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众爱卿平身。皇帝在龙椅上坐下。
四爷跟着起身,才看见在龙椅旁站着的太子,显然太子是随同皇帝一同进殿。
这次大朝主要商议修书一事,内阁都有什么章程?皇帝直接问向张英。
已经是花甲之年的张英从文官之首站了出来,回皇上,内阁认为这是应该由翰林院撰修,可令皇子协同。张英已经快要致仕,一点也不愿意掺合进皇子之间的争斗,这么说也不过是谁也不想得罪。
他自己倒没什么反正也快退了,但他不能不顾儿子,二儿子可是刚进南书房。
不论是太子一方还是大皇子三皇子都对这个回答不满意,让翰林院撰修,那还有他们什么事?就算掺合进去,最多不过是走个过场镀层金,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好处。
太子当场对皇帝说,汗阿玛,修书一事事关重大,翰林院没有个领头之人难当此重任,儿臣愿请命当这个领头之人。
大皇子也站了出来,汗阿玛,太子是储君平日里繁忙,大概顾及不到这件事,还是由儿子来吧,儿子愿意跟老三一同主持这修书之事。
这次上朝的皇子当中,只有被封了爵位的皇子,自九阿哥往下的小阿哥都没有资格来上朝。
八贝勒出来支持大皇子,汗阿玛,大哥善武,三哥从文,两人双剑合璧,一定能够办好这件事儿。他照例支持养母的儿子。
五阿哥和七阿哥在一旁作壁上观,四爷也同样置身事外。
太子一下子被三个兄弟合起来围攻,有些招架不住了,就忙给老四使眼色,在太子眼里,一直支持他的老四属于太子党,所以这不就找老四解围了。
皇帝同样想知道四子的回答,毕竟皇帝可是知道,那套标点符号就是他那个格格弄出来的。
胤禛,之前朕让你做个章程出来,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四爷站了的出来,单膝跪地,手里捧着一个折子举到眉高处,才沉声道:回汗阿玛的话,儿臣仅有一些浅薄的看法已经写在这折子里。
哦?皇帝来了兴趣,快快呈上来。
身边有太监下的台阶,双手接过四爷手中的折子,回到龙椅身边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后打开,虽然看的很认真,但脸上却没有露出什么表情。
一旁的三皇子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想起谁才是最先提起修书的人,不正是老四家的吗?
随后他又安慰自己,不过是一个女子,能有什么好法子,之前提起修书,想必不过是灵光一闪。
皇帝看完折子后,扫了一眼下面的四子,这折子一看就不像是老四的风格,里面带着股掩都掩盖不住的商人气息,不要想,他就知道是谁出的主意,看来老四还挺信任他那个格格。
不过这法子,皇帝也不得不拍案叫绝,国库里确实缺银子,这主意一出,即省了一笔银子,又赢得天下文人的心,可谓是一箭双雕!
皇帝将折子递还给旁边的太监,给文华殿大学士送去。然后对张英说,张爱卿,你也来看看老四的折子。
张英从太监手里接过折子后,哆嗦着手掏出眼镜,才打开看。
大概是年纪大了,看折子都慢了许多,皇帝花了几分钟就看完了,张英足足看了有十分钟。
看完之后,他感叹一声,老了老了,竟然没想出这么个好主意,真是有负皇上圣恩。四皇子聪慧过人,这个主意大善!
皇帝笑道:张爱卿是朕的股肱之臣,就不要自谦了。老四不过是有些急才,容不得你这么夸奖。
随即又道:那这件事就按老四折子上所说,着翰林院、太子、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一同主持审书一事,招民间大儒一同参与终审,传命天下,可民间自行修书,修书需通过朝廷审核定稿后才可出版。皇帝一口气将几个有爵位的儿子都塞了进去。
太子和其他皇子一同跪下接旨,才知道老四在折子里究竟说了什么,搞了半天,一块大馅饼,变成了人人有份。
三皇子有些恍惚,明明自己提出来的事,为何最后这么多人掺合进来?随后又想到报纸一事,当即不再犹豫,回去后就要将这件事办妥,可不能再让其他人抢了先。
下朝后,四爷原本也要跟着其他人散去的,不过还有一件事得私下禀报给汗阿玛,所以又转了道去了旁边的澹宁居。
不承想太子也在,四爷跟皇帝和太子请安。
太子笑着问他,四弟,找汗阿玛是有何事?
四爷这才回答:回太子的话,弟弟是为了牛痘一事而来。
正在品茶的皇帝,端着杯子开口:牛痘?牛痘怎么了?
四爷当即道:昨日儿子的大阿哥种痘,请来了叶太医。儿子从叶太医口中得知,种牛痘一事出现了僵局,城外的百姓惧牛痘如虎,盖因有传闻说种上牛痘会长出牛角。
无稽之谈!皇帝哼了一声,才问向一旁的太子,胤礽,你有什么办法解除百姓所忌?
见皇帝在考较太子,四爷自觉退到一旁。
汗阿玛,而且儿子觉得此事可因势导之。
皇帝不置可否,示意他继续。
百姓恐惧的不过是对未知之事不了解,可命各地属官下到地方跟百姓讲解。或以身作则种痘,令百姓解除忧惧。
见皇帝并未有什么表示,太子心里忐忑又继续道:也可将种痘之人数作为地方官政绩考核。
皇帝点了点头,太子这想法很好,不过回去后再好好想想,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言两语将太子打发后,皇帝再看向四子。
说吧,你提起这事,可是已经有了好的解决办法?
四爷忙恭敬道:回汗阿玛的话,儿子手下有门人给儿子提了建议。
说着再次掏出一本折子呈给了皇帝。
皇帝翻开看看,随即嘴角露出笑意,看来你对于这个门人挺信任的,想必之前的折子,也没少给你出主意。
两件事都跟报纸有关,看得出来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报纸毕竟是新鲜事物,没几个人想到通过它达到目的,这就是思维的惯性,如同太子一样,压根就没有想到从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上面着手。若是没有这份折子,皇帝大概会同意太子的办法。
之所以让太子先离开,就是皇帝已经料到四子肯定有了解决办法,避免太子丢了脸面,才会让他先行避开。
四爷面上有些狼狈,回汗阿玛的话,之前折子确实不是出自儿子之手。
皇帝却豪不在意道:你的门人提的意见,自然是归你,朕还挺高兴你能知人善用,用才不拘一格。世不患无才,而患无用之之道。谋人取才,用人取德,不计身份取才,这一点你做的很好。
儿子多谢汗阿玛教导。
四爷跟着起身,才看见在龙椅旁站着的太子,显然太子是随同皇帝一同进殿。
这次大朝主要商议修书一事,内阁都有什么章程?皇帝直接问向张英。
已经是花甲之年的张英从文官之首站了出来,回皇上,内阁认为这是应该由翰林院撰修,可令皇子协同。张英已经快要致仕,一点也不愿意掺合进皇子之间的争斗,这么说也不过是谁也不想得罪。
他自己倒没什么反正也快退了,但他不能不顾儿子,二儿子可是刚进南书房。
不论是太子一方还是大皇子三皇子都对这个回答不满意,让翰林院撰修,那还有他们什么事?就算掺合进去,最多不过是走个过场镀层金,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好处。
太子当场对皇帝说,汗阿玛,修书一事事关重大,翰林院没有个领头之人难当此重任,儿臣愿请命当这个领头之人。
大皇子也站了出来,汗阿玛,太子是储君平日里繁忙,大概顾及不到这件事,还是由儿子来吧,儿子愿意跟老三一同主持这修书之事。
这次上朝的皇子当中,只有被封了爵位的皇子,自九阿哥往下的小阿哥都没有资格来上朝。
八贝勒出来支持大皇子,汗阿玛,大哥善武,三哥从文,两人双剑合璧,一定能够办好这件事儿。他照例支持养母的儿子。
五阿哥和七阿哥在一旁作壁上观,四爷也同样置身事外。
太子一下子被三个兄弟合起来围攻,有些招架不住了,就忙给老四使眼色,在太子眼里,一直支持他的老四属于太子党,所以这不就找老四解围了。
皇帝同样想知道四子的回答,毕竟皇帝可是知道,那套标点符号就是他那个格格弄出来的。
胤禛,之前朕让你做个章程出来,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四爷站了的出来,单膝跪地,手里捧着一个折子举到眉高处,才沉声道:回汗阿玛的话,儿臣仅有一些浅薄的看法已经写在这折子里。
哦?皇帝来了兴趣,快快呈上来。
身边有太监下的台阶,双手接过四爷手中的折子,回到龙椅身边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后打开,虽然看的很认真,但脸上却没有露出什么表情。
一旁的三皇子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想起谁才是最先提起修书的人,不正是老四家的吗?
随后他又安慰自己,不过是一个女子,能有什么好法子,之前提起修书,想必不过是灵光一闪。
皇帝看完折子后,扫了一眼下面的四子,这折子一看就不像是老四的风格,里面带着股掩都掩盖不住的商人气息,不要想,他就知道是谁出的主意,看来老四还挺信任他那个格格。
不过这法子,皇帝也不得不拍案叫绝,国库里确实缺银子,这主意一出,即省了一笔银子,又赢得天下文人的心,可谓是一箭双雕!
皇帝将折子递还给旁边的太监,给文华殿大学士送去。然后对张英说,张爱卿,你也来看看老四的折子。
张英从太监手里接过折子后,哆嗦着手掏出眼镜,才打开看。
大概是年纪大了,看折子都慢了许多,皇帝花了几分钟就看完了,张英足足看了有十分钟。
看完之后,他感叹一声,老了老了,竟然没想出这么个好主意,真是有负皇上圣恩。四皇子聪慧过人,这个主意大善!
皇帝笑道:张爱卿是朕的股肱之臣,就不要自谦了。老四不过是有些急才,容不得你这么夸奖。
随即又道:那这件事就按老四折子上所说,着翰林院、太子、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一同主持审书一事,招民间大儒一同参与终审,传命天下,可民间自行修书,修书需通过朝廷审核定稿后才可出版。皇帝一口气将几个有爵位的儿子都塞了进去。
太子和其他皇子一同跪下接旨,才知道老四在折子里究竟说了什么,搞了半天,一块大馅饼,变成了人人有份。
三皇子有些恍惚,明明自己提出来的事,为何最后这么多人掺合进来?随后又想到报纸一事,当即不再犹豫,回去后就要将这件事办妥,可不能再让其他人抢了先。
下朝后,四爷原本也要跟着其他人散去的,不过还有一件事得私下禀报给汗阿玛,所以又转了道去了旁边的澹宁居。
不承想太子也在,四爷跟皇帝和太子请安。
太子笑着问他,四弟,找汗阿玛是有何事?
四爷这才回答:回太子的话,弟弟是为了牛痘一事而来。
正在品茶的皇帝,端着杯子开口:牛痘?牛痘怎么了?
四爷当即道:昨日儿子的大阿哥种痘,请来了叶太医。儿子从叶太医口中得知,种牛痘一事出现了僵局,城外的百姓惧牛痘如虎,盖因有传闻说种上牛痘会长出牛角。
无稽之谈!皇帝哼了一声,才问向一旁的太子,胤礽,你有什么办法解除百姓所忌?
见皇帝在考较太子,四爷自觉退到一旁。
汗阿玛,而且儿子觉得此事可因势导之。
皇帝不置可否,示意他继续。
百姓恐惧的不过是对未知之事不了解,可命各地属官下到地方跟百姓讲解。或以身作则种痘,令百姓解除忧惧。
见皇帝并未有什么表示,太子心里忐忑又继续道:也可将种痘之人数作为地方官政绩考核。
皇帝点了点头,太子这想法很好,不过回去后再好好想想,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言两语将太子打发后,皇帝再看向四子。
说吧,你提起这事,可是已经有了好的解决办法?
四爷忙恭敬道:回汗阿玛的话,儿子手下有门人给儿子提了建议。
说着再次掏出一本折子呈给了皇帝。
皇帝翻开看看,随即嘴角露出笑意,看来你对于这个门人挺信任的,想必之前的折子,也没少给你出主意。
两件事都跟报纸有关,看得出来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报纸毕竟是新鲜事物,没几个人想到通过它达到目的,这就是思维的惯性,如同太子一样,压根就没有想到从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上面着手。若是没有这份折子,皇帝大概会同意太子的办法。
之所以让太子先离开,就是皇帝已经料到四子肯定有了解决办法,避免太子丢了脸面,才会让他先行避开。
四爷面上有些狼狈,回汗阿玛的话,之前折子确实不是出自儿子之手。
皇帝却豪不在意道:你的门人提的意见,自然是归你,朕还挺高兴你能知人善用,用才不拘一格。世不患无才,而患无用之之道。谋人取才,用人取德,不计身份取才,这一点你做的很好。
儿子多谢汗阿玛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