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二十一年冬月二十三,护国公府送走了殉国的二老爷后,又挂起了白幡,楚广洮的发妻、一品诰命夫人陈氏追随夫君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哎呀呀,又涨收藏了,谢谢收藏的宝宝,爱你们
第8章 守节
陈氏的丧事办得简单,她娘家被贬,京中交好的人家不多。且她自己曾说想清清静静的走,便没有大办。楚蓁姐弟父丧接母丧,除了除夕那天去福寿堂吃了顿家宴,便关了听涛苑的院门,一心守孝。
老太太自从知晓陈氏临终前将楚蓁姐弟托付给了大房,且给了大房些产业,便更不待见她们姐弟了,楚蓁三个也懒怠去看人脸色。
三房各自关起门来过日子,一时倒也相安无事。
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
正月十四一早,天还黑沉沉的,除了早起做买卖的商贩,大多数人家还在睡梦中。只见朱雀大街上一人一马往北疾驰而去。马上的人周身冷肃,脸上风霜之色颇重,披风上俱是沙粒,显然一路上未曾歇息。
马蹄哒哒踩在大街上,偶尔过往的行人纷纷躲开。朱雀大街是京城主街,哪个不要命的骑马夜行还如此之快。有见识多的,看骑马之人的打扮,像是军士出身,恐是朝廷上有什么急事。
那人骑马一路行至宫门前才停下,递了腰牌,匆匆进了宫。
东宫的两仪殿内,太子杨世祚起身不久,太子妃韦氏亲自为他整理上朝的衣衫。大太监苏一奇踮着脚匆匆进了寝殿,在太子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太子眉头紧皱,:果真吗?语气是从未有过的痛心与愤怒,太子妃手顿了一下,差点系错了衣带。
太子拂开太子妃的手,连早膳也未用,抬脚去了紫宸殿。
待太子走后,太子妃拂了拂没有一丝灰尘的袖口,冷然道:去打听打听,可是朝上出了什么事。殿中九尾鸾凤宫灯后,一个影子般的宫人领命而去。
太子在紫宸殿待了一刻钟,跟着昭和帝上了早朝,紫宸殿大太监石安却捧着圣旨去了永安宫。等到散了朝,不过半日,消息已传遍了京中:
永宁侯府樊家长房嫡长子樊克之,于年前突厥之战中中箭落崖而亡,尸骨只寻回半付。圣上感念樊少将英烈,追封其为忠武将军,其姐丽妃晋为惠妃。
听涛苑中,楚蓁正在整理母亲陈氏留给她的物品,楚祎从外头自己掀了软帘,急匆匆进了里间,带了一股子寒气。
三弟,瞧你,急什么呢,慢着点儿,头巾都散了。楚蓁放下手中的金丝手炉,微微皱了皱眉,从椅子上起身,亲自给楚祎整了整。
楚祎看着自母亲去后愈发清减的姐姐,皮肤苍白得好似能看清底下的脉络,给自己正头巾的手腕细得仿佛一碰就碎,想想钟先生方才所说的,心里又酸又难过又愤恨,偏又无处发泄。
楚蓁看着弟弟白了又青的脸色,发觉他拳头握得死紧,显然是在忍着什么。
全哥儿,有什么话只管说,这般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姐姐还有什么受不住的呢。楚蓁已猜到跟自己有关,平静道。
楚祎抬头看了看姐姐的眼睛,又移开了,犹豫了一会儿,终是开了口:朝廷下了旨,晋了丽妃娘娘为惠妃。
楚蓁听罢,身子摇晃起来,退了半步,亏得楚祎离得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她的胳膊,将她扶至榻上坐下。一旁的侍画还有些糊涂,上前给楚蓁斟了杯热茶。
楚蓁握着茶杯,腾腾的水汽熏红了她的眼睛,却怎么也哭不出来。
她望着书桌上青瓷莲花暗纹细瓶中小丫鬟刚折的几枝梅花,久久说不出话。
楚祎知她已猜出实情,怕她憋在心里,只得硬着头皮道:太子殿下派去的人今日一早回了京,说是在西北的一个崖底寻到的,已没了人形,只剩了半付尸骨,腰上衣服里头,缀着与姐姐定亲时的玉佩。
一口气说完,楚祎不敢再看姐姐的脸,坐到了椅子上。
楚蓁好似什么都听到了,又好似什么都没听到。她一直坚信,元哥哥定会回来,他曾答应过,等他从西北回来就迎她进门,他曾答应过,会永远陪着她,他曾答应过,会与她相守到白头,他答应过这么多,却一样都没做到。
她觉得心里空得很,慈爱温和的父亲走了,温柔周全的母亲走了,如今,连早就烙在自己心上的元哥哥也走了,往后,她是真正的再无依靠了。
楚祎看着姐姐只看着梅枝发呆,明明周身伤心的气息排山倒海而来,却没掉一滴眼泪,心中直发急,怕她生生憋出病了,艰难开口:姐姐,你若是难过,就哭一哭吧,若是伤了身子,我跟满哥儿怎么办呢?
说到这儿,他的声音略有些暗哑:我们只有你了。
楚蓁混沌的脑中,三弟带着哭腔的低喃劈了进来,是啊,她还有未尽的责任,她不能如此任性,父母把这个家交给了自己,自己就一定要撑住。
她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水呷了一口,长长出了口气,无力道:三弟,我无事,你先回房吧,莫担心我。
楚祎还要再劝,楚蓁却摇了摇头,他只好一步三回头的出了屋子。
楚蓁将侍画等都打发了出去,一个人摩挲着定亲时樊克之送予她的和田白脂鸳鸯佩,坐了整整一下午,直到晚上掌了灯,才唤人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
哎呀呀,又涨收藏了,谢谢收藏的宝宝,爱你们
第8章 守节
陈氏的丧事办得简单,她娘家被贬,京中交好的人家不多。且她自己曾说想清清静静的走,便没有大办。楚蓁姐弟父丧接母丧,除了除夕那天去福寿堂吃了顿家宴,便关了听涛苑的院门,一心守孝。
老太太自从知晓陈氏临终前将楚蓁姐弟托付给了大房,且给了大房些产业,便更不待见她们姐弟了,楚蓁三个也懒怠去看人脸色。
三房各自关起门来过日子,一时倒也相安无事。
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
正月十四一早,天还黑沉沉的,除了早起做买卖的商贩,大多数人家还在睡梦中。只见朱雀大街上一人一马往北疾驰而去。马上的人周身冷肃,脸上风霜之色颇重,披风上俱是沙粒,显然一路上未曾歇息。
马蹄哒哒踩在大街上,偶尔过往的行人纷纷躲开。朱雀大街是京城主街,哪个不要命的骑马夜行还如此之快。有见识多的,看骑马之人的打扮,像是军士出身,恐是朝廷上有什么急事。
那人骑马一路行至宫门前才停下,递了腰牌,匆匆进了宫。
东宫的两仪殿内,太子杨世祚起身不久,太子妃韦氏亲自为他整理上朝的衣衫。大太监苏一奇踮着脚匆匆进了寝殿,在太子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太子眉头紧皱,:果真吗?语气是从未有过的痛心与愤怒,太子妃手顿了一下,差点系错了衣带。
太子拂开太子妃的手,连早膳也未用,抬脚去了紫宸殿。
待太子走后,太子妃拂了拂没有一丝灰尘的袖口,冷然道:去打听打听,可是朝上出了什么事。殿中九尾鸾凤宫灯后,一个影子般的宫人领命而去。
太子在紫宸殿待了一刻钟,跟着昭和帝上了早朝,紫宸殿大太监石安却捧着圣旨去了永安宫。等到散了朝,不过半日,消息已传遍了京中:
永宁侯府樊家长房嫡长子樊克之,于年前突厥之战中中箭落崖而亡,尸骨只寻回半付。圣上感念樊少将英烈,追封其为忠武将军,其姐丽妃晋为惠妃。
听涛苑中,楚蓁正在整理母亲陈氏留给她的物品,楚祎从外头自己掀了软帘,急匆匆进了里间,带了一股子寒气。
三弟,瞧你,急什么呢,慢着点儿,头巾都散了。楚蓁放下手中的金丝手炉,微微皱了皱眉,从椅子上起身,亲自给楚祎整了整。
楚祎看着自母亲去后愈发清减的姐姐,皮肤苍白得好似能看清底下的脉络,给自己正头巾的手腕细得仿佛一碰就碎,想想钟先生方才所说的,心里又酸又难过又愤恨,偏又无处发泄。
楚蓁看着弟弟白了又青的脸色,发觉他拳头握得死紧,显然是在忍着什么。
全哥儿,有什么话只管说,这般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姐姐还有什么受不住的呢。楚蓁已猜到跟自己有关,平静道。
楚祎抬头看了看姐姐的眼睛,又移开了,犹豫了一会儿,终是开了口:朝廷下了旨,晋了丽妃娘娘为惠妃。
楚蓁听罢,身子摇晃起来,退了半步,亏得楚祎离得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她的胳膊,将她扶至榻上坐下。一旁的侍画还有些糊涂,上前给楚蓁斟了杯热茶。
楚蓁握着茶杯,腾腾的水汽熏红了她的眼睛,却怎么也哭不出来。
她望着书桌上青瓷莲花暗纹细瓶中小丫鬟刚折的几枝梅花,久久说不出话。
楚祎知她已猜出实情,怕她憋在心里,只得硬着头皮道:太子殿下派去的人今日一早回了京,说是在西北的一个崖底寻到的,已没了人形,只剩了半付尸骨,腰上衣服里头,缀着与姐姐定亲时的玉佩。
一口气说完,楚祎不敢再看姐姐的脸,坐到了椅子上。
楚蓁好似什么都听到了,又好似什么都没听到。她一直坚信,元哥哥定会回来,他曾答应过,等他从西北回来就迎她进门,他曾答应过,会永远陪着她,他曾答应过,会与她相守到白头,他答应过这么多,却一样都没做到。
她觉得心里空得很,慈爱温和的父亲走了,温柔周全的母亲走了,如今,连早就烙在自己心上的元哥哥也走了,往后,她是真正的再无依靠了。
楚祎看着姐姐只看着梅枝发呆,明明周身伤心的气息排山倒海而来,却没掉一滴眼泪,心中直发急,怕她生生憋出病了,艰难开口:姐姐,你若是难过,就哭一哭吧,若是伤了身子,我跟满哥儿怎么办呢?
说到这儿,他的声音略有些暗哑:我们只有你了。
楚蓁混沌的脑中,三弟带着哭腔的低喃劈了进来,是啊,她还有未尽的责任,她不能如此任性,父母把这个家交给了自己,自己就一定要撑住。
她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水呷了一口,长长出了口气,无力道:三弟,我无事,你先回房吧,莫担心我。
楚祎还要再劝,楚蓁却摇了摇头,他只好一步三回头的出了屋子。
楚蓁将侍画等都打发了出去,一个人摩挲着定亲时樊克之送予她的和田白脂鸳鸯佩,坐了整整一下午,直到晚上掌了灯,才唤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