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这工夫,她简单的给自己和孩子洗了脸和手,又往屋外张望了几眼,后来索性抱着孩子走到了外头,站在高处往滩涂方向喊:“豪豪!回家吃饭了!”
相较于懵懂无知的小儿子,五岁的大儿子在这段时间的变化,才让刘秀红最为心痛。
以往,大儿子豪豪最是淘气好动了,整日里话多的烦人,成天上蹿下跳的,跟个小皮猴儿似的。可自打大半月前丈夫出事后,豪豪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见天的往外跑,恨不得扎根在滩涂上,不到饭点不着家,有时候还要她催着才回家。
而滩涂那块儿……
刘秀红咽下了满嘴的苦涩,站在门前望着由远及近的大儿子,到底没忍心责怪,只淡淡的道:“先吃饭吧。”
“嗯。”豪豪跟只穿着小肚兜的弟弟不同,他是光着上身只穿了个裤衩,头上身上都是水珠子,也不知道是海水还是汗水。
他回了家就先将手里的竹篮往地上一放,转身就走到了饭桌前,也懒得坐下来,就站在桌子边上,大口大口的吃起了早饭。
刘秀红瞥了眼豪豪拿回家的竹篮,见里头盛了不少鱼虾蟹贝壳海菜,乱七八糟的堆了半个篮子,心里略一盘算,便道:“中午给你们煮羹吃。”
羹算是他们沿海这一带常见的吃法了,不拘往里头放菜还是肉,或者鱼虾蟹乱放一气,煮成糊糊状就是一道羹汤了。要是加点儿面,还能做成面羹,既当菜又当饭,还省了放油,大人小孩都吃的。
又见儿子吃得凶,刘秀红劝他:“慢点儿吃。”
豪豪不听:“我吃完饭还要去滩涂上呢!”
海边长大的孩子,倒是清楚涨退潮的时间,再说滩涂边上有的是人,因此刘秀红并不担心儿子出事,却还是道:“等日头高了就回家歇着。”
“妈,爹今天回来吗?他啥时候才回家呢?”五岁的豪豪其实不太清楚生死问题,几大口呼噜完碗里的米粥,他一抹嘴,“算了,我还是去等着吧。”
拿上刘秀红刚腾出来的竹篮,他光着脚丫子飞一般的跑出了家门。
刘秀红目送大儿子跑得没了人影,这才端着碗喂小儿子吃饭,等下她还要带着儿子去上工。
丈夫没了,日子总归还得过下去。原先,她补渔网赚的工分是补贴家用,因为孩子太小的缘故,她偶尔会只上半天工,横竖工分是按照时间算的,也没人会说她。可如今不同了,她得靠这活儿养家糊口。
喂完了小儿子,又匆匆的扒拉了一口,刘秀红背上儿子拎起板凳,就出门上工去了。
他们生产队跟其他地界不同,又细分成了农业队和渔业队。这农业队的自然是下地干活,如今是农忙时节,农业队的人连轴转,实在是忙不过来了,还会拨渔业队的过去帮忙。当然,渔业队该出海捕鱼的还是得出海,只是剩下些老弱妇孺,留下来晒鱼补网。
刘秀红娘家婆家都是渔业队的,不会农业队的活儿,就算眼馋那头的高工分,她也只能往晒渔场去。好在,补渔网这活儿她熟,好好干赚的工分勉强也够养活自己和俩孩子了。
八十年代初期的小渔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日子过得不说有多好,起码比前些年可要好上太多了。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最近两年还多了来渔村收鱼的个体户,以前那些投机倒把的活儿也变成合法的了,倒是让小渔村的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眼瞅着晒渔场近在眼前,刘秀红调整了一下背带,让小儿子趴得舒服一些,大步流星的往前头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开新书啦!
求收藏=3=
第002章
晒渔场算是整个生产队里难得的大块地儿,这也是因为他们这儿的地少得可怜,稍微好点儿的都开垦做了农田,就连山地也满是红薯土豆。
偏晒渔场是省不了的,天气好时成排成排的晒鱼,边角处就织网补网,以前开大会时,也会临时征用一下,等地里的收成都上来了还要兼做晒粮的地儿。
这会儿,半个晒渔场都被腾空了,算算日子,地里的粮食也该收上来了。此时的晒渔场里,只有零星几个人站在角落里,等着妇女主任发活儿。
刘秀红过去时,明显的感觉到那几人往自己身上多瞧了两眼,她也没说什么,只低着头上前,说要领织网的活儿。
补渔网明显要轻松很多,但工分也低,干半天才得三个工分。织渔网就不同了,是按照多少网眼多长尺寸来算,干得好就拿得多,当然要是磨洋工的话,怕是还不如补渔网的。
“行吧,自己去拿尼龙绳。”妇女主任看了她一眼,在手里的本子上划拉了两下,指了指旁边。
刘秀红依言领了材料,随便寻了个空地,放下板凳就开始做活儿。这织渔网也是有技巧的,一手竹片一手梭子,不熟练的人怕是得低头凝神细看着,可干熟了的人却是动作灵巧的穿梭引线,轻轻一挑一勾,再打个转儿,一穿一拉,重复个两遍后,一个网眼就织成了。
可就算是熟练工,终日低头做着活儿,时间久了也受不住,这又不像补渔网那样,可以趁着找破损洞眼的机会,活动下筋骨,同周遭的人稍微聊几句。
她在这边已经埋头干上了,其他人却是姗姗来迟。
相较于懵懂无知的小儿子,五岁的大儿子在这段时间的变化,才让刘秀红最为心痛。
以往,大儿子豪豪最是淘气好动了,整日里话多的烦人,成天上蹿下跳的,跟个小皮猴儿似的。可自打大半月前丈夫出事后,豪豪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见天的往外跑,恨不得扎根在滩涂上,不到饭点不着家,有时候还要她催着才回家。
而滩涂那块儿……
刘秀红咽下了满嘴的苦涩,站在门前望着由远及近的大儿子,到底没忍心责怪,只淡淡的道:“先吃饭吧。”
“嗯。”豪豪跟只穿着小肚兜的弟弟不同,他是光着上身只穿了个裤衩,头上身上都是水珠子,也不知道是海水还是汗水。
他回了家就先将手里的竹篮往地上一放,转身就走到了饭桌前,也懒得坐下来,就站在桌子边上,大口大口的吃起了早饭。
刘秀红瞥了眼豪豪拿回家的竹篮,见里头盛了不少鱼虾蟹贝壳海菜,乱七八糟的堆了半个篮子,心里略一盘算,便道:“中午给你们煮羹吃。”
羹算是他们沿海这一带常见的吃法了,不拘往里头放菜还是肉,或者鱼虾蟹乱放一气,煮成糊糊状就是一道羹汤了。要是加点儿面,还能做成面羹,既当菜又当饭,还省了放油,大人小孩都吃的。
又见儿子吃得凶,刘秀红劝他:“慢点儿吃。”
豪豪不听:“我吃完饭还要去滩涂上呢!”
海边长大的孩子,倒是清楚涨退潮的时间,再说滩涂边上有的是人,因此刘秀红并不担心儿子出事,却还是道:“等日头高了就回家歇着。”
“妈,爹今天回来吗?他啥时候才回家呢?”五岁的豪豪其实不太清楚生死问题,几大口呼噜完碗里的米粥,他一抹嘴,“算了,我还是去等着吧。”
拿上刘秀红刚腾出来的竹篮,他光着脚丫子飞一般的跑出了家门。
刘秀红目送大儿子跑得没了人影,这才端着碗喂小儿子吃饭,等下她还要带着儿子去上工。
丈夫没了,日子总归还得过下去。原先,她补渔网赚的工分是补贴家用,因为孩子太小的缘故,她偶尔会只上半天工,横竖工分是按照时间算的,也没人会说她。可如今不同了,她得靠这活儿养家糊口。
喂完了小儿子,又匆匆的扒拉了一口,刘秀红背上儿子拎起板凳,就出门上工去了。
他们生产队跟其他地界不同,又细分成了农业队和渔业队。这农业队的自然是下地干活,如今是农忙时节,农业队的人连轴转,实在是忙不过来了,还会拨渔业队的过去帮忙。当然,渔业队该出海捕鱼的还是得出海,只是剩下些老弱妇孺,留下来晒鱼补网。
刘秀红娘家婆家都是渔业队的,不会农业队的活儿,就算眼馋那头的高工分,她也只能往晒渔场去。好在,补渔网这活儿她熟,好好干赚的工分勉强也够养活自己和俩孩子了。
八十年代初期的小渔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日子过得不说有多好,起码比前些年可要好上太多了。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最近两年还多了来渔村收鱼的个体户,以前那些投机倒把的活儿也变成合法的了,倒是让小渔村的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眼瞅着晒渔场近在眼前,刘秀红调整了一下背带,让小儿子趴得舒服一些,大步流星的往前头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开新书啦!
求收藏=3=
第002章
晒渔场算是整个生产队里难得的大块地儿,这也是因为他们这儿的地少得可怜,稍微好点儿的都开垦做了农田,就连山地也满是红薯土豆。
偏晒渔场是省不了的,天气好时成排成排的晒鱼,边角处就织网补网,以前开大会时,也会临时征用一下,等地里的收成都上来了还要兼做晒粮的地儿。
这会儿,半个晒渔场都被腾空了,算算日子,地里的粮食也该收上来了。此时的晒渔场里,只有零星几个人站在角落里,等着妇女主任发活儿。
刘秀红过去时,明显的感觉到那几人往自己身上多瞧了两眼,她也没说什么,只低着头上前,说要领织网的活儿。
补渔网明显要轻松很多,但工分也低,干半天才得三个工分。织渔网就不同了,是按照多少网眼多长尺寸来算,干得好就拿得多,当然要是磨洋工的话,怕是还不如补渔网的。
“行吧,自己去拿尼龙绳。”妇女主任看了她一眼,在手里的本子上划拉了两下,指了指旁边。
刘秀红依言领了材料,随便寻了个空地,放下板凳就开始做活儿。这织渔网也是有技巧的,一手竹片一手梭子,不熟练的人怕是得低头凝神细看着,可干熟了的人却是动作灵巧的穿梭引线,轻轻一挑一勾,再打个转儿,一穿一拉,重复个两遍后,一个网眼就织成了。
可就算是熟练工,终日低头做着活儿,时间久了也受不住,这又不像补渔网那样,可以趁着找破损洞眼的机会,活动下筋骨,同周遭的人稍微聊几句。
她在这边已经埋头干上了,其他人却是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