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送礼也要斟酌再三,既不能财大气粗,也不能小家子气,还得表明重视的心意。
当然,送礼这事儿胤祯并不参与,都是福晋做主,但是与石家人在朝堂上和私底下交往的分寸,还是要由他来拿捏的。
不过,石家人都很好相处,进退得宜,既不会让人觉得生疏被怠慢,也不会过于热情,让人感觉不适,总之他接触到的石家人,情商都很高,不是那种会作妖、没有眼力劲儿的人家。
第86章 一更
随着弘晖、弘易这一代人陆续入朝,胤祯他们作为上一代的人,一个个也都成了前辈,与后辈同朝为官。
尽管自家儿子去的是丰台大营,胤祯是教育不到的,一个月也就只有一天能跟儿子相处,但是工部的衙门里头,还有侄子可以让他教一教、带一带。
被四哥安排在工部的侄子有两个,一个是十三哥家的嫡长子弘昌,另一个是九哥家的嫡长子弘暲。
十三哥前些年也由郡王升为了亲王,两个亲王的嫡长子都被安排进了工部,一则是因为工部这些年的地位在六部当中愈发重要,二则也是因为这两个孩子合适。
皇家学院讲究因材施教,学习的科目远比他们在上书房时要多得多,因此也更能够判断出将来更适合哪个部门。
弘昌这孩子勤奋刻苦,也有责任感,小时候能名列前茅,长大了虽然挤不进前三去,但前六名还是可以保证的,在皇家学院那么多学生当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都是自家的侄儿,甚至可以说是他从小看到大的侄儿,都不用打听,什么样的性格,在学院的时候哪科成绩更好,这些心里边大致都清楚。
弘昌的性格是没得说,踏实认真,但是跟前十名的学生相比,弘昌天分不算好,学习靠的大都是笨方法,人家学一个时辰,他要学一个半时辰,很专注的一个人,对自己也有股子狠劲儿。
这种性格特别适合工部,无论是造船、修路、修水利、生产武器……这些都需要严苛认真之人,需要极为自律的人,能够日复一日的、不厌其烦的按照标准去工作。
弘昌就很适合工部,不过在安排入工部之前,弘昌已经在吏部待过两年了,但是没能待长久,吏部不适合弘昌,所以在两年后又来了工部,年纪小的时候多做尝试,也是好事。
弘暲被选进来不是因为性格,而是因为天分。
皇阿玛的儿子里,确实不乏有惊才艳艳之人,九哥无论如何都是能排得上号的。
精通几国外语,擅长!长西学,曾经亲自设计过战车的样式,而且做生意还很有一套。
弘暲没能继承九哥在语言上的天分,也没能继承在做生意上的天分,而是继承了在西学上的天分。
不光如此,弘暲的动手能力还特别强,旁人家的小孩儿,几岁的时候也就是自己做个风筝,弘暲做的是战车模型,虽然这模型就只是个模型,样子看上去好看而已,人力推的时候可以往前走,没什么实际的功能,但是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不能有更高的要求了。
所以,弘暲没能去九哥待的户部,而是到了工部。
带侄子这事儿,胤祯熟得很,侄子小的时候,是带着他们去玩,偶尔投喂些好吃的,等到侄子大的时候,那就是带着他们办差事了。
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开始,先找个稳妥的人,教他们三个月,三个月后,懂了基础,再由他亲自教,一点点的往上加砝码,既不能让人给累趴下了,也不能让他们觉得轻松。
弘昌被安排去了水利司,弘暲则是扔给了戴老先生的徒弟。
戴梓已经告老致仕了,老先生今年七十四岁了,致仕的时候,年岁都已经七十了。
当时眼睛花的厉害,记忆力也大不如之前了,而且早些年流放盛京的时候,到底是吃了些苦头,之前的时候不显,年岁大了,浑身的骨头哪哪都疼。
这位可是大清的功臣,四哥自然不会吝啬,赏过金银,也赏过田宅,连爵位都赏了,一等靖毅侯。
这位在工部只带了两个徒弟,什么样的人就收什么样的徒弟,性子都挺直的,不算圆滑,但在工部自有一套处事原则,靠技术的人,在人情世故上虽然直了些,但也都不是傻子。
胤祯问过九哥和弘暲了,两个人的意思都是往技术上发展,弘暲心中的榜样一直都是一等靖毅侯戴梓老先生。
虽说现在的‘鄙视链’仍旧是‘士农工商’,但早就不如之前那么明显了,工匠和商人的地位在这些年都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无论九哥,还!还是弘暲,两个人并不在意这条‘鄙视链’,要不然前者也不会早些年就去经商了。
胤祯别看就只有一个儿子,但是在教育孩子上却有自己的一套,甚至积攒的经验比旁的兄弟还要多。
这家里边只有一个孩子,自然是金贵,吃穿住行都上心的不得了,胤祯夫妻在孩子身上花的心思,绝对不比在朝政和生意上花的心思少。
敏亲王把自家儿子交给十四弟来带,就相当的放心,比在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放心,谁让在学院做院长的二哥呢。
二哥虽然这些年心性平和了,看上去飘飘欲仙,一点脾气都没有的样子,但是早些年,这位可真拿鞭子抽过人,跟皇阿玛在废太子所列的罪状还不一样,抽的不是兄弟和大臣,抽的是当时毓庆宫的太监,谁知道是犯了什么事儿呢。
当然,送礼这事儿胤祯并不参与,都是福晋做主,但是与石家人在朝堂上和私底下交往的分寸,还是要由他来拿捏的。
不过,石家人都很好相处,进退得宜,既不会让人觉得生疏被怠慢,也不会过于热情,让人感觉不适,总之他接触到的石家人,情商都很高,不是那种会作妖、没有眼力劲儿的人家。
第86章 一更
随着弘晖、弘易这一代人陆续入朝,胤祯他们作为上一代的人,一个个也都成了前辈,与后辈同朝为官。
尽管自家儿子去的是丰台大营,胤祯是教育不到的,一个月也就只有一天能跟儿子相处,但是工部的衙门里头,还有侄子可以让他教一教、带一带。
被四哥安排在工部的侄子有两个,一个是十三哥家的嫡长子弘昌,另一个是九哥家的嫡长子弘暲。
十三哥前些年也由郡王升为了亲王,两个亲王的嫡长子都被安排进了工部,一则是因为工部这些年的地位在六部当中愈发重要,二则也是因为这两个孩子合适。
皇家学院讲究因材施教,学习的科目远比他们在上书房时要多得多,因此也更能够判断出将来更适合哪个部门。
弘昌这孩子勤奋刻苦,也有责任感,小时候能名列前茅,长大了虽然挤不进前三去,但前六名还是可以保证的,在皇家学院那么多学生当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都是自家的侄儿,甚至可以说是他从小看到大的侄儿,都不用打听,什么样的性格,在学院的时候哪科成绩更好,这些心里边大致都清楚。
弘昌的性格是没得说,踏实认真,但是跟前十名的学生相比,弘昌天分不算好,学习靠的大都是笨方法,人家学一个时辰,他要学一个半时辰,很专注的一个人,对自己也有股子狠劲儿。
这种性格特别适合工部,无论是造船、修路、修水利、生产武器……这些都需要严苛认真之人,需要极为自律的人,能够日复一日的、不厌其烦的按照标准去工作。
弘昌就很适合工部,不过在安排入工部之前,弘昌已经在吏部待过两年了,但是没能待长久,吏部不适合弘昌,所以在两年后又来了工部,年纪小的时候多做尝试,也是好事。
弘暲被选进来不是因为性格,而是因为天分。
皇阿玛的儿子里,确实不乏有惊才艳艳之人,九哥无论如何都是能排得上号的。
精通几国外语,擅长!长西学,曾经亲自设计过战车的样式,而且做生意还很有一套。
弘暲没能继承九哥在语言上的天分,也没能继承在做生意上的天分,而是继承了在西学上的天分。
不光如此,弘暲的动手能力还特别强,旁人家的小孩儿,几岁的时候也就是自己做个风筝,弘暲做的是战车模型,虽然这模型就只是个模型,样子看上去好看而已,人力推的时候可以往前走,没什么实际的功能,但是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不能有更高的要求了。
所以,弘暲没能去九哥待的户部,而是到了工部。
带侄子这事儿,胤祯熟得很,侄子小的时候,是带着他们去玩,偶尔投喂些好吃的,等到侄子大的时候,那就是带着他们办差事了。
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开始,先找个稳妥的人,教他们三个月,三个月后,懂了基础,再由他亲自教,一点点的往上加砝码,既不能让人给累趴下了,也不能让他们觉得轻松。
弘昌被安排去了水利司,弘暲则是扔给了戴老先生的徒弟。
戴梓已经告老致仕了,老先生今年七十四岁了,致仕的时候,年岁都已经七十了。
当时眼睛花的厉害,记忆力也大不如之前了,而且早些年流放盛京的时候,到底是吃了些苦头,之前的时候不显,年岁大了,浑身的骨头哪哪都疼。
这位可是大清的功臣,四哥自然不会吝啬,赏过金银,也赏过田宅,连爵位都赏了,一等靖毅侯。
这位在工部只带了两个徒弟,什么样的人就收什么样的徒弟,性子都挺直的,不算圆滑,但在工部自有一套处事原则,靠技术的人,在人情世故上虽然直了些,但也都不是傻子。
胤祯问过九哥和弘暲了,两个人的意思都是往技术上发展,弘暲心中的榜样一直都是一等靖毅侯戴梓老先生。
虽说现在的‘鄙视链’仍旧是‘士农工商’,但早就不如之前那么明显了,工匠和商人的地位在这些年都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无论九哥,还!还是弘暲,两个人并不在意这条‘鄙视链’,要不然前者也不会早些年就去经商了。
胤祯别看就只有一个儿子,但是在教育孩子上却有自己的一套,甚至积攒的经验比旁的兄弟还要多。
这家里边只有一个孩子,自然是金贵,吃穿住行都上心的不得了,胤祯夫妻在孩子身上花的心思,绝对不比在朝政和生意上花的心思少。
敏亲王把自家儿子交给十四弟来带,就相当的放心,比在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放心,谁让在学院做院长的二哥呢。
二哥虽然这些年心性平和了,看上去飘飘欲仙,一点脾气都没有的样子,但是早些年,这位可真拿鞭子抽过人,跟皇阿玛在废太子所列的罪状还不一样,抽的不是兄弟和大臣,抽的是当时毓庆宫的太监,谁知道是犯了什么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