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贤妃唐宫日常 作者:容默
不过,那样也好。她喜欢的,不就是那个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吗?她只要放正姿态,若有子嗣,悉心教导,避免出现齐王母子的悲剧便是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太宗原本想到徐慧年纪小,见到的事情少,可能会有几分害怕,还特意准备了好多说辞来劝慰她。
却不想徐慧竟道:“我怎么会怪您呢?陛下心里,一定比谁都不好受。”
这句话说得,太宗的鼻子一下子就开始发酸了。他眨了眨眼睛,把涌出的泪意逼了回去,咬牙道:“慧儿……朕真的……”
他说不下去,可徐慧奇异地发现,他的情绪,她竟都能体会。
向来都是他搂着她,可这一次,徐慧坐起身,将他抱在怀里,轻声细语,温柔抚慰。
齐王被处死后,阴德妃也受到连累,被贬为阴嫔。
多年来不曾变更过的四妃之位一下子空出了一个,妃嫔们或同情或笑话阴德妃之余,处于九嫔之位的妃子,都不免有几分蠢蠢欲动。
可是一想到还有一个徐慧徐充容,她们就不敢肖想德妃之位了。
要知道充容虽然列于九嫔之末,可陛下对徐充容的宠爱,那是有目共睹的。就算要从九嫔上提出一个妃位来,也轮不到她们。
只是德妃之位位于贤妃之上,若是把资历尚浅又无子嗣的徐慧晋为德妃,只怕会引起燕贤妃的不满。
果然,阴德妃被贬之后,太宗并没有抬徐慧的位分,只是上德妃之位暂且空置。
前朝尚未安定,太宗实在是顾不上后宫的事情。好在尽管没有皇后,韦贵妃和杨淑妃却都是打理后宫的一把好手。德妃被贬后,后宫里也不曾出过什么乱子。
可朝堂上却出了大事。由于齐王的突然谋反,太子刺杀魏王、逼宫上位的计划被全盘打乱了。原本他精心培养的刺客纥干承基,于贞观十七年四月因齐王佑造反受连累下狱。
这纥干承基也是个没骨气的,在天牢里头胡乱说话,竟把与齐王造反不相干的太子也咬了下来,竟然上告太子预谋造反。
太宗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并不惊讶。从魏征病危时起,他多多少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再加上近日朝廷的异动,太子有不臣之心,根本瞒不过太宗的眼睛。
只不过……他也有自欺欺人的时候,太子那边不动,他就不想主动出击罢了。
人的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说句实话,太宗就是偏心。比起太子,他或许更喜欢魏王。可同很少见面的齐王相比,太子就是太宗的心头肉了。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太宗并不想伤害太子。
但事情既然已经被捅破了窗户纸,摆到台面上来,太宗也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他当即下令,命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等人彻察此事。
结果毫无疑问,查验属实。太子还来不及让侯君集调兵遣将,一干党羽就悉数被太宗控制住。
大将军侯君集及其婿东宫千牛贺兰楚石,还有太宗的弟弟汉王都承认,他们曾多次劝太子造反。这个结果不知是实情,还是太宗想得到的。总之太子看起来造反的心并不是那么强烈,而是被人“教唆”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太宗下诏废太子李承乾为庶人,关在右领军府,却并没有立即杀他。
而汉王李元昌自尽,大将军侯君集等人,自然就难逃一死了。
汉王和太宗的感情并不算好,甚至太宗还有些厌恶这个整日里不学无术,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弟弟。可是眼见着同辈的兄弟再次死在自己手下,太宗突然觉得有几分对不起自己死去的老爹。
至 于侯君集,他的死,其实也让太宗十分不好受。年初的时候,他才让人将侯君集的画像立在凌烟阁,两个月还不到,侯君集便暗中调兵遣将想要反他,这不是打脸啪 啪啪是什么?太宗一方面是对侯君集失望,另一方面又是十分难过。侯君集好歹也是当初帮他一起打天下的,在军营里时也曾好得穿过一条裤子,为什么人可以共患 难,却不能同富贵呢?
太宗很是郁闷。
可眼看着太子倒台,党羽被杀,有一人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那便是太宗最宠爱的儿子,长孙皇后的次子,魏王李泰。
纥干承基告发太子之后,魏王兑现了他的承诺,帮纥干承基谋得了一个好前程。他因告密有功,被任为佑川府折冲都尉,不仅如此,还赐爵平棘县公。
经历过如此背叛的太子,这一回是彻底的消沉下去了。
但太子被废,这一场风波却还没有结束。东宫乃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储君之位不可长缺。
在废掉嫡长子李承乾之后,太宗会选择谁做继任的太子呢?
☆、第95话
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太宗一人难以决断。他召来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等人,共同商议此事。
早就探过太宗口风的长孙无忌第一个站了出来,坚定地道:“臣提议立晋王为太子。”
“雉奴?”太宗有些意外,他从未听过长孙无忌和李治有过什么交往,怎么毫无预兆的,他就支持起了晋王?
长孙无忌这是为了先发制人。在这个时候,房玄龄等人其实都还没有主意,不知道该立谁好。他先把晋王抛了出来,再加以说服,想来他们就很容易动摇,然后附议了。
他颔首道:“晋王为人和善,友爱兄弟,又是文德皇后嫡出,由他继承大统,定会成为一代仁君。”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有几分道理。旁人在意的是嫡出、仁君这些关键词,太宗想的却是那一句“友爱兄弟”。
刚刚杀了自己兄弟的太宗觉得,如果让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苦的了。如果雉奴继位,能够让他的这些儿子和平共处的话,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只是……
太宗捋着美髯,沉吟道:“雉奴仁爱有余,英勇不足,处事还像个孩子,不够果断。让他做太子,只怕难以服众。”
长孙无忌忙道:“陛下年富力强,太子又不是明日便要继位,陛下何须担忧呢?晋王尚且年幼不假,可只要假以时日悉心培养,臣相信晋王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褚遂良也站出来道:“臣附议。”
与长孙无忌相比,褚遂良和晋王的牵扯就更少了。他和魏征关系好,过去也是废太子那边的人。
现在站出来拥立晋王,一是因为长孙无忌所说的那些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和长孙无忌同样担心,陛下会选择他最宠爱的魏王。
太子究竟是怎么倒台的,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但褚遂良坚信,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捣鬼。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魏王。
一想到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褚遂良便觉得如芒刺在背,后脊发寒。
但若由宽厚随和的晋王继位,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晋王简单、干净,给人的感觉如阳光般温暖。他或许不能像太宗这样杀伐决断,开创帝王伟业,但想要延续盛世,并不算难。
太宗颔首,又问:“那你们觉得魏王如何?”
不过,那样也好。她喜欢的,不就是那个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吗?她只要放正姿态,若有子嗣,悉心教导,避免出现齐王母子的悲剧便是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太宗原本想到徐慧年纪小,见到的事情少,可能会有几分害怕,还特意准备了好多说辞来劝慰她。
却不想徐慧竟道:“我怎么会怪您呢?陛下心里,一定比谁都不好受。”
这句话说得,太宗的鼻子一下子就开始发酸了。他眨了眨眼睛,把涌出的泪意逼了回去,咬牙道:“慧儿……朕真的……”
他说不下去,可徐慧奇异地发现,他的情绪,她竟都能体会。
向来都是他搂着她,可这一次,徐慧坐起身,将他抱在怀里,轻声细语,温柔抚慰。
齐王被处死后,阴德妃也受到连累,被贬为阴嫔。
多年来不曾变更过的四妃之位一下子空出了一个,妃嫔们或同情或笑话阴德妃之余,处于九嫔之位的妃子,都不免有几分蠢蠢欲动。
可是一想到还有一个徐慧徐充容,她们就不敢肖想德妃之位了。
要知道充容虽然列于九嫔之末,可陛下对徐充容的宠爱,那是有目共睹的。就算要从九嫔上提出一个妃位来,也轮不到她们。
只是德妃之位位于贤妃之上,若是把资历尚浅又无子嗣的徐慧晋为德妃,只怕会引起燕贤妃的不满。
果然,阴德妃被贬之后,太宗并没有抬徐慧的位分,只是上德妃之位暂且空置。
前朝尚未安定,太宗实在是顾不上后宫的事情。好在尽管没有皇后,韦贵妃和杨淑妃却都是打理后宫的一把好手。德妃被贬后,后宫里也不曾出过什么乱子。
可朝堂上却出了大事。由于齐王的突然谋反,太子刺杀魏王、逼宫上位的计划被全盘打乱了。原本他精心培养的刺客纥干承基,于贞观十七年四月因齐王佑造反受连累下狱。
这纥干承基也是个没骨气的,在天牢里头胡乱说话,竟把与齐王造反不相干的太子也咬了下来,竟然上告太子预谋造反。
太宗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并不惊讶。从魏征病危时起,他多多少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再加上近日朝廷的异动,太子有不臣之心,根本瞒不过太宗的眼睛。
只不过……他也有自欺欺人的时候,太子那边不动,他就不想主动出击罢了。
人的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说句实话,太宗就是偏心。比起太子,他或许更喜欢魏王。可同很少见面的齐王相比,太子就是太宗的心头肉了。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太宗并不想伤害太子。
但事情既然已经被捅破了窗户纸,摆到台面上来,太宗也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他当即下令,命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等人彻察此事。
结果毫无疑问,查验属实。太子还来不及让侯君集调兵遣将,一干党羽就悉数被太宗控制住。
大将军侯君集及其婿东宫千牛贺兰楚石,还有太宗的弟弟汉王都承认,他们曾多次劝太子造反。这个结果不知是实情,还是太宗想得到的。总之太子看起来造反的心并不是那么强烈,而是被人“教唆”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太宗下诏废太子李承乾为庶人,关在右领军府,却并没有立即杀他。
而汉王李元昌自尽,大将军侯君集等人,自然就难逃一死了。
汉王和太宗的感情并不算好,甚至太宗还有些厌恶这个整日里不学无术,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弟弟。可是眼见着同辈的兄弟再次死在自己手下,太宗突然觉得有几分对不起自己死去的老爹。
至 于侯君集,他的死,其实也让太宗十分不好受。年初的时候,他才让人将侯君集的画像立在凌烟阁,两个月还不到,侯君集便暗中调兵遣将想要反他,这不是打脸啪 啪啪是什么?太宗一方面是对侯君集失望,另一方面又是十分难过。侯君集好歹也是当初帮他一起打天下的,在军营里时也曾好得穿过一条裤子,为什么人可以共患 难,却不能同富贵呢?
太宗很是郁闷。
可眼看着太子倒台,党羽被杀,有一人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那便是太宗最宠爱的儿子,长孙皇后的次子,魏王李泰。
纥干承基告发太子之后,魏王兑现了他的承诺,帮纥干承基谋得了一个好前程。他因告密有功,被任为佑川府折冲都尉,不仅如此,还赐爵平棘县公。
经历过如此背叛的太子,这一回是彻底的消沉下去了。
但太子被废,这一场风波却还没有结束。东宫乃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储君之位不可长缺。
在废掉嫡长子李承乾之后,太宗会选择谁做继任的太子呢?
☆、第95话
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太宗一人难以决断。他召来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等人,共同商议此事。
早就探过太宗口风的长孙无忌第一个站了出来,坚定地道:“臣提议立晋王为太子。”
“雉奴?”太宗有些意外,他从未听过长孙无忌和李治有过什么交往,怎么毫无预兆的,他就支持起了晋王?
长孙无忌这是为了先发制人。在这个时候,房玄龄等人其实都还没有主意,不知道该立谁好。他先把晋王抛了出来,再加以说服,想来他们就很容易动摇,然后附议了。
他颔首道:“晋王为人和善,友爱兄弟,又是文德皇后嫡出,由他继承大统,定会成为一代仁君。”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有几分道理。旁人在意的是嫡出、仁君这些关键词,太宗想的却是那一句“友爱兄弟”。
刚刚杀了自己兄弟的太宗觉得,如果让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苦的了。如果雉奴继位,能够让他的这些儿子和平共处的话,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只是……
太宗捋着美髯,沉吟道:“雉奴仁爱有余,英勇不足,处事还像个孩子,不够果断。让他做太子,只怕难以服众。”
长孙无忌忙道:“陛下年富力强,太子又不是明日便要继位,陛下何须担忧呢?晋王尚且年幼不假,可只要假以时日悉心培养,臣相信晋王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褚遂良也站出来道:“臣附议。”
与长孙无忌相比,褚遂良和晋王的牵扯就更少了。他和魏征关系好,过去也是废太子那边的人。
现在站出来拥立晋王,一是因为长孙无忌所说的那些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和长孙无忌同样担心,陛下会选择他最宠爱的魏王。
太子究竟是怎么倒台的,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但褚遂良坚信,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捣鬼。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魏王。
一想到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褚遂良便觉得如芒刺在背,后脊发寒。
但若由宽厚随和的晋王继位,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晋王简单、干净,给人的感觉如阳光般温暖。他或许不能像太宗这样杀伐决断,开创帝王伟业,但想要延续盛世,并不算难。
太宗颔首,又问:“那你们觉得魏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