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之女配人生 作者:春未绿
余香香脸红了红,只她心里盼望嫁到母亲娘家,姥姥跟舅母人都好,表哥也是一把子力气,日后她嫁进去肯定不吃亏。
等饭吃完,小李氏便收拾碗,余榕也跟在后面帮忙,余榕问起小李氏:“大嫂可知道爷奶怎地还未回家?大姑她们今年可会过来,说起来也好多年没见面了。还有五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余榕平时很少做其他家务,不免没有小李氏快,但做事很诚恳,并不偷奸耍滑,而且态度不错,与旁人说话便是称赞偏多,小李氏更愿意跟她说话。
第6章
小李氏把绿豆抱在怀中,小声对余榕道:“你大姑往年不这样,今年是约莫着要跟老三带一门亲事,听说是有钱人家的闺女。至于五婶,你不在家不知道,奶最疼的就是五婶家的余蓓,比疼咱们绿豆还疼。”对于这点小李氏也不忿,明明她家绿豆是长房长孙,可是她婆婆最疼余三郎,太婆婆又只疼五房那个丫头片子。她家绿豆却是谁都不爱的,她又怎么甘心?
余榕把最后一个碗放在碗柜,摇摇头:“这可不应该,绿豆可是重孙子。”她又跟小李氏道:“看来今年过年这一进一出的倒也热闹。”
小李氏没说话,她这话也不方便跟余榕说,她虽偷懒耍滑,可一样归一样,她也是抱着和三房一样的心态,做的再多,那也是交给公中。
姑嫂二人出了厨房,便见余桃拿了一块红布过来,乡下地方看到绸布倒也难得,余榕笑道:“大姐这是要到我这里做针线不是?”
余桃连忙从口袋里抓了一把米花糖放余榕手上:“榕榕快吃,尝尝看如何?”余榕本就想回来减肥的,自然不会当她的面吃,便从衣裳口袋里拿出一方帕子包好放桌旁,“才吃饱了,等明儿再吃。”
余桃也不知道余榕肯不肯,便试探开口:“你也知道我的事了,这盖头我娘说你是平江府回来的,总比我们这些野路子强许多,你看能不能帮帮大姐?”
这也是为自己扬名的好机会,余榕心下已经答应了,但是面上还露出难色:“按理说这个忙我该帮,可梅梅也是绣娘,又是你的亲妹妹,这你也知道上午的事情,她对我还有点意见,我若是答应你了,怕她不高兴,觉得我是在打擂台呢?”
余梅有几把刷子,没有人比余桃清楚,李氏或许真的以余梅为骄傲,可是余桃素日不知道帮她这个亲妹妹打了多少掩护。余桃又听余榕这样说,便立马道:“快别这么说,那就是个花架子,你或许不知道她,可我清楚,这事还得麻烦你了。”
余榕这才答应。
余桃见她答应便把簸箩放下,又从她房里拿了一包炒蚕豆过来给余榕,余榕接下便道:“我打算绣鸳鸯戏水,大姐看怎么样?”
余桃红着脸点头。
只见余榕从箱子里拿了一些绣线还有顶针,绷子,另有各式各样的工具,余桃一边在旁边看一边觉得没找错人,余榕果真如母亲说的那样,是个有手艺的。
要说这绣盖头,其实也不难,对于余榕她们这些绣女来说,都是做熟了的,五六天就可以做好。但她现在不能像以前那样不顾及身体,五六天的活她也要做个十天半月的,说是这么说,可手上功夫却是慢不了。
等到天微黑,余桃才回去,而余榕才让余树进来说话,因为余松回来便去找之前认识的朋友玩去了,余树年纪又小,跟姐姐反而更亲近。她把余桃给的米花糖跟蚕豆都给余树了,“就在我这儿吃,别出去给二房的人看到了。”说起这个余树也来气,“那块饴糖明明是秀才娘子给我的,说到底还不是爹娘跟我给了秀才娘子束脩的,可娟儿却用这个威胁我告诉奶。”
秀才娘子是林秀才的媳妇,林秀才本是大有前途的,才学也不错,不过因为得了风寒,又说浸入到内脏,后来腿又瘸了,好不容易病好了,却因为瘸腿,不能去考举人,所以在御桥镇得了份教书的事儿。
林秀才本来在镇上还有一份房子,可是因为看病花了不少钱,把房子也卖了,这才到沙河村落户,尽管如此,林秀才家还是比起沙河村的不少人过的好多了。又是同村的人,所以张氏夫妇偷空就去秀才娘子家说了这个情况,张氏一向大房,顺便把束脩也交了就是想林秀才能帮忙留个好位置。
米花糖比起饴糖来更好吃,余树吃的高兴,小孩子就是这样,有了吃的就会忘却不开心的事情。
过了两三天,余榕大概绣了个大概的轮廓,外边堂屋却热闹起来,原来是余老头和余老太回来了。余老太穿的很花哨的布,看上去倒是不大显老,而余老头衣裳穿的更为讲究一些,尤其是那双靴子看起来更像在镇上生活的。
余老三笑着上前道:“三郎没跟着回来吗?”余老三属于经常跟余老太跑腿的,比起老实的余老二还算精明一些。
提起这个余老太脸瞬间就垮了下来,“你这个砍脑壳的,盼着你侄儿不好是吧。”李氏一听更是着急,余三郎毕竟是她儿子,而且是整个余家最出息的儿子,余老太能四世同堂还不分家也是因为这个余三郎。
“娘到底是怎么样?钱家没应吗?”
余老太冷哼一声,“应倒是应了,可是光聘礼就要五十两,还要什么在镇上要有房子。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余老太掌管家里的财政大权,别看家里十五亩地,可是一年的出息多买几本书就捉襟见肘了,更何况余桃的婚事马上要办,紧接着女孩子们个个都大了,总不能光屁股出门吧!
李氏都差点晕倒,钱家在镇上开的绸缎店,虽不至于日进斗金,倒也生意不错,尤其是钱家只有两个闺女,那嫁妆肯定是十分丰厚的。李氏想着自家儿子,生的一表人才,又是年轻的童生,钱家不巴上来算了还敢这样对她的儿子。
余香香脸红了红,只她心里盼望嫁到母亲娘家,姥姥跟舅母人都好,表哥也是一把子力气,日后她嫁进去肯定不吃亏。
等饭吃完,小李氏便收拾碗,余榕也跟在后面帮忙,余榕问起小李氏:“大嫂可知道爷奶怎地还未回家?大姑她们今年可会过来,说起来也好多年没见面了。还有五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余榕平时很少做其他家务,不免没有小李氏快,但做事很诚恳,并不偷奸耍滑,而且态度不错,与旁人说话便是称赞偏多,小李氏更愿意跟她说话。
第6章
小李氏把绿豆抱在怀中,小声对余榕道:“你大姑往年不这样,今年是约莫着要跟老三带一门亲事,听说是有钱人家的闺女。至于五婶,你不在家不知道,奶最疼的就是五婶家的余蓓,比疼咱们绿豆还疼。”对于这点小李氏也不忿,明明她家绿豆是长房长孙,可是她婆婆最疼余三郎,太婆婆又只疼五房那个丫头片子。她家绿豆却是谁都不爱的,她又怎么甘心?
余榕把最后一个碗放在碗柜,摇摇头:“这可不应该,绿豆可是重孙子。”她又跟小李氏道:“看来今年过年这一进一出的倒也热闹。”
小李氏没说话,她这话也不方便跟余榕说,她虽偷懒耍滑,可一样归一样,她也是抱着和三房一样的心态,做的再多,那也是交给公中。
姑嫂二人出了厨房,便见余桃拿了一块红布过来,乡下地方看到绸布倒也难得,余榕笑道:“大姐这是要到我这里做针线不是?”
余桃连忙从口袋里抓了一把米花糖放余榕手上:“榕榕快吃,尝尝看如何?”余榕本就想回来减肥的,自然不会当她的面吃,便从衣裳口袋里拿出一方帕子包好放桌旁,“才吃饱了,等明儿再吃。”
余桃也不知道余榕肯不肯,便试探开口:“你也知道我的事了,这盖头我娘说你是平江府回来的,总比我们这些野路子强许多,你看能不能帮帮大姐?”
这也是为自己扬名的好机会,余榕心下已经答应了,但是面上还露出难色:“按理说这个忙我该帮,可梅梅也是绣娘,又是你的亲妹妹,这你也知道上午的事情,她对我还有点意见,我若是答应你了,怕她不高兴,觉得我是在打擂台呢?”
余梅有几把刷子,没有人比余桃清楚,李氏或许真的以余梅为骄傲,可是余桃素日不知道帮她这个亲妹妹打了多少掩护。余桃又听余榕这样说,便立马道:“快别这么说,那就是个花架子,你或许不知道她,可我清楚,这事还得麻烦你了。”
余榕这才答应。
余桃见她答应便把簸箩放下,又从她房里拿了一包炒蚕豆过来给余榕,余榕接下便道:“我打算绣鸳鸯戏水,大姐看怎么样?”
余桃红着脸点头。
只见余榕从箱子里拿了一些绣线还有顶针,绷子,另有各式各样的工具,余桃一边在旁边看一边觉得没找错人,余榕果真如母亲说的那样,是个有手艺的。
要说这绣盖头,其实也不难,对于余榕她们这些绣女来说,都是做熟了的,五六天就可以做好。但她现在不能像以前那样不顾及身体,五六天的活她也要做个十天半月的,说是这么说,可手上功夫却是慢不了。
等到天微黑,余桃才回去,而余榕才让余树进来说话,因为余松回来便去找之前认识的朋友玩去了,余树年纪又小,跟姐姐反而更亲近。她把余桃给的米花糖跟蚕豆都给余树了,“就在我这儿吃,别出去给二房的人看到了。”说起这个余树也来气,“那块饴糖明明是秀才娘子给我的,说到底还不是爹娘跟我给了秀才娘子束脩的,可娟儿却用这个威胁我告诉奶。”
秀才娘子是林秀才的媳妇,林秀才本是大有前途的,才学也不错,不过因为得了风寒,又说浸入到内脏,后来腿又瘸了,好不容易病好了,却因为瘸腿,不能去考举人,所以在御桥镇得了份教书的事儿。
林秀才本来在镇上还有一份房子,可是因为看病花了不少钱,把房子也卖了,这才到沙河村落户,尽管如此,林秀才家还是比起沙河村的不少人过的好多了。又是同村的人,所以张氏夫妇偷空就去秀才娘子家说了这个情况,张氏一向大房,顺便把束脩也交了就是想林秀才能帮忙留个好位置。
米花糖比起饴糖来更好吃,余树吃的高兴,小孩子就是这样,有了吃的就会忘却不开心的事情。
过了两三天,余榕大概绣了个大概的轮廓,外边堂屋却热闹起来,原来是余老头和余老太回来了。余老太穿的很花哨的布,看上去倒是不大显老,而余老头衣裳穿的更为讲究一些,尤其是那双靴子看起来更像在镇上生活的。
余老三笑着上前道:“三郎没跟着回来吗?”余老三属于经常跟余老太跑腿的,比起老实的余老二还算精明一些。
提起这个余老太脸瞬间就垮了下来,“你这个砍脑壳的,盼着你侄儿不好是吧。”李氏一听更是着急,余三郎毕竟是她儿子,而且是整个余家最出息的儿子,余老太能四世同堂还不分家也是因为这个余三郎。
“娘到底是怎么样?钱家没应吗?”
余老太冷哼一声,“应倒是应了,可是光聘礼就要五十两,还要什么在镇上要有房子。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余老太掌管家里的财政大权,别看家里十五亩地,可是一年的出息多买几本书就捉襟见肘了,更何况余桃的婚事马上要办,紧接着女孩子们个个都大了,总不能光屁股出门吧!
李氏都差点晕倒,钱家在镇上开的绸缎店,虽不至于日进斗金,倒也生意不错,尤其是钱家只有两个闺女,那嫁妆肯定是十分丰厚的。李氏想着自家儿子,生的一表人才,又是年轻的童生,钱家不巴上来算了还敢这样对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