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会后,许秋着手准备他那两篇AM和NC文章的中文版本新闻稿。
在魏老师转发的邮件里只提了个大概要求,一千字左右的文字,加上一张图片,没有固定的模板,需要自由发挥。
不过,对于有过撰写各种论文、材料经验的许秋来说,这种新闻稿自然难不住他。
许秋略作思索,便想好了一个思路,先从还热乎着的NC文章开始,翻译、复制、粘贴一条龙……
首先写一段话作为引言,突出非富勒烯材料的优点,然后引出组里最近发表的这篇工作,接着介绍这篇文章具体的工作,最后挂上文章的链接,再把几张具有代表性的表征图片通过PPT拼接成一张图片,成功搞定。
许秋又花费十多分钟,如法炮制的完成另外那篇AM文章的新闻稿,检查了一遍错字,通过邮件将两个文件发送给魏老师。
下午,韩嘉莹去张疆做合成H2x系列分子。
陈婉清则留在了邯丹校区,她找到许秋,说道:“学弟,你说我是基于现有的体系开始撰写文章呢,还是继续对分子结构进行优化呢?现在这个IDTT(EH)ICIN体系效率是6.7%,估计最多能达到7%。”
学姐的新体系体系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尝试了两个想法,合成了四种材料,如果整理结果发表文章的话,还需要花费一个月以上时间,如果她的器件效率能进一步优化到7%,运气好一些能发AM的子刊AEM、AFM这样中等水平的一区期刊,运气差点可能就是弱一区或是二区文章了。
这就是她的纠结之处,如果把现有的成果落袋为安的话,文章可能发不了太好的,可如果继续优化,再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或许还是无法进一步突破,这一个月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做有机合成相关的研究就是这样,周期非常的长,一个运气不好,东西合成不出来,就要拖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而且学姐文章写作能力实在有些捉急,自带投稿成功率降低2030%的DEBUFF,就算每次许秋都会帮忙改稿,每篇Article格式的文章接近5000个单词,他也不可能每个词句都仔细斟酌,最多是稍微润色提高一些。
就像网游里强化装备一样,白板武器,底子差,强化到+15,也比不上同样级别的金色传说+8、+9。
许秋斟酌了一番,说道:“如果是进一步的优化路线,我或许还能提一些建议,这种事情……”
随后,他摊了摊手说道:“我听说当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抛一枚硬币来决定,在硬币抛起来的那一瞬间,结果就已经注定了,要不学姐你也来试一试?”
陈婉清纠结了一会儿,也没有抛硬币,说道:“我还是先写文章吧,这个体系效率有机会上7%,还是有机会发一区的。”她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学妹的套路,把数据拿到手后,一边展开新工作,一边整理撰写文章,算是平衡了一下两种选择。
“7%,肯定没有问题的。”许秋抽空查看了一下模拟实验室的结果,学姐的IDTT(EH)ICIN新体系,效率最高值为7.22%,在模拟实验室II中新增了一个模拟实验人员后,性能摸索的时间并没有显著降低,还是花费了4个小时才完成。
对于这个现象,许秋首先想到的是《人月神话》中提及的问题,“一项复杂工作由10个人进行,需要10个月,扩展到100个人,时间并不能缩短到1个月。”因为对于复杂的项目来说,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时间成本是占比很大的,人数越多,这方面消耗的时间越多。
许秋仔细一想,两者并完全不一样,毕竟他这里的两个模拟实验人员之间,可以认为是没有沟通成本的,但实验本身是存在许多固定的时间成本,比如蒸镀时间是无法免除的。
“对了,许秋,”陈婉清突然问道:“我们之前讨论的有四条路径,你答辩之后应该也要做实验了吧,你打算从哪条路径开始,拓宽D单元的共轭长度,修饰D单元的侧链,还是朝A单元ICIN下手?”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我嘛……”许秋摸了摸下巴,开玩笑般的说道:“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当然是全部都要。”
“这么猛的嘛……”陈婉清愣了一下,不过却下意识的相信了许秋的说法,轻笑着说道:“那到时候就要仰仗你啦。”
许秋点点头,他和学姐的体系类似,假如他新开发出什么新的结构单元来,完全可以同步应用在学姐那边,这就是多人合作,多点开花的好处。
现在系统刚刚升级,相关的药品他都已经提前买好,许秋准备把接下来答辩的事情处理完毕,就大干一场!
六月一号,周二。
系里的毕业论文答辩被安排在了这一天。
材料系大四这一届一共八十多名本科生,现在三个专业分开进行答辩,各自由对应的教研室主任负责主持。
主要是学生的人数实在太多了,哪怕分成了三组,每个专业也有近三十人,每个人正常报告需要十分钟,答辩专家提问需要五分钟,按照一个小时四个人的话,要一整天才能完成。
辅导员于强按照学号,给每位学生安排了答辩顺序,从早上九点钟开始,一直到晚上六点钟,中途休息一小时,让答辩老师吃口盒饭。
因为时间要持续一整天,学生也不可能一直在现场等待,所以现场由每个专业的小班长负责,他们需要一直守在各个答辩地点,负责实时汇报答辩进度,并及时联系最近几场答辩的学生。
在大四期间,人们都非常的忙碌,班级活动几乎为0,班长们基本没什么作为,现在也算是发挥一下作用。
许秋查看了自己的答辩安排,他的学号比较靠前,被排在了第四位,也就是上午九点四十五分到十点整的时间段,地点是熟悉的先进材料楼二楼会议室。
这次不像之前的保研面试,毕业设计答辩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再加上许秋有非常丰富的报告经验,因此他毫无心理压力,提前十分钟到达现场,和小班长打了声招呼,悠哉悠哉靠在墙边,打开起点,看起了小说。
很快,会议室的门打开了,上一个答辩的人出来,还是许秋熟悉的人,孙一凡,他只来得及朝孙一凡挥了挥手,就被小班长叫了过去:“许秋,这边。”
拿着小班长塞给他的激光笔,许秋深呼一口气,进入会议室房间内。
他初略的扫视一圈,答辩会场的结构和平常上课时差不多,报告人在讲台上,操作激光笔,通过投影仪汇报,下方的答辩专家们坐在第一排座位上。
一共有六位答辩专家,周数学是组长,坐在最中间,魏兴思坐在他的右手边,今天他的着装格外的正式,衬衫西装加领带,辅导员于强坐在魏兴思的右边,他是材化教研室的,因此一般什么活动,都会参与材化这边的。
周数学左边也有三位老师,许秋都认识,虽然名字他也都能叫的出来,但是一看到他们的脸,首先想起来他们教授的课程,而非名字,比如一位《高分子化学》、一位《高分子凝聚态物理》、还有一位是《材化化学》,这些都是开设专业课的老师。
高校里的每个老师都必须开设一门课程,这是硬性规定,连系主任也不能例外,不过老师们如果不喜欢参与学校活动或者讲课的话,也是有办法的,要么找个人共同授课,要么选择开设选修课程,比较水。
而选择开设专业课的,一般都是喜欢参加学校活动的,也因此在各种院系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人。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就是魏兴思了,他一般是不太喜欢参加这种面向学生的学校活动,因为事情多还没什么好处,去年田晴毕业答辩他就没有过去,这次单纯是为了许秋过来的。
答辩现场是有电脑的,答辩PPT文件,在开始答辩之前已经统一提交给班长,负责保存在电脑桌面上,可以直接启动,为了防止意外,许秋还额外带了一个U盘,里面有一份拷贝。
不过,许秋试了试电脑上的文件,没有问题,可以正常打开。
按下F5开启放映模式,许秋开始汇报:“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专业的许秋,我的学号是1xx……,指导老师是材料科学系魏兴思教授,今天我毕业设计答辩的主题是……”
在魏老师转发的邮件里只提了个大概要求,一千字左右的文字,加上一张图片,没有固定的模板,需要自由发挥。
不过,对于有过撰写各种论文、材料经验的许秋来说,这种新闻稿自然难不住他。
许秋略作思索,便想好了一个思路,先从还热乎着的NC文章开始,翻译、复制、粘贴一条龙……
首先写一段话作为引言,突出非富勒烯材料的优点,然后引出组里最近发表的这篇工作,接着介绍这篇文章具体的工作,最后挂上文章的链接,再把几张具有代表性的表征图片通过PPT拼接成一张图片,成功搞定。
许秋又花费十多分钟,如法炮制的完成另外那篇AM文章的新闻稿,检查了一遍错字,通过邮件将两个文件发送给魏老师。
下午,韩嘉莹去张疆做合成H2x系列分子。
陈婉清则留在了邯丹校区,她找到许秋,说道:“学弟,你说我是基于现有的体系开始撰写文章呢,还是继续对分子结构进行优化呢?现在这个IDTT(EH)ICIN体系效率是6.7%,估计最多能达到7%。”
学姐的新体系体系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尝试了两个想法,合成了四种材料,如果整理结果发表文章的话,还需要花费一个月以上时间,如果她的器件效率能进一步优化到7%,运气好一些能发AM的子刊AEM、AFM这样中等水平的一区期刊,运气差点可能就是弱一区或是二区文章了。
这就是她的纠结之处,如果把现有的成果落袋为安的话,文章可能发不了太好的,可如果继续优化,再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或许还是无法进一步突破,这一个月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做有机合成相关的研究就是这样,周期非常的长,一个运气不好,东西合成不出来,就要拖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而且学姐文章写作能力实在有些捉急,自带投稿成功率降低2030%的DEBUFF,就算每次许秋都会帮忙改稿,每篇Article格式的文章接近5000个单词,他也不可能每个词句都仔细斟酌,最多是稍微润色提高一些。
就像网游里强化装备一样,白板武器,底子差,强化到+15,也比不上同样级别的金色传说+8、+9。
许秋斟酌了一番,说道:“如果是进一步的优化路线,我或许还能提一些建议,这种事情……”
随后,他摊了摊手说道:“我听说当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抛一枚硬币来决定,在硬币抛起来的那一瞬间,结果就已经注定了,要不学姐你也来试一试?”
陈婉清纠结了一会儿,也没有抛硬币,说道:“我还是先写文章吧,这个体系效率有机会上7%,还是有机会发一区的。”她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学妹的套路,把数据拿到手后,一边展开新工作,一边整理撰写文章,算是平衡了一下两种选择。
“7%,肯定没有问题的。”许秋抽空查看了一下模拟实验室的结果,学姐的IDTT(EH)ICIN新体系,效率最高值为7.22%,在模拟实验室II中新增了一个模拟实验人员后,性能摸索的时间并没有显著降低,还是花费了4个小时才完成。
对于这个现象,许秋首先想到的是《人月神话》中提及的问题,“一项复杂工作由10个人进行,需要10个月,扩展到100个人,时间并不能缩短到1个月。”因为对于复杂的项目来说,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时间成本是占比很大的,人数越多,这方面消耗的时间越多。
许秋仔细一想,两者并完全不一样,毕竟他这里的两个模拟实验人员之间,可以认为是没有沟通成本的,但实验本身是存在许多固定的时间成本,比如蒸镀时间是无法免除的。
“对了,许秋,”陈婉清突然问道:“我们之前讨论的有四条路径,你答辩之后应该也要做实验了吧,你打算从哪条路径开始,拓宽D单元的共轭长度,修饰D单元的侧链,还是朝A单元ICIN下手?”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我嘛……”许秋摸了摸下巴,开玩笑般的说道:“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当然是全部都要。”
“这么猛的嘛……”陈婉清愣了一下,不过却下意识的相信了许秋的说法,轻笑着说道:“那到时候就要仰仗你啦。”
许秋点点头,他和学姐的体系类似,假如他新开发出什么新的结构单元来,完全可以同步应用在学姐那边,这就是多人合作,多点开花的好处。
现在系统刚刚升级,相关的药品他都已经提前买好,许秋准备把接下来答辩的事情处理完毕,就大干一场!
六月一号,周二。
系里的毕业论文答辩被安排在了这一天。
材料系大四这一届一共八十多名本科生,现在三个专业分开进行答辩,各自由对应的教研室主任负责主持。
主要是学生的人数实在太多了,哪怕分成了三组,每个专业也有近三十人,每个人正常报告需要十分钟,答辩专家提问需要五分钟,按照一个小时四个人的话,要一整天才能完成。
辅导员于强按照学号,给每位学生安排了答辩顺序,从早上九点钟开始,一直到晚上六点钟,中途休息一小时,让答辩老师吃口盒饭。
因为时间要持续一整天,学生也不可能一直在现场等待,所以现场由每个专业的小班长负责,他们需要一直守在各个答辩地点,负责实时汇报答辩进度,并及时联系最近几场答辩的学生。
在大四期间,人们都非常的忙碌,班级活动几乎为0,班长们基本没什么作为,现在也算是发挥一下作用。
许秋查看了自己的答辩安排,他的学号比较靠前,被排在了第四位,也就是上午九点四十五分到十点整的时间段,地点是熟悉的先进材料楼二楼会议室。
这次不像之前的保研面试,毕业设计答辩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再加上许秋有非常丰富的报告经验,因此他毫无心理压力,提前十分钟到达现场,和小班长打了声招呼,悠哉悠哉靠在墙边,打开起点,看起了小说。
很快,会议室的门打开了,上一个答辩的人出来,还是许秋熟悉的人,孙一凡,他只来得及朝孙一凡挥了挥手,就被小班长叫了过去:“许秋,这边。”
拿着小班长塞给他的激光笔,许秋深呼一口气,进入会议室房间内。
他初略的扫视一圈,答辩会场的结构和平常上课时差不多,报告人在讲台上,操作激光笔,通过投影仪汇报,下方的答辩专家们坐在第一排座位上。
一共有六位答辩专家,周数学是组长,坐在最中间,魏兴思坐在他的右手边,今天他的着装格外的正式,衬衫西装加领带,辅导员于强坐在魏兴思的右边,他是材化教研室的,因此一般什么活动,都会参与材化这边的。
周数学左边也有三位老师,许秋都认识,虽然名字他也都能叫的出来,但是一看到他们的脸,首先想起来他们教授的课程,而非名字,比如一位《高分子化学》、一位《高分子凝聚态物理》、还有一位是《材化化学》,这些都是开设专业课的老师。
高校里的每个老师都必须开设一门课程,这是硬性规定,连系主任也不能例外,不过老师们如果不喜欢参与学校活动或者讲课的话,也是有办法的,要么找个人共同授课,要么选择开设选修课程,比较水。
而选择开设专业课的,一般都是喜欢参加学校活动的,也因此在各种院系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人。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就是魏兴思了,他一般是不太喜欢参加这种面向学生的学校活动,因为事情多还没什么好处,去年田晴毕业答辩他就没有过去,这次单纯是为了许秋过来的。
答辩现场是有电脑的,答辩PPT文件,在开始答辩之前已经统一提交给班长,负责保存在电脑桌面上,可以直接启动,为了防止意外,许秋还额外带了一个U盘,里面有一份拷贝。
不过,许秋试了试电脑上的文件,没有问题,可以正常打开。
按下F5开启放映模式,许秋开始汇报:“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专业的许秋,我的学号是1xx……,指导老师是材料科学系魏兴思教授,今天我毕业设计答辩的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