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分节阅读_443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作者:南方赤火
算着算着,许是自己也觉得有些霸道,一抬眼,说道:“其实我们军中也快不够吃撒。喏,不信你们问潘娘子,这一阵子的钱粮收入。”
蒋敬如今已经不敢不待见她——非但十分待见,甩锅也甩的异常娴熟。
潘小园只好迎上去,笑着评论一句:“这个……确实是需要解决一下。”
明教食菜事魔,教中成员素食禁酒,法禁极严。在物产丰富的江南,的确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养生之道——都是贫苦百姓出身,本来也没什么机会喝酒吃肉。
可一旦来了北方,一则水土不服,二则北方蔬菜种类稀少,入冬以后更是万物凋敝,刚刚开春之际,哪有什么收获,寻常百姓不过以腌菜和干菜下饭。方才蒋敬提到的窖藏菘菜,其实放在后世,有一个很接地气的名称:冬储大白菜,此时还剩三万斤。
算是此刻仅有的新鲜蔬菜,全给了江南伙伴,算是十分够意思了。
联军不是没钱,可有钱难买一口饱。整个燕山府几乎已成不毛之地。眼下食品种类锐减,没有肉蛋奶的副食补充,明教同胞们也一个个慢慢的营养不良。操练起来无精打采,有年轻的小兵想念老母亲做的饭,夜里偷偷哭上了。
明教中没有像样的钱粮财会,一切按需分配,往日还好,眼下物资紧缺,不得不仰仗这位潘六娘帮忙算计。
潘小园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其实自己心里也没什么底,翻了翻蒋敬手里的分配表格,抬头问一句:“武二哥,上次缴获的金军粮草,不会这么快就吃完了吧?
武松摇摇头,“都不是咱们能吃的东西。放在仓库里,等真饿肚子的时候再说吧。”
她一怔,心里明白了八分。又问:“幽州城里现有多少人口?能供我们所用的,又有多少?”
武松立刻回了她两个数字,末了又说:“若是你有办法,需要用人的,咱们的兄弟也可以帮忙。”
“能来多少?”
“守城轮岗的不能□□,但一日两千人应该是可以的。”
“五千可以么?”
“看情况。”
她点点头,心中涌起一刹那的感慨。自己眼下在做什么?跟武松商议一城百姓的福祉、几万张嘴的口粮、乃至整个大宋国的边防细节。经手的钱财数量动辄千贯起,每个决定都关系到数万人的命运。
然而一句句说得自然而然,一如当年跟他商量该不该上梁山,该不该习武,该不该买那二十贯的债券。
武松也有同感。被时势推到这个位置上,数万人的命运把持在手,可不敢再像以前似的任性夸口。顿了顿,又补充了半句:“看情况。顺州檀州那里,有几千乡民敌不过金军,又不愿降,刚刚逃来咱们这里。倘若训练得好,可以拨去给你用。”
她再点头,暂且抛下心中的沧海桑田之情,脑海里谋划一会儿,笑道:“眼下的粮草储备,倒是够咱们将士们撑一个月的。但就要缩减到每人每日一升,怕是吃不饱。”
包道乙立刻表态:“勿要紧!少吃点也是可以的!”
大伙点头。武松补充一句:“也要做两手准备,万一朝廷那边小气不给粮,咱们也不能随着饿死。”
毕竟“下发军饷”只是韩世忠信誓旦旦的保证。依着朝廷里那些高官的尿性,这个举措十有八九,会打个折扣再兑现。
但潘小园觉得,仅有“粮”一个字是远远不够的。当初岳飞被上面克扣粮饷,一顿大喝三碗粥,不照样是往瘦弱了长么?
梁山军还能靠荤食来补充营养。但明教朋友们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完。每人一升的米面,仅相当于贫苦农家的口粮份额,如何能撑得起一个打仗的壮丁?
她站起来,认认真真地征求方金芝的意见:“你们能……能吃肉么?”
一句话掀起轩然大波,堂上十几人齐声叫道:“不成!”
方金芝给她面子,补充一句:“这是教规。”
潘小园还不死心:“北方多畜牧,要是大伙能放开些,一口肉顶三口粮食……”
反对声立时把她淹没:“侬乱讲!”
她赶紧打住,表示万分佩服江南朋友们的自制力。
就连梁山方面的料理小当家孙二娘也发话:“妹子这叫什么理儿,人是铁饭是钢,粮食才是缺不得的!大鱼大肉什么的,留着打了胜仗的时候再吃不成么!”
她看看周围众人坚定的神色,顿觉无话可说。武松虽然没反驳她,但神色踟蹰,明显是在掂量她那句“一口肉顶三口粮食”到底有多准确。又兴许是在计算,他在梁山“大块吃肉”的这几年,进肚的到底折合多少粮食。
不过这也怪不得大家伙儿。中国人是农耕社会里成长出来的,米面是几千年来的主食,而肉食只是富足时期的添头,并不被当做维生必需品。宋兵日常行军时,带的是糜饼、炒米、盐块、腌菜干,这些就足够支持士兵上阵杀敌了。
但这个食谱有着很致命的一点:缺乏蛋白质。在和平时期,低蛋白饮食看起来没什么坏处,但一旦需要消耗体力、抵御严寒的时候,就能看出肉食和素食的差距了。
明教诸人不肯食肉,仅靠每天一升粮米,在严酷的北方环境里等于作死。
她退而求其次,问道:“却是为何戒荤戒酒?教规里有解释么?”
众人七嘴八舌告诉她:“阿拉拜光明神,不能铺张浪费,要艰苦过日子才算虔诚个。”
原来吃肉属于铺张浪费,所以禁止,“那好,倘若来了北方,牛羊肉反倒比粮食便宜呢?”
包道乙大惊小怪:“那怎么会!”
潘小园笑道:“道长你便说是也不是。倘若北方风俗迥异,有些吃食虽然不素,却比米面还贱,还唾手可得,为了艰苦朴素,你们吃也不吃?”
明教诸人面面相觑,包道乙看吕师囊,吕师囊看郑彪,郑彪看石宝,石宝看方貌,最后大伙的目光齐齐落在金芝公主身上,等她给出“官方解答”。
方金芝感到压力山大,微红了脸,说:“这个……那个……”
潘小园心中一动,轻声提醒她:“李师师。”
方金芝立刻明白了。倘若再挑食,她手底下这两万军士迟早要变成李师师的体态。
一个激灵,咬牙道:“情况紧急时,可以吃。”
潘小园立刻敲转钉脚:“好,爽快!从今儿开始,你们的军粮由我负责。武二哥,能不能先拨给我一百个会做饭的,咱们实验实验。”
偌大燕山府,寸草不生幽州城,要找出比糙米粗面还贱,又富含蛋白质的“替代食品”,还真不是天方夜谭。潘小园早就心里有数。
其一是豆制品。百姓和兵士中不乏会卤水点豆腐的。在和平时期,豆腐只是被当做佐餐菜肴,煎炒酿炸,以致发展成“东坡豆腐”一类的美味。但作为军粮,她所要求的就只有“蛋白质”这三个字而已。
大豆煮熟发酵,加上盐卤和少量麻油,就是香喷喷的豆酱。质量好些的豆子用卤水点过,能做成硬邦邦的豆干。拿到炊事营区,大伙就循着香味围过来。鲁智深口水都快滴出来了。
潘小园捂着不让人拿,“这是给江南朋友们的。你们去吃肉去——鲁师父!城东屠宰铺说刚刚宰了条狗。”
眼看大和尚兴致勃勃的拖着禅杖跑走了,眼尖看到旁边两个人,连忙招呼:“诶,戴宗大哥,公孙道长,你俩也有份。”
算着算着,许是自己也觉得有些霸道,一抬眼,说道:“其实我们军中也快不够吃撒。喏,不信你们问潘娘子,这一阵子的钱粮收入。”
蒋敬如今已经不敢不待见她——非但十分待见,甩锅也甩的异常娴熟。
潘小园只好迎上去,笑着评论一句:“这个……确实是需要解决一下。”
明教食菜事魔,教中成员素食禁酒,法禁极严。在物产丰富的江南,的确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养生之道——都是贫苦百姓出身,本来也没什么机会喝酒吃肉。
可一旦来了北方,一则水土不服,二则北方蔬菜种类稀少,入冬以后更是万物凋敝,刚刚开春之际,哪有什么收获,寻常百姓不过以腌菜和干菜下饭。方才蒋敬提到的窖藏菘菜,其实放在后世,有一个很接地气的名称:冬储大白菜,此时还剩三万斤。
算是此刻仅有的新鲜蔬菜,全给了江南伙伴,算是十分够意思了。
联军不是没钱,可有钱难买一口饱。整个燕山府几乎已成不毛之地。眼下食品种类锐减,没有肉蛋奶的副食补充,明教同胞们也一个个慢慢的营养不良。操练起来无精打采,有年轻的小兵想念老母亲做的饭,夜里偷偷哭上了。
明教中没有像样的钱粮财会,一切按需分配,往日还好,眼下物资紧缺,不得不仰仗这位潘六娘帮忙算计。
潘小园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其实自己心里也没什么底,翻了翻蒋敬手里的分配表格,抬头问一句:“武二哥,上次缴获的金军粮草,不会这么快就吃完了吧?
武松摇摇头,“都不是咱们能吃的东西。放在仓库里,等真饿肚子的时候再说吧。”
她一怔,心里明白了八分。又问:“幽州城里现有多少人口?能供我们所用的,又有多少?”
武松立刻回了她两个数字,末了又说:“若是你有办法,需要用人的,咱们的兄弟也可以帮忙。”
“能来多少?”
“守城轮岗的不能□□,但一日两千人应该是可以的。”
“五千可以么?”
“看情况。”
她点点头,心中涌起一刹那的感慨。自己眼下在做什么?跟武松商议一城百姓的福祉、几万张嘴的口粮、乃至整个大宋国的边防细节。经手的钱财数量动辄千贯起,每个决定都关系到数万人的命运。
然而一句句说得自然而然,一如当年跟他商量该不该上梁山,该不该习武,该不该买那二十贯的债券。
武松也有同感。被时势推到这个位置上,数万人的命运把持在手,可不敢再像以前似的任性夸口。顿了顿,又补充了半句:“看情况。顺州檀州那里,有几千乡民敌不过金军,又不愿降,刚刚逃来咱们这里。倘若训练得好,可以拨去给你用。”
她再点头,暂且抛下心中的沧海桑田之情,脑海里谋划一会儿,笑道:“眼下的粮草储备,倒是够咱们将士们撑一个月的。但就要缩减到每人每日一升,怕是吃不饱。”
包道乙立刻表态:“勿要紧!少吃点也是可以的!”
大伙点头。武松补充一句:“也要做两手准备,万一朝廷那边小气不给粮,咱们也不能随着饿死。”
毕竟“下发军饷”只是韩世忠信誓旦旦的保证。依着朝廷里那些高官的尿性,这个举措十有八九,会打个折扣再兑现。
但潘小园觉得,仅有“粮”一个字是远远不够的。当初岳飞被上面克扣粮饷,一顿大喝三碗粥,不照样是往瘦弱了长么?
梁山军还能靠荤食来补充营养。但明教朋友们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完。每人一升的米面,仅相当于贫苦农家的口粮份额,如何能撑得起一个打仗的壮丁?
她站起来,认认真真地征求方金芝的意见:“你们能……能吃肉么?”
一句话掀起轩然大波,堂上十几人齐声叫道:“不成!”
方金芝给她面子,补充一句:“这是教规。”
潘小园还不死心:“北方多畜牧,要是大伙能放开些,一口肉顶三口粮食……”
反对声立时把她淹没:“侬乱讲!”
她赶紧打住,表示万分佩服江南朋友们的自制力。
就连梁山方面的料理小当家孙二娘也发话:“妹子这叫什么理儿,人是铁饭是钢,粮食才是缺不得的!大鱼大肉什么的,留着打了胜仗的时候再吃不成么!”
她看看周围众人坚定的神色,顿觉无话可说。武松虽然没反驳她,但神色踟蹰,明显是在掂量她那句“一口肉顶三口粮食”到底有多准确。又兴许是在计算,他在梁山“大块吃肉”的这几年,进肚的到底折合多少粮食。
不过这也怪不得大家伙儿。中国人是农耕社会里成长出来的,米面是几千年来的主食,而肉食只是富足时期的添头,并不被当做维生必需品。宋兵日常行军时,带的是糜饼、炒米、盐块、腌菜干,这些就足够支持士兵上阵杀敌了。
但这个食谱有着很致命的一点:缺乏蛋白质。在和平时期,低蛋白饮食看起来没什么坏处,但一旦需要消耗体力、抵御严寒的时候,就能看出肉食和素食的差距了。
明教诸人不肯食肉,仅靠每天一升粮米,在严酷的北方环境里等于作死。
她退而求其次,问道:“却是为何戒荤戒酒?教规里有解释么?”
众人七嘴八舌告诉她:“阿拉拜光明神,不能铺张浪费,要艰苦过日子才算虔诚个。”
原来吃肉属于铺张浪费,所以禁止,“那好,倘若来了北方,牛羊肉反倒比粮食便宜呢?”
包道乙大惊小怪:“那怎么会!”
潘小园笑道:“道长你便说是也不是。倘若北方风俗迥异,有些吃食虽然不素,却比米面还贱,还唾手可得,为了艰苦朴素,你们吃也不吃?”
明教诸人面面相觑,包道乙看吕师囊,吕师囊看郑彪,郑彪看石宝,石宝看方貌,最后大伙的目光齐齐落在金芝公主身上,等她给出“官方解答”。
方金芝感到压力山大,微红了脸,说:“这个……那个……”
潘小园心中一动,轻声提醒她:“李师师。”
方金芝立刻明白了。倘若再挑食,她手底下这两万军士迟早要变成李师师的体态。
一个激灵,咬牙道:“情况紧急时,可以吃。”
潘小园立刻敲转钉脚:“好,爽快!从今儿开始,你们的军粮由我负责。武二哥,能不能先拨给我一百个会做饭的,咱们实验实验。”
偌大燕山府,寸草不生幽州城,要找出比糙米粗面还贱,又富含蛋白质的“替代食品”,还真不是天方夜谭。潘小园早就心里有数。
其一是豆制品。百姓和兵士中不乏会卤水点豆腐的。在和平时期,豆腐只是被当做佐餐菜肴,煎炒酿炸,以致发展成“东坡豆腐”一类的美味。但作为军粮,她所要求的就只有“蛋白质”这三个字而已。
大豆煮熟发酵,加上盐卤和少量麻油,就是香喷喷的豆酱。质量好些的豆子用卤水点过,能做成硬邦邦的豆干。拿到炊事营区,大伙就循着香味围过来。鲁智深口水都快滴出来了。
潘小园捂着不让人拿,“这是给江南朋友们的。你们去吃肉去——鲁师父!城东屠宰铺说刚刚宰了条狗。”
眼看大和尚兴致勃勃的拖着禅杖跑走了,眼尖看到旁边两个人,连忙招呼:“诶,戴宗大哥,公孙道长,你俩也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