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的搬迁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起来,朱允炆也在东胜卫等到了自己的一众后妃。
    果然,出宫巡游这种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自从出了南京城之后,如非必然,朱允炆是真的不喜欢再闷在皇宫红墙琉璃瓦之中,那里太闷了,他都恨不得一年都呆在外面。
    甫一见面,马恩慧就急匆匆的抱住站在朱允炆身后的朱文奎,然后前后左右转着圈的仔细打量,嘴里还一迭声的责怪道。
    “你这小子好不懂事,怎么能善做主张的离开侍卫的保护呢,你知不知道都快担心死为娘了。”
    经历了那次生死间的惊魂,朱文奎看起来似是沉稳了许多,没有像马恩慧哭屈,反而主动宽慰起来。
    “母后勿惊,有父皇保护着,儿臣哪里会有什么意外。”
    马恩慧这才起身,向着朱允炆见礼,被后者一把扶起。
    “文奎也是朕的儿子,应该的。”
    做皇帝的亲临险地,以身挡箭,仅这一点足堪的上一句慈父了。
    “这几个月,朝廷里有什么大事吗?”
    接下了自己的媳妇,翻篇往事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朱允炆还是先问了国事。
    “朝中的事都给您带了奏本。”
    深知自己丈夫的秉性,马恩慧便唤人从自己的凤辇上捧着一摞奏本呈禀。
    “几位阁老还有高炽都写了,主要说了一下今年科举的事,您不在,点一甲的事内阁跟六部碰头,一起定了下来,状元是一个名叫曾棨的江西学子。”
    “科举事关国家未来,他们能坐一起商量着来,慎重处置是好事。”
    朱允炆颔首,当先拿下的便是杨士奇的奏本。
    开篇还是熟悉的歌功颂德,翻到后面来看,也只是着重笔墨说起科举的事,包括殿试的考定和关于一甲三人的一些简单介绍。
    曾棨、周述、周孟简。
    全是江西籍!
    更可怕的便是,三甲进士一百余人,江西籍近八十!
    如果不是朱允炆,建文二年的一甲金榜也会被江西学子包揽,而眼下建文五年的殿试,江西党还是最大的胜利方。
    朱允炆当场就皱起了眉头,杨士奇身为江西籍出身的内阁首辅,难道不知道这份金榜会引起的舆论风波吗,全天下会怎么风言这次科举?
    而且以朱允炆对后者的了解来说,杨士奇生性谨慎,不可能跟这些老家的士子暗中搞门下笼络的套路来扶持,他就不怕皇帝心里膈应?
    内阁和六部开碰头会,大家伙一起定的这份名单,那就是问心无愧。
    “这周述和周孟简还是亲兄弟,兄弟二人同登鼎甲,倒也不失为一段佳话了。”
    放下杨士奇的奏本,朱允炆呵呵一笑,算是把这件事揭了过去。
    朝堂之上,江西势大,这必是十年之内的大趋势,要怪,也只能怪其他的省份学子不争气。
    当然,这次科举三甲进士江西士子超七成也很正常,因为这次殿试的选题,就是议江西的士子运动啊。
    那作为运动的发起地,这批科举入进的士子,可都是当年参加过批孔倒儒运动和神化皇权的革命派,这种殿试考题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送分题。
    如果不是内阁领着六部开会,可能这次三甲录进就被江西霸榜了。
    而郁新的奏本就只提起了眼下半载朝廷的财政状况,一句话概括:收成喜人。
    一年两熟的地方已经开始陆续压粮入库,而几大朝廷官办的盐铁专市也是生意红火,税收喜人。
    “行吧,大事小情也就如此了。”
    只匆匆看了几本,朱允炆便搁置下来,笑着起身:“走,朕带你们逛逛这呼伦贝尔草原。”
    “这还是妾等这么多年来第一回来到这大草原呢。”
    一行六七人上了朱允炆的驾辂,兴致勃勃的开始了这次草原踏青的家庭旅行。
    “以往只在史书的字里行间窥探过草原的光景,今日一看,真的是让人心旷神怡。”
    漫山遍野的牛羊,充斥眼球的苍穹碧浪,唯一变化的,便是看不到穿着袍服、毡靴的草原人,取而代之的成了束发青衫的大明人。
    “以后这片土地,世世代代都会是咱们汉人的了。”
    自古以来的领土宣称权可能才是朱允炆留给后世改朝换代最宝贵的财富?
    一想到这,朱允炆也不禁笑了起来,果然,对于土地的贪婪性,无论哪一个民族亦或者政府都是一样的德行。
    “这生活在草原上可跟中原内陆不一样,穿着宽袍襟带不太方便吧。”
    驾辂里的朱文奎顺着车窗往外看,倒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明服,也称明制汉服,款式在‘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细节上的改变,重新制定。
    汉族服饰的特点就是堂皇大气,即使是一般士子的儒生素衫,也是长袍宽袖,以系扣、襟带等为系结物,而像锦衣卫等将校卒勇,还要下着裙甲,便服的话会套襦裙。
    实事求是的来说,麻烦和极大的不方便!
    朱允炆在后宫的便服是他自己魔改的服装,款式已经非常贴合后世的现代服饰,所以他老是在想,他这算不算是皇帝带头毁灭民族的传统文化?
    也因为纠结这一点,他一直没有敢于掺和服饰改制这件事上,因为怕被骂。
    今天朱文奎能自己看到这一点,他还是很欣慰的。
    “小家伙,你说咱们袍衫襟带不适合草原上的生活,那你倒是说说应该怎么改啊。”
    说着还揉了揉朱文奎的脑袋:“你看那些草原人,他们的服饰不也是这般的宽袍长服,具有他们民族特色的服装吗?”
    “不一样。”
    朱文奎摇着脑袋说道:“儿臣仔细看了一下,他们都是各部的酋长在觐见父皇的时候才会这么穿,平素里都是窄袖短衣,方便他们放牧游猎。”
    “胡扯。”
    朱允炆假意一瞪眼:“你是想让咱们汉人也去如蛮夷那般吗?”
    “不过一件衣服而已,何至于牵扯到民族?”
    郭倩这时候插了一句嘴,抱着孩子纳闷:“妾家里叔伯兄弟多,都是从军入伍的,他们在家里锻炼操训的时候,也是穿的便捷舒适的短衣,只有家里来客时才会换,爷爷生前点将,家里的叔伯穿的也都是方便于打仗,哪有穿长袍宽袖的。”
    说着话,看到朱允炆目光不悦,忙吓得闭上嘴巴,小心翼翼打量起来。
    “父皇,你别生气。”
    瞅着朱允炆面色不善,朱文奎主动解释道:“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因赵国屡受胡人侵扰,而周服繁冗,不适合马上作战,为了保国安民,赵武灵王主动带头易服更容,自此国力大兴,赵国也于战国时期一跃而起,成为军事力量鼎盛的大国。
    所谓变法变法,因时制宜而施行,既然法都可以变,一些旁支细节的东西,难道还比国家百姓更重要吗?”
    朱允炆诧异的挑起眉头:“这话是谁教你说的?”
    这般说辞,可不像一个七岁黄口小儿应该有的认知。
    “孩儿自年关后搬入乾清宫,见父皇动行举止皆于青史君王有异,所以大胆翻看了父皇放在暖阁内的一些批辞。”
    说到这,朱文奎跪在车厢内顿首:“所以儿臣这些微末浅见,都是受到父皇平素里操劳国事的启发,大胆揣测。”
    “好你一个小东西,还敢看老子批复的奏本了。”
    朱允炆抚掌大笑,反而是颇为满意。
    “你说的对,一件衣服而已,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穿,难不成让种地的农民三伏天也穿长袍宽袖才叫热爱民族?他们光着脊梁,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比那些整天叫嚷着民族文化重于泰山的嘴炮党更加爱国。
    只有那些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人,才会天天惦记着靠一件装束来搞文化复兴,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就是爱国爱民族了?荒谬!
    好孩子,你说的很对。赵武灵王如果不易服更容,赵国要死去多少无辜的百姓,咱们不变革不图强,如何强国富民,到时候一旦有异族入侵,生灵涂炭国破家亡,穿着这身衣服见祖宗去脸上就有光了?
    咱们民族的服饰要弘扬更要保护,但不应该让这身衣服成为咱们的思想牢笼,重大的节日和场合我们应该穿着祂保护祂,但在其他的时间或者不同的环境,我们就应该穿更适合的服饰,来给予咱们方便。”
    朱允炆至今没有想过动服饰改革或者说发型改革,因为他会被人骂死!
    天下的士子和百姓不会骂他,但会有一群天外天看着他的人来骂他。
    动这两样就是背叛祖宗,这是多么缺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的表现?
    什么时候,伟大的汉民族沦落到要靠一头长发和一身长袍宽袖才能证明民族的存在感了?
    朱允炆前世的时候,因为他的身份,他认识很多文化领域的大牛,看着那些号召天下人复古的权威,参加某些重要会议之前,都往往先郑重其事的理个发,然后换上一身帅气西装。
    你还真是够不要脸的。
    工人顶着一头长发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发生意外,你给钱吗?
    救生员穿着厚重的衣服还救哪门子的人?
    当年国家为了快速的富强,带领全国人民摆脱殖民者的统治,坚定不移的走变法图强道路,多少祖宗的文化被时代所淘汰和证明了其落后性,这难道不算背叛祖宗吗?
    不改,亡国灭种。
    朱允炆很了解这么一群叫嚷着复古权威的心态,因为他们觉得一件衣服影响不了亡国灭种这种大事,所以改不改的不重要。
    而恰恰是因为大量的民族文化已经在朝代的演变中被淘汰和变革掉,所以后世人在看到少民节日时那穿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的场面时会有一种紧迫感:他们竟然会因此觉得汉民族的文化快要灭亡了。
    他们唯恐天下不乱的放大这件事情,然后开始呼吁拯救我们的民族。
    朱允炆真的只想说一句:“这些少民保存的服装很好看,所以他们是少民!”
    汉民族自上古先民时期诞生,几千年一直在变,在濒临灭亡之前,我们一定会迅速的找到最佳的改变方式,而后便迅速的富强起来,存活下去。
    好像变色龙一般。
    “孩子,你知道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吗?”
    朱允炆拉起朱文奎,让他坐到自己的身边,语重心长的说道:“因为我们民族骨子里有着一股子傲气,我们自诩天朝上国,所以我们在盛世的时候不屑于学习蛮夷的生活习俗。
    但同样是因为这一股傲气,我们更无法忍受被蛮夷灭亡,一旦到了生死间抉择的地步,我们就会寻求最佳的救亡图存的办法。为了民族的延续,我们可以改变,继而衍生出新的,更璀璨的文明。
    衣服只是用来御寒的,嫘祖创造衣服的初心也只是用来御寒的,一件衣服承受不住民族文明这个重担,换一身衣服更不应该戴上背叛民族这么重的帽子。
    不要让一件衣服蒙住你的心,束缚住你的思想,君王不应该被旧有的文化束缚脚步,不然咱们的国家就会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既然父皇也有这种看法,为什么父皇不愿意推行这项变革呢。”
    朱文奎昂起小脑袋,满满的疑惑不解。
    朱允炆便无奈的摇摇头,叹了口气:“这就好比你小的时候,朕不让你爬高,你却非要爬,摔倒了知道疼也就不爬了是一个道理。
    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只有渐渐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外力强迫他们改变,只会引来谩骂和不理解。
    乡野的农民你见有几个像朕这般的密发?烈日当头,可是会中暑而死的。
    江河边的纤夫你见有几个穿着衣裳?因为水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也会使他们花钱买的衣服溃烂。
    所以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革,这些咱们生活中的一些习俗会自然而然的逐渐改变,既然早晚都会变,朕又为什么还要来做这个罪人呢?”
    等到将来大明有了工厂,当出现第一个因为头发而伤亡的工人,不用朝廷出面,工人自己也会开始控制头发的长度。
    提前要求改变,虽然会减少伤亡,但一样会被骂个狗血喷头。
    既然你们头铁,那就让你们自己去变吧。
    朱允炆身旁的马恩慧捂嘴笑了起来:“陛下这是拿百姓当孩子来养啊。”
    “朕是天下人的君父,这天下百姓可不就是朕的孩子吗。”
    谈笑声中,一行人总算来到了一处清空的牧场,双喜在外面报了一声。
    “陛下,几位娘娘,咱们到了。”
    “走。”
    朱允炆一挥手:“咱们骑骑马,逛逛草原,晚上朕给你们烤羊肉串吃。”
    烧烤皇帝模式上线。

章节目录

日月永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煌华夏并收藏日月永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