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懿不慌不忙的赶路过程中,张郃的大军也终于从乌氏出发,顺着泾水抵达了临泾境内。
临泾,顾名思义,位于泾水之阳,同时也是安定郡的治所之在。
凉州本就蛮荒,各处的城建都赶不上中原。
但是临泾却是一个例外。
一方面,他是安定郡的治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临泾是泾水上游的战略要地。
在设立之初,便是为了扼制羌胡东进,拱卫长安的作用。
因此临泾城坚池深,在此次曹操兴兵时,也被作为后方重镇,为前线作为支撑的。
只不过,现如今为了阻止刘可的主力继续西进,曹操将大军设在弋居、阴槃一带。
作为后方的临泾则交由夏侯惇把守。
谁知,曹操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与刘可的主力还没有接手。
深处后方的临泾却先一步受到了威胁。
马超顺流而下,一路势如破竹,短短几日便来到了临泾城下。
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的头号战将,自起兵之时便追随左右,对曹操可谓忠心耿耿。
所以马超明白,他是绝对不可能被自己劝降的。
与其白费口舌,倒不如趁此时间,赶制攻城器械,早一步拿下临泾城。
而夏侯惇的斥候也早早的探知到马超的存在。
所以,夏侯惇提前有了准备,这几日更是专心的稳固城防,迎接敌军的到来。
同时他也在第一时间,修书送往了曹操的大本营,言明利害,请求支援。
但是曹操此刻还要迎接刘可的主力大军,手上本就捉襟见肘,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将支援夏侯惇。
因此便要求夏侯惇暂且坚守,待自己抽出身后再去支援。
夏侯惇得到命令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此时,在临泾城内,夏侯惇一共有三万兵马,凭借坚城,对付马超的五万大军。
倒也不算太过为难,只是他之前已经从乌氏败退的逃兵口中听说了敌军攻城器械的厉害。
所以,心中还是有些担忧。
但是身旁的张既却说道:“将军不用担心,敌军攻城器械虽利,但是只要将其拒之于外,自然威胁不到我们了。”
夏侯惇闻言大喜,一只独目也露出精光。
“哦,德容有何妙计吗?”
张既便继续说道:“我听闻,敌军的攻城器械有一缺点,便是行动迟缓,对地形要求也很高。
我们便将城外土地挖掘的坑坑洼洼,同时引泾水浇灌,更加泥泞难行。
到时候攻城器械便进不来,自然也就威胁不到城池了!
而且,等对方修路之时,我军便出城袭扰,影响对方的进度。
如此不说多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是绝对能够拖延的。
只要将马超的大军死死的困在此地,便解除了王上腹背受敌的威胁。”
“哈哈哈哈,德容真能臣也!传令下去,立刻挖掘城外三里之地。
并引泾水浇灌,本将军就在临泾与他耗下去了!”
说干就干,曹军人多势众,短短两天的时间便将整个临泾城外挖的坑坑洼洼,满目疮痍。
不知道的还以为此地已然经受了一场大战了呢!
而且,夏侯惇还挖开了泾水上游的堤坝,从那里引来一股水淹没城外。
由于临泾城紧邻泾水,所以在修建时便做好充分的规划。
它的地势在周围是最高的,所以即使城外已被覆盖,依旧影响不到城内丝毫。
因此,当马超赶到临泾城下时,便看到出乎意料的一幕。
眼前一片泽国,只有中间一座孤城矗立,迎接着自己的到来。
马超派人下去试了试,却发现外表平静的水面上,实则坑洼遍布,到处陷阱。
这就如一道天然的护城河,但是却足足有三里之宽,轻易难得通过。
“这夏侯惇还真的狠啊!竟然搞出这样的阵仗出来!”
马超有些无奈的叹道。
随他一起来探查的庞统也没有想到对方会搞出这样一出。
一时间,足智多谋的他也没有立刻想到破解之法。
于是,大军便只好先驻扎下来,待有了破城良策后再进攻不迟。
其实,马超到达临泾后,心中已经不是那么着急了。
自己虽然被夏侯惇限制在此地,不能赶去与刘可汇合。
但是对方同样要派出不少的军队出来。
刘可本就兵精粮足,多自己的五万兵马不多,少自己的五万不少。
但是曹操就不同了,他本来军队就少,夏侯惇在此驻守,不能动弹。
那么手中可动用的就更少了。
所以表面上看是夏侯惇困住了马超,实则马超也同样困住了夏侯惇。
究竟是谁占优势,还不好下定论。
一开始马超还有些不理解,这还是在庞统的解释下,才终于恍然大悟。
既然如此,马超便不再着急,反而安心的停在城外,丝毫没有心急的表现。
如此过来几天,反倒是夏侯惇坐不住了。
对方围而不攻,每日就是派几名军士前来观察一下水势下落,城外环境,便再无下文。
而夏侯惇在破坏了城外的地表后,自己的兵马也不能出城袭扰。
反而使得他自己陷入了被动。
一开始出这个主意的张既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一出。
害怕夏侯惇追究自己的责任,更是不敢多说一句。
马超则可以派人肆意在城外行动,将城外全都收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而且,庞统也终于有了破敌之策,当晚便找上了马超。
“士元,看你眉带喜色,莫非已经有了主意?”
经过这段时间的配合,二人的关系逐渐拉近,就连称呼也没有之前正式。
庞统笑着道:“看来还是逃不过孟起的眼睛啊!不错,我已经想到了破敌之策!”
“哦,请试言之!”马超赶紧招呼他坐下,谦虚的请庞统指点。
“其实,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临泾本就城坚池深,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将外围搞成这样的模样。现在我才终于想通,这应该是夏侯惇想要将我们拖在此处。
为了给后方的曹操减轻压力所致!”
(本章完)
临泾,顾名思义,位于泾水之阳,同时也是安定郡的治所之在。
凉州本就蛮荒,各处的城建都赶不上中原。
但是临泾却是一个例外。
一方面,他是安定郡的治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临泾是泾水上游的战略要地。
在设立之初,便是为了扼制羌胡东进,拱卫长安的作用。
因此临泾城坚池深,在此次曹操兴兵时,也被作为后方重镇,为前线作为支撑的。
只不过,现如今为了阻止刘可的主力继续西进,曹操将大军设在弋居、阴槃一带。
作为后方的临泾则交由夏侯惇把守。
谁知,曹操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与刘可的主力还没有接手。
深处后方的临泾却先一步受到了威胁。
马超顺流而下,一路势如破竹,短短几日便来到了临泾城下。
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的头号战将,自起兵之时便追随左右,对曹操可谓忠心耿耿。
所以马超明白,他是绝对不可能被自己劝降的。
与其白费口舌,倒不如趁此时间,赶制攻城器械,早一步拿下临泾城。
而夏侯惇的斥候也早早的探知到马超的存在。
所以,夏侯惇提前有了准备,这几日更是专心的稳固城防,迎接敌军的到来。
同时他也在第一时间,修书送往了曹操的大本营,言明利害,请求支援。
但是曹操此刻还要迎接刘可的主力大军,手上本就捉襟见肘,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将支援夏侯惇。
因此便要求夏侯惇暂且坚守,待自己抽出身后再去支援。
夏侯惇得到命令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此时,在临泾城内,夏侯惇一共有三万兵马,凭借坚城,对付马超的五万大军。
倒也不算太过为难,只是他之前已经从乌氏败退的逃兵口中听说了敌军攻城器械的厉害。
所以,心中还是有些担忧。
但是身旁的张既却说道:“将军不用担心,敌军攻城器械虽利,但是只要将其拒之于外,自然威胁不到我们了。”
夏侯惇闻言大喜,一只独目也露出精光。
“哦,德容有何妙计吗?”
张既便继续说道:“我听闻,敌军的攻城器械有一缺点,便是行动迟缓,对地形要求也很高。
我们便将城外土地挖掘的坑坑洼洼,同时引泾水浇灌,更加泥泞难行。
到时候攻城器械便进不来,自然也就威胁不到城池了!
而且,等对方修路之时,我军便出城袭扰,影响对方的进度。
如此不说多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是绝对能够拖延的。
只要将马超的大军死死的困在此地,便解除了王上腹背受敌的威胁。”
“哈哈哈哈,德容真能臣也!传令下去,立刻挖掘城外三里之地。
并引泾水浇灌,本将军就在临泾与他耗下去了!”
说干就干,曹军人多势众,短短两天的时间便将整个临泾城外挖的坑坑洼洼,满目疮痍。
不知道的还以为此地已然经受了一场大战了呢!
而且,夏侯惇还挖开了泾水上游的堤坝,从那里引来一股水淹没城外。
由于临泾城紧邻泾水,所以在修建时便做好充分的规划。
它的地势在周围是最高的,所以即使城外已被覆盖,依旧影响不到城内丝毫。
因此,当马超赶到临泾城下时,便看到出乎意料的一幕。
眼前一片泽国,只有中间一座孤城矗立,迎接着自己的到来。
马超派人下去试了试,却发现外表平静的水面上,实则坑洼遍布,到处陷阱。
这就如一道天然的护城河,但是却足足有三里之宽,轻易难得通过。
“这夏侯惇还真的狠啊!竟然搞出这样的阵仗出来!”
马超有些无奈的叹道。
随他一起来探查的庞统也没有想到对方会搞出这样一出。
一时间,足智多谋的他也没有立刻想到破解之法。
于是,大军便只好先驻扎下来,待有了破城良策后再进攻不迟。
其实,马超到达临泾后,心中已经不是那么着急了。
自己虽然被夏侯惇限制在此地,不能赶去与刘可汇合。
但是对方同样要派出不少的军队出来。
刘可本就兵精粮足,多自己的五万兵马不多,少自己的五万不少。
但是曹操就不同了,他本来军队就少,夏侯惇在此驻守,不能动弹。
那么手中可动用的就更少了。
所以表面上看是夏侯惇困住了马超,实则马超也同样困住了夏侯惇。
究竟是谁占优势,还不好下定论。
一开始马超还有些不理解,这还是在庞统的解释下,才终于恍然大悟。
既然如此,马超便不再着急,反而安心的停在城外,丝毫没有心急的表现。
如此过来几天,反倒是夏侯惇坐不住了。
对方围而不攻,每日就是派几名军士前来观察一下水势下落,城外环境,便再无下文。
而夏侯惇在破坏了城外的地表后,自己的兵马也不能出城袭扰。
反而使得他自己陷入了被动。
一开始出这个主意的张既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一出。
害怕夏侯惇追究自己的责任,更是不敢多说一句。
马超则可以派人肆意在城外行动,将城外全都收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而且,庞统也终于有了破敌之策,当晚便找上了马超。
“士元,看你眉带喜色,莫非已经有了主意?”
经过这段时间的配合,二人的关系逐渐拉近,就连称呼也没有之前正式。
庞统笑着道:“看来还是逃不过孟起的眼睛啊!不错,我已经想到了破敌之策!”
“哦,请试言之!”马超赶紧招呼他坐下,谦虚的请庞统指点。
“其实,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临泾本就城坚池深,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将外围搞成这样的模样。现在我才终于想通,这应该是夏侯惇想要将我们拖在此处。
为了给后方的曹操减轻压力所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