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页
第103章 消息传回京城……
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 南安王妃倒是很冷静,立刻吩咐家中布置灵堂,立刻则将南安王世子叫到跟前吩咐一番。南安王世子会意, 也是换了素服,立刻入宫去了。
至于南安王妃自己, 则递了牌子入宫。
人死不能复生, 再说, 南安郡王是战死的,就为这个, 自己出身钟家那点事也该一笔勾销了。现在于南安王妃最要紧的事, 便是给世子请封王爵,然后奔赴北疆,执掌帅印, 继续握住西海沿子的兵权。
前世九皇子逼宫成功,现在已经称帝一年多, 南安郡王不仅是新帝登基的工程,还是新帝维护统治的重要依仗之一。南安王妃如此行事,新帝也就下旨让南安王世子继位, 封南安王妃为太妃, 新南安王夺情前往西海沿子领兵抗击西海国。
当然, 结局是南安王世子也是个草包,即便朝廷增兵派粮,新任南安王依旧兵败西海沿子, 南安王被活捉。以至于生出南安太妃到荣国府认义女, 探春远嫁和亲,换南安王回朝这样的事。
现在南安王妃母子的应对其实是没有错的,这等大事, 若是迟得一点儿,就兵权旁落了。问题是,现在的太宗皇帝又不是前世的新帝,太宗皇帝记挂西海沿子兵败这事儿很久了,若不是战事起得太快,都安排司徒卓就藩,交接兵权了。
现在么,南安郡王既然死在了西海沿子,那死者为大,太宗皇帝也不会继续追究霍家,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声。但是南安王世子想继位,继续执掌西海沿子兵权是不要想的。
太宗皇帝派了个内侍去南安王府赏了份奠仪,算是给了一份哀荣,除此之外,什么给南安王世子授爵出兵的事压根没提。那内侍就留下一段漂亮话,说南安郡王世代镇守边关,现南安王为国捐躯,皇上甚为痛心。只是人死不能复生,除了赐下奠仪,聊表心意外,又嘱托南安王府好生打理南安王后事,必要风光。
风光是风光了,但这也是南安王一系最后的风光。所谓好生打理后世,就差明明白白让南安王世子不要想别的,安心在家守孝了。
南安王妃不甘心,她当年以旁支嫡女的身份嫁入南安王府,从出身门第来说是高攀了的,但是之所以能让她高攀上,也是因为她自身素质不错。
其实本朝让异姓王镇守边关,但是其家眷大多留京,也是作为质子的意思,皇家对于异姓王并没有那么放心。那么,留在京城这些家眷,则需要审时度势,平衡各方关系。
坦白说,南安王妃这些年做得不错。前世长康宫势大,人家没有站错队,即便南安王父子都是草包,双双兵败西海沿子,南安王妃也重没有犯重大过错,所以还能以势压人,强认探春做义女,送出和亲。
至于今世,南安王妃依旧没有犯站队上的错误,局势不明朗之前,南安王妃可没像先承恩公府的史夫人那么蠢,直接倒像了九皇子。至少在彻查小钟妃和九皇子案的时候,没查出来南安王府有什么越界行为。
也是因此,南安王妃才有胆量仗着南安王的死,趁热打铁入宫给南安王世子请王爵。
当然,有水澜的口供,南安王妃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南安王妃自己都没想明白哪里出了错。
南安郡主战死是一桩大事,京城里头议论纷纷。
司徒卓得了消息,就回来跟黛玉说:“这次我可能真的要准备就藩了,我想了一下,现在西海沿子打着仗,你暂且别去了,等局势安稳了你再过去,到时候咱们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黛玉道:“入冬了是件好事。即便南安王战死了,这样的天气也不适宜打仗,西海沿子的副总兵是卫修将军,他只守城不出,应当能撑到朝廷援军赶到。”
司徒卓点头道:“虽然冬日行军要吃些苦头,但是前线不会大规模冲突,到底有了缓冲时间。”
黛玉道:“我也想去西北看看。”
司徒卓皱眉道:“这次去西北,必是要带大军增援的,又是冬日里,行军路上且不知道要吃多少苦,你一个女孩子家,何必去受那些罪?就是迟一些去,也不耽误什么。”
黛玉道:“我以为王爷知道,皇上为何留我们活着。”
司徒卓自然知道。不过和黛玉相处久了,总归是心疼小姑娘的,黛玉还要明天开春才及笄,现在这年纪,搁现代社会就是一初中小姑娘,冰天雪地的,跟着几万大军赶路,确然太过辛苦。
“不过是迟几个月等化冻了再派人接你去,想来皇祖父也不会如此不近人情。”司徒卓道。
黛玉却非常坚定地摇头道:“我怎么说都是王妃,路途虽远,是有车坐的,累不着我。再说,满京城都知道我们‘恩爱’,我跟去了西北,才更合乎情理。”
司徒卓非常认真的看着黛玉道:“我作为一个男人,是觉得女孩子的体力比男人更差一些,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雄性激素含量不同导致的。但是我知道你的内心有一个非常强悍的灵魂,或许我应该尊重她,所以,如果你坚持,我们一起去西北。
我知道你智慧非凡,如果你去了西北,对占据有利无害。但是我必须告诉你,运筹帷幄分析局势,和近距离接触战争,面对肉搏和死亡,是有很大不同的。玉儿,你真的想好了吗?”
黛玉内心一颤,前世今生加起来,她是学到很多东西,还有幸在后世学到不少军事理论和搏杀技巧,也参加过军事演习。但是她真的没有上过战场,甚至杀鸡宰鸭都不曾有过。直接面对生死,甚至自己那起刀剑杀人,真的做得到吗?
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 南安王妃倒是很冷静,立刻吩咐家中布置灵堂,立刻则将南安王世子叫到跟前吩咐一番。南安王世子会意, 也是换了素服,立刻入宫去了。
至于南安王妃自己, 则递了牌子入宫。
人死不能复生, 再说, 南安郡王是战死的,就为这个, 自己出身钟家那点事也该一笔勾销了。现在于南安王妃最要紧的事, 便是给世子请封王爵,然后奔赴北疆,执掌帅印, 继续握住西海沿子的兵权。
前世九皇子逼宫成功,现在已经称帝一年多, 南安郡王不仅是新帝登基的工程,还是新帝维护统治的重要依仗之一。南安王妃如此行事,新帝也就下旨让南安王世子继位, 封南安王妃为太妃, 新南安王夺情前往西海沿子领兵抗击西海国。
当然, 结局是南安王世子也是个草包,即便朝廷增兵派粮,新任南安王依旧兵败西海沿子, 南安王被活捉。以至于生出南安太妃到荣国府认义女, 探春远嫁和亲,换南安王回朝这样的事。
现在南安王妃母子的应对其实是没有错的,这等大事, 若是迟得一点儿,就兵权旁落了。问题是,现在的太宗皇帝又不是前世的新帝,太宗皇帝记挂西海沿子兵败这事儿很久了,若不是战事起得太快,都安排司徒卓就藩,交接兵权了。
现在么,南安郡王既然死在了西海沿子,那死者为大,太宗皇帝也不会继续追究霍家,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声。但是南安王世子想继位,继续执掌西海沿子兵权是不要想的。
太宗皇帝派了个内侍去南安王府赏了份奠仪,算是给了一份哀荣,除此之外,什么给南安王世子授爵出兵的事压根没提。那内侍就留下一段漂亮话,说南安郡王世代镇守边关,现南安王为国捐躯,皇上甚为痛心。只是人死不能复生,除了赐下奠仪,聊表心意外,又嘱托南安王府好生打理南安王后事,必要风光。
风光是风光了,但这也是南安王一系最后的风光。所谓好生打理后世,就差明明白白让南安王世子不要想别的,安心在家守孝了。
南安王妃不甘心,她当年以旁支嫡女的身份嫁入南安王府,从出身门第来说是高攀了的,但是之所以能让她高攀上,也是因为她自身素质不错。
其实本朝让异姓王镇守边关,但是其家眷大多留京,也是作为质子的意思,皇家对于异姓王并没有那么放心。那么,留在京城这些家眷,则需要审时度势,平衡各方关系。
坦白说,南安王妃这些年做得不错。前世长康宫势大,人家没有站错队,即便南安王父子都是草包,双双兵败西海沿子,南安王妃也重没有犯重大过错,所以还能以势压人,强认探春做义女,送出和亲。
至于今世,南安王妃依旧没有犯站队上的错误,局势不明朗之前,南安王妃可没像先承恩公府的史夫人那么蠢,直接倒像了九皇子。至少在彻查小钟妃和九皇子案的时候,没查出来南安王府有什么越界行为。
也是因此,南安王妃才有胆量仗着南安王的死,趁热打铁入宫给南安王世子请王爵。
当然,有水澜的口供,南安王妃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南安王妃自己都没想明白哪里出了错。
南安郡主战死是一桩大事,京城里头议论纷纷。
司徒卓得了消息,就回来跟黛玉说:“这次我可能真的要准备就藩了,我想了一下,现在西海沿子打着仗,你暂且别去了,等局势安稳了你再过去,到时候咱们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黛玉道:“入冬了是件好事。即便南安王战死了,这样的天气也不适宜打仗,西海沿子的副总兵是卫修将军,他只守城不出,应当能撑到朝廷援军赶到。”
司徒卓点头道:“虽然冬日行军要吃些苦头,但是前线不会大规模冲突,到底有了缓冲时间。”
黛玉道:“我也想去西北看看。”
司徒卓皱眉道:“这次去西北,必是要带大军增援的,又是冬日里,行军路上且不知道要吃多少苦,你一个女孩子家,何必去受那些罪?就是迟一些去,也不耽误什么。”
黛玉道:“我以为王爷知道,皇上为何留我们活着。”
司徒卓自然知道。不过和黛玉相处久了,总归是心疼小姑娘的,黛玉还要明天开春才及笄,现在这年纪,搁现代社会就是一初中小姑娘,冰天雪地的,跟着几万大军赶路,确然太过辛苦。
“不过是迟几个月等化冻了再派人接你去,想来皇祖父也不会如此不近人情。”司徒卓道。
黛玉却非常坚定地摇头道:“我怎么说都是王妃,路途虽远,是有车坐的,累不着我。再说,满京城都知道我们‘恩爱’,我跟去了西北,才更合乎情理。”
司徒卓非常认真的看着黛玉道:“我作为一个男人,是觉得女孩子的体力比男人更差一些,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雄性激素含量不同导致的。但是我知道你的内心有一个非常强悍的灵魂,或许我应该尊重她,所以,如果你坚持,我们一起去西北。
我知道你智慧非凡,如果你去了西北,对占据有利无害。但是我必须告诉你,运筹帷幄分析局势,和近距离接触战争,面对肉搏和死亡,是有很大不同的。玉儿,你真的想好了吗?”
黛玉内心一颤,前世今生加起来,她是学到很多东西,还有幸在后世学到不少军事理论和搏杀技巧,也参加过军事演习。但是她真的没有上过战场,甚至杀鸡宰鸭都不曾有过。直接面对生死,甚至自己那起刀剑杀人,真的做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