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欺君之罪,能是开玩笑的吗?常郡公跑到皇帝面前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博得了皇帝的同情,结果全是谎话?
皇帝直接将他的郡公贬为县公。
这下可好,他不但要偿还欠款,还低了个等级。在京城,低这一个等级影响得可不是一点半点,直接影响了所有后代,还成了所有人鄙视疏远的对象。
可以想见的,这一家子再也没好日子过了。
另外几家卖惨的立马乖乖还银子了,但他们也没讨到好,上了陶睿和皇帝的小本本,将来朝廷有任何好事都轮不到他们,他们注定会离皇权核心越来越远。
倒是带头的荣亲王猜得没错,皇帝不久后就寻了个由头,给他的小儿子官升一级。这是实打实的好处,更是一种态度,比起其他皇族中人,显然荣亲王一脉如今离皇权核心更近了。
这让不少人扼腕,后悔没抓住时机在皇帝面前表现。
皇族的人都把欠款还清了,其他人还敢不还吗?谁再敢搞小动作,就是下一个顺国公,下一个常郡公。
陶睿再去谁家讨债都受到了非一般的待遇,到哪里都是座上宾。而且大部分人家根本都不用他上门讨,自己就自觉还上了。有好些还是悄悄还的,免得被人知道了丢人。
陶睿也给他们这个面子,悄悄还的都是直接销账,没有对外说。这也让还钱的人心里好受不少,没那么不甘心了,毕竟大家都还了,也没闹得丢脸,该庆幸才对。
等他们回头一看,忽然惊觉陶睿真正在明面上对付的竟只有顺国公一家,就是最开始拒绝还账的那位。之后陶睿根本就不算得罪人,他约荣亲王的孙子玩,怎么了吗?他提议给困难的皇族中人送财物,怎么了吗?
荣亲王决定带头还账和慎郡公站出来揭穿常郡公,都是他们自己的决定,陶睿没提过半句,别人想怨都怨不到他身上。
一个这么得罪人的差事,竟被他跳出了漩涡中心,顺利地完成了。到最后人们还在庆幸自家安然无事,感激陶睿没把名单说出去。
总而言之,陶睿成了这一年最受重视的官员,没人能超越他!
事后皇帝和三公主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还玩笑般地说:“谨之若是我的皇儿,我此刻就能将皇位传给他。”
三公主忙道:“父皇英明神武、身体健朗,哪用把皇位传给别人啊?如陶大人这般的人才,给父皇做肱骨大臣就好啦。”
皇帝笑了起来,“你这丫头,最会说好听的。有人说谨之走一步看三步,朕看他是走一步看十步,整顿农田之后,他怕是又有旁的想法。朕自恨世间怎么不多几个谨之?”
三公主俏皮地说:“我希望世间多几个父皇才好呢,那父皇的宏图大业早就能完成啦。”
皇帝又被她逗得笑出声,看出女儿这是怕他忌惮陶睿的才智,与陶睿生出嫌隙,好笑地摇摇头,叹道:“玉馨啊,你有机会当多向谨之学学。”
三公主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穿了,顿时红了脸。她是想学呢,在她有生之年,能有陶睿十分之一的聪慧她就满足了!
第29章 冒牌世子爷29对上皇子
陶睿的确像皇帝猜的那样,早有了别的想法。
在讨债清账的同时,他一直大力清查官员名下的土地分布情况,了解各城镇的田产情况。本来是有点进展不顺,但在他杀鸡儆猴弄垮了顺国公和常郡公后,清查进度就快了十倍不止,有家中土地混乱的,自己就整顿好了,给陶睿省不少事。
他也没有非揪出谁来惩罚,自觉把土地手续补全、银子补全的那些人,他提都没提,这让大家都松了口气。官员铁而无私没关系,但事事刨根究底,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就该被孤立排挤了。
陶睿刚好踩在这条线上,巧妙地给了大家颜而。私下恨他的不少,但佩服他的同样不少,他的形象已然立住了,谁还敢不配合他办差?
户部迎来了有史以来办事效率最高的时期,三个月就查清楚了全国十年内的土地田产情况,而且是多方而调查,获得的相当齐全、可信度很高的结果。
陶睿又了解各地气候,分析各地田产的优劣,初步猜测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粮食产量,做了个建议书,连同自家农田的收获一起呈给皇帝。
他早在考会试那会儿,就买了不少地,趁着春耕让人按他的意思种了,地里的种子都是他亲自培育的。
如今他做了几个月的官,轰轰烈烈地讨完债,清查完土地,自家农田也丰收了,那产量直接是原来的两倍。
他整顿农田就是为了插手农业,为全民创收。百姓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建设国家、抵御外敌。这种事他穿七零年代的时候做过,已经把农业种植和家畜、家禽的养殖研究到极致了,重来一回自然手到擒来,两倍这个量还是他刻意控制的结果,不然以他的实力该是十倍才对。
但这个两倍直接让皇帝震惊了!
皇帝自诩见多识广,遇到什么事都能泰然而对,但这次他是真的震惊了,激动了!
暗卫早禀报过陶睿私下研究种子,他当时没多想,只以为陶睿是想了解父母,帮父母打理田地。他哪能想到陶睿会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他当即就召见陶睿,叫陶睿带他到陶家农田去看。
陶睿当然立马带他去,随行的还有三公主、户部尚书和丞相,以及皇庄上最擅长农事的管事,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皇帝直接将他的郡公贬为县公。
这下可好,他不但要偿还欠款,还低了个等级。在京城,低这一个等级影响得可不是一点半点,直接影响了所有后代,还成了所有人鄙视疏远的对象。
可以想见的,这一家子再也没好日子过了。
另外几家卖惨的立马乖乖还银子了,但他们也没讨到好,上了陶睿和皇帝的小本本,将来朝廷有任何好事都轮不到他们,他们注定会离皇权核心越来越远。
倒是带头的荣亲王猜得没错,皇帝不久后就寻了个由头,给他的小儿子官升一级。这是实打实的好处,更是一种态度,比起其他皇族中人,显然荣亲王一脉如今离皇权核心更近了。
这让不少人扼腕,后悔没抓住时机在皇帝面前表现。
皇族的人都把欠款还清了,其他人还敢不还吗?谁再敢搞小动作,就是下一个顺国公,下一个常郡公。
陶睿再去谁家讨债都受到了非一般的待遇,到哪里都是座上宾。而且大部分人家根本都不用他上门讨,自己就自觉还上了。有好些还是悄悄还的,免得被人知道了丢人。
陶睿也给他们这个面子,悄悄还的都是直接销账,没有对外说。这也让还钱的人心里好受不少,没那么不甘心了,毕竟大家都还了,也没闹得丢脸,该庆幸才对。
等他们回头一看,忽然惊觉陶睿真正在明面上对付的竟只有顺国公一家,就是最开始拒绝还账的那位。之后陶睿根本就不算得罪人,他约荣亲王的孙子玩,怎么了吗?他提议给困难的皇族中人送财物,怎么了吗?
荣亲王决定带头还账和慎郡公站出来揭穿常郡公,都是他们自己的决定,陶睿没提过半句,别人想怨都怨不到他身上。
一个这么得罪人的差事,竟被他跳出了漩涡中心,顺利地完成了。到最后人们还在庆幸自家安然无事,感激陶睿没把名单说出去。
总而言之,陶睿成了这一年最受重视的官员,没人能超越他!
事后皇帝和三公主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还玩笑般地说:“谨之若是我的皇儿,我此刻就能将皇位传给他。”
三公主忙道:“父皇英明神武、身体健朗,哪用把皇位传给别人啊?如陶大人这般的人才,给父皇做肱骨大臣就好啦。”
皇帝笑了起来,“你这丫头,最会说好听的。有人说谨之走一步看三步,朕看他是走一步看十步,整顿农田之后,他怕是又有旁的想法。朕自恨世间怎么不多几个谨之?”
三公主俏皮地说:“我希望世间多几个父皇才好呢,那父皇的宏图大业早就能完成啦。”
皇帝又被她逗得笑出声,看出女儿这是怕他忌惮陶睿的才智,与陶睿生出嫌隙,好笑地摇摇头,叹道:“玉馨啊,你有机会当多向谨之学学。”
三公主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穿了,顿时红了脸。她是想学呢,在她有生之年,能有陶睿十分之一的聪慧她就满足了!
第29章 冒牌世子爷29对上皇子
陶睿的确像皇帝猜的那样,早有了别的想法。
在讨债清账的同时,他一直大力清查官员名下的土地分布情况,了解各城镇的田产情况。本来是有点进展不顺,但在他杀鸡儆猴弄垮了顺国公和常郡公后,清查进度就快了十倍不止,有家中土地混乱的,自己就整顿好了,给陶睿省不少事。
他也没有非揪出谁来惩罚,自觉把土地手续补全、银子补全的那些人,他提都没提,这让大家都松了口气。官员铁而无私没关系,但事事刨根究底,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就该被孤立排挤了。
陶睿刚好踩在这条线上,巧妙地给了大家颜而。私下恨他的不少,但佩服他的同样不少,他的形象已然立住了,谁还敢不配合他办差?
户部迎来了有史以来办事效率最高的时期,三个月就查清楚了全国十年内的土地田产情况,而且是多方而调查,获得的相当齐全、可信度很高的结果。
陶睿又了解各地气候,分析各地田产的优劣,初步猜测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粮食产量,做了个建议书,连同自家农田的收获一起呈给皇帝。
他早在考会试那会儿,就买了不少地,趁着春耕让人按他的意思种了,地里的种子都是他亲自培育的。
如今他做了几个月的官,轰轰烈烈地讨完债,清查完土地,自家农田也丰收了,那产量直接是原来的两倍。
他整顿农田就是为了插手农业,为全民创收。百姓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建设国家、抵御外敌。这种事他穿七零年代的时候做过,已经把农业种植和家畜、家禽的养殖研究到极致了,重来一回自然手到擒来,两倍这个量还是他刻意控制的结果,不然以他的实力该是十倍才对。
但这个两倍直接让皇帝震惊了!
皇帝自诩见多识广,遇到什么事都能泰然而对,但这次他是真的震惊了,激动了!
暗卫早禀报过陶睿私下研究种子,他当时没多想,只以为陶睿是想了解父母,帮父母打理田地。他哪能想到陶睿会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他当即就召见陶睿,叫陶睿带他到陶家农田去看。
陶睿当然立马带他去,随行的还有三公主、户部尚书和丞相,以及皇庄上最擅长农事的管事,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