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拄着拐杖看了看元归的书房。
往年这个时候,这孩子就待在书房,一个人吃年饭,然后工作。
见不到人,至少能看到一盏灯。
如今是,书房里也没人了。
这孩子大了,也要成家了。找的媳妇也是他喜欢的。
可是元老爷子还是遗憾,还是后悔。
后悔自己当年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了后辈们的伤害。
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元归。
不过这孩子现在也不需要他弥补了。
第325章
年三十晚上,老苏家人终于看到了华国第一场春节晚会。
一家人看的目不转睛,身体专注,激动的脸色发红,满面红光。
甭管老人还是孩子,都一点睡意也没有,愣是一直看到春晚结束后,还意犹未尽。
大家都表示,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好看的节目。可惜一年只能看一次。
看不够。
听元归说明天还会重播之后,这才边回味着,边回去睡觉。
念叨着明天要邀请大伙儿来家里看。
大年初一老苏家人一早就起来了,然后迫不及待的出去拜年,顺便和人吹牛春晚的事儿。
苏青玉也带元归出去了,两人开着车子在红旗公社附近的大队转了转。
果然和苏卫国他们说的一样,其他大队也修了路了。
平坦的水泥路代替了原本凹凸不平的泥土路。
这里的农田都和别处的不一样。显然是精心的修整过的。
而且从路上看过去,几个大队都修了厂了。
看着这一路的改变,苏青玉心情十分美好。
几年的时间能有这样的发展,这让她对自己的事业也更有信心了。
“这次离开,也不知道过几年能回来了。不知道下次回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
苏青玉笑道。
元归想着,如果要结婚,肯定是要回来办的。如果到时候顺利,也许也不用几年才回来。
苏青玉和元归本来是准备初二就回去的。毕竟路上也要耽误时间。结果苏卫民这准备过年就办喜事的。定的日子就是初四。
苏青玉想着以后也难得回来一趟,也不怕这耽误几天。干脆等初四看婚礼办完了再回去。
她还特意去给苏卫民买了结婚礼品。和苏叶当初一样,都是买的金项链。结婚买金饰,也是这个时候比较流行的了。
买金子总是不会错的。反正苏叶现在都还戴着呢,可见是喜欢的。
链子是她亲手送到李青手里的。
因为李青家里实在远,所以李青和家里人是提前来苏家屯的。
然后在县里住着。等苏卫民去接亲。
苏青玉知道李青到县里了,就特意去县里见她。
几年不见,李青倒是也变化挺大,看起来比之前要稳重,要成熟。
唯一不变的倒是还是坚持叫苏青玉苏书记。
怎么都不乐意直接叫名字。
她和苏青玉谈了一些自己的设想。
李青的理念如今也开始进步了,眼光也开始看向国外了。
她准备以后以后华国市场稳定之后,还要进军国外市场。
搞一些进出口的渠道。另外还要开发各种调料品。她说苏卫民还发现了一种食物,叫做方便面的。
她说现在出远门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食品也是可以开发的。
苏青玉听着李青的畅想,越来越放心了。她甚至都能预见小红旗的未来了。
虽然她离开了小红旗,但是小红旗毕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份事业。
它的前身加米厂,那可是她的当初的起步啊。
到底意义不同。
如今看到李青他们能够带领它走向更好的明天,心里也很开心。
“苏书记,我把家都安在苏家屯了,我会一心一意的对待小红旗的。”
苏青玉道,“不用和我保证。你已经为小红旗做很多了。以后你和卫民如果有别的打算,也不用想着我。”
李青笑道,“苏总,您不是也坚持吗?我和卫民也是。其实之前我爸妈不同意我们的时候,卫民也想过出去创业,他觉得如果自己单干,会赚钱,也能去我们那儿。后来他又改变主意了,选择去自考。因为他发现,没有办法放弃小红旗。我也一样。它也承载着我们的期望。”
苏青玉倒是不知道这中间还有这些事儿,现在听李青说起来,心里对这两口子也佩服的。
他们两个的能力,想在这种社会上富裕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可他们还是留在了小红旗。留在苏家屯。
虽然他们走的路是不一样的,可到底殊途同归。
苏青玉觉得,自己这条路上,还是有很多伙伴的。
苏卫民和李青的婚礼在当地来说也算是浓重了。
李家人不是本地人,只有李青的父母过来了。
但是苏卫民也没委屈李青,迎亲队伍人很多,还专门请了乐队。
元归倒是也跟着凑了把热闹,回来的时候,身上都是彩色的碎末。梳理的整齐的头发都微微的乱了。
苏青玉垫着脚给他清理。“你凑什么热闹啊。搞这么一身。”他回来这里之后,都有点儿和平时不一样了,快三十多人了,倒是和年轻小伙子一样,重燃激情一般。
元归低着头笑,“想先学点经验。”实际上是听接亲的人说,多沾点喜气,能早点办喜事。
往年这个时候,这孩子就待在书房,一个人吃年饭,然后工作。
见不到人,至少能看到一盏灯。
如今是,书房里也没人了。
这孩子大了,也要成家了。找的媳妇也是他喜欢的。
可是元老爷子还是遗憾,还是后悔。
后悔自己当年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了后辈们的伤害。
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元归。
不过这孩子现在也不需要他弥补了。
第325章
年三十晚上,老苏家人终于看到了华国第一场春节晚会。
一家人看的目不转睛,身体专注,激动的脸色发红,满面红光。
甭管老人还是孩子,都一点睡意也没有,愣是一直看到春晚结束后,还意犹未尽。
大家都表示,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好看的节目。可惜一年只能看一次。
看不够。
听元归说明天还会重播之后,这才边回味着,边回去睡觉。
念叨着明天要邀请大伙儿来家里看。
大年初一老苏家人一早就起来了,然后迫不及待的出去拜年,顺便和人吹牛春晚的事儿。
苏青玉也带元归出去了,两人开着车子在红旗公社附近的大队转了转。
果然和苏卫国他们说的一样,其他大队也修了路了。
平坦的水泥路代替了原本凹凸不平的泥土路。
这里的农田都和别处的不一样。显然是精心的修整过的。
而且从路上看过去,几个大队都修了厂了。
看着这一路的改变,苏青玉心情十分美好。
几年的时间能有这样的发展,这让她对自己的事业也更有信心了。
“这次离开,也不知道过几年能回来了。不知道下次回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
苏青玉笑道。
元归想着,如果要结婚,肯定是要回来办的。如果到时候顺利,也许也不用几年才回来。
苏青玉和元归本来是准备初二就回去的。毕竟路上也要耽误时间。结果苏卫民这准备过年就办喜事的。定的日子就是初四。
苏青玉想着以后也难得回来一趟,也不怕这耽误几天。干脆等初四看婚礼办完了再回去。
她还特意去给苏卫民买了结婚礼品。和苏叶当初一样,都是买的金项链。结婚买金饰,也是这个时候比较流行的了。
买金子总是不会错的。反正苏叶现在都还戴着呢,可见是喜欢的。
链子是她亲手送到李青手里的。
因为李青家里实在远,所以李青和家里人是提前来苏家屯的。
然后在县里住着。等苏卫民去接亲。
苏青玉知道李青到县里了,就特意去县里见她。
几年不见,李青倒是也变化挺大,看起来比之前要稳重,要成熟。
唯一不变的倒是还是坚持叫苏青玉苏书记。
怎么都不乐意直接叫名字。
她和苏青玉谈了一些自己的设想。
李青的理念如今也开始进步了,眼光也开始看向国外了。
她准备以后以后华国市场稳定之后,还要进军国外市场。
搞一些进出口的渠道。另外还要开发各种调料品。她说苏卫民还发现了一种食物,叫做方便面的。
她说现在出远门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食品也是可以开发的。
苏青玉听着李青的畅想,越来越放心了。她甚至都能预见小红旗的未来了。
虽然她离开了小红旗,但是小红旗毕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份事业。
它的前身加米厂,那可是她的当初的起步啊。
到底意义不同。
如今看到李青他们能够带领它走向更好的明天,心里也很开心。
“苏书记,我把家都安在苏家屯了,我会一心一意的对待小红旗的。”
苏青玉道,“不用和我保证。你已经为小红旗做很多了。以后你和卫民如果有别的打算,也不用想着我。”
李青笑道,“苏总,您不是也坚持吗?我和卫民也是。其实之前我爸妈不同意我们的时候,卫民也想过出去创业,他觉得如果自己单干,会赚钱,也能去我们那儿。后来他又改变主意了,选择去自考。因为他发现,没有办法放弃小红旗。我也一样。它也承载着我们的期望。”
苏青玉倒是不知道这中间还有这些事儿,现在听李青说起来,心里对这两口子也佩服的。
他们两个的能力,想在这种社会上富裕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可他们还是留在了小红旗。留在苏家屯。
虽然他们走的路是不一样的,可到底殊途同归。
苏青玉觉得,自己这条路上,还是有很多伙伴的。
苏卫民和李青的婚礼在当地来说也算是浓重了。
李家人不是本地人,只有李青的父母过来了。
但是苏卫民也没委屈李青,迎亲队伍人很多,还专门请了乐队。
元归倒是也跟着凑了把热闹,回来的时候,身上都是彩色的碎末。梳理的整齐的头发都微微的乱了。
苏青玉垫着脚给他清理。“你凑什么热闹啊。搞这么一身。”他回来这里之后,都有点儿和平时不一样了,快三十多人了,倒是和年轻小伙子一样,重燃激情一般。
元归低着头笑,“想先学点经验。”实际上是听接亲的人说,多沾点喜气,能早点办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