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头山。
明军大营周围的白布都撤了下来。
“果然是假的吗?”甘宁看着这一幕,低声呢喃道。
自两天天,甘宁为了判断庞德是不是真的死了,就一直潜伏在明军大营外,昼夜不停的监视。
等了一阵,甘宁就见明军大营内的士兵开始聚集,感觉有些不妙:“这是要干嘛?是要决战?还是……”
“离开?”
琢磨了一下,甘宁叫过身旁一名老部下,也就是原来的锦帆贼之一,吩咐道:“立即回营,让所有人做好准备,等待本将命令。”
“是!”
老部下离开,甘宁才微微放下心来,却也不敢放松半点,依旧死死的盯着明军大营,眼睛都不眨一下。
营内。
明军聚集起来只花了不到半刻钟的时间,现在两刻钟的时间过去,却还没有任何动身的迹象。一应大军也没有半点别的反应,只是默默的等待着。
一如他们胳膊上白布那般一致!
咔擦~
营门不是被打开,而是直接被劈开,肃杀的气氛瞬间就传递了开去。
甘宁摸着脑袋满脸严肃的想道:决战!
五人一排,整齐有序的列队出营。
及至约莫走出了三五千人,一副新打造的棺木出现了,由三匹马同时拉动,在周围一圈士兵的护卫出营。
“真的死了?”
甘宁眼中闪过惊喜,但是也仍旧没有放松,眼神在所有士兵身上来回扫荡,想要找到庞德,找到其中的破绽。
可惜……
看了许久,甘宁不仅没有找到破绽,反而眼神出现了问题,看谁都觉得是——庞德!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甘宁知道自己出问题了,也不再多停留,悄然退走,这个时候他已经确定了明军的意图。
不是决战。
而是撤走!
为什么会这样,甘宁不知道,也没时间去多想。
回到自己的大营,甘宁毫不犹豫的下令出动。
阿头山处在樊城和襄阳之间,偏南,离汉水约莫不到二十里。
回来之前,明军已经走了一段,接下来还能多远?再不快点,怕是没机会了。
甘宁紧赶慢赶,终于在明军渡江之前赶到了江边。
甘宁抽出双戟,咆哮起来:“庞德已死,众将士随本将军杀了他们!”
“杀啊~”
咋起的杀机,没有让明军产生多少慌乱,更多的是仇恨。
仇恨!
甘宁并不畏惧,反而更加的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庞德真的死了。
“哈哈哈!”
甘宁狂笑道:“庞德已死,降者不杀!”
“甘宁将亡,降者不杀!”
陡然出现的回应,让甘宁一怔。然后就看到一将飞骑而来,不是别人,正是庞德。
“你……”甘宁的眼珠子差点没掉在地上。他明白自己被耍了。
然而,不等甘宁下令,身后传来喊杀声。这时,甘宁彻底明白了。以明军速度,要想撤走,哪会还在搭建浮桥,肯定早已渡河,至少也是走过大半。没走,目的就是在等他。
“好生卑鄙!”
“哈哈哈!”
这次换庞德笑了起来。
“甘将军武勇过人,又颇有用兵之能,非如此不能败也。”
听完,甘宁心头居然好受了许多。
被人夸赞总是让人心情美好啊!
“刘备将亡,甘将军何必舍命效劳?就算你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自己的几百弟兄想想,对吧?”庞德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再次开口劝道。
甘宁曾作为锦帆贼,手下有八百弟兄,不说个个是浪里白条,却也是善水之人,彼此之间感情也是十分的好。也正是因此,才能纵横江河,即便是刘表都只能派人招降。
只是,在刘备手下,明明他擅长的是水战,却让他作为陆战的将军,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让他带领水军。也正是因此,此次他才会倾力想要击败庞德,为的便是获得足够的功劳,好成为水军将领。
或许是水泡多了,脑子进水了,爱上了水,总想挨着水,看着水。
不然不……
“去死!”
想明白自己就像个傻子被耍了,甘宁恼羞成怒,丝毫不理会庞德劝说,扑了上去。
庞德见此暗道:不应该啊!根据消息,这厮对袍泽的感情很深,尤其是当年跟随的锦帆贼,哪怕是如今也是倚为心腹,怎么会不重视呢?
这般想着,却也,没忘了迎战。
只是他哪里知道甘宁根本不信庞德会滥杀无辜,至于能不能继续从军,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明帝治下个个都能吃饱,不能从军就当百姓,完全没有问题。
有时候,优势真的是优势,但也有可能是劣势啊!
交手之后,甘宁发现自己竟然全然不是庞德对手,心头有些不解。
两天的监视,虽然不长,但是接连不断的监视还是让甘宁不知不觉中消耗了不少精力,只是一时不显。可是现在遇上养精蓄锐已久的庞德,自然就放大了。
甫一交手,庞德颇觉诧异,只不过转眼出手间却快了些,并且不再避实就虚,与之硬碰硬。
甘宁察觉到这点,面色不由一黑,但是他也不是坐以待毙的那种人,尤其是在水边的时候。
“撤~”其实不是撤,而是一个暗号,一个只有锦帆贼能听懂的暗号,只不过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庞德没听懂,但是却本能的感觉到不对,于是出手不由再快了些。只是这也让他下意识忽略了一些东西,而这,恰恰就是甘宁等人活命的机会。
一阵“叮叮”的交手声中,二人靠近了浮桥。
“走也!”
一声长喝,甘宁陡然用尽全力击退了庞德半步。
“不好!”
庞德惊呼声刚出口,就见甘宁自浮桥上一跃而下,然后消失在了水中。来不及做出更多的反应,一连串的落水声又传了过来。
“咚咚……”
“将军!”
面对手下往江水中射箭的提议,庞德最后摇了摇头,道:“解决岸上的人吧,他逃不了。”
“是!”
甘宁既走,留下的刘军自然开始涣散,加上遭到两面夹击,抵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纷纷放下兵刃投降。
不投降的,他们的鲜血都已经流进了汉江之中。
难道受伤的,是流进土里?
击溃了来自襄阳的援军后,庞德陷入了迟疑。
“按计划攻打樊城?这些俘虏怎么办?”
“继续之前的……那……”
最后,庞德选择回到之前的大营,然后向高顺去了飞鸽传书。
邓塞,明军大营。
高顺早上起来的时候,恰好收到了庞德传讯。
“庞令明果然不愧是陛下看重之人,能耐非凡呐!”高顺感慨了一声,又将其递给了旁边的陈登。
陈登看完却是若有所思道:“看来陛下是打算再次扩军了!”
高顺浑不在意道:“帝国的疆域辽阔,拥有更多的大军也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额……没错!”
陈登无力反驳,但还是说道:“不过西军黄副都督、已经我们军中的高览副都督,还有张郃副都督、太史慈副都督,这些都是能独镇一方的大将,陛下要是将庞将军也扶正,那扩军的数量是不是太多了?”
“况且眼下荆襄之地将下,帝国即将一统,到时候需要用到钱财的地方甚多,会不会出现问题?”
高顺奇怪道:“既然是军人,那就好好做军人,管别的干嘛?”
此言就如惊雷在陈登耳边炸响,让他想通了许多东西。
良久,陈登起身对高顺深深一躬,道:“都督一语惊醒梦中人,多谢!”
高顺毫无心理负担的接受了,同时说道:“长史对庞将军说的有何看法?”
陈登收拾了一下心情,道:“攻城到底出在劣势,既然能从中隔断樊城与襄阳的联系,这个攻下樊城没有什么不同,维持现状,或许才是上策。”
高顺点点头,将手里的碗筷一收,起身离开了。
陈登重新坐下,心绪却有了极大的不同。
陛下要将军政分离?看来以后还是要少和朝中的政务大臣打交道了,不然什么时候因此被牵连进去就完了。
饭后,陈登又琢磨了一番,然后悄悄给自家父亲去了书信。
约莫三天后,陈珪收到书信,看完之后就直接将其毁掉。
然而,次日,就像向太子以年事已高提出了辞官之事。令所有大臣诧异的是,公孙毅只是稍作思索就同意了下来,只是在退朝后,一只明显孔武有力的信鸽升空,向某个目的地飞去。
除了吏部的人,没人知道不久之后,又有陈应、陈宝等人辞官。他们分布在帝国的好几个地方,只是他们都是陈珪之后,或子或孙。
又半月之后。
闲赋在家的陈珪再次收到了圣旨,只是官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了中军长史。而原中军长史李儒,则升调都察院,成为左监察御史。同时都察院进行改组,田丰任都御史,正一品,假节;郭嘉为副都御史,从一品;其下有左右监察御史,正二品、从二品;以及检查御史,正八品。
这般变化,令朝中大臣感觉到甚是奇妙。只有少数人察觉到问题,进行了改变。
于是,军中、朝中请辞的官员增多,但是除了公孙度和太子公孙毅,以及吏部,其他人几乎没有察觉,盖因这些人官职都比较低,又不像陈珪,于朝堂之上请辞。
(未完待续)
明军大营周围的白布都撤了下来。
“果然是假的吗?”甘宁看着这一幕,低声呢喃道。
自两天天,甘宁为了判断庞德是不是真的死了,就一直潜伏在明军大营外,昼夜不停的监视。
等了一阵,甘宁就见明军大营内的士兵开始聚集,感觉有些不妙:“这是要干嘛?是要决战?还是……”
“离开?”
琢磨了一下,甘宁叫过身旁一名老部下,也就是原来的锦帆贼之一,吩咐道:“立即回营,让所有人做好准备,等待本将命令。”
“是!”
老部下离开,甘宁才微微放下心来,却也不敢放松半点,依旧死死的盯着明军大营,眼睛都不眨一下。
营内。
明军聚集起来只花了不到半刻钟的时间,现在两刻钟的时间过去,却还没有任何动身的迹象。一应大军也没有半点别的反应,只是默默的等待着。
一如他们胳膊上白布那般一致!
咔擦~
营门不是被打开,而是直接被劈开,肃杀的气氛瞬间就传递了开去。
甘宁摸着脑袋满脸严肃的想道:决战!
五人一排,整齐有序的列队出营。
及至约莫走出了三五千人,一副新打造的棺木出现了,由三匹马同时拉动,在周围一圈士兵的护卫出营。
“真的死了?”
甘宁眼中闪过惊喜,但是也仍旧没有放松,眼神在所有士兵身上来回扫荡,想要找到庞德,找到其中的破绽。
可惜……
看了许久,甘宁不仅没有找到破绽,反而眼神出现了问题,看谁都觉得是——庞德!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甘宁知道自己出问题了,也不再多停留,悄然退走,这个时候他已经确定了明军的意图。
不是决战。
而是撤走!
为什么会这样,甘宁不知道,也没时间去多想。
回到自己的大营,甘宁毫不犹豫的下令出动。
阿头山处在樊城和襄阳之间,偏南,离汉水约莫不到二十里。
回来之前,明军已经走了一段,接下来还能多远?再不快点,怕是没机会了。
甘宁紧赶慢赶,终于在明军渡江之前赶到了江边。
甘宁抽出双戟,咆哮起来:“庞德已死,众将士随本将军杀了他们!”
“杀啊~”
咋起的杀机,没有让明军产生多少慌乱,更多的是仇恨。
仇恨!
甘宁并不畏惧,反而更加的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庞德真的死了。
“哈哈哈!”
甘宁狂笑道:“庞德已死,降者不杀!”
“甘宁将亡,降者不杀!”
陡然出现的回应,让甘宁一怔。然后就看到一将飞骑而来,不是别人,正是庞德。
“你……”甘宁的眼珠子差点没掉在地上。他明白自己被耍了。
然而,不等甘宁下令,身后传来喊杀声。这时,甘宁彻底明白了。以明军速度,要想撤走,哪会还在搭建浮桥,肯定早已渡河,至少也是走过大半。没走,目的就是在等他。
“好生卑鄙!”
“哈哈哈!”
这次换庞德笑了起来。
“甘将军武勇过人,又颇有用兵之能,非如此不能败也。”
听完,甘宁心头居然好受了许多。
被人夸赞总是让人心情美好啊!
“刘备将亡,甘将军何必舍命效劳?就算你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自己的几百弟兄想想,对吧?”庞德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再次开口劝道。
甘宁曾作为锦帆贼,手下有八百弟兄,不说个个是浪里白条,却也是善水之人,彼此之间感情也是十分的好。也正是因此,才能纵横江河,即便是刘表都只能派人招降。
只是,在刘备手下,明明他擅长的是水战,却让他作为陆战的将军,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让他带领水军。也正是因此,此次他才会倾力想要击败庞德,为的便是获得足够的功劳,好成为水军将领。
或许是水泡多了,脑子进水了,爱上了水,总想挨着水,看着水。
不然不……
“去死!”
想明白自己就像个傻子被耍了,甘宁恼羞成怒,丝毫不理会庞德劝说,扑了上去。
庞德见此暗道:不应该啊!根据消息,这厮对袍泽的感情很深,尤其是当年跟随的锦帆贼,哪怕是如今也是倚为心腹,怎么会不重视呢?
这般想着,却也,没忘了迎战。
只是他哪里知道甘宁根本不信庞德会滥杀无辜,至于能不能继续从军,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明帝治下个个都能吃饱,不能从军就当百姓,完全没有问题。
有时候,优势真的是优势,但也有可能是劣势啊!
交手之后,甘宁发现自己竟然全然不是庞德对手,心头有些不解。
两天的监视,虽然不长,但是接连不断的监视还是让甘宁不知不觉中消耗了不少精力,只是一时不显。可是现在遇上养精蓄锐已久的庞德,自然就放大了。
甫一交手,庞德颇觉诧异,只不过转眼出手间却快了些,并且不再避实就虚,与之硬碰硬。
甘宁察觉到这点,面色不由一黑,但是他也不是坐以待毙的那种人,尤其是在水边的时候。
“撤~”其实不是撤,而是一个暗号,一个只有锦帆贼能听懂的暗号,只不过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庞德没听懂,但是却本能的感觉到不对,于是出手不由再快了些。只是这也让他下意识忽略了一些东西,而这,恰恰就是甘宁等人活命的机会。
一阵“叮叮”的交手声中,二人靠近了浮桥。
“走也!”
一声长喝,甘宁陡然用尽全力击退了庞德半步。
“不好!”
庞德惊呼声刚出口,就见甘宁自浮桥上一跃而下,然后消失在了水中。来不及做出更多的反应,一连串的落水声又传了过来。
“咚咚……”
“将军!”
面对手下往江水中射箭的提议,庞德最后摇了摇头,道:“解决岸上的人吧,他逃不了。”
“是!”
甘宁既走,留下的刘军自然开始涣散,加上遭到两面夹击,抵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纷纷放下兵刃投降。
不投降的,他们的鲜血都已经流进了汉江之中。
难道受伤的,是流进土里?
击溃了来自襄阳的援军后,庞德陷入了迟疑。
“按计划攻打樊城?这些俘虏怎么办?”
“继续之前的……那……”
最后,庞德选择回到之前的大营,然后向高顺去了飞鸽传书。
邓塞,明军大营。
高顺早上起来的时候,恰好收到了庞德传讯。
“庞令明果然不愧是陛下看重之人,能耐非凡呐!”高顺感慨了一声,又将其递给了旁边的陈登。
陈登看完却是若有所思道:“看来陛下是打算再次扩军了!”
高顺浑不在意道:“帝国的疆域辽阔,拥有更多的大军也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额……没错!”
陈登无力反驳,但还是说道:“不过西军黄副都督、已经我们军中的高览副都督,还有张郃副都督、太史慈副都督,这些都是能独镇一方的大将,陛下要是将庞将军也扶正,那扩军的数量是不是太多了?”
“况且眼下荆襄之地将下,帝国即将一统,到时候需要用到钱财的地方甚多,会不会出现问题?”
高顺奇怪道:“既然是军人,那就好好做军人,管别的干嘛?”
此言就如惊雷在陈登耳边炸响,让他想通了许多东西。
良久,陈登起身对高顺深深一躬,道:“都督一语惊醒梦中人,多谢!”
高顺毫无心理负担的接受了,同时说道:“长史对庞将军说的有何看法?”
陈登收拾了一下心情,道:“攻城到底出在劣势,既然能从中隔断樊城与襄阳的联系,这个攻下樊城没有什么不同,维持现状,或许才是上策。”
高顺点点头,将手里的碗筷一收,起身离开了。
陈登重新坐下,心绪却有了极大的不同。
陛下要将军政分离?看来以后还是要少和朝中的政务大臣打交道了,不然什么时候因此被牵连进去就完了。
饭后,陈登又琢磨了一番,然后悄悄给自家父亲去了书信。
约莫三天后,陈珪收到书信,看完之后就直接将其毁掉。
然而,次日,就像向太子以年事已高提出了辞官之事。令所有大臣诧异的是,公孙毅只是稍作思索就同意了下来,只是在退朝后,一只明显孔武有力的信鸽升空,向某个目的地飞去。
除了吏部的人,没人知道不久之后,又有陈应、陈宝等人辞官。他们分布在帝国的好几个地方,只是他们都是陈珪之后,或子或孙。
又半月之后。
闲赋在家的陈珪再次收到了圣旨,只是官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了中军长史。而原中军长史李儒,则升调都察院,成为左监察御史。同时都察院进行改组,田丰任都御史,正一品,假节;郭嘉为副都御史,从一品;其下有左右监察御史,正二品、从二品;以及检查御史,正八品。
这般变化,令朝中大臣感觉到甚是奇妙。只有少数人察觉到问题,进行了改变。
于是,军中、朝中请辞的官员增多,但是除了公孙度和太子公孙毅,以及吏部,其他人几乎没有察觉,盖因这些人官职都比较低,又不像陈珪,于朝堂之上请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