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答辩的时间只有三分钟,因此PPT不用做的太浮夸,只需要把重点罗列出来就可以。
    于是,许秋花费了三分钟时间,完成了答辩PPT,一共五页。
    首先,他列举了****工作,包括PCE11和ITIC两篇AM大满贯文章,再加上发表在NC上的那篇3DPDI的文章。
    这三个工作,许秋都从原文PDF中截取了带有标题、作者和期刊LOGO的图片,然后再各自放一张对应的TOC图片(图片版摘要),右下角挂上文献的引用格式。
    两篇大满贯文章,许秋也把对应的封面图片放了上去,并把wos上代表热点文章和高被引文章的小皇冠和小火苗图案挂了上去。
    剩下的两页,许秋列举他一年来所有的学术成果,并把自己的名字加粗标记出来,没有算上在龚远江那边挂名的几篇,一共是25篇。
    本来,许秋是想把这些学术成果放在一页PPT里的,结果发现一页根本列不下,除非把字体缩的特别小,但那样有些影响别人的观看体验,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列两页了。
    三分钟时间讲五页PPT,时间还是有些吃紧。
    因此,答辩的时候,许秋决定自己随意讲一讲三篇代表作的主要亮点就好,剩下的就让答辩老师们自己品吧。
    搞好答辩PPT后,许秋开始着手撰写《焦耳》的综述,标题暂定为“ITIC系列有机光伏非富勒烯受体的近期进展”。
    这个标题显得是有些朴素,不过毕竟是综述不是实验工作嘛,想要起一个噱头满满的标题,还是有些困难的。
    在正式撰写文章前,许秋首先打算了解了一下《焦耳》这个期刊的基本信息。
    像平常发的ACS、RSC、Wiley模板基本都长的差不多,如果是同一期刊公司内部同一系列的期刊,模本更是一模一样。
    比如Wiley旗下的“先进”系列,AM、AEM、AFM、AELM、Adv. Sci.之类的,就是用的同一个模板。
    而像《焦耳》这样的新刊,可能会搞一些“新”的东西出来,要求可能也和平常投的期刊不一样。
    尤其是参考文献部分,基本上每个期刊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参考文献格式:
    有的要求把引用文献的所有作者全部列出来,有的要求作者只列举三个或三个以内的,其他作者统一用et. al.(等等)略去;
    有的要求作者的姓在名的前面,比如Xu Qiu,有的要求作者的姓在名的后面,比如Qiu Xu,有的要求把名省略,比如Xu Q.、Q. Xu;
    有的连接不同作者之间用的是逗号,有的用的是分号;
    有的要求参考文献中不带文章标题,有的是可带可不带,有的要求必须带标题;
    而带标题的期刊中,有的要求标题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大写,除了个别不需要大写的单词,包括4个和4个字母以下的短介词、冠词、不定式代号to、并列连词,有的要求所有字母都小写;
    大多数期刊要求引用时页码需要写全,比如388392,有的只需要写首页码,比如388;
    有的年份要把放在括号里面,还有的是期号放在括号里;
    大多数期刊可以省略期号,只标出卷号,而有的期刊必须标出期号;
    另外关于年份、卷号、期号的斜体、加粗的规则也不一样……
    总而言之,非常的烦人。
    即使用专业的ENDNOTE文献处理工具,也不能保证可以得到完全正确的文献格式,基本上都需要手动一个个修改过去。
    如果参考文献数量非常多的时候,可能搞参考文献格式就得花费大半天,一整天的时间。
    因此,还是把这些细节提前了解透彻为好,能够一步到位,这样就不用再走弯路了。
    于是,许秋在MEDSCI网站上查询了一下《焦耳》这个期刊。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期刊的影响因子。
    虽然影响因子有时候会失真,且不少计量学专家或组织提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算法,包括CiteScore等来衡量期刊的影响力,但影响因子仍然是目前为止最为常用的评判标准。
    现在,《焦耳》的实时影响因子已经达到了29.1。
    从这点来看,《焦耳》编辑团队运营的还是不错的。
    如果这个影响因子可以稳步提升,达到40左右,那就可以拉开《焦耳》和AM、JACS这个级别的一区顶刊之间的差距,在《自然》大子刊这个级别里站稳脚跟了。
    许秋继续查看,《焦耳》和《细胞》同属Cellpress(生命科学研究出版社)。
    而生命科学研究出版社从属于Elsevier(爱思唯尔)旗下,这也是组里首次接触到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
    平常组里会把爱思唯尔称为“树叶子”期刊,因为他们的LOGO就是一棵树,而且还会把这个LOGO放在文章首页的左上角,配色也有些复古,非常的引人注目。
    不过,魏兴思从来都没有投过Elsevier旗下的期刊,许秋之前也没有问魏老师具体的原因。
    后来,许秋自己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这其实是有机光伏领域同行们共同做出的选择。
    许秋统计了近两年来250篇有机光伏发表的一二区的文献,其中ACS、RSC、Wiley三大期刊公司基本平分秋色,每个期刊公司旗下的文章数量都在50100篇不等。
    而其他期刊公司旗下的文献,加起来也只有14篇,有5篇是《自然·通讯》(NC),1篇《自然·材料》,8篇是Elsevier旗下的Nano Energy,Nano Energy也是一区文章,影响因子10+,地位差不多和AM相当。
    算下来,与ACS、RSC、Wiley并称为世界四大期刊公司的Elsevier,旗下文章的占比只有4%不到。
    着实有些惨淡……
    许秋推测,大概是和Elsevier主要侧重于医学生物领域有关,比如它的代表期刊《细胞》和《柳叶刀》,就是医学生物研究领域中最出名的期刊之二。
    也有风言风语流传出来,Elsevier旗下和有机光伏领域相关的期刊,包括Nano Energy、Nano Letter等,现在圈子现象非常严重,编辑“认人”,不是圈内人直接拒稿,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当然,就算这些流言是真的,也和许秋无关,毕竟现在是《焦耳》主编主动约稿嘛。
    在了解《焦耳》期刊目前的影响力后,许秋打开《焦耳》的官网,直接下载了几篇最新的文章,开始制作模板。
    一般期刊公司会提供一个简易的模板,但那个模板真的非常简单,相当于啥都没有,还不如直接下载一篇原文进行套用呢。
    一番查看过后,许秋发现《焦耳》这新刊弄的确实挺花里胡哨的,槽点满满。
    首先是期刊风格,放眼望去,一片绿色:
    期刊LOGO是绿色的,摘要文本是绿色的,小标题是绿色的,超链接是绿色的,包括右上角CellPress(生命科学研究出版社)标识的右边还有一个绿色的大方块,不知道是干嘛用的……
    要解释的话,大概由焦耳能想到能源,能源又延伸到新能源,最后新能源联想到绿色新能源,因此就是绿色的……
    逻辑虽然有些强行,但也勉强算是合理吧。
    其次,《焦耳》文章首页是一张贼大的TOC,占了大半个页面,下面是一段对TOC的文字描述,右侧是“亮点”栏目,要求列出三条文章的亮点,此外还有类似于EES期刊的“Context & Scale(背景和规模)”,对摘要和引言的补充。
    怎么说呢,整的挺全乎的。
    但说真的,许秋觉得这样搞意义并不是很大。
    读者读起来费劲,作者写起来也费劲,需要把同样的内容换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给表达出来……
    再次,摘要的位置它也不老老实实的起名为“Abstract(摘要)”,而是改名为了“Summary(总结)”,结论部分的大标题直接省略掉,但内容还在。
    正文是双栏的,左边正文,右边备注,空间占比2:1。
    但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备注,因此在右边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相当于是单栏。
    平常其他期刊都是1:1大小双栏的,看惯了1:1的双栏,再看这种2:1的双栏,还真有些不习惯。
    分栏和期刊公司有关,《自然》和《科学》的标准文章都是三栏的,ACS、RSC、Wiley包括Elsevier的大多数期刊都是1:1两栏的,CellPress虽然从属于Elsevier,但相对独立,因此搞一些花活出来也不奇怪。
    另外,类似于《自然》子刊,要求列出详细的实验步骤、作者贡献等。
    最后,重点来了,作为《自然》大子刊级别的期刊,《焦耳》稿件处理速度非常快。
    其中一篇稿件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如下:
    Received: April 25, 2015(投稿:2015年4月25号)
    Revised: May 22, 2015(修改:2015年5月22号)
    Accepted: June 5, 2015(接受:2015年6月5号)
    Published: July 3, 2015(正式发表:2015年7月3号)
    这是许秋没有想到过的,从投稿到接受只用了40天,而且还包括一次修改。
    之前他投《自然·能源》的文章时,也查了几篇《自然》大子刊稿件的关键时间节点,它们没有列出稿件修改的时间,不过大多数文章应该都是有修改的,其中一篇是这样的:
    Received: 22 November,2015(投稿:2015年11月22号)
    Accepted: 16 March,2016(接受:2016年3月16号)
    Published: 23 April,2016(正式发表:2016年4月23号)
    从投稿到接受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这是《自然》大子刊的平均稿件处理时间。
    而且,许秋翻了五篇文献,这个时间就没有低于三个月的。
    当然,如果是NC这样的非《自然》大子刊的子刊,审稿速度就比较快了。
    像之前他和学妹各发了一篇NC,审稿速度就是比较正常的,和AM、EES相当,大概一个多月时间。
    因此,许秋估计这篇《焦耳》文章只要他写的足够快,可能发表的速度会比之前那篇《自然·能源》还要快。
    PS:由于剧情需要,文中出现新刊的时间和现实中不是完全对应的,现实中《焦耳》是2018年创刊,《自然评论材料》和《自然·能源》创刊于2016年。

章节目录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肥美的韭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肥美的韭菜并收藏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