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相信,暴室那些闻名遐迩的酷刑,一定不会令她失望。
***
十月二十一日,太子妃被赦出宗人府,与荣安县主一同抬回东宫静养。
二十二日,宗人府投毒案有了眉目,太子妃先前用的一碟子玫瑰栗子糕里被发现混有银环蛇毒,所有和这道糕点有关的人都倒了大霉。先是无辜的尚膳局上下遭到了血洗,送膳食的小宫女们也被送进慎刑司毒打。
宫里贵人们吃的所有东西,为了防止刺杀,都是要由尚膳局的尝膳姑姑试过后再呈上来。也不知怎么回事,呈给太子妃的玫瑰糕明明有毒,尚膳局却没有检验出来。所以尚膳局的几百号宫人们被斩首,也着实不冤枉。
所有涉案人员在被处死之前都经历了刑部的酷刑审讯,皇帝因此得到了很多口供。口供证明,尚膳局之所以没有检验出蛇毒,是因为下毒的人很聪明,在一匣子凉糕中只有被夹在中间的两块有毒,尚膳局试吃了好几块都没发现毒性。银环蛇毒又不是寻常的,用银针试探不会有反应。
皇帝看到心腹呈上这样的奏报,嗤笑一声。
第三十七章 尘埃落定
尚膳局里头出了什么鬼,他难道不清楚?
邱皇贵妃在六尚里都不同程度地安插眼线。在皇后和太子被禁足之后,为了羞辱他们,她此前暗中命令尚膳局给皇后和太子一家人送去了冷水冷饭,他难道不知道?
既然尚膳局里有这样大胆放肆、为邱皇贵妃做这些不择手段的事情的内鬼,那么帮助毒害太子妃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皇帝身边那群得力的心腹又去查给太子妃供茶点的厨子。这一次他却得出了一个吃惊的结论那些茶点原来不是尚膳局里的厨子做的,而是东宫供进来的。
东宫在玩什么花样?
那一瞬间皇帝都开始怀疑太子妃和皇后,是不是自导自演了这个局?
然而再查下去,事实就惊人了。皇帝很快查到了,东宫里头的形势还真有点复杂。
太子身前有四位六品的幕僚和十几位大大小小的门客。这些人都是太子信任的人,但他们分别有着不同的势力。
太子党羽庞大。任何一个党羽内部都不是完全团结和睦的。
太子党里头,徐家是龙头,陈家多年来扶持徐家,其余下头的氏族们都以陈家、徐家马首是瞻。只是就算面上看着和睦,实际上,当初原配太子妃病逝后为了继妃的人选,陈家和那些同党们可没少内斗。
最后太子妃仍然姓陈,这也导致了不少世家和陈家结了梁子。
另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站在这些名门望族身后,都有不同的目的。
最有意思的是,且不说这些世家们之间的矛盾,就说徐家里头那晋国公父子俩可是斗了二十年了,到现在还掐得火热。
东宫中的四位幕僚中有两个都是徐家亲自选出来的,他们俩对太子绝对忠心;有一个是醇王进献给太子的,也得到了太子的重用;最后一个是寒门学子,是太子一手培植起来的。
问题出在这个寒门子身上。
这个寒门子叫林月鸾。他年过四十,跟随太子十多年。刚开始他只是得到太子的赏识,也因为受到太子的一手提拔对太子十分忠心。后来他官至六品,还经常跟着太子出门应酬,也结识了太子党之内的很多臣子,并受到大家的认可和赏识。
十五年过去了,林月鸾从一个寒门子渐渐融入了官宦贵族的圈子。太子党内,正三品中郎将年大人和他成为了莫逆之交,多年在太子面前维护、支持林月鸾,故而林月鸾在东宫里的地位越来越高。
由于精明能干,他受到太子和太子妃的信任,不仅要做到自己身为门客幕僚、为太子出谋划策的本分,东宫中几位官居七品的侍从、武士、宦官等等也都是他掌管。
渐渐地,林月鸾在东宫里培植出自己的势力。
给太子妃进献玫瑰糕的厨子就是林月鸾的势力。
如此,林月鸾这个人立即在皇帝心里记了号。
皇帝继续往下查。结果他查出了林月鸾背叛太子的诸多证据,更直接查出了此次太子犯案的阴谋。
林月鸾凭着自己身为太子心腹的优势,在太子换衣时偷取了太子的玉佩,与豫王里应外合嫁祸太子。这件惊动朝野的谋杀公主的大案终于在皇帝面前呈现出了全部的真相。
林月鸾背叛太子,和豫王勾结的种种行径,展露无遗。
甚至,林月鸾、年将军和豫王互通曲款的书信都被翻了出来。豫王多次暗中赠送年将军和林月鸾等人价值连城的珍宝、林月鸾等人以家乡特产作为回礼,记载这些礼物的账本和其中一些礼物的实物,更是从林月鸾的私宅地窖里被搜了出来。
皇帝很吃惊。他身为天子、身为皇子们的父亲,他素日里对儿子们这些斗争非但不会管,反而鼓励他们争斗,希望他们的矛盾加剧、斗得你死我活、互相消耗势力,就没有力气来反抗他这个父皇了。然而这一次,皇帝对太子和豫王的斗争感到吃惊。
他所吃惊的不是豫王竟然用这样卑鄙的手段诬陷太子事实上他早就猜到太子不会杀害七公主。知子莫若父,虽然他和太子感情淡泊,但他也是看着太子长大的,自己的儿子是什么秉性他还不清楚吗?
***
十月二十一日,太子妃被赦出宗人府,与荣安县主一同抬回东宫静养。
二十二日,宗人府投毒案有了眉目,太子妃先前用的一碟子玫瑰栗子糕里被发现混有银环蛇毒,所有和这道糕点有关的人都倒了大霉。先是无辜的尚膳局上下遭到了血洗,送膳食的小宫女们也被送进慎刑司毒打。
宫里贵人们吃的所有东西,为了防止刺杀,都是要由尚膳局的尝膳姑姑试过后再呈上来。也不知怎么回事,呈给太子妃的玫瑰糕明明有毒,尚膳局却没有检验出来。所以尚膳局的几百号宫人们被斩首,也着实不冤枉。
所有涉案人员在被处死之前都经历了刑部的酷刑审讯,皇帝因此得到了很多口供。口供证明,尚膳局之所以没有检验出蛇毒,是因为下毒的人很聪明,在一匣子凉糕中只有被夹在中间的两块有毒,尚膳局试吃了好几块都没发现毒性。银环蛇毒又不是寻常的,用银针试探不会有反应。
皇帝看到心腹呈上这样的奏报,嗤笑一声。
第三十七章 尘埃落定
尚膳局里头出了什么鬼,他难道不清楚?
邱皇贵妃在六尚里都不同程度地安插眼线。在皇后和太子被禁足之后,为了羞辱他们,她此前暗中命令尚膳局给皇后和太子一家人送去了冷水冷饭,他难道不知道?
既然尚膳局里有这样大胆放肆、为邱皇贵妃做这些不择手段的事情的内鬼,那么帮助毒害太子妃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皇帝身边那群得力的心腹又去查给太子妃供茶点的厨子。这一次他却得出了一个吃惊的结论那些茶点原来不是尚膳局里的厨子做的,而是东宫供进来的。
东宫在玩什么花样?
那一瞬间皇帝都开始怀疑太子妃和皇后,是不是自导自演了这个局?
然而再查下去,事实就惊人了。皇帝很快查到了,东宫里头的形势还真有点复杂。
太子身前有四位六品的幕僚和十几位大大小小的门客。这些人都是太子信任的人,但他们分别有着不同的势力。
太子党羽庞大。任何一个党羽内部都不是完全团结和睦的。
太子党里头,徐家是龙头,陈家多年来扶持徐家,其余下头的氏族们都以陈家、徐家马首是瞻。只是就算面上看着和睦,实际上,当初原配太子妃病逝后为了继妃的人选,陈家和那些同党们可没少内斗。
最后太子妃仍然姓陈,这也导致了不少世家和陈家结了梁子。
另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站在这些名门望族身后,都有不同的目的。
最有意思的是,且不说这些世家们之间的矛盾,就说徐家里头那晋国公父子俩可是斗了二十年了,到现在还掐得火热。
东宫中的四位幕僚中有两个都是徐家亲自选出来的,他们俩对太子绝对忠心;有一个是醇王进献给太子的,也得到了太子的重用;最后一个是寒门学子,是太子一手培植起来的。
问题出在这个寒门子身上。
这个寒门子叫林月鸾。他年过四十,跟随太子十多年。刚开始他只是得到太子的赏识,也因为受到太子的一手提拔对太子十分忠心。后来他官至六品,还经常跟着太子出门应酬,也结识了太子党之内的很多臣子,并受到大家的认可和赏识。
十五年过去了,林月鸾从一个寒门子渐渐融入了官宦贵族的圈子。太子党内,正三品中郎将年大人和他成为了莫逆之交,多年在太子面前维护、支持林月鸾,故而林月鸾在东宫里的地位越来越高。
由于精明能干,他受到太子和太子妃的信任,不仅要做到自己身为门客幕僚、为太子出谋划策的本分,东宫中几位官居七品的侍从、武士、宦官等等也都是他掌管。
渐渐地,林月鸾在东宫里培植出自己的势力。
给太子妃进献玫瑰糕的厨子就是林月鸾的势力。
如此,林月鸾这个人立即在皇帝心里记了号。
皇帝继续往下查。结果他查出了林月鸾背叛太子的诸多证据,更直接查出了此次太子犯案的阴谋。
林月鸾凭着自己身为太子心腹的优势,在太子换衣时偷取了太子的玉佩,与豫王里应外合嫁祸太子。这件惊动朝野的谋杀公主的大案终于在皇帝面前呈现出了全部的真相。
林月鸾背叛太子,和豫王勾结的种种行径,展露无遗。
甚至,林月鸾、年将军和豫王互通曲款的书信都被翻了出来。豫王多次暗中赠送年将军和林月鸾等人价值连城的珍宝、林月鸾等人以家乡特产作为回礼,记载这些礼物的账本和其中一些礼物的实物,更是从林月鸾的私宅地窖里被搜了出来。
皇帝很吃惊。他身为天子、身为皇子们的父亲,他素日里对儿子们这些斗争非但不会管,反而鼓励他们争斗,希望他们的矛盾加剧、斗得你死我活、互相消耗势力,就没有力气来反抗他这个父皇了。然而这一次,皇帝对太子和豫王的斗争感到吃惊。
他所吃惊的不是豫王竟然用这样卑鄙的手段诬陷太子事实上他早就猜到太子不会杀害七公主。知子莫若父,虽然他和太子感情淡泊,但他也是看着太子长大的,自己的儿子是什么秉性他还不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