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他总该把贺礼补上。
“我想……我想要的都得不到。”好酒醉人,一道红晕挂在安明熙的鼻梁上,这轻薄的红顺着鼻梁两侧朝眼下飘散,也熏红了安明熙的眼。
“说说吧!”
就算安明熙此时已醺醺然,安清玄还是冷着脸,摆出一副疏离的模样。
“我想要母妃……想、想……想成为你。”安明熙原本想说想要父皇,可即使醉了,瞧着如今的安清玄,他也说不出口。过了一会,安明熙又想到了什么,于是摇摇头:“你连母妃都保护不好,成为你也没什么好……没什么好……我做皇帝就好了,比你好的皇帝。”
灵儿……
安清玄捏紧了手中酒杯,几乎要把薄杯捏碎,他道:“你不行。”
闻此,安明熙抓起酒壶,狠狠甩在地上,怫然起身:“凭什么我不行!”吼完他低了头,转身走出座位,蹲下身去,去收拾地上那碎成一片片的玉酒壶,不论安清玄怎么劝他不用管,他还是蹲在地上,和那碎渣较量。
安清玄无奈,只能朝安明熙走去。他刚弯下腰,试图把安明熙拉起来,便见安明熙停了手,把手中用来盛小碎块的那大块碎玉放在了地上,对着已没了形状的酒壶道:“为何我不行……为何三皇兄就可以……明明都是父皇的孩子……为何我什么都不行……父皇不是说……不是说熙儿很聪明吗?我明明……明明……”他一边说着,一边缓缓躺在地上,以手臂为枕蜷成一团睡下,很快没了声音。
见安明熙如此,终于还是心软的安清玄蹲下,伸手抹去安明熙脸上的泪水,柔声:“熙儿很聪明,是父皇不好……生辰吉乐,贺礼,父皇晚点送上。”
……是啊,清闲度日是福气,但当年也是不甘平凡的他,有什么资格逼着现在的安明熙享这福气?
第80章 080
花千宇将几页纸一张一张、从右到左平铺在书案上——
纸上是卫忠良对当年借粮一事的说辞,其中大意是:宁和二十一年,也就是二十七年前,本在京中从文职的卫忠良被调至闽南参与平乱。四年后,卫忠良已擢升元帅,同时因走私者泛滥,闽地大批粮食外流,储存军粮的粮仓也被叛国者烧毁,兵将挨饿,于是他派人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将危情上报,并就近向江南各州请求供粮,但江南方面的回应几乎都是在未收到皇令的情况下,无法擅自拨粮——只有王孟不顾瞒上的风险伸出了援手。另一边,王孟早已把今年所收粮税运往京城,情急之下只能冒险以临时提高田税为由,强制百姓多交一份粮食,短时间内便把粮食集好并供给卫忠良的军队,化解了危机。卫忠良发去书信感谢,并告诉王孟若天子怪罪,他必然挺身代罚。此后忙于战事,二人再无通讯。兴正元年,安清玄登基,同年宣布解除海禁,鼓励民间贸易,走私集团取得了合法身份,倭寇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卫忠良结束了斗争,回洛京前,他顺路去苏州拜访王孟,经由这次拜访,卫忠良才知晓当年事情全貌,也惊讶王孟竟然一直隐瞒不报。为了报答当年的恩情,他决定闭口不谈,但在天子于大殿上揭露王孟的罪行前,他对王孟贪污税粮一事并不知情。之后卫忠良再见到王孟便是王孟回京之后。
纸张铺好,花千宇又重新将之收成一叠,放进比纸张还大一圈的信封中,双手捧着信封,将之递回肖正手上——肖正愿意把早已封好的信封再拆,而没有固执地让他看内容相同的抄本已是宽容,他也就不让这重要的卫忠良亲笔的供认状在他手上停留太久,用行动展示对长官的恭敬态度。
肖正接过信封,讶然问:“都看清楚了?”照方才所见,花千宇几乎是一眼便看尽了一页黑字,虽说每页纸的内容也不多,但肖正想这点时间还分不好句读。
花千宇应声:“是,字迹工整,内容详尽而无沉余。”看似诚恳,实则把罪责推得干干净净。
不知为何,即便没有证据指向卫忠良,花千宇仍对他抱有极大的怀疑——也许是他看着太像好人了,这份手书也太过完美了……
花千宇垂下眼帘,视线落在肖正手中的信封上。
“如此大事,卫尚书自然是不能随便应付。”肖正说着,同时心中赞叹花千宇不愧天才之名,就连阅读的速度也超乎常人。
“肖御史到访前,卫尚书可知还有份供认状要写?”
肖正摇头:“陛下在大殿上都不曾表示卫尚书需要配合调查……但也许卫尚书心里有了预想。”
“可有废稿?”
“监察所见便是初稿。”既然是供认状,哪有让人将辞藻一再修饰的道理?
得到答复,花千宇又问:“这纸上所述,肖御史查证得如何?”
“遗憾王中书一死,少了对证,二十多年前的事,能找来询话的人不多……提起当年之事,那些人都说过去心中崇敬王中书,更信任他之为人,对他的命令不曾怀疑。失踪的张刺史的属官大多也都说不知内情,只以为那多收的粮食都被运回了京……质疑者都被以犯上之名投进了牢狱,困在牢狱中,能获得的情报有限。”
“粮食运进粮仓,再运出时便少了数百石……说不知情,到底是太过信任,还是掩饰得太好?掌粮仓和赋税的判司呢?”
“失踪。”
“又是失踪?”
“我想……我想要的都得不到。”好酒醉人,一道红晕挂在安明熙的鼻梁上,这轻薄的红顺着鼻梁两侧朝眼下飘散,也熏红了安明熙的眼。
“说说吧!”
就算安明熙此时已醺醺然,安清玄还是冷着脸,摆出一副疏离的模样。
“我想要母妃……想、想……想成为你。”安明熙原本想说想要父皇,可即使醉了,瞧着如今的安清玄,他也说不出口。过了一会,安明熙又想到了什么,于是摇摇头:“你连母妃都保护不好,成为你也没什么好……没什么好……我做皇帝就好了,比你好的皇帝。”
灵儿……
安清玄捏紧了手中酒杯,几乎要把薄杯捏碎,他道:“你不行。”
闻此,安明熙抓起酒壶,狠狠甩在地上,怫然起身:“凭什么我不行!”吼完他低了头,转身走出座位,蹲下身去,去收拾地上那碎成一片片的玉酒壶,不论安清玄怎么劝他不用管,他还是蹲在地上,和那碎渣较量。
安清玄无奈,只能朝安明熙走去。他刚弯下腰,试图把安明熙拉起来,便见安明熙停了手,把手中用来盛小碎块的那大块碎玉放在了地上,对着已没了形状的酒壶道:“为何我不行……为何三皇兄就可以……明明都是父皇的孩子……为何我什么都不行……父皇不是说……不是说熙儿很聪明吗?我明明……明明……”他一边说着,一边缓缓躺在地上,以手臂为枕蜷成一团睡下,很快没了声音。
见安明熙如此,终于还是心软的安清玄蹲下,伸手抹去安明熙脸上的泪水,柔声:“熙儿很聪明,是父皇不好……生辰吉乐,贺礼,父皇晚点送上。”
……是啊,清闲度日是福气,但当年也是不甘平凡的他,有什么资格逼着现在的安明熙享这福气?
第80章 080
花千宇将几页纸一张一张、从右到左平铺在书案上——
纸上是卫忠良对当年借粮一事的说辞,其中大意是:宁和二十一年,也就是二十七年前,本在京中从文职的卫忠良被调至闽南参与平乱。四年后,卫忠良已擢升元帅,同时因走私者泛滥,闽地大批粮食外流,储存军粮的粮仓也被叛国者烧毁,兵将挨饿,于是他派人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将危情上报,并就近向江南各州请求供粮,但江南方面的回应几乎都是在未收到皇令的情况下,无法擅自拨粮——只有王孟不顾瞒上的风险伸出了援手。另一边,王孟早已把今年所收粮税运往京城,情急之下只能冒险以临时提高田税为由,强制百姓多交一份粮食,短时间内便把粮食集好并供给卫忠良的军队,化解了危机。卫忠良发去书信感谢,并告诉王孟若天子怪罪,他必然挺身代罚。此后忙于战事,二人再无通讯。兴正元年,安清玄登基,同年宣布解除海禁,鼓励民间贸易,走私集团取得了合法身份,倭寇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卫忠良结束了斗争,回洛京前,他顺路去苏州拜访王孟,经由这次拜访,卫忠良才知晓当年事情全貌,也惊讶王孟竟然一直隐瞒不报。为了报答当年的恩情,他决定闭口不谈,但在天子于大殿上揭露王孟的罪行前,他对王孟贪污税粮一事并不知情。之后卫忠良再见到王孟便是王孟回京之后。
纸张铺好,花千宇又重新将之收成一叠,放进比纸张还大一圈的信封中,双手捧着信封,将之递回肖正手上——肖正愿意把早已封好的信封再拆,而没有固执地让他看内容相同的抄本已是宽容,他也就不让这重要的卫忠良亲笔的供认状在他手上停留太久,用行动展示对长官的恭敬态度。
肖正接过信封,讶然问:“都看清楚了?”照方才所见,花千宇几乎是一眼便看尽了一页黑字,虽说每页纸的内容也不多,但肖正想这点时间还分不好句读。
花千宇应声:“是,字迹工整,内容详尽而无沉余。”看似诚恳,实则把罪责推得干干净净。
不知为何,即便没有证据指向卫忠良,花千宇仍对他抱有极大的怀疑——也许是他看着太像好人了,这份手书也太过完美了……
花千宇垂下眼帘,视线落在肖正手中的信封上。
“如此大事,卫尚书自然是不能随便应付。”肖正说着,同时心中赞叹花千宇不愧天才之名,就连阅读的速度也超乎常人。
“肖御史到访前,卫尚书可知还有份供认状要写?”
肖正摇头:“陛下在大殿上都不曾表示卫尚书需要配合调查……但也许卫尚书心里有了预想。”
“可有废稿?”
“监察所见便是初稿。”既然是供认状,哪有让人将辞藻一再修饰的道理?
得到答复,花千宇又问:“这纸上所述,肖御史查证得如何?”
“遗憾王中书一死,少了对证,二十多年前的事,能找来询话的人不多……提起当年之事,那些人都说过去心中崇敬王中书,更信任他之为人,对他的命令不曾怀疑。失踪的张刺史的属官大多也都说不知内情,只以为那多收的粮食都被运回了京……质疑者都被以犯上之名投进了牢狱,困在牢狱中,能获得的情报有限。”
“粮食运进粮仓,再运出时便少了数百石……说不知情,到底是太过信任,还是掩饰得太好?掌粮仓和赋税的判司呢?”
“失踪。”
“又是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