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司做为官伎一方,自然会派出选拔出来的出色乐伎参加考核。私伎一方,由瓦肆各家戏班乐社联合各大青楼勾栏的老鸨, 进行私下商议角逐后再派出参考人选。
良籍艺人一方人数十分稀少, 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想参加五年大考的, 可自行前往太乐署报名,由太乐署的掌固们略加考核, 只要技艺不是很差,都会允准参考。
因为良籍艺人的参考,其作用主要是提高太乐署大艺考的档次。有了良籍平民艺人的参加,才不会让民众们认为这场大艺考,只是低贱的伎子们之间进行的技艺比试。
考官评审方面, 由太常寺派一名官吏做为总监考,监督考核的公正公平, 其他的考官,一半由太乐署官吏担任,另一半由教坊司和瓦肆青楼里在各项技艺中有杰出声望的名宿耄老之人担当,同时还会随机邀请一两个洛城里的风流名士前来助阵, 一同评考。
因考官构成比较复杂, 就算有人想赂贿考官,或是考官有心帮谁,一般作用有限,因此, 太乐署的五年大考还算是比较公平公正。
这个时代的评审考核, 具体章程比较粗糙简单:就是让参加考核的乐伎和艺人,依次上台进行表演, 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演砸了活该倒霉,不可以重来。
然后由考官们给出评价,评价分为一二三等和不入流,评为一等的,考官就给三朵花,二等给两花,三等给一花,不入流则无花。再然后把所有考官给的花加起来,就是该艺人的得花数。
这场五年才举行一次的技艺大考较,既是一场考试,也是一场比拼,最终会不分技艺项目,角逐比拼出前四名,第一名,称之为花魁,第二名叫花冠,第三名叫花鼎,第四名叫花盛。魁冠鼎盛,此四人合称花榜四绝。
除了四绝之外,还会考较品评出各项技艺的分项头名,这个分项头名叫善才。
四绝和善才汇总成一个名册,这名册便叫花榜。花榜五年一榜,也比照科举榜单,以天干地支来命名。像明年元和十一年为壬寅年,这个榜单就叫壬寅花榜。
花榜会呈报皇帝御览。皇帝如果兴致好,还会把四绝和善才们召进宫献艺一番,看得高兴了,随手打赏,就算皇帝心情不好,也会有微薄的官家赏赐,是对乐伎和艺人们精湛技艺的肯定和表彰。
上榜的乐伎们顿时就会身价百倍,甚至有年老色衰的乐伎,侪身花榜之后,又重新获得骚客雅士们的追捧,再次门庭若市。毕竟,乐伎们跟娼妓是不同的,卖艺才是主业。主业搞好了,有没有副业就不重要了。
上榜良籍艺人也有很大机会被皇帝赏赐个太乐署供奉的出身。对于良籍平民来说,供奉拿的那点俸禄不算什么,关键是供奉是官身。
供奉虽然不入流,没有品阶,但好歹是官身,从平民到官身,尤如鲤鱼跃龙门,也算是挤进了仕途。
尽管太乐署供奉基本上没什么升迁的可能,但既然是官身了,相应的,就拥有了家族免征赋税徭役,见县官不跪,不得随意用刑等等特权。
因此,良籍艺人还是非常渴望得到官身,鱼跃龙门。何况供奉还有进宫近身服侍天家的机会,机会蕴含着无限可能。
因为有这些看得见的好处,官伎、私伎和良籍艺人们都非常愿意参加五年大考,都希望能够名入花榜,脱颖而出。所以,太乐署五年大考,又被称为考花榜。
太乐署的五年大考,会持续进行三天,地点在教坊司。因为教坊司各项娱乐设施齐全,各项技艺需要用到的器物也齐全,场地宽敞,酒水食物准备周全,瓦肆和各大青楼都不能与之相比。
五年大考这么一件难得的赏心盛事,是一件公开的盛事,欢迎洛城民众前往观赏。当然,前往教坊司观赏考核,少不得会有些花销,喝盏高价茶,租条板凳坐之类的是基本花销,欣赏喜欢欣赏某人的表演,出手打赏,再多的银子也嫌不够花。
人都有从众心理,只要有几个人带头打赏叫好,彼此的情绪相互感染,现场观众头脑一热,立即就有许多人跟风打赏,没多少人还能保持冷静,银钱便像水一样流进教坊司。
能参加五年大考的乐伎艺人,都是洛城里各个项目里最拔尖的几人,三天时间,就把洛城所有最拔尖乐伎艺人的技艺欣赏个遍,绝对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视听盛宴,大家就算花销一些银钱,也觉值得。
用“三日赏尽洛城花”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因此,但凡洛城人,只要银钱上比较宽裕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少,都对五年大考趋之若鹜。甚至还有许多外地人,算着考花榜的时间,特意跑来观赏的。那几天,洛城里各大客栈人满为患,盛况空前。
三天时间,教坊司可以赚个盆满钵满,太乐署能分到提成上供,各个参加考核的乐伎都能分到缠头红利,皆大欢喜。
可以说,一场五年大考举办下来,上榜的,没上榜的,太乐署,教坊司,各大青楼,瓦肆,参考乐伎和艺人,洛城民众,太常寺官吏等等,大家各取所需,多方共赢。
安然穿越过来四年了,从阿辰那里已经把考花榜的情况了解得相当详细了,在安然看来,考花榜,就是这个时代演艺界和娱乐圈的科举考试,在一派花团锦绣,乐声悠扬的表象下,竞争激烈残酷,比真正的科举考试不遑多让。
良籍艺人一方人数十分稀少, 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想参加五年大考的, 可自行前往太乐署报名,由太乐署的掌固们略加考核, 只要技艺不是很差,都会允准参考。
因为良籍艺人的参考,其作用主要是提高太乐署大艺考的档次。有了良籍平民艺人的参加,才不会让民众们认为这场大艺考,只是低贱的伎子们之间进行的技艺比试。
考官评审方面, 由太常寺派一名官吏做为总监考,监督考核的公正公平, 其他的考官,一半由太乐署官吏担任,另一半由教坊司和瓦肆青楼里在各项技艺中有杰出声望的名宿耄老之人担当,同时还会随机邀请一两个洛城里的风流名士前来助阵, 一同评考。
因考官构成比较复杂, 就算有人想赂贿考官,或是考官有心帮谁,一般作用有限,因此, 太乐署的五年大考还算是比较公平公正。
这个时代的评审考核, 具体章程比较粗糙简单:就是让参加考核的乐伎和艺人,依次上台进行表演, 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演砸了活该倒霉,不可以重来。
然后由考官们给出评价,评价分为一二三等和不入流,评为一等的,考官就给三朵花,二等给两花,三等给一花,不入流则无花。再然后把所有考官给的花加起来,就是该艺人的得花数。
这场五年才举行一次的技艺大考较,既是一场考试,也是一场比拼,最终会不分技艺项目,角逐比拼出前四名,第一名,称之为花魁,第二名叫花冠,第三名叫花鼎,第四名叫花盛。魁冠鼎盛,此四人合称花榜四绝。
除了四绝之外,还会考较品评出各项技艺的分项头名,这个分项头名叫善才。
四绝和善才汇总成一个名册,这名册便叫花榜。花榜五年一榜,也比照科举榜单,以天干地支来命名。像明年元和十一年为壬寅年,这个榜单就叫壬寅花榜。
花榜会呈报皇帝御览。皇帝如果兴致好,还会把四绝和善才们召进宫献艺一番,看得高兴了,随手打赏,就算皇帝心情不好,也会有微薄的官家赏赐,是对乐伎和艺人们精湛技艺的肯定和表彰。
上榜的乐伎们顿时就会身价百倍,甚至有年老色衰的乐伎,侪身花榜之后,又重新获得骚客雅士们的追捧,再次门庭若市。毕竟,乐伎们跟娼妓是不同的,卖艺才是主业。主业搞好了,有没有副业就不重要了。
上榜良籍艺人也有很大机会被皇帝赏赐个太乐署供奉的出身。对于良籍平民来说,供奉拿的那点俸禄不算什么,关键是供奉是官身。
供奉虽然不入流,没有品阶,但好歹是官身,从平民到官身,尤如鲤鱼跃龙门,也算是挤进了仕途。
尽管太乐署供奉基本上没什么升迁的可能,但既然是官身了,相应的,就拥有了家族免征赋税徭役,见县官不跪,不得随意用刑等等特权。
因此,良籍艺人还是非常渴望得到官身,鱼跃龙门。何况供奉还有进宫近身服侍天家的机会,机会蕴含着无限可能。
因为有这些看得见的好处,官伎、私伎和良籍艺人们都非常愿意参加五年大考,都希望能够名入花榜,脱颖而出。所以,太乐署五年大考,又被称为考花榜。
太乐署的五年大考,会持续进行三天,地点在教坊司。因为教坊司各项娱乐设施齐全,各项技艺需要用到的器物也齐全,场地宽敞,酒水食物准备周全,瓦肆和各大青楼都不能与之相比。
五年大考这么一件难得的赏心盛事,是一件公开的盛事,欢迎洛城民众前往观赏。当然,前往教坊司观赏考核,少不得会有些花销,喝盏高价茶,租条板凳坐之类的是基本花销,欣赏喜欢欣赏某人的表演,出手打赏,再多的银子也嫌不够花。
人都有从众心理,只要有几个人带头打赏叫好,彼此的情绪相互感染,现场观众头脑一热,立即就有许多人跟风打赏,没多少人还能保持冷静,银钱便像水一样流进教坊司。
能参加五年大考的乐伎艺人,都是洛城里各个项目里最拔尖的几人,三天时间,就把洛城所有最拔尖乐伎艺人的技艺欣赏个遍,绝对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视听盛宴,大家就算花销一些银钱,也觉值得。
用“三日赏尽洛城花”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因此,但凡洛城人,只要银钱上比较宽裕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少,都对五年大考趋之若鹜。甚至还有许多外地人,算着考花榜的时间,特意跑来观赏的。那几天,洛城里各大客栈人满为患,盛况空前。
三天时间,教坊司可以赚个盆满钵满,太乐署能分到提成上供,各个参加考核的乐伎都能分到缠头红利,皆大欢喜。
可以说,一场五年大考举办下来,上榜的,没上榜的,太乐署,教坊司,各大青楼,瓦肆,参考乐伎和艺人,洛城民众,太常寺官吏等等,大家各取所需,多方共赢。
安然穿越过来四年了,从阿辰那里已经把考花榜的情况了解得相当详细了,在安然看来,考花榜,就是这个时代演艺界和娱乐圈的科举考试,在一派花团锦绣,乐声悠扬的表象下,竞争激烈残酷,比真正的科举考试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