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黄濑的好莱坞日记_分节阅读_61
[美娱]黄濑的好莱坞日记 作者:鹿淼淼
两人无声地对视一眼,随着大银幕上狮门影业的标志过去后,是几个制作公司的联合标志。在黑屏白字介绍完《新共和》杂志社的基本背景,点出主人公斯蒂芬格拉斯的名字之后,随着一段八音盒单键弹动的旋律,一个嗓音清透的男声响起——
“记者们总是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有的夸夸其谈,有的奇谈怪论,总是忙的不可开交,总想把自己表现得比实际更加忙碌。太多好吹牛皮的蠢货,好在他们总在搞推销、总在搞公关,那种记者会让你更容易脱颖而出——”
当这段话响起在所有观众的耳边时,伴随着声音出现的画面是一个带着金色细框眼睛的青年,金发略短,被发胶固定在脑后,却有几簇调皮的发丝从额角垂下散落在额头一侧。青年穿着浅蓝的衬衣配深色v领毛衣背心,深灰色的西装外套将青年的肩膀衬托得恰到好处。
年轻的斯蒂芬脸上带着一股期待而憧憬的笑容,看上去有些天真和憨厚,他的周围是行色匆匆的办公人员,只有他像是在梦境之中游览着一般,仿佛踩着梦幻般的步伐,周围的办公场所似乎都已经成为了他梦中的乐园。
“假如你还显得有些恭敬、有些谦逊或者有些热心,那么,你就能够出人头地了。”
与他天真而梦幻般的表情不同的是,从青年的自白里所说的话却昭显着他更像一个处事圆滑、并且能够很好适应自己职业之中的位置的人。
“所以,你要在同事为了赶上截稿日子埋头苦干的时候为他准备一份午餐,你要记住他们的生日。没错,新闻工作是很艰苦的,每个人都承受着压力,每个人都在辛苦地赶着稿子。没人能够睡觉,可你却每时每刻面带微笑。”
“我是说,即使是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偶尔也会出门买个汉堡,他们可是拿过普利策奖的。”
随着青年的诉说,如果不是知道斯蒂芬格拉斯事件完整发展走向的人,或许会认为这是一部男版的《政律俏佳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好莱坞日记(47)
我是第一次看到马丁剪出来的成品,当然,出乎我的意料。
马丁做了很多的工作,用来加强这部电影的故事性和起伏性,如果仔细看的话,处处都是预言、处处都是他精心埋下的伏笔。
他就像记下了我们拍摄时的每一帧画面,知道哪一帧应该留下,哪一出应该放在它该在的位置。
哪怕是了解过事件原本发展的人再次观看电影,也会为马丁的手法而惊叹!
第48章 新式白莲
由斯蒂芬格拉斯的独白开始,《新共和》杂志社的日常也随之开启。
时常带着一副细框眼镜的青年脸上几乎一直带着浅浅的笑意,他本身就长得亲和儒雅,并且气质温柔随和,在外表上就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优势——至少《新共和》上上下下找不出一个不喜欢斯蒂芬的人。
斯蒂芬格拉斯虽然只是一个刚入职不久的新人,但是他勤奋而聪明。看似日复一日忙忙碌碌的生活在他看来,却是每天充满挑战并且新鲜的。
斯蒂芬记得每一个同事的喜好和生日,会为了他们准备惊喜的生日礼物,或者是在聚会的时候用带有不同颜色标签或者编号来标记大家各自喜欢的口味的饮料酒水。他愿意在你被繁琐的工作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听一听你的牢骚和抱怨,哪怕帮不上忙,至少能够保证守口如瓶。
虽然斯蒂芬也会犯一些错误,例如报道之中的那个酒店到底有没有一个提供某些特殊服务的小吧台。作为斯蒂芬的前任上司,也是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迈克尔对斯蒂芬是纵容的——出于这个男孩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人。他选择一如既往地相信斯蒂芬,却不知道这就是对方开启惊天谎言的第一步。
哪怕迈克尔后来被解聘离开《新共和》,放不下的人也是斯蒂芬,那个杂志社里最有活力、最年轻、也是最贴心的那个孩子。
但是这也是斯蒂芬最初开始转变的地方,随着迈克尔的离开,和与自己同一期进入《新共和》杂志社的查克的升职,对方成为了新任上司,而斯蒂芬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之后依旧站在原地——他并不甘心。
无形之中,他已经收拢了《新共和》几乎所有人的人心,大家都无比地信任斯蒂芬,哪怕在斯蒂芬暗地里和其他大杂志、大型报社打交道的时候,只要他一句“我没有,可能没什么事情”,略微睁大眼睛、用一种无辜而无所谓的眼神看向他们,就不会再有任何后续追问。
这就是斯蒂芬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成功的新闻者,需要做、以及能够做的事情。
充分了解同事们的癖好、对症下药、对事说事,必要的时候,以退为进、欲擒故纵。这样的招数,在斯蒂芬用起来百试不爽。
在这一切的基础上,借助迈克尔离职这件事,斯蒂芬将办公室的人心更加地朝自己聚拢起来,不动声色地将新上任的主编查克孤立起来。
“文森特,你看上去真的坏透了。”莱昂纳多在他耳边悄悄地说道,“但是更加糟糕的是,这一切却让人没办法讨厌你。”
“这不是很好么?”
文森特一双眼睛依然盯紧银幕,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已经不仅仅在阐述着斯蒂芬格拉斯的个人传记了,马丁斯科塞斯更多的将自己的风格和视物法则加入了其中,比起之前剧本里略微傻白甜的办公室斗争,马丁斯科塞斯的添加部分让办公室之间的矛盾更加有起伏。
“不得不说,文森特的表现能力又提高了,《奔腾年代》里的他还略有些放不开手脚,《欲盖弥彰》里已经完全地让人沉浸在他的各种演绎之中。之前毕竟还有两个大戏骨的存在,而这部电影里完全是他的主场,彼得萨斯加德没能压制住他。”
在场有影评人悄声交流着,很显然,这件由新闻界最大丑闻事件改编的电影带来的不仅仅是之前的事件回忆,更多的是一种来自人格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拷问。
——如果换做是你,你该怎么办?
随着斯蒂芬杜撰新闻的手笔越来越大,他做起这种事情来也越发得心应手,那种天真憨厚的神情已经很少会出现在年轻男人的脸上,更多的是无人在一旁时,斯蒂芬藏在镜片之下饱含深意和算计的眼神。
影片已经进行了一半,而斯蒂芬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也开始被人抓住了一丝线头。就是这一丝线头,一点一点揪出来,就足以摧毁一颗新闻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什么都没有做错……”年轻男人微微张着嘴,略薄的有些苍白的嘴唇被他刚刚隐忍时咬出两个牙印。“你认为我做错了吗,我只是没有时间去现场亲自看!我这些日子、十几天里,每天只睡不到三个小时……各种稿件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我承认只是听那些参加过活动的人说的话,然后记录下来……我……我并不想这样的。”
从风度翩翩淡定自如,到现在的双眼因为蕴着眼泪忍住不落、眼角都有些充红的年轻男人依旧没有让人觉得有多么可恶——因为他之前积攒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你都能为他做错的事情而主动找理由、主动为他想借口为他开脱……
这是怎么样一种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斯蒂芬格拉斯就是这样一个心理学或许比新闻学学得更好的人——他自认充分得了解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成功过地在每一个人面前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包括和他并不太对对盘的新上司查克。
查克对斯蒂芬的隐忍和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处置,何尝不是从侧面表现了斯蒂芬形象塑造的“大成功”。
比起那些主角配角黑白分明正义邪恶一眼就能看穿的电影,《欲盖弥彰》并没有将这种人品性格的界限分得太过清晰——这也就就造成了观众们一边想着“斯蒂芬这个大骗子为什么还没有被戳穿”,一边看着各种可怜兮兮扮相的文森特咬着手指头想着“斯蒂芬真的好可怜,一想到将来他被揭穿了骗局,没有人要他没有人信任他我就觉得他好可怜qaq”。
这是一种心理代入的暗示,一旦沉浸其中,就不由自主地会为剧情之中的主角考虑这儿考虑那儿。
但是主旋律大背景之下,不管你怎么喜欢这个有着反派心的主角,一切的歪风邪气都是要被打败的。所以,斯蒂芬的结局已经注定,大家一边想要快点看到进展,一边又希望出现转机——如果有什么证据证明那个公司真的存在,或者那个接线电话对面的人真的是一个接线员而不是斯蒂芬的哥哥呢?那斯蒂芬是不是能够幸免于难?
“不愧是马丁,他就是有本事让人一边看一边这么纠结。”
“有谁能把黑心白莲花这种角色演得不讨人厌的,我第一个服文森特。当初格拉斯那件事情出来的时候,我恨不得打死这么个败类,问题是这部电影里的格拉斯我虽然讨厌,却能够理解他……”
诸如此类的讨论随着放映厅所有的灯光亮起而结束,银幕上,斯蒂芬和查克最后那一眼欲言又止,以及镜片后那双完全蜕变看似死心却又在酝酿什么的眼睛,让人忍不住从心底打了个颤。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和编剧比利雷从座位上站起来回到台上,首映结束之后的掌声经久不息。这两位大师的强强联手之下,任何经历过首映的人都已经感受到了这部电影的内涵和深意。
当晚k电影区就已经有了抢先体验《欲盖弥彰》首映的观后报告。
而首先放出短版影评的依旧是手速最快的《首映》:“我原以为以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大制作的水准和手笔来导演《欲盖弥彰》,恐怕会是小庙难容大佛,现在看来——舞台有多大,文森特就能将他的表现发挥得有多惊艳。”
“新闻报道哪怕在真实也有一定失真的比例,但是从这部电影里,我不仅仅能够还原当年的事件,还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当这位年轻的记者说出‘你们知道吗,这种新闻也能获得普利策奖的’的时候,我看到文森特脸上那种似浅笑,从容自信、带着极大的向往却又包含着一丝微不可闻的讽刺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影成功了!”
两人无声地对视一眼,随着大银幕上狮门影业的标志过去后,是几个制作公司的联合标志。在黑屏白字介绍完《新共和》杂志社的基本背景,点出主人公斯蒂芬格拉斯的名字之后,随着一段八音盒单键弹动的旋律,一个嗓音清透的男声响起——
“记者们总是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有的夸夸其谈,有的奇谈怪论,总是忙的不可开交,总想把自己表现得比实际更加忙碌。太多好吹牛皮的蠢货,好在他们总在搞推销、总在搞公关,那种记者会让你更容易脱颖而出——”
当这段话响起在所有观众的耳边时,伴随着声音出现的画面是一个带着金色细框眼睛的青年,金发略短,被发胶固定在脑后,却有几簇调皮的发丝从额角垂下散落在额头一侧。青年穿着浅蓝的衬衣配深色v领毛衣背心,深灰色的西装外套将青年的肩膀衬托得恰到好处。
年轻的斯蒂芬脸上带着一股期待而憧憬的笑容,看上去有些天真和憨厚,他的周围是行色匆匆的办公人员,只有他像是在梦境之中游览着一般,仿佛踩着梦幻般的步伐,周围的办公场所似乎都已经成为了他梦中的乐园。
“假如你还显得有些恭敬、有些谦逊或者有些热心,那么,你就能够出人头地了。”
与他天真而梦幻般的表情不同的是,从青年的自白里所说的话却昭显着他更像一个处事圆滑、并且能够很好适应自己职业之中的位置的人。
“所以,你要在同事为了赶上截稿日子埋头苦干的时候为他准备一份午餐,你要记住他们的生日。没错,新闻工作是很艰苦的,每个人都承受着压力,每个人都在辛苦地赶着稿子。没人能够睡觉,可你却每时每刻面带微笑。”
“我是说,即使是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偶尔也会出门买个汉堡,他们可是拿过普利策奖的。”
随着青年的诉说,如果不是知道斯蒂芬格拉斯事件完整发展走向的人,或许会认为这是一部男版的《政律俏佳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好莱坞日记(47)
我是第一次看到马丁剪出来的成品,当然,出乎我的意料。
马丁做了很多的工作,用来加强这部电影的故事性和起伏性,如果仔细看的话,处处都是预言、处处都是他精心埋下的伏笔。
他就像记下了我们拍摄时的每一帧画面,知道哪一帧应该留下,哪一出应该放在它该在的位置。
哪怕是了解过事件原本发展的人再次观看电影,也会为马丁的手法而惊叹!
第48章 新式白莲
由斯蒂芬格拉斯的独白开始,《新共和》杂志社的日常也随之开启。
时常带着一副细框眼镜的青年脸上几乎一直带着浅浅的笑意,他本身就长得亲和儒雅,并且气质温柔随和,在外表上就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优势——至少《新共和》上上下下找不出一个不喜欢斯蒂芬的人。
斯蒂芬格拉斯虽然只是一个刚入职不久的新人,但是他勤奋而聪明。看似日复一日忙忙碌碌的生活在他看来,却是每天充满挑战并且新鲜的。
斯蒂芬记得每一个同事的喜好和生日,会为了他们准备惊喜的生日礼物,或者是在聚会的时候用带有不同颜色标签或者编号来标记大家各自喜欢的口味的饮料酒水。他愿意在你被繁琐的工作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听一听你的牢骚和抱怨,哪怕帮不上忙,至少能够保证守口如瓶。
虽然斯蒂芬也会犯一些错误,例如报道之中的那个酒店到底有没有一个提供某些特殊服务的小吧台。作为斯蒂芬的前任上司,也是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迈克尔对斯蒂芬是纵容的——出于这个男孩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人。他选择一如既往地相信斯蒂芬,却不知道这就是对方开启惊天谎言的第一步。
哪怕迈克尔后来被解聘离开《新共和》,放不下的人也是斯蒂芬,那个杂志社里最有活力、最年轻、也是最贴心的那个孩子。
但是这也是斯蒂芬最初开始转变的地方,随着迈克尔的离开,和与自己同一期进入《新共和》杂志社的查克的升职,对方成为了新任上司,而斯蒂芬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之后依旧站在原地——他并不甘心。
无形之中,他已经收拢了《新共和》几乎所有人的人心,大家都无比地信任斯蒂芬,哪怕在斯蒂芬暗地里和其他大杂志、大型报社打交道的时候,只要他一句“我没有,可能没什么事情”,略微睁大眼睛、用一种无辜而无所谓的眼神看向他们,就不会再有任何后续追问。
这就是斯蒂芬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成功的新闻者,需要做、以及能够做的事情。
充分了解同事们的癖好、对症下药、对事说事,必要的时候,以退为进、欲擒故纵。这样的招数,在斯蒂芬用起来百试不爽。
在这一切的基础上,借助迈克尔离职这件事,斯蒂芬将办公室的人心更加地朝自己聚拢起来,不动声色地将新上任的主编查克孤立起来。
“文森特,你看上去真的坏透了。”莱昂纳多在他耳边悄悄地说道,“但是更加糟糕的是,这一切却让人没办法讨厌你。”
“这不是很好么?”
文森特一双眼睛依然盯紧银幕,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已经不仅仅在阐述着斯蒂芬格拉斯的个人传记了,马丁斯科塞斯更多的将自己的风格和视物法则加入了其中,比起之前剧本里略微傻白甜的办公室斗争,马丁斯科塞斯的添加部分让办公室之间的矛盾更加有起伏。
“不得不说,文森特的表现能力又提高了,《奔腾年代》里的他还略有些放不开手脚,《欲盖弥彰》里已经完全地让人沉浸在他的各种演绎之中。之前毕竟还有两个大戏骨的存在,而这部电影里完全是他的主场,彼得萨斯加德没能压制住他。”
在场有影评人悄声交流着,很显然,这件由新闻界最大丑闻事件改编的电影带来的不仅仅是之前的事件回忆,更多的是一种来自人格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拷问。
——如果换做是你,你该怎么办?
随着斯蒂芬杜撰新闻的手笔越来越大,他做起这种事情来也越发得心应手,那种天真憨厚的神情已经很少会出现在年轻男人的脸上,更多的是无人在一旁时,斯蒂芬藏在镜片之下饱含深意和算计的眼神。
影片已经进行了一半,而斯蒂芬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也开始被人抓住了一丝线头。就是这一丝线头,一点一点揪出来,就足以摧毁一颗新闻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什么都没有做错……”年轻男人微微张着嘴,略薄的有些苍白的嘴唇被他刚刚隐忍时咬出两个牙印。“你认为我做错了吗,我只是没有时间去现场亲自看!我这些日子、十几天里,每天只睡不到三个小时……各种稿件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我承认只是听那些参加过活动的人说的话,然后记录下来……我……我并不想这样的。”
从风度翩翩淡定自如,到现在的双眼因为蕴着眼泪忍住不落、眼角都有些充红的年轻男人依旧没有让人觉得有多么可恶——因为他之前积攒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你都能为他做错的事情而主动找理由、主动为他想借口为他开脱……
这是怎么样一种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斯蒂芬格拉斯就是这样一个心理学或许比新闻学学得更好的人——他自认充分得了解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成功过地在每一个人面前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包括和他并不太对对盘的新上司查克。
查克对斯蒂芬的隐忍和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处置,何尝不是从侧面表现了斯蒂芬形象塑造的“大成功”。
比起那些主角配角黑白分明正义邪恶一眼就能看穿的电影,《欲盖弥彰》并没有将这种人品性格的界限分得太过清晰——这也就就造成了观众们一边想着“斯蒂芬这个大骗子为什么还没有被戳穿”,一边看着各种可怜兮兮扮相的文森特咬着手指头想着“斯蒂芬真的好可怜,一想到将来他被揭穿了骗局,没有人要他没有人信任他我就觉得他好可怜qaq”。
这是一种心理代入的暗示,一旦沉浸其中,就不由自主地会为剧情之中的主角考虑这儿考虑那儿。
但是主旋律大背景之下,不管你怎么喜欢这个有着反派心的主角,一切的歪风邪气都是要被打败的。所以,斯蒂芬的结局已经注定,大家一边想要快点看到进展,一边又希望出现转机——如果有什么证据证明那个公司真的存在,或者那个接线电话对面的人真的是一个接线员而不是斯蒂芬的哥哥呢?那斯蒂芬是不是能够幸免于难?
“不愧是马丁,他就是有本事让人一边看一边这么纠结。”
“有谁能把黑心白莲花这种角色演得不讨人厌的,我第一个服文森特。当初格拉斯那件事情出来的时候,我恨不得打死这么个败类,问题是这部电影里的格拉斯我虽然讨厌,却能够理解他……”
诸如此类的讨论随着放映厅所有的灯光亮起而结束,银幕上,斯蒂芬和查克最后那一眼欲言又止,以及镜片后那双完全蜕变看似死心却又在酝酿什么的眼睛,让人忍不住从心底打了个颤。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和编剧比利雷从座位上站起来回到台上,首映结束之后的掌声经久不息。这两位大师的强强联手之下,任何经历过首映的人都已经感受到了这部电影的内涵和深意。
当晚k电影区就已经有了抢先体验《欲盖弥彰》首映的观后报告。
而首先放出短版影评的依旧是手速最快的《首映》:“我原以为以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大制作的水准和手笔来导演《欲盖弥彰》,恐怕会是小庙难容大佛,现在看来——舞台有多大,文森特就能将他的表现发挥得有多惊艳。”
“新闻报道哪怕在真实也有一定失真的比例,但是从这部电影里,我不仅仅能够还原当年的事件,还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当这位年轻的记者说出‘你们知道吗,这种新闻也能获得普利策奖的’的时候,我看到文森特脸上那种似浅笑,从容自信、带着极大的向往却又包含着一丝微不可闻的讽刺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