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未免也太奢侈了吧……
两个知青心里也不约而同这样想着,他们握着手里的糖包没有说话,只看着地上的背篓猛瞧,像是懵了圈。
之前因为安家费的事同原大队长和社员们闹得不愉快,屯子里每个月初只会给他们知青约定好的三十来斤粮食定量,但那些都是次级红薯等等粗粮,且秋收的时候遭遇大雨受过潮,大多发烂发霉,口感糟糕至极。
知青院里的知青们只得混些冬菜一起烧大锅汤糊弄糊弄肚子,不至于饿死,至于有些人想要吃好吃饱些,还得自掏腰包另开小灶,免不得写信叫家里寄钱寄票补贴。
不过亲人寄来的钱票也有限,绝大部分知青在城市里的家中兄弟姐妹甚多,由此可分摊到自己身上的资源就极少,更别提一些本就家里情况困难的。
知青们这场上山下乡运动与其说是共同建设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教育,不如说就是“忆苦思甜、白白受难”来着。
“这得花不少钱和食品票吧?”问话的女知青倒吸口气,说出了大家伙的心声。
旮沓屯众所皆知,城里来的陶知青手头阔绰、花钱大方,租赁了陈家的隔间住着,甚至还特意去木匠那买家具桌椅布置,连带独户祖孙俩也受到她的关照,提高了不小生活档次,乃至用的燃料都不是普通木柴,而是煤炭。
但奇怪的是,她手里的钱跟票好似花不完用不尽?
见这回是彻底瞒不下去了,陶湘也有心理准备,以前她不说是怕被人惦记打主意,但现在她在旮沓屯地位拔高,说出去也无所谓。
“我父母都是烈士,所以作为家属,我每个月都可以领到国家发放的补助,平日里买买东西是够用了……”具体多少陶湘没说,但看她往日做派显然不会少。
话音刚落,四合院突得又一阵惊诧哄然,众人只以为陶知青手中看似怎么也花不完的钱票是从城里带来的,谁曾想烈士津贴竟然都掌在她一个女娃子手里。
月月能领到的钱粮不菲,家里的大人爷奶也肯?
陶湘此刻没耐心理会别人的碎语,她还在生气自己的隔间被翻踩得一塌糊涂的事,因此只对男知青说道:“帮我抬屋里去吧。”
“成!”被点名的男知青高兴地将手里的橄榄糖塞在衣兜里,弯腰准备去抱篓子。
周围一群婆婆婶子也连忙主动讨好地围拢上来搭手:“陶知青,俺也帮你……”
看着自己的篓子被几双手争先恐后抱着,陶湘:“……”
像是知道了什么大不了的秘密,进屋的众人个个换上了恭维的面容,也不着急走,你一句我一句一个劲地问陶湘家里的事,像是要挖出她的祖宗八代,实在扰得人不胜其烦。
最后还幸亏陈阿婆出马,以要做晚饭为由,把所有人请了出去,陶湘的耳根子这才落了个清净。
折腾这么久,外面天几乎完全黑了,想起自己的屋子还没收拾,陶湘拒绝了陈阿婆好心要帮忙的提议,勉强憋着气点了两只蜡烛开始独自归整。
蜡烛用的料好,火苗极大,照得隔间里亮堂堂的,可陶湘的心却明亮不起来。
地上的干泥印被铲下扫尽,连同床底下翻乱的铝箱和箱匣也需要重新安放。
前夜拿首饰匣子的时候,陶湘用来装夏季衣物和贵重物品的行李箱恰巧没有上锁,因此别人来开时很容易就被打开了。
不出意外,里面的衣裳杂乱,一些原本归纳好不穿的夏衫被翻得不复平整,连同放冬衣的木箱子也同样被人翻看过,箱子里乱杂杂一大团。
更别提放吃食的食匣子,里头最上边的蜜枣跟糖块都不着痕迹少了一些,也不知进了谁的嘴里,瞧得人头疼火大。
陶湘一边一样样重新折叠盘点,一边不免庆幸自己之前开动首饰匣的时候嫌麻烦就直接放进了空间。
好在乱归乱,但丢的不过是点吃的,陶湘又重新查看了一遍,见重要的物品一件没少,这才彻底放下心。
“那帮馋嘴的!”陈阿婆知道了这件事顿时又气又急,也有觉得自己没有帮陶湘看好东西失了职的坐立难安。
眼见老实的陈阿婆一副恨不能下一秒就上门去找人算账的模样,陶湘连忙阻止道:“这哪里找得到谁干的?白天进来的人多,是断然不会有人认的……”
贸然一个个找上门,只会做无用功,也徒白引起反感。
“也怪俺腿脚不好,果果人又小,拦不住……”陈阿婆解释的时候满脸懊恼,还亏了她喊堂侄女陈丹桂看着,结果还是被人偷摸走东西。
“跟阿婆你没什么关系,是我今天出去的时候没有关好自己的门。”陶湘吸了吸鼻子,感冒后的鼻音浓重得像是委屈哭泣过。
当然并不是,却惹得陈阿婆内心更愧疚了。
在陈家住了小半年时间,尽管生活窘困条件简陋,但陶湘着实闲静惯了,原本箱匣房门上锁的习惯也不知丢到了哪去,这才遭了这么一件糟心事,以后是不敢再忘了。
想着这些的陶湘深吸一口,又吐出胸口小半口郁气,一时没有再说话。
陈阿婆也气得很,西厢里的气氛一时冷凝下来,只有安静待在角落里的果果一双晶亮眼睛眨动不已,想说些什么挪动唇瓣又踌躇胆怯的样子。
突然,屋后极清晰的“吱嘎”一声木门响,隐隐有含糊不清的男人交谈声传来。
两个知青心里也不约而同这样想着,他们握着手里的糖包没有说话,只看着地上的背篓猛瞧,像是懵了圈。
之前因为安家费的事同原大队长和社员们闹得不愉快,屯子里每个月初只会给他们知青约定好的三十来斤粮食定量,但那些都是次级红薯等等粗粮,且秋收的时候遭遇大雨受过潮,大多发烂发霉,口感糟糕至极。
知青院里的知青们只得混些冬菜一起烧大锅汤糊弄糊弄肚子,不至于饿死,至于有些人想要吃好吃饱些,还得自掏腰包另开小灶,免不得写信叫家里寄钱寄票补贴。
不过亲人寄来的钱票也有限,绝大部分知青在城市里的家中兄弟姐妹甚多,由此可分摊到自己身上的资源就极少,更别提一些本就家里情况困难的。
知青们这场上山下乡运动与其说是共同建设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教育,不如说就是“忆苦思甜、白白受难”来着。
“这得花不少钱和食品票吧?”问话的女知青倒吸口气,说出了大家伙的心声。
旮沓屯众所皆知,城里来的陶知青手头阔绰、花钱大方,租赁了陈家的隔间住着,甚至还特意去木匠那买家具桌椅布置,连带独户祖孙俩也受到她的关照,提高了不小生活档次,乃至用的燃料都不是普通木柴,而是煤炭。
但奇怪的是,她手里的钱跟票好似花不完用不尽?
见这回是彻底瞒不下去了,陶湘也有心理准备,以前她不说是怕被人惦记打主意,但现在她在旮沓屯地位拔高,说出去也无所谓。
“我父母都是烈士,所以作为家属,我每个月都可以领到国家发放的补助,平日里买买东西是够用了……”具体多少陶湘没说,但看她往日做派显然不会少。
话音刚落,四合院突得又一阵惊诧哄然,众人只以为陶知青手中看似怎么也花不完的钱票是从城里带来的,谁曾想烈士津贴竟然都掌在她一个女娃子手里。
月月能领到的钱粮不菲,家里的大人爷奶也肯?
陶湘此刻没耐心理会别人的碎语,她还在生气自己的隔间被翻踩得一塌糊涂的事,因此只对男知青说道:“帮我抬屋里去吧。”
“成!”被点名的男知青高兴地将手里的橄榄糖塞在衣兜里,弯腰准备去抱篓子。
周围一群婆婆婶子也连忙主动讨好地围拢上来搭手:“陶知青,俺也帮你……”
看着自己的篓子被几双手争先恐后抱着,陶湘:“……”
像是知道了什么大不了的秘密,进屋的众人个个换上了恭维的面容,也不着急走,你一句我一句一个劲地问陶湘家里的事,像是要挖出她的祖宗八代,实在扰得人不胜其烦。
最后还幸亏陈阿婆出马,以要做晚饭为由,把所有人请了出去,陶湘的耳根子这才落了个清净。
折腾这么久,外面天几乎完全黑了,想起自己的屋子还没收拾,陶湘拒绝了陈阿婆好心要帮忙的提议,勉强憋着气点了两只蜡烛开始独自归整。
蜡烛用的料好,火苗极大,照得隔间里亮堂堂的,可陶湘的心却明亮不起来。
地上的干泥印被铲下扫尽,连同床底下翻乱的铝箱和箱匣也需要重新安放。
前夜拿首饰匣子的时候,陶湘用来装夏季衣物和贵重物品的行李箱恰巧没有上锁,因此别人来开时很容易就被打开了。
不出意外,里面的衣裳杂乱,一些原本归纳好不穿的夏衫被翻得不复平整,连同放冬衣的木箱子也同样被人翻看过,箱子里乱杂杂一大团。
更别提放吃食的食匣子,里头最上边的蜜枣跟糖块都不着痕迹少了一些,也不知进了谁的嘴里,瞧得人头疼火大。
陶湘一边一样样重新折叠盘点,一边不免庆幸自己之前开动首饰匣的时候嫌麻烦就直接放进了空间。
好在乱归乱,但丢的不过是点吃的,陶湘又重新查看了一遍,见重要的物品一件没少,这才彻底放下心。
“那帮馋嘴的!”陈阿婆知道了这件事顿时又气又急,也有觉得自己没有帮陶湘看好东西失了职的坐立难安。
眼见老实的陈阿婆一副恨不能下一秒就上门去找人算账的模样,陶湘连忙阻止道:“这哪里找得到谁干的?白天进来的人多,是断然不会有人认的……”
贸然一个个找上门,只会做无用功,也徒白引起反感。
“也怪俺腿脚不好,果果人又小,拦不住……”陈阿婆解释的时候满脸懊恼,还亏了她喊堂侄女陈丹桂看着,结果还是被人偷摸走东西。
“跟阿婆你没什么关系,是我今天出去的时候没有关好自己的门。”陶湘吸了吸鼻子,感冒后的鼻音浓重得像是委屈哭泣过。
当然并不是,却惹得陈阿婆内心更愧疚了。
在陈家住了小半年时间,尽管生活窘困条件简陋,但陶湘着实闲静惯了,原本箱匣房门上锁的习惯也不知丢到了哪去,这才遭了这么一件糟心事,以后是不敢再忘了。
想着这些的陶湘深吸一口,又吐出胸口小半口郁气,一时没有再说话。
陈阿婆也气得很,西厢里的气氛一时冷凝下来,只有安静待在角落里的果果一双晶亮眼睛眨动不已,想说些什么挪动唇瓣又踌躇胆怯的样子。
突然,屋后极清晰的“吱嘎”一声木门响,隐隐有含糊不清的男人交谈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