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史有前例 作者:简梨
等史仲竹下值回来,史鼎在书房等候多时。“你平日就这样跟圣人相处的?”
“是啊,近两年都是这样。”史仲竹回答到。
“朝臣面前也这样?”
“要收敛些,还是表现得很亲近。”
“糊涂,近之则不逊,君臣规矩,你是堂堂正正科举有功升迁的,又不是幸臣,做什么媚上之举,毁了清名。”史鼎教训到,作为正直的朝臣,就该规规矩矩,你自己在君王面前嬉笑,御史言官看到了,轻了说你仪容不整,重了就是不敬君主。
“爹,我有分寸的。”
“你有个屁分寸。”史鼎忍不住爆粗了。
史仲竹捏了捏眉心,叹息到:“爹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道。当初一起做中书舍人的,只有我和陈杰了,陈杰是圣人的内侄,我又凭什么比他更受圣人喜爱?圣人这几年,一直没有点新进学子陪侍,又是为什么?不过是把我当子侄看待罢了。既然圣人把我当子侄,我自然把圣人当长辈的,用君臣大礼来约束,岂不不近人情?”
“什么子侄,就你舅舅们和你三叔能叫你一声侄儿,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儿,你也当真了!”和圣人讲感情,你比妃子和圣人讲真爱还不靠谱。
“爹,亲爹,你别生气,听我说,我又不是真傻!圣人自宫变后,就不喜欢皇子皇孙在身边尽孝,有点血缘关系的也很疏远,我当时凑上去,圣人就移情到我身上,把我当做子侄培养。再加上圣人年纪越来越大,信重我,总比信重哪个手握大权的重臣让人放心。儿子没有让这样炙热的荣宠烧昏头,父亲放心!”史仲竹连忙解释到。
“你是要真明白才好,圣人看中,就是龙子皇孙待你也客客气气的,长你几十岁的大臣对你也多有恭敬,遇到这样的场景,你当真不觉得飘飘然?圣眷的好处多了,你会慢慢把持不住的。”史鼎担忧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要有一点儿缝隙,权利就会把人腐蚀得面目全非。
“人和人总是不一样的,有人靠欺辱别人抬高自己,我又不靠别人的恭维奉承找成就感,孩儿心中,自有天地!”
能听到“心中自有天地”的豪言,史鼎总算稍稍放心了点儿。不再纠结这个话题,另说到“圣人今日与我说话,多有不详,平日也是如此吗?”
“不是,只对几位心腹大臣说过,我猜圣人恐有托付朝政之意。如今许多政事都是太子殿下处理的。”
“看来,你推测圣人打算今年退位的消息,不是那么离谱。”史鼎小声自言自语到。
史仲竹翻白眼,本来就不离谱。
史鼎在心里打算多收集些信息来验证,话题又转到史仲竹的婚事上:“和魏家定亲已经许久,找个吉利日子,把六礼走完吧。”
“是,爹,我都看好日子了,近两月都没有好日子,十月纳征,十二月请期,明年二月亲迎,时间正好,您看?”
“说到成亲,你到积极,风水先生的活计儿都抢了,急什么!”
“爹,您和娘成亲的时候,肯定比我还急呢!”
“臭小子,找打。”
史仲竹躲过史鼎扔过来的薄书,稍一行礼,溜出书房。心道:当然要自己定日子,好歹拖到了十八岁,省了日后许多麻烦。
史鼎和郑氏商量过后,终于放出了史仲竹要完成婚礼的消息,史仲竹十八岁成婚,其实是个中间年龄,这个年代,大多数人十四五岁成婚,但从小定娃娃亲,十二三岁成亲的有,男子要考取功名、先立家业,拖到二十多岁的也有,更可怕的是名士,有一种名士晚婚,三四十岁才结婚,要知道大越朝国人的平均年龄也就四十五岁,三四十岁结婚,算得上是夕阳恋了。最可怕的就是不结婚了,有许多名士自称居士,在家里修个道观,或外出云游,不结婚的也有。所以史仲竹小时候痴迷道家的时候,史鼎郑氏才那么紧张,就怕他一不小心也当个名士、居士去了。
史家的孩子十八岁成婚,在勋贵中算得上是比较晚的了,纳征其实就是送聘礼,史鼎夫妇出一点,史鼐夫妇出一点,史伯松夫妇出一点,史仲竹自己再添一点,圣人听说了,从自己的私库取了一对十分名贵红翡大雁,做添头。众人出力,所以史家下聘时候的聘礼,多得让人眼红。
请期的时候,也是象征性的商议,两家早已把婚礼定在了来年二月初七,明年二月除了龙抬头那一天,剩下的日子都不太适合史仲竹和魏贞娘的八字,就定在了二月初七。日子是史仲竹自己推算的,到底学了多年的道家,赵芝调侃,史仲竹这是舍不得花钱,风水先生的、媒人的伙计他都抢。
魏家在抄家的时候被“损耗”的一大笔,加之族中人口众多,作为嫡支他们还需要供应族中一部分开支,所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魏史氏做主,魏贞娘的嫁妆就是她母亲的嫁妆和送来的聘礼为主,魏家自己出的,只占嫁妆总和的十分之一。多是些“历史悠久”“家族象征”的大件摆设,魏岩也默许了。他们还有两个儿子,日后说不定还要添丁,还有供应族中,再是世家大族也经不起只出不进。
婚礼的过程不必赘言,史仲竹已经旁观过史伯松的婚礼,大致流程都经历过,史仲竹婚礼最出彩的就是圣人做了媒人,赐下了许多珍宝,赏赐按照皇孙婚礼的规格来的,让参加婚礼的众人都眼红了一把。
史仲竹拿着白水充白酒,又带着庞大伴郎团帮忙,才摆脱了敬酒的众人,来到新房。史仲竹来到新房的时候,魏贞娘已经脱下了都尉夫人的大礼服,换上了吉祥常服,如今成亲还不流行红盖头之流,他们的婚礼走的是古礼,也没有闹洞房的步奏。
让丫头整理好床铺,史仲竹和魏贞娘造成了事实婚姻关系。
新婚第一天,一早,拜过史鼎夫妇、给史伯松夫妇见礼,给史叔梅、史季兰见礼后,他们又进宫给圣人见礼,这是对圣人作为媒人的答谢,圣人之前专门说过的。只是这又和皇室成员成亲的步奏相符,外人自然当成是圣人把史仲竹当做儿孙看重,又心热了一回不提。
新婚第二天就是拜访史家众人,当然从忠靖候府开始,其他族人就是到自行到保龄候府,新婚夫妻说是拜见族人,不如说是接见,到底品级地位在那里摆着。
第三天回门也十分愉快,回门过后,到祠堂给祖宗见礼,史鼎作为族长,在族谱史仲竹的名字后面加上魏氏,魏贞娘正式成为史家的一员,他们的婚礼才算真正完成。
史仲竹算婚期的时候,把魏贞娘的排卵期也算在了里面,这玩意儿的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新婚甜蜜的几天,顺利让魏贞娘怀孕了。
而此时史仲竹却的心思却不能放在魏贞娘的肚子上,因为,圣人准备退位了!
第55章 心传天下事
史仲竹的推测正确也不正确,圣人的确打算退位了,但不是去年,而是今年,想想也是,今年圣人就御极天下五十年,太子殿下也正好三十五岁,国人都爱逢五逢十的整数。太子最受圣人看中的嫡长子,内定的第三代继承人刚满十二岁,这个年纪是公认的站住了,不会轻易夭折。今年国家承平,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天象,正是退位的好时机。
史家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和皇家的问题一样——平稳过渡。
史仲竹想了许久,又和史鼎、史鼐商议,最后下定决心把自己研究许久的改革粮种结果报上去了。
史仲竹到养心殿的时候,圣人刚下朝回来,刚在朝会上,圣人宣布了退位的消息,不管大臣哭求,还是太子自陈品德不够不敢妄想,圣人只管宣布,命令礼部在他登基五十年的庆典之前,弄出退位的仪式来。
保皇党臣子如丧考妣,痛哭流涕,太子姻亲和早已上了六皇子船的人喜极而泣,整个大朝会哭声一片,估计在圣人的灵堂前也就这模样了。
回到养心殿,见史仲竹欲言又止的模样,不乐意到:“怎么,你也是学那些老学究来进谏的?”
“不是,臣,我,”史仲竹下定决心,跪下到:“臣有下情禀告。”
看史仲竹这么严肃,圣人也收敛情绪,吩咐除了高伟,人都下去。
史仲竹从怀中摸出一本奏折,递给高公公,高伟转呈圣人。圣人拿着这本沾了史仲竹体温的奏折,仔细看去。越看神色就越惊讶,最后面色严肃的放下折子。
“你说的可是真的?”
“是,改良粮种的事情,从臣十岁就开始了,至今已有八年,臣考上秀才时,父亲送了我一个小庄子,就是种粮的。”
“就是你种出牡丹的那个庄子?”圣人问,牡丹花的事儿他还是很有印象的。
“是,当时只为附庸风雅,后机缘巧合,结识了一位擅长种粮的赵老,田地事宜,都是他在打理。”史仲竹看了圣人一眼,更详细的解释到:“粮种是臣游学时偶然发现的野生水稻和已有粮种的改良,如此,在福建等南边可以一年三熟,在江南鱼米之乡可一年两熟,四川等地一年一熟,北方不兴种稻谷,但臣有一位好友,原是河套马商,叫盖宽,他迁居东北,在与女真交界的地方做贩马生意,臣请他试验,也可做到一年一熟,只是那个地方多山林,百姓还是以渔猎为主,种田也多种小麦。”
圣人一听,就知道史仲竹是做好完全的准备了,史鼎在福建任职,他本人去过四川,又有朋友在东北,一定是试验好了,才报上来的。
圣人激动得不得了,这是多么了不得的德政,结合折子上说的,可以高产……圣人都可以想见,后世怎样歌颂自己的功绩,立马就要去史仲竹说的庄子上查看。刚起身,理智回笼,又问到:“怎么这时送上来?”
等史仲竹下值回来,史鼎在书房等候多时。“你平日就这样跟圣人相处的?”
“是啊,近两年都是这样。”史仲竹回答到。
“朝臣面前也这样?”
“要收敛些,还是表现得很亲近。”
“糊涂,近之则不逊,君臣规矩,你是堂堂正正科举有功升迁的,又不是幸臣,做什么媚上之举,毁了清名。”史鼎教训到,作为正直的朝臣,就该规规矩矩,你自己在君王面前嬉笑,御史言官看到了,轻了说你仪容不整,重了就是不敬君主。
“爹,我有分寸的。”
“你有个屁分寸。”史鼎忍不住爆粗了。
史仲竹捏了捏眉心,叹息到:“爹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道。当初一起做中书舍人的,只有我和陈杰了,陈杰是圣人的内侄,我又凭什么比他更受圣人喜爱?圣人这几年,一直没有点新进学子陪侍,又是为什么?不过是把我当子侄看待罢了。既然圣人把我当子侄,我自然把圣人当长辈的,用君臣大礼来约束,岂不不近人情?”
“什么子侄,就你舅舅们和你三叔能叫你一声侄儿,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儿,你也当真了!”和圣人讲感情,你比妃子和圣人讲真爱还不靠谱。
“爹,亲爹,你别生气,听我说,我又不是真傻!圣人自宫变后,就不喜欢皇子皇孙在身边尽孝,有点血缘关系的也很疏远,我当时凑上去,圣人就移情到我身上,把我当做子侄培养。再加上圣人年纪越来越大,信重我,总比信重哪个手握大权的重臣让人放心。儿子没有让这样炙热的荣宠烧昏头,父亲放心!”史仲竹连忙解释到。
“你是要真明白才好,圣人看中,就是龙子皇孙待你也客客气气的,长你几十岁的大臣对你也多有恭敬,遇到这样的场景,你当真不觉得飘飘然?圣眷的好处多了,你会慢慢把持不住的。”史鼎担忧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要有一点儿缝隙,权利就会把人腐蚀得面目全非。
“人和人总是不一样的,有人靠欺辱别人抬高自己,我又不靠别人的恭维奉承找成就感,孩儿心中,自有天地!”
能听到“心中自有天地”的豪言,史鼎总算稍稍放心了点儿。不再纠结这个话题,另说到“圣人今日与我说话,多有不详,平日也是如此吗?”
“不是,只对几位心腹大臣说过,我猜圣人恐有托付朝政之意。如今许多政事都是太子殿下处理的。”
“看来,你推测圣人打算今年退位的消息,不是那么离谱。”史鼎小声自言自语到。
史仲竹翻白眼,本来就不离谱。
史鼎在心里打算多收集些信息来验证,话题又转到史仲竹的婚事上:“和魏家定亲已经许久,找个吉利日子,把六礼走完吧。”
“是,爹,我都看好日子了,近两月都没有好日子,十月纳征,十二月请期,明年二月亲迎,时间正好,您看?”
“说到成亲,你到积极,风水先生的活计儿都抢了,急什么!”
“爹,您和娘成亲的时候,肯定比我还急呢!”
“臭小子,找打。”
史仲竹躲过史鼎扔过来的薄书,稍一行礼,溜出书房。心道:当然要自己定日子,好歹拖到了十八岁,省了日后许多麻烦。
史鼎和郑氏商量过后,终于放出了史仲竹要完成婚礼的消息,史仲竹十八岁成婚,其实是个中间年龄,这个年代,大多数人十四五岁成婚,但从小定娃娃亲,十二三岁成亲的有,男子要考取功名、先立家业,拖到二十多岁的也有,更可怕的是名士,有一种名士晚婚,三四十岁才结婚,要知道大越朝国人的平均年龄也就四十五岁,三四十岁结婚,算得上是夕阳恋了。最可怕的就是不结婚了,有许多名士自称居士,在家里修个道观,或外出云游,不结婚的也有。所以史仲竹小时候痴迷道家的时候,史鼎郑氏才那么紧张,就怕他一不小心也当个名士、居士去了。
史家的孩子十八岁成婚,在勋贵中算得上是比较晚的了,纳征其实就是送聘礼,史鼎夫妇出一点,史鼐夫妇出一点,史伯松夫妇出一点,史仲竹自己再添一点,圣人听说了,从自己的私库取了一对十分名贵红翡大雁,做添头。众人出力,所以史家下聘时候的聘礼,多得让人眼红。
请期的时候,也是象征性的商议,两家早已把婚礼定在了来年二月初七,明年二月除了龙抬头那一天,剩下的日子都不太适合史仲竹和魏贞娘的八字,就定在了二月初七。日子是史仲竹自己推算的,到底学了多年的道家,赵芝调侃,史仲竹这是舍不得花钱,风水先生的、媒人的伙计他都抢。
魏家在抄家的时候被“损耗”的一大笔,加之族中人口众多,作为嫡支他们还需要供应族中一部分开支,所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魏史氏做主,魏贞娘的嫁妆就是她母亲的嫁妆和送来的聘礼为主,魏家自己出的,只占嫁妆总和的十分之一。多是些“历史悠久”“家族象征”的大件摆设,魏岩也默许了。他们还有两个儿子,日后说不定还要添丁,还有供应族中,再是世家大族也经不起只出不进。
婚礼的过程不必赘言,史仲竹已经旁观过史伯松的婚礼,大致流程都经历过,史仲竹婚礼最出彩的就是圣人做了媒人,赐下了许多珍宝,赏赐按照皇孙婚礼的规格来的,让参加婚礼的众人都眼红了一把。
史仲竹拿着白水充白酒,又带着庞大伴郎团帮忙,才摆脱了敬酒的众人,来到新房。史仲竹来到新房的时候,魏贞娘已经脱下了都尉夫人的大礼服,换上了吉祥常服,如今成亲还不流行红盖头之流,他们的婚礼走的是古礼,也没有闹洞房的步奏。
让丫头整理好床铺,史仲竹和魏贞娘造成了事实婚姻关系。
新婚第一天,一早,拜过史鼎夫妇、给史伯松夫妇见礼,给史叔梅、史季兰见礼后,他们又进宫给圣人见礼,这是对圣人作为媒人的答谢,圣人之前专门说过的。只是这又和皇室成员成亲的步奏相符,外人自然当成是圣人把史仲竹当做儿孙看重,又心热了一回不提。
新婚第二天就是拜访史家众人,当然从忠靖候府开始,其他族人就是到自行到保龄候府,新婚夫妻说是拜见族人,不如说是接见,到底品级地位在那里摆着。
第三天回门也十分愉快,回门过后,到祠堂给祖宗见礼,史鼎作为族长,在族谱史仲竹的名字后面加上魏氏,魏贞娘正式成为史家的一员,他们的婚礼才算真正完成。
史仲竹算婚期的时候,把魏贞娘的排卵期也算在了里面,这玩意儿的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新婚甜蜜的几天,顺利让魏贞娘怀孕了。
而此时史仲竹却的心思却不能放在魏贞娘的肚子上,因为,圣人准备退位了!
第55章 心传天下事
史仲竹的推测正确也不正确,圣人的确打算退位了,但不是去年,而是今年,想想也是,今年圣人就御极天下五十年,太子殿下也正好三十五岁,国人都爱逢五逢十的整数。太子最受圣人看中的嫡长子,内定的第三代继承人刚满十二岁,这个年纪是公认的站住了,不会轻易夭折。今年国家承平,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天象,正是退位的好时机。
史家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和皇家的问题一样——平稳过渡。
史仲竹想了许久,又和史鼎、史鼐商议,最后下定决心把自己研究许久的改革粮种结果报上去了。
史仲竹到养心殿的时候,圣人刚下朝回来,刚在朝会上,圣人宣布了退位的消息,不管大臣哭求,还是太子自陈品德不够不敢妄想,圣人只管宣布,命令礼部在他登基五十年的庆典之前,弄出退位的仪式来。
保皇党臣子如丧考妣,痛哭流涕,太子姻亲和早已上了六皇子船的人喜极而泣,整个大朝会哭声一片,估计在圣人的灵堂前也就这模样了。
回到养心殿,见史仲竹欲言又止的模样,不乐意到:“怎么,你也是学那些老学究来进谏的?”
“不是,臣,我,”史仲竹下定决心,跪下到:“臣有下情禀告。”
看史仲竹这么严肃,圣人也收敛情绪,吩咐除了高伟,人都下去。
史仲竹从怀中摸出一本奏折,递给高公公,高伟转呈圣人。圣人拿着这本沾了史仲竹体温的奏折,仔细看去。越看神色就越惊讶,最后面色严肃的放下折子。
“你说的可是真的?”
“是,改良粮种的事情,从臣十岁就开始了,至今已有八年,臣考上秀才时,父亲送了我一个小庄子,就是种粮的。”
“就是你种出牡丹的那个庄子?”圣人问,牡丹花的事儿他还是很有印象的。
“是,当时只为附庸风雅,后机缘巧合,结识了一位擅长种粮的赵老,田地事宜,都是他在打理。”史仲竹看了圣人一眼,更详细的解释到:“粮种是臣游学时偶然发现的野生水稻和已有粮种的改良,如此,在福建等南边可以一年三熟,在江南鱼米之乡可一年两熟,四川等地一年一熟,北方不兴种稻谷,但臣有一位好友,原是河套马商,叫盖宽,他迁居东北,在与女真交界的地方做贩马生意,臣请他试验,也可做到一年一熟,只是那个地方多山林,百姓还是以渔猎为主,种田也多种小麦。”
圣人一听,就知道史仲竹是做好完全的准备了,史鼎在福建任职,他本人去过四川,又有朋友在东北,一定是试验好了,才报上来的。
圣人激动得不得了,这是多么了不得的德政,结合折子上说的,可以高产……圣人都可以想见,后世怎样歌颂自己的功绩,立马就要去史仲竹说的庄子上查看。刚起身,理智回笼,又问到:“怎么这时送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