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镇里的人先去的绣铺,看过曾荣的绣品,确实可圈可点,不像是小地方的手艺,也绝非初学者的手艺。
另外,他们从绣铺的绣娘那得知了曾荣和王牙婆的那场吵架,再后来,他们又去见了王牙婆,知道了曾荣和欧阳思的事情。
不过有一点,不管是那绣铺的老板娘还是药铺的伙计,对曾荣的印象都不错,小姑娘不多言不多语,活做得干净利落还好看,也不斤斤计较。
这些徐老夫人倒不是很感兴趣,她比较好奇的是曾荣和这个姓欧阳的究竟有无私情,还有,曾荣跳湖被救后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不是这个姓欧阳的在背后指点了她。
还有,为何族长会出面答允让曾荣搬出来,搬就搬吧,还非搬去书院,要知道,正常的书院就连做饭扫地的都是男的,即便要雇女的,也是四十岁往上的婆子,让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住里面,外人会怎么想?
因着有太多的疑问,徐老夫人次日一早命人去把曾氏一族的族长请来了。
曾老夫人并没有当面见族长,而是隔着门帘问话,先是开门见山地问他为何答应让曾荣从家里搬出来。
族长未见到徐老夫人之前还以为是欧阳思的母亲要见他,因为他也听说了,昨日下午有人去村里打听曾荣的事情,所以他想当然地以为是欧阳思的母亲派人来打听曾荣的风评,好为将来提亲做准备。
可这会见了徐老夫人的排场,他知道自己错了,他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他儿子好歹也是官场上的人,可和眼前的这户人家相比,他儿子估计给人提鞋都够不上。
因而,听了对方的问话,他战战兢兢地把曾荣差点二次被卖的经历学了一遍,“小的也是见这个姑娘可怜,又答应只搬出来一年,等年底挣了钱就回去,小的寻思她留在那个家里也确实没法挣钱,每天的家务活都做不完,哪有心思琢磨挣钱?”
说完,见对方没有回话,族长又吭哧吭哧地补充道:“另外,小的也担心,保不齐哪天她这个后娘又撺掇她那个糊涂爹把她糊弄着卖了,小的想着这也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好事,便做主让她搬出来了。”
“为何非要搬去书院?”徐老夫人问。
这个问题族长在答应曾荣搬进去时就想好了说辞,“回老夫人,因为村里没有别的多余房舍,就算有,我们也不敢让她一个小姑娘单独过日子,正好书院的刘嫂子一个人住,小的想着阿荣也住不长,便答应了。”
徐老夫人见问了半天族长都没有提到欧阳思,只得自己问了出来,不过她也没提欧阳思,她说的是曾荣救了她孙子的命,现在提出了三个条件,她想征求一下族长的意见,若是他们把曾荣带走了,曾荣的父母会不会答允,或者说,会提出什么条件来为难他们,还有,听说曾荣曾经答应和别人换亲,这门亲事现在还作不作数。
第三十三章 打听(二)
族长得知曾荣想去京城,自是万分惊诧,同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连县城府城都没有去过的人突然一下要去京城,这孩子哪里来的胆量和勇气?
不过在听到徐老夫人问到曾荣的父母会不会答允以及曾荣的亲事还作不作数时,族长突然一下醒悟了,他猜想曾荣想去京城多半是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进京多挣点银子供欧阳思念书,二是想和这户人家攀上关系。
不用问也能猜到,这户人家的势力肯定不小,从对方的口音和排场上分析,他猜测对方不是当今内阁大学士徐扶善家就是户部侍郎欧阳若英家,因为儿子曾说过,目前安州府在京的大员唯有这两位。
倒是也还有几位小官员,可那几位小官员和他儿子多少有些来往,唯有这两户人家是他儿子够不上的。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外放进京的官员家属,可能做到外放进京的官员至少也是五品以上,他倒是也听儿子提过一嘴,好像有那么四五个,只是都跟他儿子不熟,他就更不清楚了。
但有一点,不管是外放进京的官员还是京城的那两位要员,都是他儿子平时高攀不上的大人物,因而,他是万万不敢得罪的,非但如此,族长还拿定了主意,说什么也要成全曾荣进京!
难怪老话说的好,莫欺少年穷,当初他赞成曾荣从j家里搬离出来就想着这句话,不定哪天会借上这孩子的光,只是彼时他脑子里想的是欧阳思而不是曾荣。
只是族长仍有一个问题没大想明白,就算曾荣运气好救了对方的孙子,可一般情形下,不都是要几两答谢银就了事吗?曾荣怎么会想到进京想到攀附对方?
这是十二岁的孩子能做出来大的事情?
难不成之前那些要学采药要从曾家搬出来的主意都是曾荣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欧阳思出的主意?
若果真如此的话,岂不是说眼前的这个女孩子更不能轻视?
拿定主意的族长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住心头的激动,沉声回道:“回老夫人,我们阿荣尚未说亲,之前提的那门亲事早已被她后娘搅和黄了,这孩子很可怜,从小没娘,可有一个后娘吧,也是可劲地使唤她,饶是如此,见二女儿阿华大一点可以接管家务活了,又想着把大女儿卖了,幸好孩子机警,发现得及时,又求到了我们头上……”
接下来,族长也把阿荣从小到大的经历大致学了一遍,也因着避嫌,族长也没有提到欧阳思。
另外,他们从绣铺的绣娘那得知了曾荣和王牙婆的那场吵架,再后来,他们又去见了王牙婆,知道了曾荣和欧阳思的事情。
不过有一点,不管是那绣铺的老板娘还是药铺的伙计,对曾荣的印象都不错,小姑娘不多言不多语,活做得干净利落还好看,也不斤斤计较。
这些徐老夫人倒不是很感兴趣,她比较好奇的是曾荣和这个姓欧阳的究竟有无私情,还有,曾荣跳湖被救后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不是这个姓欧阳的在背后指点了她。
还有,为何族长会出面答允让曾荣搬出来,搬就搬吧,还非搬去书院,要知道,正常的书院就连做饭扫地的都是男的,即便要雇女的,也是四十岁往上的婆子,让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住里面,外人会怎么想?
因着有太多的疑问,徐老夫人次日一早命人去把曾氏一族的族长请来了。
曾老夫人并没有当面见族长,而是隔着门帘问话,先是开门见山地问他为何答应让曾荣从家里搬出来。
族长未见到徐老夫人之前还以为是欧阳思的母亲要见他,因为他也听说了,昨日下午有人去村里打听曾荣的事情,所以他想当然地以为是欧阳思的母亲派人来打听曾荣的风评,好为将来提亲做准备。
可这会见了徐老夫人的排场,他知道自己错了,他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他儿子好歹也是官场上的人,可和眼前的这户人家相比,他儿子估计给人提鞋都够不上。
因而,听了对方的问话,他战战兢兢地把曾荣差点二次被卖的经历学了一遍,“小的也是见这个姑娘可怜,又答应只搬出来一年,等年底挣了钱就回去,小的寻思她留在那个家里也确实没法挣钱,每天的家务活都做不完,哪有心思琢磨挣钱?”
说完,见对方没有回话,族长又吭哧吭哧地补充道:“另外,小的也担心,保不齐哪天她这个后娘又撺掇她那个糊涂爹把她糊弄着卖了,小的想着这也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好事,便做主让她搬出来了。”
“为何非要搬去书院?”徐老夫人问。
这个问题族长在答应曾荣搬进去时就想好了说辞,“回老夫人,因为村里没有别的多余房舍,就算有,我们也不敢让她一个小姑娘单独过日子,正好书院的刘嫂子一个人住,小的想着阿荣也住不长,便答应了。”
徐老夫人见问了半天族长都没有提到欧阳思,只得自己问了出来,不过她也没提欧阳思,她说的是曾荣救了她孙子的命,现在提出了三个条件,她想征求一下族长的意见,若是他们把曾荣带走了,曾荣的父母会不会答允,或者说,会提出什么条件来为难他们,还有,听说曾荣曾经答应和别人换亲,这门亲事现在还作不作数。
第三十三章 打听(二)
族长得知曾荣想去京城,自是万分惊诧,同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连县城府城都没有去过的人突然一下要去京城,这孩子哪里来的胆量和勇气?
不过在听到徐老夫人问到曾荣的父母会不会答允以及曾荣的亲事还作不作数时,族长突然一下醒悟了,他猜想曾荣想去京城多半是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进京多挣点银子供欧阳思念书,二是想和这户人家攀上关系。
不用问也能猜到,这户人家的势力肯定不小,从对方的口音和排场上分析,他猜测对方不是当今内阁大学士徐扶善家就是户部侍郎欧阳若英家,因为儿子曾说过,目前安州府在京的大员唯有这两位。
倒是也还有几位小官员,可那几位小官员和他儿子多少有些来往,唯有这两户人家是他儿子够不上的。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外放进京的官员家属,可能做到外放进京的官员至少也是五品以上,他倒是也听儿子提过一嘴,好像有那么四五个,只是都跟他儿子不熟,他就更不清楚了。
但有一点,不管是外放进京的官员还是京城的那两位要员,都是他儿子平时高攀不上的大人物,因而,他是万万不敢得罪的,非但如此,族长还拿定了主意,说什么也要成全曾荣进京!
难怪老话说的好,莫欺少年穷,当初他赞成曾荣从j家里搬离出来就想着这句话,不定哪天会借上这孩子的光,只是彼时他脑子里想的是欧阳思而不是曾荣。
只是族长仍有一个问题没大想明白,就算曾荣运气好救了对方的孙子,可一般情形下,不都是要几两答谢银就了事吗?曾荣怎么会想到进京想到攀附对方?
这是十二岁的孩子能做出来大的事情?
难不成之前那些要学采药要从曾家搬出来的主意都是曾荣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欧阳思出的主意?
若果真如此的话,岂不是说眼前的这个女孩子更不能轻视?
拿定主意的族长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住心头的激动,沉声回道:“回老夫人,我们阿荣尚未说亲,之前提的那门亲事早已被她后娘搅和黄了,这孩子很可怜,从小没娘,可有一个后娘吧,也是可劲地使唤她,饶是如此,见二女儿阿华大一点可以接管家务活了,又想着把大女儿卖了,幸好孩子机警,发现得及时,又求到了我们头上……”
接下来,族长也把阿荣从小到大的经历大致学了一遍,也因着避嫌,族长也没有提到欧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