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
弘晙阿哥眼巴巴地撒娇,十三叔还是笑,十四叔还是气哼哼的样子,一脸不忿地说道:“也没什么了不起。”
“海宁、上虞一带,自元代,明代开始就多是海患,海潮给当地人造成很大灾难。元代、明代的时候筑提塘,提基尽是浮沙,多次崩塌……”
胤祯用不以为意的口气讲述朱轼的故事,听得弘晙阿哥大眼睛闪亮,好想去见一见。
朱轼大人办理政事十分勤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办、亲自过问。而且自奉廉洁,以身作则,把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号通国第一。特别是他治海水,更是功绩著显。
经过他的实地考查,反复研究,发明一种,用松树、杉树等耐水木材,做成长丈余、高四尺的水柜。
内塞碎石,横贴堤基,使其坚固。再用大石高筑堤身,附堤别筑坦坡,高度大约为堤身的一半,仍然用木柜为主干,外面砌巨石二三层用来保护堤脚,从此以后海担坚固,沿海的老百姓免除了水患。
而且他在任上奖廉惩贪,浙江的整体风气为之一肃,民心归于朝廷,实在是功劳不小。
十三阿哥胤祥摸摸小侄子的光脑门,语气里带着一股骄傲,“大清国有很多清官,很多为国为民的好官,比如现在的苏州知府施世纶,上次你阿玛在信里就很是夸奖。”
“东南沿海一带,经过他们几代人的治理,才有今日的稳定。虽然还是有很多大贪小贪,不平之事,可总体上都是好的。”否则就开国之初东南沿海一带的乱象,胤祥真不敢想象他四哥去了这一趟会如何。
胤祥默默地看着小侄子,带笑的眼睛里含有一种期待,弘晙阿哥不大明白,但是他看懂了十三叔的骄傲之情。
弘晙阿哥也为大清国有这些清廉聪明的官员骄傲。
“十三叔,弘晙知道。”弘晙阿哥昂首挺胸,语气慷慨,“他们都是好官,都是道德高尚的人,应该和泰伯一样为历史记载,为天下人传颂赞扬。”
“十三叔,张伯行在江苏做巡抚,施世纶在苏州做知府,河道总督衙门也在江苏,河道总督如果贪污,他们会打起来吗?”
弘晙记得阿玛提过,张伯行因为参奏噶礼被玛法大骂一顿,后来查清噶礼的不法之举,才是官复原职,弘晙阿哥小小的担心,“十三叔,我们到了江苏,要帮忙吗?弘晙去帮张伯行大人啊。”
弘晙阿哥要“路与不平,仗义相助”,十三叔愣住,十四叔重重咳嗽一声,“《论语》背完了?”
第90章
“《论语》背完了?”十四叔一句话, 弘晙阿哥呆住。
一腔英雄梦一下子被戳破, 弘晙阿哥满腹豪情奈何他不光是六岁的小娃娃, 还是“待罚”之身,乌溜溜的大眼睛看向十三叔和十四叔,可怜巴巴。
十三叔反应过来,笑眯眯地接着说道:“背完了《论语》, 还有《礼记》《尚书》……四书五经都要背会。”
弘晙阿哥一张胖脸皱巴成一团,可是他答应了玛法要接受“惩罚”, 那就要做到。
“十三叔”弘晙阿哥扑到十三叔怀里撒娇, 小嗓门好不委屈。
十三叔赞扬地看一眼十四弟,抱着小侄子哄劝,“这些事儿,都有大人处理, 弘晙还小,只管读书, 乖乖的,知道吗?”
“知道”弘晙阿哥回答的心不甘情不愿,尾音拖得老长。
…………
十四阿哥胤祯因为之前德州知府的事情郁闷,还因为不想“出名”压制消息, 导致德州之事成了大好事名声也没他的份儿,更郁闷。
和小侄子提起朱轼,也因为朱轼不搭理他的招揽,反而欣赏四哥的作风心怀不满。
但是不管如何,这都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事情, 他并不想小侄子参与进这些事儿。
胤祥重重地拍拍十四弟的肩膀,虽然因着十四弟接二连三的,那个“坏运气”,挺乐呵,可也真心感佩他对弘晙的这一份心意。
胤祯从鼻子里哼一声,骄傲地一抬头,不搭理老冤家十三哥。
皇上得知十四儿子的行为,冷哼一声,没在计较他这些日子的上蹿下跳。
大臣们对皇上心思的把握又多了一分,四福晋隐约察觉到,只管照顾儿子,行事更为谨慎小心。
各人暗自琢磨,满船上,只有弘晙阿哥心思透明,每天为了多玩耍一会儿“刻苦”学习,撒娇耍赖,各种方法用尽。
一路上随着龙舟慢悠悠地继续南下,不同于弘晙的阿玛,四爷南下一路披荆斩棘,留下“凶名”一片,弘晙阿哥的一路上,是留下无数可亲可爱的小故事。
老百姓津津乐道他们的小四阿哥,多么多么的聪明可爱,长得多好,和他玛法“微服私访”,吃了哪家的美食,听了哪家的曲子,夸了哪个匠人……
咳咳,大人们都不理会他“工科考试”的话,阿玛帮忙寻找黄履庄也没个下落,弘晙阿哥表示要自己寻访“能工巧匠”。
皇上对于乖孙孙的小乐趣无可奈何,虽说是士农工商阶级分明,可若是哪个地方真有黄履庄那样的“能工巧匠”,他还能不知道?
不过乖孙孙眼神好,发现了几个好苗子,皇上也高兴。
龙舟过了临州,到了聊城,弘晙阿哥因为玛法的一句“老百姓可不知道小四阿哥背不出来《论语》哦”,有了名声的小包袱。为了给喜欢他的小娃娃做个好榜样,一直乖乖地跟着老师念书学习。
“海宁、上虞一带,自元代,明代开始就多是海患,海潮给当地人造成很大灾难。元代、明代的时候筑提塘,提基尽是浮沙,多次崩塌……”
胤祯用不以为意的口气讲述朱轼的故事,听得弘晙阿哥大眼睛闪亮,好想去见一见。
朱轼大人办理政事十分勤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办、亲自过问。而且自奉廉洁,以身作则,把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号通国第一。特别是他治海水,更是功绩著显。
经过他的实地考查,反复研究,发明一种,用松树、杉树等耐水木材,做成长丈余、高四尺的水柜。
内塞碎石,横贴堤基,使其坚固。再用大石高筑堤身,附堤别筑坦坡,高度大约为堤身的一半,仍然用木柜为主干,外面砌巨石二三层用来保护堤脚,从此以后海担坚固,沿海的老百姓免除了水患。
而且他在任上奖廉惩贪,浙江的整体风气为之一肃,民心归于朝廷,实在是功劳不小。
十三阿哥胤祥摸摸小侄子的光脑门,语气里带着一股骄傲,“大清国有很多清官,很多为国为民的好官,比如现在的苏州知府施世纶,上次你阿玛在信里就很是夸奖。”
“东南沿海一带,经过他们几代人的治理,才有今日的稳定。虽然还是有很多大贪小贪,不平之事,可总体上都是好的。”否则就开国之初东南沿海一带的乱象,胤祥真不敢想象他四哥去了这一趟会如何。
胤祥默默地看着小侄子,带笑的眼睛里含有一种期待,弘晙阿哥不大明白,但是他看懂了十三叔的骄傲之情。
弘晙阿哥也为大清国有这些清廉聪明的官员骄傲。
“十三叔,弘晙知道。”弘晙阿哥昂首挺胸,语气慷慨,“他们都是好官,都是道德高尚的人,应该和泰伯一样为历史记载,为天下人传颂赞扬。”
“十三叔,张伯行在江苏做巡抚,施世纶在苏州做知府,河道总督衙门也在江苏,河道总督如果贪污,他们会打起来吗?”
弘晙记得阿玛提过,张伯行因为参奏噶礼被玛法大骂一顿,后来查清噶礼的不法之举,才是官复原职,弘晙阿哥小小的担心,“十三叔,我们到了江苏,要帮忙吗?弘晙去帮张伯行大人啊。”
弘晙阿哥要“路与不平,仗义相助”,十三叔愣住,十四叔重重咳嗽一声,“《论语》背完了?”
第90章
“《论语》背完了?”十四叔一句话, 弘晙阿哥呆住。
一腔英雄梦一下子被戳破, 弘晙阿哥满腹豪情奈何他不光是六岁的小娃娃, 还是“待罚”之身,乌溜溜的大眼睛看向十三叔和十四叔,可怜巴巴。
十三叔反应过来,笑眯眯地接着说道:“背完了《论语》, 还有《礼记》《尚书》……四书五经都要背会。”
弘晙阿哥一张胖脸皱巴成一团,可是他答应了玛法要接受“惩罚”, 那就要做到。
“十三叔”弘晙阿哥扑到十三叔怀里撒娇, 小嗓门好不委屈。
十三叔赞扬地看一眼十四弟,抱着小侄子哄劝,“这些事儿,都有大人处理, 弘晙还小,只管读书, 乖乖的,知道吗?”
“知道”弘晙阿哥回答的心不甘情不愿,尾音拖得老长。
…………
十四阿哥胤祯因为之前德州知府的事情郁闷,还因为不想“出名”压制消息, 导致德州之事成了大好事名声也没他的份儿,更郁闷。
和小侄子提起朱轼,也因为朱轼不搭理他的招揽,反而欣赏四哥的作风心怀不满。
但是不管如何,这都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事情, 他并不想小侄子参与进这些事儿。
胤祥重重地拍拍十四弟的肩膀,虽然因着十四弟接二连三的,那个“坏运气”,挺乐呵,可也真心感佩他对弘晙的这一份心意。
胤祯从鼻子里哼一声,骄傲地一抬头,不搭理老冤家十三哥。
皇上得知十四儿子的行为,冷哼一声,没在计较他这些日子的上蹿下跳。
大臣们对皇上心思的把握又多了一分,四福晋隐约察觉到,只管照顾儿子,行事更为谨慎小心。
各人暗自琢磨,满船上,只有弘晙阿哥心思透明,每天为了多玩耍一会儿“刻苦”学习,撒娇耍赖,各种方法用尽。
一路上随着龙舟慢悠悠地继续南下,不同于弘晙的阿玛,四爷南下一路披荆斩棘,留下“凶名”一片,弘晙阿哥的一路上,是留下无数可亲可爱的小故事。
老百姓津津乐道他们的小四阿哥,多么多么的聪明可爱,长得多好,和他玛法“微服私访”,吃了哪家的美食,听了哪家的曲子,夸了哪个匠人……
咳咳,大人们都不理会他“工科考试”的话,阿玛帮忙寻找黄履庄也没个下落,弘晙阿哥表示要自己寻访“能工巧匠”。
皇上对于乖孙孙的小乐趣无可奈何,虽说是士农工商阶级分明,可若是哪个地方真有黄履庄那样的“能工巧匠”,他还能不知道?
不过乖孙孙眼神好,发现了几个好苗子,皇上也高兴。
龙舟过了临州,到了聊城,弘晙阿哥因为玛法的一句“老百姓可不知道小四阿哥背不出来《论语》哦”,有了名声的小包袱。为了给喜欢他的小娃娃做个好榜样,一直乖乖地跟着老师念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