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皇阿玛想提拔哪个儿子平衡朝堂,还是想让哪个儿子做老四的磨刀石,都无所谓,但可千万别再找他一个人祸害了。
废太子的悲哀之处,是连流放都不能,皇阿玛不放心他去海外,大部分是出于安全考虑,不放心他和十四一样去盛京,是怕他回了盛京搞事情。
如今他是既不能待在京城,却也不能离京城太远,一言一行都必须在皇阿玛眼皮子底下才可以。
新太子如今也是战战兢兢,君心莫测,尤其是在这种一点头绪都摸不到的时候,那就更得谨慎了。
越是谨慎,越是得要牢牢的摁住十四,之前还信誓旦旦的跟他说记住教训了,可刚一回京城就搞事情,老爷子坑起儿子来可从不手软,万一老八把这事算在十四头上,临走之前坑十四一把,那哭都没地方去。
四贝勒府大门紧闭,谁也不招待,在宫里读书的弘晖也请了假,被接回府里头了,不光是弘晖,连有着自个儿府邸的十四,如今也住进了四贝勒府。
四贝勒整个人都紧绷起来了,被皇阿玛封为太子,这事儿虽然惊喜,但更多的是惊吓,谁知道老爷子是怎么想的,如今必须得老老实实的。
尤其是胤祯和弘晖,这两个人最容易被人揪辫子,必须得他亲自瞧着才放心。
四贝勒府的保留项目就是种地,后花园躲过一劫,前院就不成了,单独划了一块地方用来种东!西。
时隔好几年,胤祯又换上了粗布麻衣,好在现在地里边的活少,几乎不用怎么费事儿,愁就愁在开了春之后,那活可就多了。
“最难的就是耕地了,这几块麦子地肯定不用动,余下的那两三亩,等开了春,你阿玛肯定让咱们耕地,而且还不能用牛,全靠人力。”胤祯跟大侄子科普。
四哥虽然有三个儿子,可能到地里来干活的也就大侄子弘晖一个,老二弘昀身子骨病弱,汤药不断,老三弘时只有五岁。
胤祯跟弘晖那是打小的交情,叔侄二人向来都是当兄弟相处的,如今被安排来种田,那也算是难兄难弟。
刚刚上位的太子爷就没那么清闲了,老爷子把他叫到乾清宫去,商量如何安置废太子,这还真是轻不得重不得,怎么说都不对的事儿。
“皇阿玛不如听听二哥自己的意见,还是二哥自己愿意比较重要。”
四爷能怎么说,把人放宫里不行,放宫外也不好安置。
“朕立你为太子,也是看重了你的秉性和能力,不必太过担忧,若是老八在海外顺利,朕会把老大和老二都送出去,要说起来这主意还是十四提的呢,也就他了,总能想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主意。”
“十四这次也算是立了一功,日后就不必回盛京了,抽个时间,让他过去把妻儿接过来,你做太子,手里边必须得有把锋利的刀,别让群臣小看了去。”
四爷心脏都快被老爷子给吓出来了,“皇阿玛龙体安康,日后总是能多看顾儿臣的,十四性子虽然急了些,但平易正直,心肠最软不过了,他不适合做刀,儿臣手里也不需要握着一把刀。”
康熙也拍了拍儿子的手,老人的手跟年轻人的手很是不一样,对比鲜明,他老了。
还不想放下手里的权利,但十四说的也对,越是英明的帝王,越是容易在年老的时候犯错,他已经废了一个太子了,老四是剩下的儿子当中最适合做皇帝的,而且也没掺和到那些党派之争里去,干干净净,将来要收拾人也方便。
老四在朝堂上,必须要做一个能立得起来的太子,但只要他活着,老四就绝对摸不到兵权,不会像当年的老二一样。
原本他还打算让十三和十四将来去军中历练的,现在也不可能了,尤其是十四,之前在丰台大营呆过,提拔上来的小兵小将,也得慢慢调出丰台大营去,这一点是不能马虎放松的。
康熙还是康熙,尽管对这些儿子们有那么一些心软,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前朝的平稳。
也是为了这一份平稳,老爷子虽然没有再扶持一个皇子跟太子唱对台戏,但是却大封皇子。
三贝勒被封为诚郡王,五贝勒被封为恒郡王,七贝勒被封为淳郡王,九贝子被封为贝勒,十贝勒被封为敦郡王,十二爷被封为贝子,十三爷分为贝子,十四爷封为勤郡王。
大阿哥和二阿哥并没有任何的封赏,前者被圈禁在直郡王府,后者搬去了城郊的庄子上,重兵把守,也跟圈禁差不多。
皇上下旨大封的时候,正好是正月十五,廉郡王还没出发呢,原本是众兄弟当中唯一的郡王,如今这点特殊性也没有了。
人离京的时候,能在宫外自由活动的兄弟都去送了,四爷也去了,他与老八可没什么交情,两个人性子相反,做事的手段也相反,并没有什么惺惺相惜之感,也没有什么‘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事实上双方都挺反感对方的。
但老爷子一出手,原本太子之位的大热人选直接给送出海去了,原本几乎称得上是默默无闻的人摘了桃子,就是戏折子也没有这么一波三折的。
送人的人来得坦然,被送的人确实有几分尴尬,廉郡王当时已经被群臣举荐了,可到了兄弟们这儿,一个肯举荐他的都没有,说不埋怨不可能。
以前他不是没有过亲近的兄弟,老九当年还要支持他的,只是没多久就带着老十躲了,抄起了佛经,当起了富贵闲人,老大跟他早就是仇敌了。
废太子的悲哀之处,是连流放都不能,皇阿玛不放心他去海外,大部分是出于安全考虑,不放心他和十四一样去盛京,是怕他回了盛京搞事情。
如今他是既不能待在京城,却也不能离京城太远,一言一行都必须在皇阿玛眼皮子底下才可以。
新太子如今也是战战兢兢,君心莫测,尤其是在这种一点头绪都摸不到的时候,那就更得谨慎了。
越是谨慎,越是得要牢牢的摁住十四,之前还信誓旦旦的跟他说记住教训了,可刚一回京城就搞事情,老爷子坑起儿子来可从不手软,万一老八把这事算在十四头上,临走之前坑十四一把,那哭都没地方去。
四贝勒府大门紧闭,谁也不招待,在宫里读书的弘晖也请了假,被接回府里头了,不光是弘晖,连有着自个儿府邸的十四,如今也住进了四贝勒府。
四贝勒整个人都紧绷起来了,被皇阿玛封为太子,这事儿虽然惊喜,但更多的是惊吓,谁知道老爷子是怎么想的,如今必须得老老实实的。
尤其是胤祯和弘晖,这两个人最容易被人揪辫子,必须得他亲自瞧着才放心。
四贝勒府的保留项目就是种地,后花园躲过一劫,前院就不成了,单独划了一块地方用来种东!西。
时隔好几年,胤祯又换上了粗布麻衣,好在现在地里边的活少,几乎不用怎么费事儿,愁就愁在开了春之后,那活可就多了。
“最难的就是耕地了,这几块麦子地肯定不用动,余下的那两三亩,等开了春,你阿玛肯定让咱们耕地,而且还不能用牛,全靠人力。”胤祯跟大侄子科普。
四哥虽然有三个儿子,可能到地里来干活的也就大侄子弘晖一个,老二弘昀身子骨病弱,汤药不断,老三弘时只有五岁。
胤祯跟弘晖那是打小的交情,叔侄二人向来都是当兄弟相处的,如今被安排来种田,那也算是难兄难弟。
刚刚上位的太子爷就没那么清闲了,老爷子把他叫到乾清宫去,商量如何安置废太子,这还真是轻不得重不得,怎么说都不对的事儿。
“皇阿玛不如听听二哥自己的意见,还是二哥自己愿意比较重要。”
四爷能怎么说,把人放宫里不行,放宫外也不好安置。
“朕立你为太子,也是看重了你的秉性和能力,不必太过担忧,若是老八在海外顺利,朕会把老大和老二都送出去,要说起来这主意还是十四提的呢,也就他了,总能想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主意。”
“十四这次也算是立了一功,日后就不必回盛京了,抽个时间,让他过去把妻儿接过来,你做太子,手里边必须得有把锋利的刀,别让群臣小看了去。”
四爷心脏都快被老爷子给吓出来了,“皇阿玛龙体安康,日后总是能多看顾儿臣的,十四性子虽然急了些,但平易正直,心肠最软不过了,他不适合做刀,儿臣手里也不需要握着一把刀。”
康熙也拍了拍儿子的手,老人的手跟年轻人的手很是不一样,对比鲜明,他老了。
还不想放下手里的权利,但十四说的也对,越是英明的帝王,越是容易在年老的时候犯错,他已经废了一个太子了,老四是剩下的儿子当中最适合做皇帝的,而且也没掺和到那些党派之争里去,干干净净,将来要收拾人也方便。
老四在朝堂上,必须要做一个能立得起来的太子,但只要他活着,老四就绝对摸不到兵权,不会像当年的老二一样。
原本他还打算让十三和十四将来去军中历练的,现在也不可能了,尤其是十四,之前在丰台大营呆过,提拔上来的小兵小将,也得慢慢调出丰台大营去,这一点是不能马虎放松的。
康熙还是康熙,尽管对这些儿子们有那么一些心软,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前朝的平稳。
也是为了这一份平稳,老爷子虽然没有再扶持一个皇子跟太子唱对台戏,但是却大封皇子。
三贝勒被封为诚郡王,五贝勒被封为恒郡王,七贝勒被封为淳郡王,九贝子被封为贝勒,十贝勒被封为敦郡王,十二爷被封为贝子,十三爷分为贝子,十四爷封为勤郡王。
大阿哥和二阿哥并没有任何的封赏,前者被圈禁在直郡王府,后者搬去了城郊的庄子上,重兵把守,也跟圈禁差不多。
皇上下旨大封的时候,正好是正月十五,廉郡王还没出发呢,原本是众兄弟当中唯一的郡王,如今这点特殊性也没有了。
人离京的时候,能在宫外自由活动的兄弟都去送了,四爷也去了,他与老八可没什么交情,两个人性子相反,做事的手段也相反,并没有什么惺惺相惜之感,也没有什么‘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事实上双方都挺反感对方的。
但老爷子一出手,原本太子之位的大热人选直接给送出海去了,原本几乎称得上是默默无闻的人摘了桃子,就是戏折子也没有这么一波三折的。
送人的人来得坦然,被送的人确实有几分尴尬,廉郡王当时已经被群臣举荐了,可到了兄弟们这儿,一个肯举荐他的都没有,说不埋怨不可能。
以前他不是没有过亲近的兄弟,老九当年还要支持他的,只是没多久就带着老十躲了,抄起了佛经,当起了富贵闲人,老大跟他早就是仇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