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高层虽然决定先解决中国战事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具体该怎么打却存在很大的分歧,尤其是中国派遣军和华北方面军,在进攻中国大后方这一问题上,其设想和企图并不一样。
华北方面军主要是从“治安”方面考虑,认为华北日军,连年与八路军作战,但一直未能将其消灭;另外对在晋南地区的国民党军,虽经多次集中兵力“分进合击”,终未能将其聚歼。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黄河以西、以南,有着大后方的支持。
所以华北方面军在制定1942年的作战计划时,提出当南洋作战告一段落时,给增派一定兵力,于6月至9月,首先攻占第8战区的西安,接着攻占八路军总后方延安的设想。
且已将这设想具体化,列入“昭和十七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其中关于进攻西安的作战计划,编成代号为“五号作战计划”。
而中国派遣军则认为,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所希望的英、美直接对日作战虽已实现,其正式同盟也已结成;美国的援华计划也在具体实施。
但目前中国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苏联因对德作战、已无力援华;美国虽有援华的计划,但因日军已到达东南亚,经由越南、缅甸的公路、铁路通向中国的运输线已被遮断,靠由印度向中国空运的数量又极其有限。
因此,应利用这一机会向第8战区的西安、第6战区的湖北恩施、第9战区的长沙发动进攻,以迫使中国逐步放弃英美援助的打算,而考虑与日本进行和谈。
以上都是企图以局部进攻,以达到其治安与和谈之目的。
后来中国派遣军与其大本营又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杉山元视察东南亚战场,返回途经上海时,与前去迎接他的畑俊六元帅进行研究,取得了一致着法,都认为在南方作战取得胜利,切断了中国经由缅甸之对外交遣后,应集中兵力,对中国大后方的四川省发动战略进攻。
之后,为进攻中国大后方四川,日军参谋本部与中国派遣军、华北方面军,又进行了几次商讨,并于4月15至17日,在日本国内召开的师团长、军司令官、本土防卫军司令官的会议上,对此又作了研究。
南方军向其大本营提出了南方进攻作战已经结束的报告之后,日军大本营、中国派遣军、华北方面军又经数次研究、最后确定了准备动员23万新兵入伍,从1943年春季开始进攻中国大后方四川的“五号作战计划”。
随后,兼日本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参谋总长杉山元,对“五号作战”的有关问题,上奏了裕仁天皇,当即得到了批准。
该计划之主要内容为:以中国派遣军主力从西安、一部从武汉地区,分两路发起进攻,击溃中央军主力,进入四川,攻占成都、重庆。
在使用部队方面,大本营决定在华北组成第5方面军,司令部以华北方面军机关为基础,由当时担任朝鲜军司令官的板垣征四郎大将为该方面军司令官,参加作战之部队有第1军的5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第7军的3个师团、第28军的两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第11军的5个师团以及第3飞行师团。
而关于作战设想,大本营决定将整个计划分为两个,第一阶段于1943年的春季以后,第5方面军,从山西省突破封锁渡过黄河。
第1军沿渭河以南、第7军沿渭河以北,向西安发动进攻,得手后,两军继续西进攻占宝鸡。
一部从延安东北和以东地区,西渡黄河,在渭河以北第七军一部的配合下,攻占延安及其附近之油田。
然后第7军守备秦岭以北之关中平原,第1军主力由宝鸡前出到凤县、汉中,切断经徽县、文县通向西北兰州、新疆之公路。
该军另一部,由蓝田、西安、郿县,向南越过秦岭而达汉水上游,与在汉中的主力会合后,攻占四川省北部之广元地区。
第28军由河南的开封攻向老河口,然后沿汉水向西至安康地区。分路越过大巴山,前出至四川省北部的达县一带。
第11军从湖北宜昌,沿长江两岸向西推进,占领四川省东部的万县地区。
当以上3个军到达广元、达县、万县地区,在川北、川东北、川东,形成对成都、重庆正面的战役进攻态势后,即在上述地区进行约一个月的休息、整顿,作以后之作战准备。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攻占成都、重庆。
进入四川省的3个军,由第5方面军统一指挥,第1军由广元向南,经绵阳攻占成都。
第28军由达县向西南推进,策应第1军攻占成都、第11军攻占重庆。
第11军主力经长江以南之恩施、黔江、郁山镇、彭水、武隆、南川、綦江,一部从长江以北之万县向西南,攻占重庆。
中国派遣军随着作战终了,第5方面军主力要确保四川省主要地域及宜昌上游的长江水上交通,另以一部确保西安的平原地区。
为完成以上任务,对中国派遣军的作战总兵力,大致预定以30个师团为基干。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而又疯狂的计划,要知道按照这个计划执行的话,至少要动员23万新部队参军。
此时日本陆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218万人,即国内、台湾、朝鲜53万;在中国东北战场70万;在关内战场为61万;东南亚34万。
再征召23万部队的话,届时日军总兵力将会达到空前的240万人。
想想昭和12年开战的时候,日军全国总兵力不过25万人,这才短短几年的时间,其总兵力就番了近10倍,穷兵黩武也没有这么玩儿的,可见日本人有多疯狂。
但即便是如此疯狂的计划,竟然也在御前得到了通过!
而且考虑到由南、北两路进攻四川,部队要在平原、高山、复杂地形进行作战,还要渡过黄河、渭水、汉水、长江、嘉凌江、涪江、黔江等较宽的河流,对此日军的指挥机关和部队,都作了事前准备和进行了相应的演练。
拟作为第5方面军指挥机关的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研究部队的进军路线时,对渡过黄河、越过秦岭、大巴山,通过宝鸡至汉中的险道等,都感到可用的兵要地志资料不足,因而明确要求凡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和领导人员,都应到能去的道路、渡河点、隘口,进行实地侦察、绘图、记载、标示、摄影和进行计算。
至于渭水、秦岭、汉水、大巴山等地的渡河点、桥梁、道路、隘口的侦察,则乘陆空军的侦察飞机前往进行。
7月初,华北方面军作战参谋岛贯武治、情报参谋横山幸雄、第1军情报参谋笹井宽一、南京派遣军的作战参谋中吉孚四人,至潼关黄河对岸的风凌渡和向北直至龙门、河津,沿黄河东岸进行了侦察。
确定了若干渡河点、准备由这些地点进行强渡,突破西岸我国河防部队的重兵防守。
这4名参谋经地面侦察对有关资料、数据进行研究、归纳之后,于7月1日即乘飞机对黄河两岸的地形、道路、进行了系统的目视和照相侦察。
7月13、14两天,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中将,与岛贯、中吉两名参谋、乘飞机对秦岭、大巴山的山系、水系、道路、森林、陡崖、隘口以及汉水、渭水的各渡河点、桥梁,还有西安、宝鸡、汉中、广元等广大地区,进行了空中侦察。
15日,安达二十三又从地面至郑州西北的霸王城黄河对岸侦察渡河点,研究如何组织部队强渡。
安达回到北平后,根据侦察的结果进行了研究,为了解决强渡黄河的训练不致泄密,决定抽调所属各师团的工兵军官、骨干和部分部队,以一周的时间,在蚌埠附近的淮河上,选择与黄河近似条件的地形,进行渡河演练,并演练在大风浪中按战时装载,检验横渡黄河的可靠性。
(本章完)
华北方面军主要是从“治安”方面考虑,认为华北日军,连年与八路军作战,但一直未能将其消灭;另外对在晋南地区的国民党军,虽经多次集中兵力“分进合击”,终未能将其聚歼。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黄河以西、以南,有着大后方的支持。
所以华北方面军在制定1942年的作战计划时,提出当南洋作战告一段落时,给增派一定兵力,于6月至9月,首先攻占第8战区的西安,接着攻占八路军总后方延安的设想。
且已将这设想具体化,列入“昭和十七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其中关于进攻西安的作战计划,编成代号为“五号作战计划”。
而中国派遣军则认为,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所希望的英、美直接对日作战虽已实现,其正式同盟也已结成;美国的援华计划也在具体实施。
但目前中国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苏联因对德作战、已无力援华;美国虽有援华的计划,但因日军已到达东南亚,经由越南、缅甸的公路、铁路通向中国的运输线已被遮断,靠由印度向中国空运的数量又极其有限。
因此,应利用这一机会向第8战区的西安、第6战区的湖北恩施、第9战区的长沙发动进攻,以迫使中国逐步放弃英美援助的打算,而考虑与日本进行和谈。
以上都是企图以局部进攻,以达到其治安与和谈之目的。
后来中国派遣军与其大本营又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杉山元视察东南亚战场,返回途经上海时,与前去迎接他的畑俊六元帅进行研究,取得了一致着法,都认为在南方作战取得胜利,切断了中国经由缅甸之对外交遣后,应集中兵力,对中国大后方的四川省发动战略进攻。
之后,为进攻中国大后方四川,日军参谋本部与中国派遣军、华北方面军,又进行了几次商讨,并于4月15至17日,在日本国内召开的师团长、军司令官、本土防卫军司令官的会议上,对此又作了研究。
南方军向其大本营提出了南方进攻作战已经结束的报告之后,日军大本营、中国派遣军、华北方面军又经数次研究、最后确定了准备动员23万新兵入伍,从1943年春季开始进攻中国大后方四川的“五号作战计划”。
随后,兼日本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参谋总长杉山元,对“五号作战”的有关问题,上奏了裕仁天皇,当即得到了批准。
该计划之主要内容为:以中国派遣军主力从西安、一部从武汉地区,分两路发起进攻,击溃中央军主力,进入四川,攻占成都、重庆。
在使用部队方面,大本营决定在华北组成第5方面军,司令部以华北方面军机关为基础,由当时担任朝鲜军司令官的板垣征四郎大将为该方面军司令官,参加作战之部队有第1军的5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第7军的3个师团、第28军的两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第11军的5个师团以及第3飞行师团。
而关于作战设想,大本营决定将整个计划分为两个,第一阶段于1943年的春季以后,第5方面军,从山西省突破封锁渡过黄河。
第1军沿渭河以南、第7军沿渭河以北,向西安发动进攻,得手后,两军继续西进攻占宝鸡。
一部从延安东北和以东地区,西渡黄河,在渭河以北第七军一部的配合下,攻占延安及其附近之油田。
然后第7军守备秦岭以北之关中平原,第1军主力由宝鸡前出到凤县、汉中,切断经徽县、文县通向西北兰州、新疆之公路。
该军另一部,由蓝田、西安、郿县,向南越过秦岭而达汉水上游,与在汉中的主力会合后,攻占四川省北部之广元地区。
第28军由河南的开封攻向老河口,然后沿汉水向西至安康地区。分路越过大巴山,前出至四川省北部的达县一带。
第11军从湖北宜昌,沿长江两岸向西推进,占领四川省东部的万县地区。
当以上3个军到达广元、达县、万县地区,在川北、川东北、川东,形成对成都、重庆正面的战役进攻态势后,即在上述地区进行约一个月的休息、整顿,作以后之作战准备。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攻占成都、重庆。
进入四川省的3个军,由第5方面军统一指挥,第1军由广元向南,经绵阳攻占成都。
第28军由达县向西南推进,策应第1军攻占成都、第11军攻占重庆。
第11军主力经长江以南之恩施、黔江、郁山镇、彭水、武隆、南川、綦江,一部从长江以北之万县向西南,攻占重庆。
中国派遣军随着作战终了,第5方面军主力要确保四川省主要地域及宜昌上游的长江水上交通,另以一部确保西安的平原地区。
为完成以上任务,对中国派遣军的作战总兵力,大致预定以30个师团为基干。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而又疯狂的计划,要知道按照这个计划执行的话,至少要动员23万新部队参军。
此时日本陆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218万人,即国内、台湾、朝鲜53万;在中国东北战场70万;在关内战场为61万;东南亚34万。
再征召23万部队的话,届时日军总兵力将会达到空前的240万人。
想想昭和12年开战的时候,日军全国总兵力不过25万人,这才短短几年的时间,其总兵力就番了近10倍,穷兵黩武也没有这么玩儿的,可见日本人有多疯狂。
但即便是如此疯狂的计划,竟然也在御前得到了通过!
而且考虑到由南、北两路进攻四川,部队要在平原、高山、复杂地形进行作战,还要渡过黄河、渭水、汉水、长江、嘉凌江、涪江、黔江等较宽的河流,对此日军的指挥机关和部队,都作了事前准备和进行了相应的演练。
拟作为第5方面军指挥机关的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研究部队的进军路线时,对渡过黄河、越过秦岭、大巴山,通过宝鸡至汉中的险道等,都感到可用的兵要地志资料不足,因而明确要求凡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和领导人员,都应到能去的道路、渡河点、隘口,进行实地侦察、绘图、记载、标示、摄影和进行计算。
至于渭水、秦岭、汉水、大巴山等地的渡河点、桥梁、道路、隘口的侦察,则乘陆空军的侦察飞机前往进行。
7月初,华北方面军作战参谋岛贯武治、情报参谋横山幸雄、第1军情报参谋笹井宽一、南京派遣军的作战参谋中吉孚四人,至潼关黄河对岸的风凌渡和向北直至龙门、河津,沿黄河东岸进行了侦察。
确定了若干渡河点、准备由这些地点进行强渡,突破西岸我国河防部队的重兵防守。
这4名参谋经地面侦察对有关资料、数据进行研究、归纳之后,于7月1日即乘飞机对黄河两岸的地形、道路、进行了系统的目视和照相侦察。
7月13、14两天,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中将,与岛贯、中吉两名参谋、乘飞机对秦岭、大巴山的山系、水系、道路、森林、陡崖、隘口以及汉水、渭水的各渡河点、桥梁,还有西安、宝鸡、汉中、广元等广大地区,进行了空中侦察。
15日,安达二十三又从地面至郑州西北的霸王城黄河对岸侦察渡河点,研究如何组织部队强渡。
安达回到北平后,根据侦察的结果进行了研究,为了解决强渡黄河的训练不致泄密,决定抽调所属各师团的工兵军官、骨干和部分部队,以一周的时间,在蚌埠附近的淮河上,选择与黄河近似条件的地形,进行渡河演练,并演练在大风浪中按战时装载,检验横渡黄河的可靠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