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屯里人肯定没几家有墨水或是笔的,知青倒还有可能,然而陶湘并不知道男知青们住在哪家,而女知青们那就更不愿意去了,没得被缠上借票借钱,活活惹上一身骚。
陶湘托着腮左思右想,觉得旮沓屯里可能有笔的熟人就一个,住在后头牛棚里的顾同志。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笔墨纸砚总该有些吧,要是没有,去看看也好,毕竟都这么多时日未见了。
想到这里,陶湘一把推开椅子,开始在床底下翻箱倒柜,准备带些礼品去拜访顾老。
潜意识里,她还不太想承认自己的真实意图是想见顾景恩。
之前在供销社买的糕饼糖果,除了一部分放在空间,大多数都放在床下新做的点心匣子里,由于空间拿取方便,因此空间里头的都快被吃完了,而匣子中还剩有许多。
陶湘寻了张之前吃剩下的酥饼油纸,包了三四块桃酥,想想又抓了几把奶糖一同包起来,这才觉得包裹鼓囊好看了些。
“阿婆,我出去借只笔!”陶湘同在门外晒太阳的陈阿婆打了声招呼,便出了门。
正在屋里帮陈阿婆铺着架子床的陈丹桂听见动静连忙走出来:“姨婆,陶知青这是要去哪啊?”
陈阿婆正闭眼打着瞌睡,闻言眼睛都没睁:“人家不是说了,要去借笔?”
可陈丹桂看着陶湘拎东西出院门的背影,心里还是觉得疑窦。
她实则铺床,其实忍不住盯了在隔间找东西的陶知青一下午,知青的房里像是放了不少好东西,就连拎着的那袋也像是供销社里高价的点心。
这时只听得陈阿婆询问了一声:“丹桂啊?床铺好没有?姨婆想进去睡了。”
“铺好了,俺这就抱你!”
被母亲再三吩咐要奉承好姨婆的陈丹桂再顾不得多想其他,连忙把陈阿婆抱了进去。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以后再也不随便说要加更的胡话了,做不到还挺丢人的嘤┭┮﹏┭┮
第二十三章
陶湘第三次轻车熟路来到牛棚的时候, 顾同志恰巧不在,牛棚里只有看门的顾老一个。
夕阳西下,高高的枯树枝上一群乌鸦在“啊啊”叫着, 声音嘈杂不已。
老先生正弯腰提着一把铁钎往墙角砖石堆搭起来的膝盖高简陋灶台里塞树枝生火,旁边地上放着一只小小的旧铝锅, 铝锅的盖子已经严重变了形,盖不怎么严紧。
陶湘走近的时候从细缝间垂眸一瞧, 锅里面尽是一些切成小块的沤烂红薯块, 还有就是半锅子水。
陈阿婆家纵然也吃的这个,但起码还有一些别的杂粮或菜干可以掺和着, 单吃白心红薯,可谁都吃不下,噎得慌。
旮沓屯专种白心的红薯,这种红薯产量最大,但也最不好吃, 内芯发干发白,还有不易消化的老硬丝, 吃多了堆积在肠胃里会胀气便秘, 是旧时地主家专门种给猪吃的猪食,然而现在却成了这片疙瘩人的主粮。
这个时代人分三六九等, 粮食也分三六九等。
旮沓屯里稍好些的红薯都分给了成分良好的屯民,至于成分不好的以及下放而来的臭老九们只配吃烂的破的。
谁还没个窘迫的时候,陶湘看在眼里,面上却没有显露半分, 更不会小瞧。
像顾老这种有大本事的知识分子,如今被下放都是暂时的,只要熬到日后平反,未来多的是锦绣前程福荫后辈。
“顾老,我来看您了。”陶湘露出了抹笑,看上去乖巧又白净,像个城里来的乖崽。
听到动静的顾老转了个身,在瞧清是陶湘后,皱瘪的表情顿时乐呵起来:“是陶知青啊……”
“快来,爷爷给你找张凳子坐……”说着,顾老开始四下寻找着板凳,见找不着,便加快了脚步走到牛棚里去拿。
陶湘一边跟着走,一边连连推拒:“不要麻烦了,我就来看看,给您送点东西就走……”
话是这么说,但顾老还是执意从里头寻了张凳子给陶湘坐,而陶湘也是第一次看清楚牛棚里的景象。
很小的棚房,大概只有小半个西厢那么大,挤住着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却丝毫不见杂乱,稍显单薄的被褥都是叠整齐的,房子里空气也干净。
尽管像样的家具稀少,但并不空荡,唯一显眼的是满屋子中被采集晒干的中药,很多,像是个小小药材铺。
为了表示礼貌,坐在棚屋门前的陶湘只顺势往里掠看过一眼,很快就移开了视线。
她将手里一路拎来的油纸包递给顾老:“前阵子去镇上供销社多买了些糖块油酥,吃着还算新鲜,给您带了些尝尝……”
“咦,顾同志怎么不在啊?”陶湘四下看了一眼,故作不经意地问道。
“那小子进山去了,回来怕是有一会儿呢!”顾老捏着陶湘时不时投喂过来的吃食,只觉得苦巴巴的嘴里终于有了些滋味,“对了,你住着的那家伤好些了没有?”
陈阿婆受伤的事旮沓屯里众所周知,更遑论就住在墙外的顾家,自然也有所耳闻。
听老先生念叨起陈阿婆的伤势,陶湘正愁没法子拖延时间等顾景恩回来,当下便详详细细地回答起来。
从陈阿婆伤重进镇上医院,再到如今请了个表侄孙女在家照顾,一连说了许久。
期间,顾老曾仔细询问过陈阿婆的伤况,陶湘闻着旁边牛棚里传来的阵阵药香,不禁有了个猜测:“顾老,您该不会是老中医吧?”
陶湘托着腮左思右想,觉得旮沓屯里可能有笔的熟人就一个,住在后头牛棚里的顾同志。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笔墨纸砚总该有些吧,要是没有,去看看也好,毕竟都这么多时日未见了。
想到这里,陶湘一把推开椅子,开始在床底下翻箱倒柜,准备带些礼品去拜访顾老。
潜意识里,她还不太想承认自己的真实意图是想见顾景恩。
之前在供销社买的糕饼糖果,除了一部分放在空间,大多数都放在床下新做的点心匣子里,由于空间拿取方便,因此空间里头的都快被吃完了,而匣子中还剩有许多。
陶湘寻了张之前吃剩下的酥饼油纸,包了三四块桃酥,想想又抓了几把奶糖一同包起来,这才觉得包裹鼓囊好看了些。
“阿婆,我出去借只笔!”陶湘同在门外晒太阳的陈阿婆打了声招呼,便出了门。
正在屋里帮陈阿婆铺着架子床的陈丹桂听见动静连忙走出来:“姨婆,陶知青这是要去哪啊?”
陈阿婆正闭眼打着瞌睡,闻言眼睛都没睁:“人家不是说了,要去借笔?”
可陈丹桂看着陶湘拎东西出院门的背影,心里还是觉得疑窦。
她实则铺床,其实忍不住盯了在隔间找东西的陶知青一下午,知青的房里像是放了不少好东西,就连拎着的那袋也像是供销社里高价的点心。
这时只听得陈阿婆询问了一声:“丹桂啊?床铺好没有?姨婆想进去睡了。”
“铺好了,俺这就抱你!”
被母亲再三吩咐要奉承好姨婆的陈丹桂再顾不得多想其他,连忙把陈阿婆抱了进去。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以后再也不随便说要加更的胡话了,做不到还挺丢人的嘤┭┮﹏┭┮
第二十三章
陶湘第三次轻车熟路来到牛棚的时候, 顾同志恰巧不在,牛棚里只有看门的顾老一个。
夕阳西下,高高的枯树枝上一群乌鸦在“啊啊”叫着, 声音嘈杂不已。
老先生正弯腰提着一把铁钎往墙角砖石堆搭起来的膝盖高简陋灶台里塞树枝生火,旁边地上放着一只小小的旧铝锅, 铝锅的盖子已经严重变了形,盖不怎么严紧。
陶湘走近的时候从细缝间垂眸一瞧, 锅里面尽是一些切成小块的沤烂红薯块, 还有就是半锅子水。
陈阿婆家纵然也吃的这个,但起码还有一些别的杂粮或菜干可以掺和着, 单吃白心红薯,可谁都吃不下,噎得慌。
旮沓屯专种白心的红薯,这种红薯产量最大,但也最不好吃, 内芯发干发白,还有不易消化的老硬丝, 吃多了堆积在肠胃里会胀气便秘, 是旧时地主家专门种给猪吃的猪食,然而现在却成了这片疙瘩人的主粮。
这个时代人分三六九等, 粮食也分三六九等。
旮沓屯里稍好些的红薯都分给了成分良好的屯民,至于成分不好的以及下放而来的臭老九们只配吃烂的破的。
谁还没个窘迫的时候,陶湘看在眼里,面上却没有显露半分, 更不会小瞧。
像顾老这种有大本事的知识分子,如今被下放都是暂时的,只要熬到日后平反,未来多的是锦绣前程福荫后辈。
“顾老,我来看您了。”陶湘露出了抹笑,看上去乖巧又白净,像个城里来的乖崽。
听到动静的顾老转了个身,在瞧清是陶湘后,皱瘪的表情顿时乐呵起来:“是陶知青啊……”
“快来,爷爷给你找张凳子坐……”说着,顾老开始四下寻找着板凳,见找不着,便加快了脚步走到牛棚里去拿。
陶湘一边跟着走,一边连连推拒:“不要麻烦了,我就来看看,给您送点东西就走……”
话是这么说,但顾老还是执意从里头寻了张凳子给陶湘坐,而陶湘也是第一次看清楚牛棚里的景象。
很小的棚房,大概只有小半个西厢那么大,挤住着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却丝毫不见杂乱,稍显单薄的被褥都是叠整齐的,房子里空气也干净。
尽管像样的家具稀少,但并不空荡,唯一显眼的是满屋子中被采集晒干的中药,很多,像是个小小药材铺。
为了表示礼貌,坐在棚屋门前的陶湘只顺势往里掠看过一眼,很快就移开了视线。
她将手里一路拎来的油纸包递给顾老:“前阵子去镇上供销社多买了些糖块油酥,吃着还算新鲜,给您带了些尝尝……”
“咦,顾同志怎么不在啊?”陶湘四下看了一眼,故作不经意地问道。
“那小子进山去了,回来怕是有一会儿呢!”顾老捏着陶湘时不时投喂过来的吃食,只觉得苦巴巴的嘴里终于有了些滋味,“对了,你住着的那家伤好些了没有?”
陈阿婆受伤的事旮沓屯里众所周知,更遑论就住在墙外的顾家,自然也有所耳闻。
听老先生念叨起陈阿婆的伤势,陶湘正愁没法子拖延时间等顾景恩回来,当下便详详细细地回答起来。
从陈阿婆伤重进镇上医院,再到如今请了个表侄孙女在家照顾,一连说了许久。
期间,顾老曾仔细询问过陈阿婆的伤况,陶湘闻着旁边牛棚里传来的阵阵药香,不禁有了个猜测:“顾老,您该不会是老中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