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正是因为了解四哥,胤祯对四哥退位的打算并没有感到特别惊讶。
第93章 二更
四爷退位的打算,一开始知情人就只有十四和弘晖,后来又多了十三、老九和老十,等到了正式在朝堂上提出退位的那一天,大多数兄弟和所有的议政大臣就都已经提前知道消息了。
朝堂上的三推三让,也不过是所有人走的一个流程罢了。
为了退位,四哥已经准备了很久,交接过程也比胤祯想象当中的要顺利,只不过这么多年了,重新又当上了九门提督,这感觉还是挺值得重温的,休息了好些年,现在精力很是充沛。
弘晖越过太子之位,直接从亲王成了皇帝,紫禁城有了太上皇也有了新的太后,原本的太后则升了一级,成为大清历史上第三位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老当益壮,除了牙口不太好,眼睛有些花之外,身体还真没有太大的毛病。
不得不说,大清的太皇太后们还都是比较高寿的,原本应当算是高危职业,但是到了这几位这儿,完全是冲着老寿星的方向去了。
在弘晖登基之后,四爷这个太上皇就直接带着太后,和他宫中为数不多的妃嫔,一块全都搬到圆明园去了。
圆明园经过数次的修整,面积比最初大了不少,四爷的后宫又是出了名的人员简单,全员搬过来,连四分之一的院子都住不满。
太皇太后则是继续留在宫中,她年纪大了,不喜欢挪地方,更重要的是,她不管事儿已经很多年了,无论是儿子做皇帝,还是孙子做皇帝,对她来说影响都不大,待遇只有可能往上升,没可能会往下降。
紫禁城突然就换了天,哪怕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了,也仍旧让人觉得震惊和不适应,尤其是从康熙年间过来的老人。
当年的夺嫡之争,搅和其中的不只是皇子阿哥,还有众多的官员甚至是家族,越是显赫的家族,若是容易参与其中,被杀、被罚、被抄的,不在少数。
而官阶小的,那就更惨了,随时被人踢出来当炮灰顶罪,一茬一茬的换下去,一茬一茬的再提起来。
跟之前的血雨腥风比起来,现在的替换就如同是过家家一样,透着几分天真,独属于皇帝少见的天真,但这样的风平浪静,又让所有人的心都落到了实处。
但凡是做官的,十有八九都幻想过能有从龙之功,但能豁出身家性命去拼一把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想拥有安逸的,尤其是在所有人都一样的情况下。
皇权平稳交替,就算是之前就已经向新皇投诚的人,在没有出多少力的情况下,这份从龙之功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众人的起点并没有差太多。
四爷放权放得干脆利落,甚至紧关圆明园的大门,不见任何人,包括兄弟,也包括朝臣,摆明了是不想再干预朝政。这种几乎等同于自我圈禁的方式,还真是挺让人震撼的。
理亲王早就已经放下了当年的事儿,他与皇阿玛之间也说不上来谁对谁错,应当说双方都有过错,所以才会有当年被废的局面。
老四这个皇帝做的很不错,换作是他,可能都到不了这份上,所以他早就已经看开了,在接受理亲王这个爵位的时候,就已经很少去回忆自己做太子时候的事儿了。
但是老四这一段时间一出接着一出,戏折子都不敢这么写吧,若是皇阿玛做阿玛也跟老四一样,他当年就算被废,可能也不至于被泼得满身污水,至今都有人对他当年的那些罪名将信将疑。
一个人的名声一旦染黑了,就像白纸滴上墨汁一样,就很难再复原了。
他当然不是白纸一张的人,但让他一直纠结的是,最大的墨团是皇阿玛亲自泼上去的。
不过反过来想想也没什么好埋怨皇阿玛的,历史上的皇帝大抵都这样,皇阿玛并非是个例,他若是做了皇帝,也不可能轻易把权力放手给儿子,老四才是个例。
理亲王羡慕的同时,也有些自叹不如,他最疼爱的孩子就是宁楚格,甚至为此开了先例,请封宁楚格为世女,但比起老四为儿子做的,他为女儿做的这些好像又算不上什么了。
弘晖这个新皇做的,可以说是顺利的没办法再顺利了,皇阿玛甘愿做他的青云梯,叔叔伯伯们为他保驾护航,他若是再做不好这个皇帝,就辜负太多人了。
弘晖本来就参与朝政多年,虽然没有做过太子,但一直被皇阿玛当做继承人培养,朝廷所有的部门他都熟悉,朝臣他也熟悉,需要处理的这些差事,也很熟悉。
胤祯是看着弘晖一点点做起来的,四哥的确挑了一个好的继承人,继承了四哥的理念,同时也继承了四哥的勤奋,勤奋到……他本以为自己要到元嘉二年才可以告老致仕的,结果提前了。
弘晖登基不过半年,胤祯就已经可以放手了,四哥不是个拖沓的人,他就更不是了,尤其是在这方面。
告老致仕的折子,早好!几年前他就已经写好了,如今不过是重新腾抄一份,改几个字,毕竟之前他是要向四哥告老,现在则是要向大侄子告老。
在三哥、五哥、七哥……这些哥哥们都还在为朝廷辛苦办差的时候,刚刚过完四十六岁生辰的胤祯,就已经卸掉了所有的差事,打包收拾行李去了圆明园。
他没带家里人,只带了李卓一个,四哥还在自我圈禁当中,平时压根就不出来,也不让有官职的人进去探望,虽然这样的日子可能过不了太久,但胤祯还是打算进去陪一陪四哥。
第93章 二更
四爷退位的打算,一开始知情人就只有十四和弘晖,后来又多了十三、老九和老十,等到了正式在朝堂上提出退位的那一天,大多数兄弟和所有的议政大臣就都已经提前知道消息了。
朝堂上的三推三让,也不过是所有人走的一个流程罢了。
为了退位,四哥已经准备了很久,交接过程也比胤祯想象当中的要顺利,只不过这么多年了,重新又当上了九门提督,这感觉还是挺值得重温的,休息了好些年,现在精力很是充沛。
弘晖越过太子之位,直接从亲王成了皇帝,紫禁城有了太上皇也有了新的太后,原本的太后则升了一级,成为大清历史上第三位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老当益壮,除了牙口不太好,眼睛有些花之外,身体还真没有太大的毛病。
不得不说,大清的太皇太后们还都是比较高寿的,原本应当算是高危职业,但是到了这几位这儿,完全是冲着老寿星的方向去了。
在弘晖登基之后,四爷这个太上皇就直接带着太后,和他宫中为数不多的妃嫔,一块全都搬到圆明园去了。
圆明园经过数次的修整,面积比最初大了不少,四爷的后宫又是出了名的人员简单,全员搬过来,连四分之一的院子都住不满。
太皇太后则是继续留在宫中,她年纪大了,不喜欢挪地方,更重要的是,她不管事儿已经很多年了,无论是儿子做皇帝,还是孙子做皇帝,对她来说影响都不大,待遇只有可能往上升,没可能会往下降。
紫禁城突然就换了天,哪怕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了,也仍旧让人觉得震惊和不适应,尤其是从康熙年间过来的老人。
当年的夺嫡之争,搅和其中的不只是皇子阿哥,还有众多的官员甚至是家族,越是显赫的家族,若是容易参与其中,被杀、被罚、被抄的,不在少数。
而官阶小的,那就更惨了,随时被人踢出来当炮灰顶罪,一茬一茬的换下去,一茬一茬的再提起来。
跟之前的血雨腥风比起来,现在的替换就如同是过家家一样,透着几分天真,独属于皇帝少见的天真,但这样的风平浪静,又让所有人的心都落到了实处。
但凡是做官的,十有八九都幻想过能有从龙之功,但能豁出身家性命去拼一把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想拥有安逸的,尤其是在所有人都一样的情况下。
皇权平稳交替,就算是之前就已经向新皇投诚的人,在没有出多少力的情况下,这份从龙之功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众人的起点并没有差太多。
四爷放权放得干脆利落,甚至紧关圆明园的大门,不见任何人,包括兄弟,也包括朝臣,摆明了是不想再干预朝政。这种几乎等同于自我圈禁的方式,还真是挺让人震撼的。
理亲王早就已经放下了当年的事儿,他与皇阿玛之间也说不上来谁对谁错,应当说双方都有过错,所以才会有当年被废的局面。
老四这个皇帝做的很不错,换作是他,可能都到不了这份上,所以他早就已经看开了,在接受理亲王这个爵位的时候,就已经很少去回忆自己做太子时候的事儿了。
但是老四这一段时间一出接着一出,戏折子都不敢这么写吧,若是皇阿玛做阿玛也跟老四一样,他当年就算被废,可能也不至于被泼得满身污水,至今都有人对他当年的那些罪名将信将疑。
一个人的名声一旦染黑了,就像白纸滴上墨汁一样,就很难再复原了。
他当然不是白纸一张的人,但让他一直纠结的是,最大的墨团是皇阿玛亲自泼上去的。
不过反过来想想也没什么好埋怨皇阿玛的,历史上的皇帝大抵都这样,皇阿玛并非是个例,他若是做了皇帝,也不可能轻易把权力放手给儿子,老四才是个例。
理亲王羡慕的同时,也有些自叹不如,他最疼爱的孩子就是宁楚格,甚至为此开了先例,请封宁楚格为世女,但比起老四为儿子做的,他为女儿做的这些好像又算不上什么了。
弘晖这个新皇做的,可以说是顺利的没办法再顺利了,皇阿玛甘愿做他的青云梯,叔叔伯伯们为他保驾护航,他若是再做不好这个皇帝,就辜负太多人了。
弘晖本来就参与朝政多年,虽然没有做过太子,但一直被皇阿玛当做继承人培养,朝廷所有的部门他都熟悉,朝臣他也熟悉,需要处理的这些差事,也很熟悉。
胤祯是看着弘晖一点点做起来的,四哥的确挑了一个好的继承人,继承了四哥的理念,同时也继承了四哥的勤奋,勤奋到……他本以为自己要到元嘉二年才可以告老致仕的,结果提前了。
弘晖登基不过半年,胤祯就已经可以放手了,四哥不是个拖沓的人,他就更不是了,尤其是在这方面。
告老致仕的折子,早好!几年前他就已经写好了,如今不过是重新腾抄一份,改几个字,毕竟之前他是要向四哥告老,现在则是要向大侄子告老。
在三哥、五哥、七哥……这些哥哥们都还在为朝廷辛苦办差的时候,刚刚过完四十六岁生辰的胤祯,就已经卸掉了所有的差事,打包收拾行李去了圆明园。
他没带家里人,只带了李卓一个,四哥还在自我圈禁当中,平时压根就不出来,也不让有官职的人进去探望,虽然这样的日子可能过不了太久,但胤祯还是打算进去陪一陪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