她青睐。
尤其是当太后问得十一娘只有五岁后,越发笃定,意味深长的看着太夫人:我记得七娘似乎刚满十岁,仿佛与烨儿年岁相近?就是要吓吓这个妹子,以为不让孙女应试就能万事大吉,她倘若想要赐婚,躲在家里就能跑得了?
韦太夫人云淡风清应对:太后好记性,不过妾身却不记得晋王年岁,上次瞧见倒以为与我家三郎同龄。
个头差不多,心性却天壤之别,唉,烨儿那孩子,脾性可不是普通人能消受,今后他那王妃,可得挑个温柔稳重者,要说来,上回七娘与四娘入宫,我看她脾性就好。看还吓不死你!
要说稳重,七娘是比九娘更强,脾性嘛,眼下还小,也不好说,只是不算刁蛮胡闹,只这孩子的确甚投长辈眼缘,这不还在江南时,便被人意中,均宜媳妇已经在准备这事,难得那家小郎君才品兼得,倒是一门好亲,虽说七娘还小,却也不拘先定下来,及笄后再出阁。不好意思,七娘名花有主,堂堂太后总不能坏人姻缘吧?
太后倒也没有当真决定让柳氏女儿嫁给贺烨,见太夫人不受恐吓,便也一笑了之,留意见率先上前的闺秀,正是她侄孙女韦缃。
竟是一幅工笔牡丹。
莹阳真人擅重工笔,尤其爱画花卉,这几乎世人皆知。
韦缃显然是投其所好,太后觉得十分满意。
十岁年龄,就能创画工笔牡丹,虽说太后看不大出优劣,然而也觉得不简单,于是更加满意。
真人容禀,儿之优长在于相较同龄画者更加精谨细腻,缺陷便为着染色彩,不能沉着明快。
既说优长,又直言不足,态度不卑不亢,这很好。
见莹阳真人与两个副判商议后,将韦缃归于入选,太后笑容越发深浓,破天荒地赞了一句童氏:符氏将缃儿教得不错,你倒给自家选了个好儿媳。
韦缃首战告捷,却教其余更加紧张除谢芝以外。
她是第二个胸有成竹上场,展开画作,也是一幅工笔花卉,不过是摹写,实在这样年岁,就能创画并且要受好评大不容易。
然而谢芝却不说长处:儿虽喜工笔,然技法不足,故这时只会摹写。
不过这话,看似在说不足,实则却是显摆,对自己摹写之作品信心十足,简直到了挑不出毛病的地步。
太后不由蹙眉,她虽然的确看不出这画有什么毛病,然而谢芝玩弄心眼这点却是犯了大忌,莹阳最不喜人虚伪,倘若谢芝觉得自己临摹得完美无疵,直说便是,用这谦逊不似谦逊自诩不似自诩的说法,还以为这点子小聪明能受人青睐不成?
莹阳看了一眼谢芝,毫不客气说道:技法确是不足,今后还得先静心摹写,工笔画尤其讲究精细,其次是染着色彩,无论从哪点看,你还不能掌握,还是先从摹描写意入手,打好基础为上,切忌好高骛远。
谢芝哪里想到会是这样结果,脸色顿时煞白!
这是在招呼童氏与韦太夫人,有意显示亲近。
如此场合,太夫人就算对太后这番假模假样十足腻味,却也不可能拒绝,只好遵令移座。
太后又看向除贺湛之外,厅堂中唯一那两个男子。
两位是
莹阳真人代为回应:是莹阳旧友,杜长淘与李由在,两位都善丹青,故今日特邀前来相助评断。
我依稀记得两位曾深受先帝赞诩,任过翰林供奉,似乎杜君还任过朔方令?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太后微微颔首:两位才华出众,而今圣人正是用人之际,还当用心辅佐。
翰林供奉有别于翰林学士,一般不负责起草诏书,类似于御用文士,职责是当天子诏见陪同赏游玩乐时,或者吟诗作赋,或者抚琴助兴,虽然根据天子性情不同,可能也会被问及民政等务,但基本上不会涉及国政,更称不上权势,太后竟然一语道出两人曾经任过翰林供奉,甚至还记得杜涛任过朔方令这岂不是明晃晃的在向众人显示,无论是德宗朝,抑或眼下,她都有涉政之权?
不过太后也就点到即止,很快将主动权交还莹阳,听她宣布规则。
第一轮,是由应试者呈上画作,自诉优长或者不足,两者兼之也并无不可,由莹阳、杜涛、李渔择出十幅入选,再以抽签促对的方式,让签同者互相指出对方画作优长抑或不足,但这回只能择其一,不能褒贬同说,最终由莹阳择出两人,进行第二轮总决。
也就是说第一轮,就会淘汰一大半。
并且这规则偏向,技法似乎尚在其次,倒像是考较口才。
绝大多数闺秀如坠五云雾里,不过长辈们倒有些品度出意思来。
大概莹阳真人是要看品格脾性。
太后当然对这规则不置意见,只微侧了脸问韦太夫人:今日是带七娘应试?
太夫人直言不讳:是七娘庶妹十一娘。
竟让庶孙女应试?太后不由挑了挑眉,怀疑她这位妹子应当心里还有戒备,不愿意让嫡孙女受她青睐。
尤其是当太后问得十一娘只有五岁后,越发笃定,意味深长的看着太夫人:我记得七娘似乎刚满十岁,仿佛与烨儿年岁相近?就是要吓吓这个妹子,以为不让孙女应试就能万事大吉,她倘若想要赐婚,躲在家里就能跑得了?
韦太夫人云淡风清应对:太后好记性,不过妾身却不记得晋王年岁,上次瞧见倒以为与我家三郎同龄。
个头差不多,心性却天壤之别,唉,烨儿那孩子,脾性可不是普通人能消受,今后他那王妃,可得挑个温柔稳重者,要说来,上回七娘与四娘入宫,我看她脾性就好。看还吓不死你!
要说稳重,七娘是比九娘更强,脾性嘛,眼下还小,也不好说,只是不算刁蛮胡闹,只这孩子的确甚投长辈眼缘,这不还在江南时,便被人意中,均宜媳妇已经在准备这事,难得那家小郎君才品兼得,倒是一门好亲,虽说七娘还小,却也不拘先定下来,及笄后再出阁。不好意思,七娘名花有主,堂堂太后总不能坏人姻缘吧?
太后倒也没有当真决定让柳氏女儿嫁给贺烨,见太夫人不受恐吓,便也一笑了之,留意见率先上前的闺秀,正是她侄孙女韦缃。
竟是一幅工笔牡丹。
莹阳真人擅重工笔,尤其爱画花卉,这几乎世人皆知。
韦缃显然是投其所好,太后觉得十分满意。
十岁年龄,就能创画工笔牡丹,虽说太后看不大出优劣,然而也觉得不简单,于是更加满意。
真人容禀,儿之优长在于相较同龄画者更加精谨细腻,缺陷便为着染色彩,不能沉着明快。
既说优长,又直言不足,态度不卑不亢,这很好。
见莹阳真人与两个副判商议后,将韦缃归于入选,太后笑容越发深浓,破天荒地赞了一句童氏:符氏将缃儿教得不错,你倒给自家选了个好儿媳。
韦缃首战告捷,却教其余更加紧张除谢芝以外。
她是第二个胸有成竹上场,展开画作,也是一幅工笔花卉,不过是摹写,实在这样年岁,就能创画并且要受好评大不容易。
然而谢芝却不说长处:儿虽喜工笔,然技法不足,故这时只会摹写。
不过这话,看似在说不足,实则却是显摆,对自己摹写之作品信心十足,简直到了挑不出毛病的地步。
太后不由蹙眉,她虽然的确看不出这画有什么毛病,然而谢芝玩弄心眼这点却是犯了大忌,莹阳最不喜人虚伪,倘若谢芝觉得自己临摹得完美无疵,直说便是,用这谦逊不似谦逊自诩不似自诩的说法,还以为这点子小聪明能受人青睐不成?
莹阳看了一眼谢芝,毫不客气说道:技法确是不足,今后还得先静心摹写,工笔画尤其讲究精细,其次是染着色彩,无论从哪点看,你还不能掌握,还是先从摹描写意入手,打好基础为上,切忌好高骛远。
谢芝哪里想到会是这样结果,脸色顿时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