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两个月里,她一直挂念着这件事。
“或许爸寄了包裹,我去给大哥帮忙。”刘华找了个借口,动作极为麻溜娴熟地翻下长凳,往外走,他找这些借口时,脑袋一下子就变得很灵光,人一走出门,就喊了句,“大哥,你别动,我来给你帮忙。”
刘艳一听这话,就知道又有个大包裹,侧身滑下长凳,刚走到门口,就见二哥刘华扛着一个大包裹朝这边走来,为了不挡路,刘艳急忙把两扇门大张打开,让出一条道来,这个包裹比较大,长度几乎和二哥身高齐平。
跟在后面的大哥刘军,一路小跑,才追上来。
手里捏了一张汇票,还一封棕黄色的厚信封,相比于迫不及待去拆包裹的二弟刘华,刘艳和大哥刘军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那封厚信封上,刘军先把汇票夹到一本书里,锁到他的书箱里,然后接过小妹刘艳递过来的剪刀,剪开了信封,抽出一大叠信纸来。
正在拆包裹的刘华都被吸引过来了,“爸这次怎么写了这么多纸?”他印象中,爸写的信,两张纸都算多了,而且每个字,和他写的一样,像斗箩一半大。
不像大哥每次都能写好几张纸。
“给你看。”刘军听到弟弟刘华问,把信纸往他面前一递。
刘华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不看,好多字,它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你看了告诉我,爸在信里说了什么。”
刘军有些恨铁不成钢,心里又带着一丝庆幸,“那你拆包裹,我们看完告诉你。”说着,拉着妹妹刘艳一起,看手里的那封信。
真相十分残酷。
在大哥刘军前面,她们家还有一个大姐,名叫菱花,比大哥大两岁,死于六零年,正是闹大*饥*荒的时候,按理说,像他们家的情况,不该有人饿死,甚至他们这种背靠大山的村子,饿死的人都相对较少。
偏偏,她大姐就是饿死的,死在她外婆家。
那一年,她妈刚好怀着二哥刘华。
胡老太只顾照看孙子,孙女不小心摔到火盆里,胡老太在旁边给几个孙子喂饭,都不伸手拉一下,说是孙女以后是外头人,她不扶。
她妈急忙把大女儿从火盆里扶起来,却还是烫到了手,因为这件事,她妈不放心把女儿交给胡老太带,她自己身怀六甲,身子又愈发重,担心自己一个照看不到,大女儿又遭罪,最后决定把大女儿送回娘家,让自己亲娘带。
那个时候缺粮,把人送过去的时候,她妈甚至多带了一个人的口粮回去。
第92章 乌鸦嘴
那时候, 陈家人口众多,大舅和二舅成了亲,有六七个孩子,剩下小舅没娶亲, 四姨和五姨还在家,五姨在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差不多十岁左右, 比最大的侄女,大舅家的大女儿,还要小上两三岁。
因为最小,兄弟姐妹宠着, 打小就好吃懒做。
那时候, 不仅没有吃的,还要干很多活,一天天忙得要死, 跟陀螺似的转, 没个停歇。
五姨偷懒,不愿意出去干活,于是就留她在家里收拾家务, 并照看几个比她年纪小的侄子侄女,谁知道, 她不仅支使几个小的干活, 连吃食都骗, 及到大人发现时, 胆子最小的菱花已经饿了好几日,连米汤都灌不进去了。
她妈接到消息,生下二哥刘华才三天,赶过去时,人就不中用了。
之后,她妈与陈家断了关系,再没有回去过。
具体的,这个爸也不清楚,信里提到,她妈把人抱回来,埋在荒山那边的山坳里,最后,又叮嘱他们不要在她妈面前提起外婆家,更不要提起菱花。
“艳儿,你怎么哭了,信里写了什么?”刘华慌地扔下那一堆刚翻出来的东西,凑了过来,眼睛往信纸上瞅,上面十个字有九个他不认识,皱了皱眉头,头一回生出他该多认些字的想法。
刘艳忙地擦去眼角的泪水,随口编了个理由,“爸在信里说,他训练时受了伤,我想一定很痛。”
“啊,要不要紧?”刘华心里一急,忙问道。
刘军看了眼妹妹刘艳,安抚弟弟,“不要紧,只是小伤,最后说了,已经完全好了,你看我都没哭。”
刘华听了,庆幸地拍了拍自己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此刻,他们怎么都没料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南边关,刘春生真的受了重伤,躺在了军区医院里,左手胳膊鲜血直迸,好不容易才止住血,包扎完伤口,只见警卫员领着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来人一看就是久居上位,一身威势赫人。
“首长……”
刘春生刚喊了一声,要起身,就让对方伸手给止住了,“你别动,我就来看看你。”说话的声音平易近人,神情也缓和了下来,透着一股子亲切,“因为提前有准备,人都抓住了,没有一个漏掉或逃走的,你就安心养伤。”
一听这话,刘春生放下了心,终于弥补了上辈子的错误,没有给部队造成损失。
“我问过医生了,弹片取了出来,你这胳膊要养上两三个月,你看看,要不要通知你家里人?我可以给你安排家属随军。”
刘春生心下吃惊,愣了一下,“我没想过。”一门心思只想着,等事情了结,他就退伍。
“没想过,你就好好想想。”李师长说道,并不觉得意外,自从最后一场战役,刘春生把他从死人堆里驼了回来,他做团长时,任命他做团级警卫连的连长,后来做师长,调他到师级警卫营,只是他性格太憨厚了,好几次掉人家坑里,近二十年里,只能一直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罩着,不敢再提拔。
“或许爸寄了包裹,我去给大哥帮忙。”刘华找了个借口,动作极为麻溜娴熟地翻下长凳,往外走,他找这些借口时,脑袋一下子就变得很灵光,人一走出门,就喊了句,“大哥,你别动,我来给你帮忙。”
刘艳一听这话,就知道又有个大包裹,侧身滑下长凳,刚走到门口,就见二哥刘华扛着一个大包裹朝这边走来,为了不挡路,刘艳急忙把两扇门大张打开,让出一条道来,这个包裹比较大,长度几乎和二哥身高齐平。
跟在后面的大哥刘军,一路小跑,才追上来。
手里捏了一张汇票,还一封棕黄色的厚信封,相比于迫不及待去拆包裹的二弟刘华,刘艳和大哥刘军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那封厚信封上,刘军先把汇票夹到一本书里,锁到他的书箱里,然后接过小妹刘艳递过来的剪刀,剪开了信封,抽出一大叠信纸来。
正在拆包裹的刘华都被吸引过来了,“爸这次怎么写了这么多纸?”他印象中,爸写的信,两张纸都算多了,而且每个字,和他写的一样,像斗箩一半大。
不像大哥每次都能写好几张纸。
“给你看。”刘军听到弟弟刘华问,把信纸往他面前一递。
刘华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不看,好多字,它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你看了告诉我,爸在信里说了什么。”
刘军有些恨铁不成钢,心里又带着一丝庆幸,“那你拆包裹,我们看完告诉你。”说着,拉着妹妹刘艳一起,看手里的那封信。
真相十分残酷。
在大哥刘军前面,她们家还有一个大姐,名叫菱花,比大哥大两岁,死于六零年,正是闹大*饥*荒的时候,按理说,像他们家的情况,不该有人饿死,甚至他们这种背靠大山的村子,饿死的人都相对较少。
偏偏,她大姐就是饿死的,死在她外婆家。
那一年,她妈刚好怀着二哥刘华。
胡老太只顾照看孙子,孙女不小心摔到火盆里,胡老太在旁边给几个孙子喂饭,都不伸手拉一下,说是孙女以后是外头人,她不扶。
她妈急忙把大女儿从火盆里扶起来,却还是烫到了手,因为这件事,她妈不放心把女儿交给胡老太带,她自己身怀六甲,身子又愈发重,担心自己一个照看不到,大女儿又遭罪,最后决定把大女儿送回娘家,让自己亲娘带。
那个时候缺粮,把人送过去的时候,她妈甚至多带了一个人的口粮回去。
第92章 乌鸦嘴
那时候, 陈家人口众多,大舅和二舅成了亲,有六七个孩子,剩下小舅没娶亲, 四姨和五姨还在家,五姨在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差不多十岁左右, 比最大的侄女,大舅家的大女儿,还要小上两三岁。
因为最小,兄弟姐妹宠着, 打小就好吃懒做。
那时候, 不仅没有吃的,还要干很多活,一天天忙得要死, 跟陀螺似的转, 没个停歇。
五姨偷懒,不愿意出去干活,于是就留她在家里收拾家务, 并照看几个比她年纪小的侄子侄女,谁知道, 她不仅支使几个小的干活, 连吃食都骗, 及到大人发现时, 胆子最小的菱花已经饿了好几日,连米汤都灌不进去了。
她妈接到消息,生下二哥刘华才三天,赶过去时,人就不中用了。
之后,她妈与陈家断了关系,再没有回去过。
具体的,这个爸也不清楚,信里提到,她妈把人抱回来,埋在荒山那边的山坳里,最后,又叮嘱他们不要在她妈面前提起外婆家,更不要提起菱花。
“艳儿,你怎么哭了,信里写了什么?”刘华慌地扔下那一堆刚翻出来的东西,凑了过来,眼睛往信纸上瞅,上面十个字有九个他不认识,皱了皱眉头,头一回生出他该多认些字的想法。
刘艳忙地擦去眼角的泪水,随口编了个理由,“爸在信里说,他训练时受了伤,我想一定很痛。”
“啊,要不要紧?”刘华心里一急,忙问道。
刘军看了眼妹妹刘艳,安抚弟弟,“不要紧,只是小伤,最后说了,已经完全好了,你看我都没哭。”
刘华听了,庆幸地拍了拍自己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此刻,他们怎么都没料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南边关,刘春生真的受了重伤,躺在了军区医院里,左手胳膊鲜血直迸,好不容易才止住血,包扎完伤口,只见警卫员领着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来人一看就是久居上位,一身威势赫人。
“首长……”
刘春生刚喊了一声,要起身,就让对方伸手给止住了,“你别动,我就来看看你。”说话的声音平易近人,神情也缓和了下来,透着一股子亲切,“因为提前有准备,人都抓住了,没有一个漏掉或逃走的,你就安心养伤。”
一听这话,刘春生放下了心,终于弥补了上辈子的错误,没有给部队造成损失。
“我问过医生了,弹片取了出来,你这胳膊要养上两三个月,你看看,要不要通知你家里人?我可以给你安排家属随军。”
刘春生心下吃惊,愣了一下,“我没想过。”一门心思只想着,等事情了结,他就退伍。
“没想过,你就好好想想。”李师长说道,并不觉得意外,自从最后一场战役,刘春生把他从死人堆里驼了回来,他做团长时,任命他做团级警卫连的连长,后来做师长,调他到师级警卫营,只是他性格太憨厚了,好几次掉人家坑里,近二十年里,只能一直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罩着,不敢再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