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之前修路的事儿,现在还被人笑呢。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打电话,总不能耽误正事儿了,只不过他准备敲打一下苏青玉,让她知道他这个直系领导为了花岗,受了多少委屈。
电话一通,他就声音严肃的和苏青玉说了这个好消息。
苏青玉一听这口气,不大对劲儿。
这要是平时,赵市长肯定是要嘚瑟一下的。
现在这硬邦邦的声音,听着就不对劲儿。
她赶紧高兴道,“领导,您这个好消息也太及时了,我也正想和您汇报这个好消息呢。这两件事儿合在一起,双喜临门啊。”
赵市长问道,“什么好消息?”
“我们刚刚联系上了两家医药公司,只要省里同意我们试点了,我们就能和医药公司合作,搞平价药。帮助他们销售药品,以及吸引他们来我们这里投资建厂。您说这是不是双喜临门?”
赵市长听了一下,还回味了几秒钟,才欣喜道,“机会大不大?”
“这个得去谈,但是我觉得机会很大。因为我们要谈的药品都是基础药,现在国内生产还是比较多的。他们没什么竞争优势。他们也急需更多的资金去研究更好的药品呢,这些基础药,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压压价。”
赵市长心里一喜,“好,省里已经同意了,回头就会出具相关的文件。你们好好做,做出成绩,不要让省里领导失望。”
苏青玉连声保证,“一定做出成绩来!”
第384章
苏青玉和赵市长说的联系医药公司的事儿还真不假。
元华给了公司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之后,她就直接联系了。
基本把自己这边的条件说了一下,好几家小医药公司还真有兴趣。
这些医药公司都是当地的一些国营制药厂。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华国的医制药厂还是十分吃香的,那时候被封锁,很多药物都进不来,只能自己生产。但是这几年国家改革开放之后,竞争就很大了。这些规模不大的国营制药厂在国外流入进来更先进的西药的冲击下,经营越发的困难了。
但是医药这种东西,本身对技术含量要求很高。这个是不好追赶的,特别是没大笔资金以及国家的支持。他们只能自力更生寻求发展。
如今在苏青玉邀请之下,他们倒是考虑走这条路。
只不过他们也不准备直接过来投资,而是准备先合作一下医疗补贴这一块试试看,看看效果。
顺便利用基础药赚一笔钱,用这些钱去搞研发。或者干脆去买技术。
苏青玉当然也不乐意了。
虽然医药补贴是她准备做的,但是能够多给花岗多捞点,当然还是得多捞点了。
所以她连续联系了几家,最后有两家合作意愿很大,但是对于办厂的事儿都是没法确定。因为如果办厂,他们要花资金投入,还要另外安排药厂工人。
而这些工人都是当地的老工人,很多都不乐意随着厂子搬家的。
挂了电话之后,苏青玉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她准备促成这两家小医药厂的合作,让他们联合在花岗办一家合资厂,甚至都不需要他们花什么钱,厂房在广地有现成的,他们只需要安排技术,然后把旧的基础药生产线拿过来就行了。至于工人,他们愿意安排就安排,不乐意安排……花岗也能从其他地方安排人嘛。
这样一来,这厂子不就办成了?
弱弱联合不就变强了吗?
苏青玉想的好,觉得还是大有可为的,所以刚刚电话里就和赵市长说了联系两家医药公司的事儿。
而赵市长给她带来的好消息,也算是给这事儿推动了一下。
苏青玉心里感慨,这医药公司还真是意外之喜。
她其实之前都没做计划的,就只是想趁着正好有空的时候,顺道的把医疗卫生抓一抓,结果抓出问题来了,就解决问题。这解决着,一步步的就走今天来了。
事实证明,人果然不能闲着,只要干活,就必定有收获。
苏青玉先是去找江老书记,然后意气风发的就又召开了会议。
这次不止是医疗卫生的系统的人过来开会,还有区里其他领导们。
虽然老书记坐在主位上,不过这事儿还是苏青玉发言的。
会议上,她主要提了试点的通知。省里已经同意了,这也是花岗的一个机会。
“我们做失败了,以后好事儿就轮不到我们了。但是我们如果做好了,我们就可以在省里挂个名了,甚至全国挂名。”
这些干部们听着心里激动。
他们还是在区里呢,就有这些机会了。
苏青玉道,“机遇很多,我们要善于把握,虽然这事儿有些突然,但是我们也要尽力去办。我建议,咱们组成花岗区医疗改革试点小组。胡一山同志任组长,负责这件事儿。高波同志分管财务,就做副组长,做好配合工作。”
胡副区长顿时精神振奋,双眼放光。
高波也很高兴。
江老书记也不爱管这事儿,之前苏青玉给他通了气的,所以他也点头同意。
上面亲自点的名字,其他人自然没有想法。
而且这次这么大的事儿,区长都没抢着干,老书记也没说进来占个名额,也更加给了他们希望了。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打电话,总不能耽误正事儿了,只不过他准备敲打一下苏青玉,让她知道他这个直系领导为了花岗,受了多少委屈。
电话一通,他就声音严肃的和苏青玉说了这个好消息。
苏青玉一听这口气,不大对劲儿。
这要是平时,赵市长肯定是要嘚瑟一下的。
现在这硬邦邦的声音,听着就不对劲儿。
她赶紧高兴道,“领导,您这个好消息也太及时了,我也正想和您汇报这个好消息呢。这两件事儿合在一起,双喜临门啊。”
赵市长问道,“什么好消息?”
“我们刚刚联系上了两家医药公司,只要省里同意我们试点了,我们就能和医药公司合作,搞平价药。帮助他们销售药品,以及吸引他们来我们这里投资建厂。您说这是不是双喜临门?”
赵市长听了一下,还回味了几秒钟,才欣喜道,“机会大不大?”
“这个得去谈,但是我觉得机会很大。因为我们要谈的药品都是基础药,现在国内生产还是比较多的。他们没什么竞争优势。他们也急需更多的资金去研究更好的药品呢,这些基础药,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压压价。”
赵市长心里一喜,“好,省里已经同意了,回头就会出具相关的文件。你们好好做,做出成绩,不要让省里领导失望。”
苏青玉连声保证,“一定做出成绩来!”
第384章
苏青玉和赵市长说的联系医药公司的事儿还真不假。
元华给了公司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之后,她就直接联系了。
基本把自己这边的条件说了一下,好几家小医药公司还真有兴趣。
这些医药公司都是当地的一些国营制药厂。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华国的医制药厂还是十分吃香的,那时候被封锁,很多药物都进不来,只能自己生产。但是这几年国家改革开放之后,竞争就很大了。这些规模不大的国营制药厂在国外流入进来更先进的西药的冲击下,经营越发的困难了。
但是医药这种东西,本身对技术含量要求很高。这个是不好追赶的,特别是没大笔资金以及国家的支持。他们只能自力更生寻求发展。
如今在苏青玉邀请之下,他们倒是考虑走这条路。
只不过他们也不准备直接过来投资,而是准备先合作一下医疗补贴这一块试试看,看看效果。
顺便利用基础药赚一笔钱,用这些钱去搞研发。或者干脆去买技术。
苏青玉当然也不乐意了。
虽然医药补贴是她准备做的,但是能够多给花岗多捞点,当然还是得多捞点了。
所以她连续联系了几家,最后有两家合作意愿很大,但是对于办厂的事儿都是没法确定。因为如果办厂,他们要花资金投入,还要另外安排药厂工人。
而这些工人都是当地的老工人,很多都不乐意随着厂子搬家的。
挂了电话之后,苏青玉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她准备促成这两家小医药厂的合作,让他们联合在花岗办一家合资厂,甚至都不需要他们花什么钱,厂房在广地有现成的,他们只需要安排技术,然后把旧的基础药生产线拿过来就行了。至于工人,他们愿意安排就安排,不乐意安排……花岗也能从其他地方安排人嘛。
这样一来,这厂子不就办成了?
弱弱联合不就变强了吗?
苏青玉想的好,觉得还是大有可为的,所以刚刚电话里就和赵市长说了联系两家医药公司的事儿。
而赵市长给她带来的好消息,也算是给这事儿推动了一下。
苏青玉心里感慨,这医药公司还真是意外之喜。
她其实之前都没做计划的,就只是想趁着正好有空的时候,顺道的把医疗卫生抓一抓,结果抓出问题来了,就解决问题。这解决着,一步步的就走今天来了。
事实证明,人果然不能闲着,只要干活,就必定有收获。
苏青玉先是去找江老书记,然后意气风发的就又召开了会议。
这次不止是医疗卫生的系统的人过来开会,还有区里其他领导们。
虽然老书记坐在主位上,不过这事儿还是苏青玉发言的。
会议上,她主要提了试点的通知。省里已经同意了,这也是花岗的一个机会。
“我们做失败了,以后好事儿就轮不到我们了。但是我们如果做好了,我们就可以在省里挂个名了,甚至全国挂名。”
这些干部们听着心里激动。
他们还是在区里呢,就有这些机会了。
苏青玉道,“机遇很多,我们要善于把握,虽然这事儿有些突然,但是我们也要尽力去办。我建议,咱们组成花岗区医疗改革试点小组。胡一山同志任组长,负责这件事儿。高波同志分管财务,就做副组长,做好配合工作。”
胡副区长顿时精神振奋,双眼放光。
高波也很高兴。
江老书记也不爱管这事儿,之前苏青玉给他通了气的,所以他也点头同意。
上面亲自点的名字,其他人自然没有想法。
而且这次这么大的事儿,区长都没抢着干,老书记也没说进来占个名额,也更加给了他们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