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分节阅读_65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作者:Fahre
再说河东节度使韩家如今看着好像更偏向太子,这一滩浑水,元春是真的不想掺合。
不过两次三番娘家人示好——当然是他们自以为示好,元春这边都没什么回应,娘家便对她生出了两种看法,一者就是忒老实,小心到了过了头;另一种就是大姑娘不顾念娘家。
娘家的婆子和丫头唧唧咕咕嚼舌头时,倒是忘了荣府琏二爷,还有宁府蓉哥儿的官儿还是王爷看在元春的面子上,随手赏的呢。
娘家的这点动静,当然还是经过抱琴,传到了元春耳朵里。也不是元春瞎揣摩人,但这些风言风语大半是从宁府传出来,等传到了荣府邢夫人也没有出手压制罢了。
至于王夫人那边……自从贾赦和贾政兄弟俩暗中分了家,大房居住的东边半个荣府,王夫人想管也有心无力了。
不过听到这些“闲话”,元春毫无动容,心里却道:闹腾吧,闹腾到把情分耗光,叫天天不应的时候可别哭嚎求饶。
前世的宫中经历,让她十分沉得住气。吩咐丫头备好纸笔,她左手捏着胖嘟嘟的儿子,右手持笔给赵之桢写着回信。
健儿快满一岁了,如今还不会走,可“蹬腿挥爪”都已经挺有力气,元春若是小心搂实了他,没准儿还得吃他一“肉掌”。不仅如此,这个臭小子嗓门颇大,又爱黏人,吃饱喝足就要“哇哇”叫着要找亲娘或是亲哥哥陪他玩……乳母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比如这会儿,健儿便扭动着小身子,伸着小手,奋力地去抓母亲拿着毛笔的右手……
元春左手一把攥住儿子的小手,心里也感慨不已:力气小点都镇不住他!
无奈之余,元春在给赵之桢的信中便如实写道:健儿有些淘气了……若是不肯陪他,他能“哇哇”嚷上一刻钟。
不过元春刚写上两行,傲梅撩开帘子进得门来,行礼后道,“禀侧妃,姑太太来了。”
贾敏和王夫人、李纨一样,都是定期过来探望元春。比起王夫人,贾敏这个姑妈来得更勤一点。不过今天可不是姑妈准点儿过来的日子……那就是有事儿了!
只是贾敏到来后这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倒让元春心神一定。姑侄两个彼此问候过家人,元春便把圆滚滚的健儿奉上。
贾敏笑眯眯地揉了揉侄孙,听着活泼的健儿一阵“乌拉咯咯”地哼唧,这才心满意足地把健儿交回乳母手中。
闲话叙过,便是正题。
贾敏微微一笑,先拿了封信出来,“看过再说。”
元春双手接过,匆匆浏览后,唰地把总共也没有几行字的信笺折了起来,旋即起身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姑父姑妈的恩情,侄女儿记下了。”
她自是不会急着剖白,说什么“必有厚报”之类的话——帮了大忙就立即许诺给好处,对姑妈而言,也太俗气且生分了。
毕竟姑妈贾敏也很骄傲,但这种骄傲跟前王妃那种谁都看不上完全不一样,贾敏是那种一旦瞧得上,就会一门心思为你着想的慈和长辈,当然前提是不要辜负她的疼爱。
哥哥贾珠南下赶考,便有姑父暗地里保驾护航,她这里……甚至都没把烦恼宣之于口,姑妈便来雪中送炭。
就算不好直接报答姑父姑妈……元春和哥哥贾珠看法一致:姑父八成是要入阁的。即使赵之桢最终会坐上“那个位子”,但眼下这些年,谁拉扯谁更多还得两说呢。
总之今日之事,必要完完整整地告诉赵之桢。元春送走了姑妈贾敏,便返回自己的书房,继续写起了家信。
这次一连写了满满十来页,元春更是反复读了几回,直至全无错谬,再把信笺仔细折好,并装进了信封,信口处更是做了个标记——早就和赵之桢商量好,但凡涉及要事,才会用上的标记。
依赵之桢的细心,绝对不会疏忽。
趁着丫头们收拾着书案,元春坐在一旁端着茶盏,又细细思量了一回,忽然放下茶盏——碗底儿和茶几轻碰,发出了一声脆响。
姑妈贾敏刚刚那番话简直就像是在她心里点燃了一团火:“你有了儿子,皇家的侧室与寻常人家的姨娘又不一样,有些事儿你要早早谋划。”
旁人家的姨娘又哪能得着诰命,上得玉碟?
贾敏当然不是来劝元春自不量力地要求扶正,毕竟本朝开国将近百年,还从没有过侧室变王妃的例子……远的不提,只说今朝,贵妃厉不厉害?可她不也一样没能当成皇后?圣上没再立后,乃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但圣上待贵妃如何,有眼睛有耳朵的哪里还不明白?
但贵妃能有今时今日的荣光,一靠品行,二靠手段!
想到这里,姑妈贾敏的意思也就再清楚不过:不仅要王爷把你放在心上,还要多办些漂亮的差事,直到彻底服众。这样一来,甭管将来如何,你也能“风雨不动安如山”了。
就算以后再进门个出身好手段也好的王妃……元春默默合眼:我这一生也要像贵妃这样活得从容舒畅,无人敢侮!
她抬手揉了揉眉心,“去请大爷来。”
却说父王不在家,赵晗也没断了早晚练武,只是练来练去,是不是真能灵巧些许尚且存疑,但整个人黑了点,身子也结实了点,却是让人一望便知。
赵晗进门,先向着自己的救命恩人兼庶母见礼,礼毕落座,才迟疑道,“您又没空照看健儿了?”
元春一噎,默默从手边的抽屉里拿出姑妈送来的那张笺纸,“既然您这样情愿,除了烦劳大爷照看弟弟,我还有件正经事。”
赵晗把信笺接到手里,目光一扫,数息之后再抬头,便换了副严肃的神情,“这是?”
元春应道:“我姑妈送来的。”她这回把已经封好的信封递了过去,“请大爷安排个信得过的人,送到王爷那儿去吧。”
赵晗揣着这封信回到前面书房,便直接召来了王府长史。二人商议一刻钟,长史才躬身告退。
两天后,正赶上战事顺利而心情不错的赵之桢打算再去关口城里逛逛,亲兵忽然进帐——今天值班的正好是元春的侄子贾蓉。
却说这位纨绔子弟在军营中摸爬滚打了大半年,虽然脸上还带着几分稚嫩,但从前身上的那股子脂粉气已经完全找不到,俨然一个训练合格又挺拔英武的新兵:他只差亲上战阵,让铁与血再洗礼一下,整个人就彻底脱胎换骨了。
不过赵之桢却想再压一压,等赶上必胜之战再把贾蓉送上前线,如今还是先给他做个跑腿守卫的亲兵吧。
贾蓉倒是有心去跟着教他的师傅“见见世面”,不过他觉得跟着王爷,多混个脸熟,将来也少不得好处。
毕竟宁荣两府里需要他那个侧妃姑母照应的亲戚两只手都数不过来,而且他还知道他老子其实是倾向太子的!
因此他自觉必须多些心眼,却时刻都要勤奋上进。
这会儿贾蓉行礼毕,才低声道,“禀王爷,家里来了人。”在大营之中,只有赵之桢的心腹才能在私底下称呼他为王爷,其余情况都该叫“大帅”的。
赵之桢见着来人,也微微惊讶:来人是他留给儿子的心腹,这回特地来跑腿送信……这信的内容怕是不简单。
于是赵之桢专门屏退左右,坐在案前仔细看信:元春整整写了十页,前面四页都是府中趣事。
健儿如今不会走也不会说话,但小腿小手和小嘴真是难得有一会儿闲着。
大爷得空时,还抱着健儿晃一晃,颠一颠,健儿开心得就在哥哥怀里不停地“咯咯”出声——健儿明明是在笑,偏偏大爷就把“咯咯”当成了“哥哥”来听,还一个劲儿地冲我炫耀,说什么“健儿也知道谁疼你”……
元春最后直接道:“我嫉妒坏了。”
看着元春信上的这句话,赵之桢简直都能感觉到酸气扑面而来,随机他也大笑出声。不过……这种家常小事他看得万分舒坦,但元春和儿子赵晗哪里会不知轻重,让要紧的心腹跑腿儿递送寻常家信?
再说河东节度使韩家如今看着好像更偏向太子,这一滩浑水,元春是真的不想掺合。
不过两次三番娘家人示好——当然是他们自以为示好,元春这边都没什么回应,娘家便对她生出了两种看法,一者就是忒老实,小心到了过了头;另一种就是大姑娘不顾念娘家。
娘家的婆子和丫头唧唧咕咕嚼舌头时,倒是忘了荣府琏二爷,还有宁府蓉哥儿的官儿还是王爷看在元春的面子上,随手赏的呢。
娘家的这点动静,当然还是经过抱琴,传到了元春耳朵里。也不是元春瞎揣摩人,但这些风言风语大半是从宁府传出来,等传到了荣府邢夫人也没有出手压制罢了。
至于王夫人那边……自从贾赦和贾政兄弟俩暗中分了家,大房居住的东边半个荣府,王夫人想管也有心无力了。
不过听到这些“闲话”,元春毫无动容,心里却道:闹腾吧,闹腾到把情分耗光,叫天天不应的时候可别哭嚎求饶。
前世的宫中经历,让她十分沉得住气。吩咐丫头备好纸笔,她左手捏着胖嘟嘟的儿子,右手持笔给赵之桢写着回信。
健儿快满一岁了,如今还不会走,可“蹬腿挥爪”都已经挺有力气,元春若是小心搂实了他,没准儿还得吃他一“肉掌”。不仅如此,这个臭小子嗓门颇大,又爱黏人,吃饱喝足就要“哇哇”叫着要找亲娘或是亲哥哥陪他玩……乳母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比如这会儿,健儿便扭动着小身子,伸着小手,奋力地去抓母亲拿着毛笔的右手……
元春左手一把攥住儿子的小手,心里也感慨不已:力气小点都镇不住他!
无奈之余,元春在给赵之桢的信中便如实写道:健儿有些淘气了……若是不肯陪他,他能“哇哇”嚷上一刻钟。
不过元春刚写上两行,傲梅撩开帘子进得门来,行礼后道,“禀侧妃,姑太太来了。”
贾敏和王夫人、李纨一样,都是定期过来探望元春。比起王夫人,贾敏这个姑妈来得更勤一点。不过今天可不是姑妈准点儿过来的日子……那就是有事儿了!
只是贾敏到来后这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倒让元春心神一定。姑侄两个彼此问候过家人,元春便把圆滚滚的健儿奉上。
贾敏笑眯眯地揉了揉侄孙,听着活泼的健儿一阵“乌拉咯咯”地哼唧,这才心满意足地把健儿交回乳母手中。
闲话叙过,便是正题。
贾敏微微一笑,先拿了封信出来,“看过再说。”
元春双手接过,匆匆浏览后,唰地把总共也没有几行字的信笺折了起来,旋即起身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姑父姑妈的恩情,侄女儿记下了。”
她自是不会急着剖白,说什么“必有厚报”之类的话——帮了大忙就立即许诺给好处,对姑妈而言,也太俗气且生分了。
毕竟姑妈贾敏也很骄傲,但这种骄傲跟前王妃那种谁都看不上完全不一样,贾敏是那种一旦瞧得上,就会一门心思为你着想的慈和长辈,当然前提是不要辜负她的疼爱。
哥哥贾珠南下赶考,便有姑父暗地里保驾护航,她这里……甚至都没把烦恼宣之于口,姑妈便来雪中送炭。
就算不好直接报答姑父姑妈……元春和哥哥贾珠看法一致:姑父八成是要入阁的。即使赵之桢最终会坐上“那个位子”,但眼下这些年,谁拉扯谁更多还得两说呢。
总之今日之事,必要完完整整地告诉赵之桢。元春送走了姑妈贾敏,便返回自己的书房,继续写起了家信。
这次一连写了满满十来页,元春更是反复读了几回,直至全无错谬,再把信笺仔细折好,并装进了信封,信口处更是做了个标记——早就和赵之桢商量好,但凡涉及要事,才会用上的标记。
依赵之桢的细心,绝对不会疏忽。
趁着丫头们收拾着书案,元春坐在一旁端着茶盏,又细细思量了一回,忽然放下茶盏——碗底儿和茶几轻碰,发出了一声脆响。
姑妈贾敏刚刚那番话简直就像是在她心里点燃了一团火:“你有了儿子,皇家的侧室与寻常人家的姨娘又不一样,有些事儿你要早早谋划。”
旁人家的姨娘又哪能得着诰命,上得玉碟?
贾敏当然不是来劝元春自不量力地要求扶正,毕竟本朝开国将近百年,还从没有过侧室变王妃的例子……远的不提,只说今朝,贵妃厉不厉害?可她不也一样没能当成皇后?圣上没再立后,乃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但圣上待贵妃如何,有眼睛有耳朵的哪里还不明白?
但贵妃能有今时今日的荣光,一靠品行,二靠手段!
想到这里,姑妈贾敏的意思也就再清楚不过:不仅要王爷把你放在心上,还要多办些漂亮的差事,直到彻底服众。这样一来,甭管将来如何,你也能“风雨不动安如山”了。
就算以后再进门个出身好手段也好的王妃……元春默默合眼:我这一生也要像贵妃这样活得从容舒畅,无人敢侮!
她抬手揉了揉眉心,“去请大爷来。”
却说父王不在家,赵晗也没断了早晚练武,只是练来练去,是不是真能灵巧些许尚且存疑,但整个人黑了点,身子也结实了点,却是让人一望便知。
赵晗进门,先向着自己的救命恩人兼庶母见礼,礼毕落座,才迟疑道,“您又没空照看健儿了?”
元春一噎,默默从手边的抽屉里拿出姑妈送来的那张笺纸,“既然您这样情愿,除了烦劳大爷照看弟弟,我还有件正经事。”
赵晗把信笺接到手里,目光一扫,数息之后再抬头,便换了副严肃的神情,“这是?”
元春应道:“我姑妈送来的。”她这回把已经封好的信封递了过去,“请大爷安排个信得过的人,送到王爷那儿去吧。”
赵晗揣着这封信回到前面书房,便直接召来了王府长史。二人商议一刻钟,长史才躬身告退。
两天后,正赶上战事顺利而心情不错的赵之桢打算再去关口城里逛逛,亲兵忽然进帐——今天值班的正好是元春的侄子贾蓉。
却说这位纨绔子弟在军营中摸爬滚打了大半年,虽然脸上还带着几分稚嫩,但从前身上的那股子脂粉气已经完全找不到,俨然一个训练合格又挺拔英武的新兵:他只差亲上战阵,让铁与血再洗礼一下,整个人就彻底脱胎换骨了。
不过赵之桢却想再压一压,等赶上必胜之战再把贾蓉送上前线,如今还是先给他做个跑腿守卫的亲兵吧。
贾蓉倒是有心去跟着教他的师傅“见见世面”,不过他觉得跟着王爷,多混个脸熟,将来也少不得好处。
毕竟宁荣两府里需要他那个侧妃姑母照应的亲戚两只手都数不过来,而且他还知道他老子其实是倾向太子的!
因此他自觉必须多些心眼,却时刻都要勤奋上进。
这会儿贾蓉行礼毕,才低声道,“禀王爷,家里来了人。”在大营之中,只有赵之桢的心腹才能在私底下称呼他为王爷,其余情况都该叫“大帅”的。
赵之桢见着来人,也微微惊讶:来人是他留给儿子的心腹,这回特地来跑腿送信……这信的内容怕是不简单。
于是赵之桢专门屏退左右,坐在案前仔细看信:元春整整写了十页,前面四页都是府中趣事。
健儿如今不会走也不会说话,但小腿小手和小嘴真是难得有一会儿闲着。
大爷得空时,还抱着健儿晃一晃,颠一颠,健儿开心得就在哥哥怀里不停地“咯咯”出声——健儿明明是在笑,偏偏大爷就把“咯咯”当成了“哥哥”来听,还一个劲儿地冲我炫耀,说什么“健儿也知道谁疼你”……
元春最后直接道:“我嫉妒坏了。”
看着元春信上的这句话,赵之桢简直都能感觉到酸气扑面而来,随机他也大笑出声。不过……这种家常小事他看得万分舒坦,但元春和儿子赵晗哪里会不知轻重,让要紧的心腹跑腿儿递送寻常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