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村里人把这些事念叨一阵就抛到脑后了。他们现在忙着呢,忙着学习,忙着采摘晾晒编东西的材料。宋灵芝每次都先来新华大队采购,他们弄好的材料卖给厂里,给家里添不少进项呢,这可比往供销社卖鸡蛋赚多了。
陶睿知道这些事之后,也只是感慨了一下玛丽苏还是有玛丽苏的本事,至少哄男人的手段让她成功骗到了一个男人。现在这人已经远在京市,他们应该就不会有交集了。
梁玉馨还特意琢磨了一下苏月香这个人呢,之后跟陶睿分析,“玛丽苏估计有各种类型的玛丽苏,我想想居然觉得很合理。她是红灯区的熟手,这也算一项独特的技能啊。在这个年代,这个男人都没见识过异性魅力的年代,苏月香这技能真是很容易吸引男人的。”
陶睿笑道:“在别的年代最可能出现的玛丽苏是利益型的,就是她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利益,那自然有不少人愿意围绕在她身边。”
梁玉馨眨眨眼,心想这不就是现在的睿哥吗?整个新华大队都恨不得把睿哥捧上天呢,所以现在睿哥已经取代苏月香,成为了新华大队的杰克苏吗?
陶睿感觉梁玉馨笑得很奇怪,肯定心里没想好事儿,拉过她揉了揉她的脸,“不是有难题吗?赶紧琢磨去,别在这想东想西的。”
“遵命,陶厂长!”梁玉馨把自己的脸从他手里解救出来,一边出门一边回头笑道,“我走啦,今天下乡,别等我吃饭。”
陶睿看着媳妇风风火火地去搞她的妇女事业了,不禁失笑摇头。
他们夫妻就保持这样快速的发展,很快在镇上就成了名人。这时候出众的人才并不多,全能的是最受欢迎的。
像陶睿和梁玉馨,竟然能数次在省城、京市的报纸上刊登文章,镇上有什么重大会议的时候都喜欢叫上他们,去市里开会也乐意借调他们用一下,写文章、写报告、写策划书,他们虽然有本职工作,但经常被借调就有了更广的人脉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
三年时间,陶睿那些花样百出的编制品有了固定的供货渠道,市里商场、省城商场、京市商场都从这里进货。工厂扩大了两次,利润超出所有人的预料,直接蹿升成全镇第一大厂。
现在进编制厂已经是难上加难的一件事了,陶睿把关很严,进厂考核,每年年底还要考核。谁要是以为进了厂当上正式工就松懈下来,那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厂里没有铁饭碗这一说。
刚开始很多人不看好他这么搞,觉得这么严格能选到人吗?说不定最后厂里人手不够用,还得主动降低标准,自己打自己的脸。
有那不服陶睿的,被考核刷掉的,就想等陶睿降低标准好好笑话他一顿,再进工厂上班。
但谁也没想到,十里八乡都有人想进陶睿的工厂,编东西本来就是乡下人更擅长,陶睿还对乡下招工,一下子就点燃了他们的热情,工厂什么时候都不缺人,不但没有降低标准,还把标准卡得更严了。
观望的那些人后悔不已,却已经过去了好时候,工厂招满人之后,他们想努力都进不去了。
这样高标准的情况下,厂里编出来的所有东西都很精致。宋灵芝带领几个采购员,陶贵盯着车间,把关都很严格,这是儿子的厂子,绝对不允许出问题。
陶睿把工厂管得这么好,真是替镇上长脸了,孙立涛主任每天都乐呵呵地,市里想借调陶睿过去,他总是拦着。这么好的帮手,怎么能让市里要走?一借出去肯定就不给放回来了啊。
梁玉馨是真的被市里借调走了,市里的妇联很快把相关手续办好,让她正式加入了市妇联。她平时住员工宿舍,周末才回家,或者周末的时候陶睿去看她。
二老也提过孩子的事,毕竟两个人都二十五了,怎么还不生呢?陶睿就说,梁玉馨已经去市里了,他也想办法活动啊,等一家子搬去市里再生,孩子不就是市里人了吗?
二老这些年被他忽悠的多了,也算明白了,儿子儿媳都太有主见,索性啥都不管了。他们有这操心的工夫还不如多锻炼身体,等他们生孩子还能帮忙带带。
这时候已经是七七年了。几个大队牛棚里接受改造的人陆续有平反离开的了,他们离开前无一例外,都感谢了乡亲们,然后单独到陶睿家感谢了他。其中不乏高级军官和政府的高级官员,他们没提过如何回报,但他们这几年的好日子是陶睿给的,他们在心里都给陶睿记上了号。
年底恢复高考,陶睿和梁玉馨报考让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俩在大家眼中已经是不小的官了,瞎凑什么热闹呢?他俩考什么啊?难道还放弃辛苦奋斗的官职去读大学??
孙立涛甚至怀疑陶睿是不满他阻拦了陶睿的青云路故意拿乔,心里很不高兴,冷眼旁观陶睿能考个什么东西。
结果,这两口子真是一次次让人震惊,陶睿分数遥遥领先考了省状元,梁玉馨的成绩落后他一些排在省内第二名。
这下子孙立涛想压都压不住了,他懊悔不已,可谁能想到这两口子连高考都能一鸣惊人呢?
不过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全镇的高考录取率比其他地方高出不少,这多少让孙立涛心里舒服了些,这也算他的政绩,而且这还多亏了陶睿宣传了学习上进的重要性,让镇上的、各个大队的高中生、知青们都没放弃学习,借这次高考机会一举翻身。
陶睿知道这些事之后,也只是感慨了一下玛丽苏还是有玛丽苏的本事,至少哄男人的手段让她成功骗到了一个男人。现在这人已经远在京市,他们应该就不会有交集了。
梁玉馨还特意琢磨了一下苏月香这个人呢,之后跟陶睿分析,“玛丽苏估计有各种类型的玛丽苏,我想想居然觉得很合理。她是红灯区的熟手,这也算一项独特的技能啊。在这个年代,这个男人都没见识过异性魅力的年代,苏月香这技能真是很容易吸引男人的。”
陶睿笑道:“在别的年代最可能出现的玛丽苏是利益型的,就是她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利益,那自然有不少人愿意围绕在她身边。”
梁玉馨眨眨眼,心想这不就是现在的睿哥吗?整个新华大队都恨不得把睿哥捧上天呢,所以现在睿哥已经取代苏月香,成为了新华大队的杰克苏吗?
陶睿感觉梁玉馨笑得很奇怪,肯定心里没想好事儿,拉过她揉了揉她的脸,“不是有难题吗?赶紧琢磨去,别在这想东想西的。”
“遵命,陶厂长!”梁玉馨把自己的脸从他手里解救出来,一边出门一边回头笑道,“我走啦,今天下乡,别等我吃饭。”
陶睿看着媳妇风风火火地去搞她的妇女事业了,不禁失笑摇头。
他们夫妻就保持这样快速的发展,很快在镇上就成了名人。这时候出众的人才并不多,全能的是最受欢迎的。
像陶睿和梁玉馨,竟然能数次在省城、京市的报纸上刊登文章,镇上有什么重大会议的时候都喜欢叫上他们,去市里开会也乐意借调他们用一下,写文章、写报告、写策划书,他们虽然有本职工作,但经常被借调就有了更广的人脉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
三年时间,陶睿那些花样百出的编制品有了固定的供货渠道,市里商场、省城商场、京市商场都从这里进货。工厂扩大了两次,利润超出所有人的预料,直接蹿升成全镇第一大厂。
现在进编制厂已经是难上加难的一件事了,陶睿把关很严,进厂考核,每年年底还要考核。谁要是以为进了厂当上正式工就松懈下来,那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厂里没有铁饭碗这一说。
刚开始很多人不看好他这么搞,觉得这么严格能选到人吗?说不定最后厂里人手不够用,还得主动降低标准,自己打自己的脸。
有那不服陶睿的,被考核刷掉的,就想等陶睿降低标准好好笑话他一顿,再进工厂上班。
但谁也没想到,十里八乡都有人想进陶睿的工厂,编东西本来就是乡下人更擅长,陶睿还对乡下招工,一下子就点燃了他们的热情,工厂什么时候都不缺人,不但没有降低标准,还把标准卡得更严了。
观望的那些人后悔不已,却已经过去了好时候,工厂招满人之后,他们想努力都进不去了。
这样高标准的情况下,厂里编出来的所有东西都很精致。宋灵芝带领几个采购员,陶贵盯着车间,把关都很严格,这是儿子的厂子,绝对不允许出问题。
陶睿把工厂管得这么好,真是替镇上长脸了,孙立涛主任每天都乐呵呵地,市里想借调陶睿过去,他总是拦着。这么好的帮手,怎么能让市里要走?一借出去肯定就不给放回来了啊。
梁玉馨是真的被市里借调走了,市里的妇联很快把相关手续办好,让她正式加入了市妇联。她平时住员工宿舍,周末才回家,或者周末的时候陶睿去看她。
二老也提过孩子的事,毕竟两个人都二十五了,怎么还不生呢?陶睿就说,梁玉馨已经去市里了,他也想办法活动啊,等一家子搬去市里再生,孩子不就是市里人了吗?
二老这些年被他忽悠的多了,也算明白了,儿子儿媳都太有主见,索性啥都不管了。他们有这操心的工夫还不如多锻炼身体,等他们生孩子还能帮忙带带。
这时候已经是七七年了。几个大队牛棚里接受改造的人陆续有平反离开的了,他们离开前无一例外,都感谢了乡亲们,然后单独到陶睿家感谢了他。其中不乏高级军官和政府的高级官员,他们没提过如何回报,但他们这几年的好日子是陶睿给的,他们在心里都给陶睿记上了号。
年底恢复高考,陶睿和梁玉馨报考让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俩在大家眼中已经是不小的官了,瞎凑什么热闹呢?他俩考什么啊?难道还放弃辛苦奋斗的官职去读大学??
孙立涛甚至怀疑陶睿是不满他阻拦了陶睿的青云路故意拿乔,心里很不高兴,冷眼旁观陶睿能考个什么东西。
结果,这两口子真是一次次让人震惊,陶睿分数遥遥领先考了省状元,梁玉馨的成绩落后他一些排在省内第二名。
这下子孙立涛想压都压不住了,他懊悔不已,可谁能想到这两口子连高考都能一鸣惊人呢?
不过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全镇的高考录取率比其他地方高出不少,这多少让孙立涛心里舒服了些,这也算他的政绩,而且这还多亏了陶睿宣传了学习上进的重要性,让镇上的、各个大队的高中生、知青们都没放弃学习,借这次高考机会一举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