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组会。
吴菲菲开始撰写二维钙钛矿的综述计划书,目标期刊AM。
段云将之前投稿ACSAMI被拒稿的稿件,改好格式转投了RSC Adv.,同时和吴菲菲进行热电领域的工作交接。
虽说是工作交接,但其实也是新开了一个研究方向,然后段云和吴菲菲一起研究。
如果段云在他毕业前能够把文章写出来,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他的,反之,就交由吴菲菲继续研究,文章的一作也就归吴菲菲了。
方向是段云选择的,他为了省事,选了一个新意不太大的研究项目,就是用“钴纳米线掺杂PVDF制备热电器件”。
因为之前已经使用过银纳米线、镍纳米线掺杂PVDF,发了两篇文章,所以现在除非制备出来的器件性能非常好,不然最多也就是发一篇ACSAMI级别的文章,搞不好又是一篇三区的RSC Adv.。
田晴上周已经将“二维钙钛矿标样体系的电荷输运研究”的工作整理好,并按照魏兴思的意愿,投稿了Adv. Sci.,然后表示“这周打算看看文献,寻找一下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这当然是比较委婉的说法,直白点呢,就是“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我母鸡啊,要不魏老师你帮我安排一个,我考虑考虑?”
其实,田晴也有点怕魏兴思再给她安排类似“钙钛矿量子点合成的工作”,她是真的不想做合成。
不过,她这种理论研究比较特殊,很难自己闭门造车,必须依附于一个现有存在的体系进行研究,而钙钛矿的几个标样体系她都已经研究过了,因此一时半会儿没有了思路。
魏兴思点点头没再言语,算是默认了。
孙沃开始汇报:“接下来,我打算研究锡基二维钙钛矿光伏器件……”
“二维加上锡基,能做的好吗?”魏兴思似是自问自答道:“不管怎么说,先做做看吧。”
许秋听出来魏老师话语中的纠结之意。
一方面,魏老师能够理解现在二维钙钛矿体系竞争压力大,孙沃或是吴菲菲另辟蹊径选择一个细分的冷门领域没什么毛病;
另一方面,钙钛矿这里的冷门细分领域和有机光伏的三元共混体系,或是三元共轭给体材料冷门细分领域不同,前者冷门是因为它难以出成果,后者是因为缺乏新意。
换言之,有机三元体系的性能是有二元体系作为保底的,不会差到哪里去,而钙钛矿锡基、二维两个策略虽然分别解决了“铅的毒性”、“环境不稳定性”的问题,但两者均会造成性能的降低,差差叠加,性能结果大概率不太行,很可能效率连1%都破不了。
当然,如果最终结果是好的,比如锡基二维钙钛矿材料的效率数据有12%、15%,按照现在钙钛矿领域的热度,发篇CNS都是有机会的,但这种想想就行了,就算真可以,也基本上轮不到孙沃。
陈婉清继续手中IEICO4F、IEICO4Cl两个体系的工作整理。
她也不急,反正这两个体系都缺少光源的数据,至少也得等九月份把光源测试完,才能投出。
同时,她现在开始每天也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用来整理自己的博士生毕业论文。
魏兴思现在对陈婉清和段云两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管的就没有之前那么严了。
毕竟两人的文章数量都已经达标了,只要他们做好工作交接,没必要卡着人家。
而且,学生日后混的比导师好的情况比比皆是,维系好师生这层关系,那就是妥妥的人脉啊,科研圈里面的师生关系,只要不是学生和老师两人闹僵了,那都是很稳当的。
因为圈子就这么小,如果学生叛出师门,其他人在与之合作的时候,就会考虑自己将来会不会被背叛。
哪怕背后是有各种原因的,但其他旁观的人不可能完全知情,只会按照正常的思路进行评判,给这个学生打上一个“人品不行”的标签。
当然,话说回来,这都是建立在师生都在科研圈子里混,而且两人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足够耀眼,很多缺点就会被掩盖下去。
许秋开始汇报:“上周进行了ITIC、IDIC的激子结合能测试,原理是……”
“其中,ITIC、IDIC的激子结合能分别为117、112毫电子伏特……”
“进一步的拟合结果表明,在常温、太阳能电池器件正常工作的条件下,超过80%、甚至90%的激子将自发拆分成自由电子/空穴……”
“这个结果与之前韩嘉莹H43:IT4F体系相吻合,我个人推测是ITIC类型非富勒烯材料所具有的通用性能……”
上周魏兴思忙着投田晴、韩嘉莹和段云文章,许秋就没有把这个结果提前告诉他。
因此,魏老师在看到这个结果后略微惊讶,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如果能在机理方面再深挖一些,找出更多的非富勒烯体系和传统富勒烯体系的差异,或许可以冲击一篇大文章……许秋,你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
“有。”许秋操作激光笔,将汇报的PPT翻页,继续侃侃而谈:
“另外,我和莫文琳发现不同于ITIC体系,IDIC体系的器件性能对膜厚、器件尺寸不敏感。我猜测是两者激子扩散距离不同的缘故,故而打算进一步以HOPG方法,测试ITIC、IDIC的激子扩散距离,不过目前刚测试了ITIC体系,而且数据也还没处理完。”
现在许秋在课题组里的权限很高,购买单价低于2000块的仪器、材料、药品等都不需要和魏兴思汇报,因此魏老师并不知道这一回事儿,不然他之前做过HOPG的实验,看到许秋买HOPG,肯定可以直接联想到他打算激子扩散距离的测试。
“巧了,”魏兴思饶有兴致的说道:“激子扩散距离,这个我之前在漂亮国做过,用的就是HOPG,对了,你是怎么测试的?”
许秋简单解释了一番:“首先用胶布粘HOPG的表面,得到新鲜、光滑的衬底,然后……”
“嗯,方法是正确的,你抓紧时间把结果给拟合出来看看。”魏兴思点点头,随后陷入了思索,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田晴,你不是说暂时没有研究方向嘛,不如去帮帮许秋,比如测试其他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激子结合能以及激子扩散距离,怎么样?”
许秋内心嘀咕着:“那可是田晴哎,感觉我有些消受不起啊……但拒绝肯定是不可能拒绝的。”
田晴考虑片刻,点头说道:“我没问题。”
上周,液氮在邯丹校区头一回被使用,田晴也是首次见到液氮,对其非常感兴趣,围观了好一会儿许秋的实验,知道这两项测试不涉及有机合成,也没太大的危险性。
对她来说,不论是有机还是钙钛矿都没太大的区别,只要不从事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就可以接受。
“那就行,之前有些陷入思维误区了,一直把你规划到钙钛矿那边。”魏兴思笑着说道:
“其实现在有机非富勒烯体系,也可以用CEILV、TOF,甚至场效应晶体管FET研究研究嘛,你刚过来的时候,我记得我教过你P3HT体系的研究方法,现在换成其他体系也是类似的。”
见田晴没什么异议,魏兴思转头看向许秋。
许秋同样点头回应,表示他这边也没问题。
田晴暂时就算作编外人员吧,许秋自认为指挥不动她,而且他也不愿意违背其他人意愿去强迫别人努力。
毕竟,在少数精英个体引导整个文明向前发展,即全民韭菜的大背景下,努力的韭菜只会让自己长的更加肥美一些,终究难以超脱出韭菜这一物种。
换言之,中产想要突破界限,几乎是不可能的,出生前,有投胎的一次机会,出生后,想要打破壁垒,大约有且只有两种途径,嫁入/入赘豪门,或者一路开挂……
类似中500W、1000W彩票这种,算是开一次挂,并不足以实现层次上的升华,一般都称这类人为暴发户,除非天天中大奖,那才称得上是“一路开挂”,当然这种挂就开的太明显了,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请去喝茶什么的。
这种“少数精英”指导整体文明,通过割韭菜的方式发展的模式,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这恰恰就是人类文明自身做出的选择,从封建社会,甚至更早的文明时代,一直到现在,国家的运转机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生产力没有达到极致,物质没有极大丰富的时候,放弃这种模式就是在作死,必然导致混乱。
当然,具体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韭菜们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第一种情况,几百年前,封建帝王社会。
普罗大众的最低生活水平是1,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保障不了,很多人会饿死、冻死;
中间部分的生活水平是1100,努努力可以让自己不饿死、不冻死,这个时候的中产还是非常想要努力的,因为不努力就会死;
上部分的生活水平是10010000,不会饿死,但生活也就那样,上限远远比不上现代社会,就比如古代的皇帝生活,在现在很多人看来也不过如此,许秋就觉得在一个没有网络,没有肥宅快乐水的世界,还不如在现代当一条咸鱼呢。
第二种情况,现今。
因为三次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普罗大众的最低生活水平达到了100,这意味着只要有口气,基本上饿死、冻死很难,而且还有低保,虽说可能会有黑幕,比如类似新闻报道中的开宝马领低保,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干净的,只是这个保障的力度并不大,也仅限于保障基本的生存;
中间部分的生活水平是10010000,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处于1001000的范围内,拉不开太大的差距,努努力的话,或许能打破1000这个小壁垒,达到1000以上(相当于月薪2、3W以上),但想要上10000(比如有实权、年薪几百万之类的),百万个人中才可能会有一个吧;
上部分是1000010000000,生产力在不断发展,世界总体和平,没有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根据马太效应,最顶端和最低端的差距自然会越拉越大,也就是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用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来表达,就是不论什么税,收到最后指向的都是中产。
第三种情况,不谈意识形态问题,对于漂亮国、欧洲的发达国家来说,它们依靠金融等手段,将其他国家作为韭菜进行收割,这也让它们的整个社会处于高福利状态。
普罗大众的最低生活水平是500,中间大部分是100010000,上部分同样是1000010000000。
因为有着高社会福利,所以中间这一档都是1000起步,努努力的话,也不过到2000、3000,拼了命能到10000。
但到了10000又能如何呢?再往上你也上不去。
这也是欧洲人普遍比较佛系的原因,就比如德意志,每年365天,平均休假150天,动不动就休假,动不动就旅游。
反正每周工作四天,也足够维持高质量的生活了,剩下的时间旅旅游、玩玩游戏、“玩玩游戏”,干啥都好呀。
还有不少人,会选择极限运动之类的项目,这也被笑称是“外国人为什么那么少的原因”。
从国家的发展角度,自然是希望韭菜长势喜人一些,可以一茬茬的收割韭菜,这便是种花家只用了不到百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数百年的积累,甚至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超越的一大原因。
本质上就是这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种花家的崛起也是必然的。
吴菲菲开始撰写二维钙钛矿的综述计划书,目标期刊AM。
段云将之前投稿ACSAMI被拒稿的稿件,改好格式转投了RSC Adv.,同时和吴菲菲进行热电领域的工作交接。
虽说是工作交接,但其实也是新开了一个研究方向,然后段云和吴菲菲一起研究。
如果段云在他毕业前能够把文章写出来,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他的,反之,就交由吴菲菲继续研究,文章的一作也就归吴菲菲了。
方向是段云选择的,他为了省事,选了一个新意不太大的研究项目,就是用“钴纳米线掺杂PVDF制备热电器件”。
因为之前已经使用过银纳米线、镍纳米线掺杂PVDF,发了两篇文章,所以现在除非制备出来的器件性能非常好,不然最多也就是发一篇ACSAMI级别的文章,搞不好又是一篇三区的RSC Adv.。
田晴上周已经将“二维钙钛矿标样体系的电荷输运研究”的工作整理好,并按照魏兴思的意愿,投稿了Adv. Sci.,然后表示“这周打算看看文献,寻找一下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这当然是比较委婉的说法,直白点呢,就是“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我母鸡啊,要不魏老师你帮我安排一个,我考虑考虑?”
其实,田晴也有点怕魏兴思再给她安排类似“钙钛矿量子点合成的工作”,她是真的不想做合成。
不过,她这种理论研究比较特殊,很难自己闭门造车,必须依附于一个现有存在的体系进行研究,而钙钛矿的几个标样体系她都已经研究过了,因此一时半会儿没有了思路。
魏兴思点点头没再言语,算是默认了。
孙沃开始汇报:“接下来,我打算研究锡基二维钙钛矿光伏器件……”
“二维加上锡基,能做的好吗?”魏兴思似是自问自答道:“不管怎么说,先做做看吧。”
许秋听出来魏老师话语中的纠结之意。
一方面,魏老师能够理解现在二维钙钛矿体系竞争压力大,孙沃或是吴菲菲另辟蹊径选择一个细分的冷门领域没什么毛病;
另一方面,钙钛矿这里的冷门细分领域和有机光伏的三元共混体系,或是三元共轭给体材料冷门细分领域不同,前者冷门是因为它难以出成果,后者是因为缺乏新意。
换言之,有机三元体系的性能是有二元体系作为保底的,不会差到哪里去,而钙钛矿锡基、二维两个策略虽然分别解决了“铅的毒性”、“环境不稳定性”的问题,但两者均会造成性能的降低,差差叠加,性能结果大概率不太行,很可能效率连1%都破不了。
当然,如果最终结果是好的,比如锡基二维钙钛矿材料的效率数据有12%、15%,按照现在钙钛矿领域的热度,发篇CNS都是有机会的,但这种想想就行了,就算真可以,也基本上轮不到孙沃。
陈婉清继续手中IEICO4F、IEICO4Cl两个体系的工作整理。
她也不急,反正这两个体系都缺少光源的数据,至少也得等九月份把光源测试完,才能投出。
同时,她现在开始每天也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用来整理自己的博士生毕业论文。
魏兴思现在对陈婉清和段云两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管的就没有之前那么严了。
毕竟两人的文章数量都已经达标了,只要他们做好工作交接,没必要卡着人家。
而且,学生日后混的比导师好的情况比比皆是,维系好师生这层关系,那就是妥妥的人脉啊,科研圈里面的师生关系,只要不是学生和老师两人闹僵了,那都是很稳当的。
因为圈子就这么小,如果学生叛出师门,其他人在与之合作的时候,就会考虑自己将来会不会被背叛。
哪怕背后是有各种原因的,但其他旁观的人不可能完全知情,只会按照正常的思路进行评判,给这个学生打上一个“人品不行”的标签。
当然,话说回来,这都是建立在师生都在科研圈子里混,而且两人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足够耀眼,很多缺点就会被掩盖下去。
许秋开始汇报:“上周进行了ITIC、IDIC的激子结合能测试,原理是……”
“其中,ITIC、IDIC的激子结合能分别为117、112毫电子伏特……”
“进一步的拟合结果表明,在常温、太阳能电池器件正常工作的条件下,超过80%、甚至90%的激子将自发拆分成自由电子/空穴……”
“这个结果与之前韩嘉莹H43:IT4F体系相吻合,我个人推测是ITIC类型非富勒烯材料所具有的通用性能……”
上周魏兴思忙着投田晴、韩嘉莹和段云文章,许秋就没有把这个结果提前告诉他。
因此,魏老师在看到这个结果后略微惊讶,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如果能在机理方面再深挖一些,找出更多的非富勒烯体系和传统富勒烯体系的差异,或许可以冲击一篇大文章……许秋,你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
“有。”许秋操作激光笔,将汇报的PPT翻页,继续侃侃而谈:
“另外,我和莫文琳发现不同于ITIC体系,IDIC体系的器件性能对膜厚、器件尺寸不敏感。我猜测是两者激子扩散距离不同的缘故,故而打算进一步以HOPG方法,测试ITIC、IDIC的激子扩散距离,不过目前刚测试了ITIC体系,而且数据也还没处理完。”
现在许秋在课题组里的权限很高,购买单价低于2000块的仪器、材料、药品等都不需要和魏兴思汇报,因此魏老师并不知道这一回事儿,不然他之前做过HOPG的实验,看到许秋买HOPG,肯定可以直接联想到他打算激子扩散距离的测试。
“巧了,”魏兴思饶有兴致的说道:“激子扩散距离,这个我之前在漂亮国做过,用的就是HOPG,对了,你是怎么测试的?”
许秋简单解释了一番:“首先用胶布粘HOPG的表面,得到新鲜、光滑的衬底,然后……”
“嗯,方法是正确的,你抓紧时间把结果给拟合出来看看。”魏兴思点点头,随后陷入了思索,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田晴,你不是说暂时没有研究方向嘛,不如去帮帮许秋,比如测试其他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激子结合能以及激子扩散距离,怎么样?”
许秋内心嘀咕着:“那可是田晴哎,感觉我有些消受不起啊……但拒绝肯定是不可能拒绝的。”
田晴考虑片刻,点头说道:“我没问题。”
上周,液氮在邯丹校区头一回被使用,田晴也是首次见到液氮,对其非常感兴趣,围观了好一会儿许秋的实验,知道这两项测试不涉及有机合成,也没太大的危险性。
对她来说,不论是有机还是钙钛矿都没太大的区别,只要不从事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就可以接受。
“那就行,之前有些陷入思维误区了,一直把你规划到钙钛矿那边。”魏兴思笑着说道:
“其实现在有机非富勒烯体系,也可以用CEILV、TOF,甚至场效应晶体管FET研究研究嘛,你刚过来的时候,我记得我教过你P3HT体系的研究方法,现在换成其他体系也是类似的。”
见田晴没什么异议,魏兴思转头看向许秋。
许秋同样点头回应,表示他这边也没问题。
田晴暂时就算作编外人员吧,许秋自认为指挥不动她,而且他也不愿意违背其他人意愿去强迫别人努力。
毕竟,在少数精英个体引导整个文明向前发展,即全民韭菜的大背景下,努力的韭菜只会让自己长的更加肥美一些,终究难以超脱出韭菜这一物种。
换言之,中产想要突破界限,几乎是不可能的,出生前,有投胎的一次机会,出生后,想要打破壁垒,大约有且只有两种途径,嫁入/入赘豪门,或者一路开挂……
类似中500W、1000W彩票这种,算是开一次挂,并不足以实现层次上的升华,一般都称这类人为暴发户,除非天天中大奖,那才称得上是“一路开挂”,当然这种挂就开的太明显了,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请去喝茶什么的。
这种“少数精英”指导整体文明,通过割韭菜的方式发展的模式,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这恰恰就是人类文明自身做出的选择,从封建社会,甚至更早的文明时代,一直到现在,国家的运转机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生产力没有达到极致,物质没有极大丰富的时候,放弃这种模式就是在作死,必然导致混乱。
当然,具体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韭菜们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第一种情况,几百年前,封建帝王社会。
普罗大众的最低生活水平是1,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保障不了,很多人会饿死、冻死;
中间部分的生活水平是1100,努努力可以让自己不饿死、不冻死,这个时候的中产还是非常想要努力的,因为不努力就会死;
上部分的生活水平是10010000,不会饿死,但生活也就那样,上限远远比不上现代社会,就比如古代的皇帝生活,在现在很多人看来也不过如此,许秋就觉得在一个没有网络,没有肥宅快乐水的世界,还不如在现代当一条咸鱼呢。
第二种情况,现今。
因为三次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普罗大众的最低生活水平达到了100,这意味着只要有口气,基本上饿死、冻死很难,而且还有低保,虽说可能会有黑幕,比如类似新闻报道中的开宝马领低保,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干净的,只是这个保障的力度并不大,也仅限于保障基本的生存;
中间部分的生活水平是10010000,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处于1001000的范围内,拉不开太大的差距,努努力的话,或许能打破1000这个小壁垒,达到1000以上(相当于月薪2、3W以上),但想要上10000(比如有实权、年薪几百万之类的),百万个人中才可能会有一个吧;
上部分是1000010000000,生产力在不断发展,世界总体和平,没有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根据马太效应,最顶端和最低端的差距自然会越拉越大,也就是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用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来表达,就是不论什么税,收到最后指向的都是中产。
第三种情况,不谈意识形态问题,对于漂亮国、欧洲的发达国家来说,它们依靠金融等手段,将其他国家作为韭菜进行收割,这也让它们的整个社会处于高福利状态。
普罗大众的最低生活水平是500,中间大部分是100010000,上部分同样是1000010000000。
因为有着高社会福利,所以中间这一档都是1000起步,努努力的话,也不过到2000、3000,拼了命能到10000。
但到了10000又能如何呢?再往上你也上不去。
这也是欧洲人普遍比较佛系的原因,就比如德意志,每年365天,平均休假150天,动不动就休假,动不动就旅游。
反正每周工作四天,也足够维持高质量的生活了,剩下的时间旅旅游、玩玩游戏、“玩玩游戏”,干啥都好呀。
还有不少人,会选择极限运动之类的项目,这也被笑称是“外国人为什么那么少的原因”。
从国家的发展角度,自然是希望韭菜长势喜人一些,可以一茬茬的收割韭菜,这便是种花家只用了不到百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数百年的积累,甚至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超越的一大原因。
本质上就是这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种花家的崛起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