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他欣慰的,是湘云。
比起上辈子的胳膊肘往外拐,这辈子的湘云, 才像从小跟着叔叔婶子长大的孩子。
不过, 上辈子湘云之所以和他们不亲, 也不能全怪孩子。
他们夫妻没有防备贾母是一, 日子过的拮据是二。
那时候,全家都省吃俭用的,就这也攒不了几个钱。而湘云却坐拥着大嫂阮氏遗留下来的大笔嫁妆, 怎么能不让整日里精打细算的严氏眼红?
严氏的确是打过阮氏嫁妆的主意, 但被他说了一次, 说是会影响他的名声和官途之后, 严氏就把这心思给全收了。
但这世上的事, 只要发生过, 就会留下痕迹。湘云小小年纪, 本就容易被人挑拨, 他们又没有及时发现……
总之,弄成那样的后果, 是多方面的原因。
这辈子, 史鼐时时主意调节严氏的心情, 又不明着插手严氏对孩子们的管教。严氏也不用面对小妾庶子, 手里头也宽裕, 心态放平了, 与湘云的相处,说是亲如母女过了点儿,但也是极亲密的了。
再加上他们夫妻这么多年, 就只有素节一个孩子,严氏还指望着日后湘云能找个好婆家,和素节相互扶持,对她也就更慈爱几分。
小孩子嘛,都是很单纯的。谁对她好,她就和谁亲。
这辈子史鼐夫妇严防死守,轻易不让湘云和荣国府接触,贾母和湘云没什么感情,还每次见面都挑拨她,湘云能待见她才怪呢。
“对了,湘云和素节两个呢?”
严氏道:“在书房写大字呢。今儿先生留了功课,湘云三张大字,素节两张描红。”
一听是在做功课,史鼐便道:“那就别让人打扰他们了,等他们写完了,再摆晚膳。”
“行,都听老爷的。”
******
史家这边其乐融融,荣国府却是黑云压城。
回府的一路上,贾母就沉着脸,看得王氏心头忐忑不已。
等回了春熙堂之后,贾母终于爆发了。
“你这蠢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王氏低着头,不敢说话。
其实,骂人的和被骂的都知道,贾母就是在迁怒而已。看严氏那架势,就算她们在史家坐到明天,史鼐也不会松口帮答应她们的。
婆媳二人都忍不住在心里埋怨,史鼐也太不近人情了。不过就是让他说一句话而已,又不费什么。可是,他连这都不肯。
但贾母虽然占着个姑母的名头,在史鼐这个侄子那里,却半点儿面子都没有。她又不敢在史家发火,只能迁怒同去的王氏。
而对于这种迁怒,王氏心里虽然愤恨,却也已经习惯了忍耐。
——就算是为了这老虔婆的私房,她也要继续忍下去。
那边贾政早得了消息,很快就赶了过来,正好听见了贾母骂王氏的那一句。
他当时就是心下一沉,明白这事儿是没戏了。而且听母亲的话音,还是因为王氏这个蠢妇。
他大跨步进屋,先骂了王氏一句:“你怎么又惹老太太动怒?”
然后,他才一脸诚惶诚恐地给贾母行礼,“母亲息怒,不要和这蠢妇一般见识。若是气坏了身子,叫儿子如何担待得起?”
见心爱的小儿子这样孝顺,贾母心里的气消了大半,急忙道:“政儿快起来吧。”
“多谢母亲。”贾政起身走到贾母身旁,不死心地问道,“可是史家表弟不肯相帮?”
提到这个,贾母就来气,阴阳怪气地说:“我是哪个排面儿上的人物?哪怕配一部天官来见我?”
贾政一怔,暗道:这是连史鼐的面儿都没见着?
“您好歹是长辈,史家表弟怎能如此怠慢母亲?”贾政满脸都是为自己母亲不平,又狠狠地抨击了史鼐几句。
贾母被儿子安抚地缓和了颜色,不由感慨道:“还是我的政儿最孝顺。”
贾政动情地说:“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拉扯大,儿子若是不孝顺,岂非枉为人子?”
然后,贾母就想起了“枉为人子”的贾赦,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哼,也不是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的。”
在踩着贾赦上位这一点儿上,贾政一向极其敏锐。贾母的话一出口,他就知道说的是谁。
于是,他就装作一副兄友弟恭的纯良面目,低声劝贾母:“母亲息怒,兄长还是孝顺母亲的。”
然后,贾母就把一腔怒气全都发在了贾赦身上,把不在场的贾赦骂得狗血淋头。
贾政听着贾母的骂声,只觉得痛快不已。
春熙堂外,元春沉默地站着。半晌,对守门的小丫头道:“别说我来过。”
然后,她就回了自己的小院子,把自己闷在了房里。
如今的元春,虽然见识浅短,但她本能地觉得,家里的这种情况很不正常。
不是都说兄弟同心,齐力断金吗?父亲自幼便读圣贤书,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呢?
还有大伯,身为一家之主,为什么不能整肃家风呢?
最让元春觉得奇怪的,还是老太太。
明明大伯和父亲都是老太太的亲生儿子,她怎么就能偏心成那样?
******
金郎中也不是个傻子,在第一个人来他家里,名为拜访,实则行贿,希望他照顾其参选的女儿之后,他就干脆利落地闭门谢客了。
比起上辈子的胳膊肘往外拐,这辈子的湘云, 才像从小跟着叔叔婶子长大的孩子。
不过, 上辈子湘云之所以和他们不亲, 也不能全怪孩子。
他们夫妻没有防备贾母是一, 日子过的拮据是二。
那时候,全家都省吃俭用的,就这也攒不了几个钱。而湘云却坐拥着大嫂阮氏遗留下来的大笔嫁妆, 怎么能不让整日里精打细算的严氏眼红?
严氏的确是打过阮氏嫁妆的主意, 但被他说了一次, 说是会影响他的名声和官途之后, 严氏就把这心思给全收了。
但这世上的事, 只要发生过, 就会留下痕迹。湘云小小年纪, 本就容易被人挑拨, 他们又没有及时发现……
总之,弄成那样的后果, 是多方面的原因。
这辈子, 史鼐时时主意调节严氏的心情, 又不明着插手严氏对孩子们的管教。严氏也不用面对小妾庶子, 手里头也宽裕, 心态放平了, 与湘云的相处,说是亲如母女过了点儿,但也是极亲密的了。
再加上他们夫妻这么多年, 就只有素节一个孩子,严氏还指望着日后湘云能找个好婆家,和素节相互扶持,对她也就更慈爱几分。
小孩子嘛,都是很单纯的。谁对她好,她就和谁亲。
这辈子史鼐夫妇严防死守,轻易不让湘云和荣国府接触,贾母和湘云没什么感情,还每次见面都挑拨她,湘云能待见她才怪呢。
“对了,湘云和素节两个呢?”
严氏道:“在书房写大字呢。今儿先生留了功课,湘云三张大字,素节两张描红。”
一听是在做功课,史鼐便道:“那就别让人打扰他们了,等他们写完了,再摆晚膳。”
“行,都听老爷的。”
******
史家这边其乐融融,荣国府却是黑云压城。
回府的一路上,贾母就沉着脸,看得王氏心头忐忑不已。
等回了春熙堂之后,贾母终于爆发了。
“你这蠢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王氏低着头,不敢说话。
其实,骂人的和被骂的都知道,贾母就是在迁怒而已。看严氏那架势,就算她们在史家坐到明天,史鼐也不会松口帮答应她们的。
婆媳二人都忍不住在心里埋怨,史鼐也太不近人情了。不过就是让他说一句话而已,又不费什么。可是,他连这都不肯。
但贾母虽然占着个姑母的名头,在史鼐这个侄子那里,却半点儿面子都没有。她又不敢在史家发火,只能迁怒同去的王氏。
而对于这种迁怒,王氏心里虽然愤恨,却也已经习惯了忍耐。
——就算是为了这老虔婆的私房,她也要继续忍下去。
那边贾政早得了消息,很快就赶了过来,正好听见了贾母骂王氏的那一句。
他当时就是心下一沉,明白这事儿是没戏了。而且听母亲的话音,还是因为王氏这个蠢妇。
他大跨步进屋,先骂了王氏一句:“你怎么又惹老太太动怒?”
然后,他才一脸诚惶诚恐地给贾母行礼,“母亲息怒,不要和这蠢妇一般见识。若是气坏了身子,叫儿子如何担待得起?”
见心爱的小儿子这样孝顺,贾母心里的气消了大半,急忙道:“政儿快起来吧。”
“多谢母亲。”贾政起身走到贾母身旁,不死心地问道,“可是史家表弟不肯相帮?”
提到这个,贾母就来气,阴阳怪气地说:“我是哪个排面儿上的人物?哪怕配一部天官来见我?”
贾政一怔,暗道:这是连史鼐的面儿都没见着?
“您好歹是长辈,史家表弟怎能如此怠慢母亲?”贾政满脸都是为自己母亲不平,又狠狠地抨击了史鼐几句。
贾母被儿子安抚地缓和了颜色,不由感慨道:“还是我的政儿最孝顺。”
贾政动情地说:“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拉扯大,儿子若是不孝顺,岂非枉为人子?”
然后,贾母就想起了“枉为人子”的贾赦,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哼,也不是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的。”
在踩着贾赦上位这一点儿上,贾政一向极其敏锐。贾母的话一出口,他就知道说的是谁。
于是,他就装作一副兄友弟恭的纯良面目,低声劝贾母:“母亲息怒,兄长还是孝顺母亲的。”
然后,贾母就把一腔怒气全都发在了贾赦身上,把不在场的贾赦骂得狗血淋头。
贾政听着贾母的骂声,只觉得痛快不已。
春熙堂外,元春沉默地站着。半晌,对守门的小丫头道:“别说我来过。”
然后,她就回了自己的小院子,把自己闷在了房里。
如今的元春,虽然见识浅短,但她本能地觉得,家里的这种情况很不正常。
不是都说兄弟同心,齐力断金吗?父亲自幼便读圣贤书,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呢?
还有大伯,身为一家之主,为什么不能整肃家风呢?
最让元春觉得奇怪的,还是老太太。
明明大伯和父亲都是老太太的亲生儿子,她怎么就能偏心成那样?
******
金郎中也不是个傻子,在第一个人来他家里,名为拜访,实则行贿,希望他照顾其参选的女儿之后,他就干脆利落地闭门谢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