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那梁家哥儿虽不是什么经世之才,但也不是榆木疙瘩。
翁先生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还是收了他,并针对性地指导了一番,让他顿时就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梁先生见儿子前程可期,自然对林如海死心塌地。
林如海招的第二个幕僚,还年轻的很,今年不过弱冠之年。
这个幕僚姓葛,草字放翁。他之所以来给人做幕僚,就是因为穷。
葛放翁父亲早逝,自幼与寡母相依为命。
他父亲是个老秀才,除了一箱子书之外,并没有留下什么额外的财产。他的母亲不想儿子一生禄禄,就绣花攒钱,供他读书。
索性葛放翁倒是没养成什么清高的毛病,字能写的端正之后,就找了份儿给书局抄书的活计。
这样既能练字,也能看到更多的书籍。
原本这样下去,就算他考不到功名,母子二人的生计也能维持的下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葛母因常年操劳,终于是病倒了。
在这个年头,莫说葛家这样的贫寒之家,便是小有积蓄的那些,也是生不起病的。
葛母这一病,一下子就把家底都掏空了,族里能借的也都借遍了。
也不知幸还是不幸,葛母熬了过来。但葛放翁却再也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地读书求功名了。
可是,他深知母亲对他的期望甚深,这种心思,也不敢直白地说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林如海横空出世了。他有个同窗是书香门第出身的,消息比较灵通,和他书信来往的时候,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葛放翁也是个脑筋灵活的,心思一转,便想到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他跟母亲说,暂时不想读书了,想给人做幕僚的时候,母亲果然不同意,还很自责,觉得是自己没用,病了这么一场,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然后,葛放翁就不慌不忙的,把林如海手底下的两个幕僚直接做了“府经历”的事情告诉了母亲。
“天底下的读书人这么多,考上进士的又有多少?就算考上了,能不能之官也还不一定。府经历可是八品官,那两位先生不过是跟着林大人做了几年幕僚,就直接做了府经历,这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好事?娘,您就让儿子去吧!”
为什么穷苦人家,一有机会就想着送孩子读书?
难道真的是为了让他们明礼?
当然还是为了做官啊!
葛放翁从十岁开始认字,到了弱冠之年,才考了个秀才。
这之后,还要考举人、进士。
就算葛母没有读过书,但她也打听过,知道越是往后,就越是难考。有的人甚至在秀才考举人这个门槛上蹉跎几十年的,也就是大半辈子了。
如今,听说居然有做官的捷径,不出意外的,葛母也心动了。
见母亲同意了,葛放翁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其实是朝母亲耍了个心眼的。虽然府经历确实有从八品的阶位,但也有像文、苏两幕僚这种情况特殊,暂以“不入流”代之的。
只不过,这两位有林大人看着,想要把职位落到实处,倒也不难。
这样说来,他也不算是哄骗母亲了。
事实上,经过母亲病重的事,葛放翁已经把那出人头地,做官的心思已经淡了不少。
如今,他放在首位的,不过是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好让母亲不再操劳。
当然了,若是日后真的有幸被举荐为官,他自然更加乐意。
林如海感念他一片孝心,又见他不是个不懂变通的,脑子也算是灵活,便收下了他,让他先跟着梁先生打下手,学习经验。
“我府中幕僚,一年的供奉是三百两。只是你没有半点儿经验,我这里,只能给你一半。不知你意下如何?”
一半?
那也有一百五十两了。
这对葛放翁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他连忙拱手,感激的说:“多谢东翁愿意栽培学生!”
他知道他能在这里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银钱,而是经验。
“嗯。”林如海见他明白事理,便多提醒了他一句,“梁先生是多年的老吏,若是他肯对你多用心一些,比什么都强。”
葛放翁果然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
他回家之后,把其中一百两银子交给母亲保管,拿了些铜钱买了四色糕点,又把剩下的五十两银子包好了,第二天一早,就先去拜见了梁先生,一直持弟子礼,请他日后多多指教。
无论是看在银子的份上,还是葛放翁诚恳的态度的份上,又或者是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反正梁先生是欣然接受了。
——反正他儿子的前程已经有了,日后不吃这碗饭,他也不必敝帚自珍了。
也是为了显本事,梁先生在得知林如海想做的事情之后,先是表达了一番钦佩之情,便自告奋勇的替林如海说服那些富商与当地大户。
见他胸有成竹,林如海便将事情托付给了他。
梁先生当即就带着葛放翁出去了。然后,不过两三日,那些富商与大户,就主动宴请了林如海,表示愿意为了家乡出一份力。
林如海心头一笑,暗道:这有个得力的幕僚就是不一样,比起他出面宴请这些人,让这些人主动宴请他,就等于是把所有的主动权都抓到了他自己的手里。
翁先生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还是收了他,并针对性地指导了一番,让他顿时就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梁先生见儿子前程可期,自然对林如海死心塌地。
林如海招的第二个幕僚,还年轻的很,今年不过弱冠之年。
这个幕僚姓葛,草字放翁。他之所以来给人做幕僚,就是因为穷。
葛放翁父亲早逝,自幼与寡母相依为命。
他父亲是个老秀才,除了一箱子书之外,并没有留下什么额外的财产。他的母亲不想儿子一生禄禄,就绣花攒钱,供他读书。
索性葛放翁倒是没养成什么清高的毛病,字能写的端正之后,就找了份儿给书局抄书的活计。
这样既能练字,也能看到更多的书籍。
原本这样下去,就算他考不到功名,母子二人的生计也能维持的下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葛母因常年操劳,终于是病倒了。
在这个年头,莫说葛家这样的贫寒之家,便是小有积蓄的那些,也是生不起病的。
葛母这一病,一下子就把家底都掏空了,族里能借的也都借遍了。
也不知幸还是不幸,葛母熬了过来。但葛放翁却再也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地读书求功名了。
可是,他深知母亲对他的期望甚深,这种心思,也不敢直白地说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林如海横空出世了。他有个同窗是书香门第出身的,消息比较灵通,和他书信来往的时候,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葛放翁也是个脑筋灵活的,心思一转,便想到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他跟母亲说,暂时不想读书了,想给人做幕僚的时候,母亲果然不同意,还很自责,觉得是自己没用,病了这么一场,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然后,葛放翁就不慌不忙的,把林如海手底下的两个幕僚直接做了“府经历”的事情告诉了母亲。
“天底下的读书人这么多,考上进士的又有多少?就算考上了,能不能之官也还不一定。府经历可是八品官,那两位先生不过是跟着林大人做了几年幕僚,就直接做了府经历,这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好事?娘,您就让儿子去吧!”
为什么穷苦人家,一有机会就想着送孩子读书?
难道真的是为了让他们明礼?
当然还是为了做官啊!
葛放翁从十岁开始认字,到了弱冠之年,才考了个秀才。
这之后,还要考举人、进士。
就算葛母没有读过书,但她也打听过,知道越是往后,就越是难考。有的人甚至在秀才考举人这个门槛上蹉跎几十年的,也就是大半辈子了。
如今,听说居然有做官的捷径,不出意外的,葛母也心动了。
见母亲同意了,葛放翁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其实是朝母亲耍了个心眼的。虽然府经历确实有从八品的阶位,但也有像文、苏两幕僚这种情况特殊,暂以“不入流”代之的。
只不过,这两位有林大人看着,想要把职位落到实处,倒也不难。
这样说来,他也不算是哄骗母亲了。
事实上,经过母亲病重的事,葛放翁已经把那出人头地,做官的心思已经淡了不少。
如今,他放在首位的,不过是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好让母亲不再操劳。
当然了,若是日后真的有幸被举荐为官,他自然更加乐意。
林如海感念他一片孝心,又见他不是个不懂变通的,脑子也算是灵活,便收下了他,让他先跟着梁先生打下手,学习经验。
“我府中幕僚,一年的供奉是三百两。只是你没有半点儿经验,我这里,只能给你一半。不知你意下如何?”
一半?
那也有一百五十两了。
这对葛放翁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他连忙拱手,感激的说:“多谢东翁愿意栽培学生!”
他知道他能在这里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银钱,而是经验。
“嗯。”林如海见他明白事理,便多提醒了他一句,“梁先生是多年的老吏,若是他肯对你多用心一些,比什么都强。”
葛放翁果然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
他回家之后,把其中一百两银子交给母亲保管,拿了些铜钱买了四色糕点,又把剩下的五十两银子包好了,第二天一早,就先去拜见了梁先生,一直持弟子礼,请他日后多多指教。
无论是看在银子的份上,还是葛放翁诚恳的态度的份上,又或者是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反正梁先生是欣然接受了。
——反正他儿子的前程已经有了,日后不吃这碗饭,他也不必敝帚自珍了。
也是为了显本事,梁先生在得知林如海想做的事情之后,先是表达了一番钦佩之情,便自告奋勇的替林如海说服那些富商与当地大户。
见他胸有成竹,林如海便将事情托付给了他。
梁先生当即就带着葛放翁出去了。然后,不过两三日,那些富商与大户,就主动宴请了林如海,表示愿意为了家乡出一份力。
林如海心头一笑,暗道:这有个得力的幕僚就是不一样,比起他出面宴请这些人,让这些人主动宴请他,就等于是把所有的主动权都抓到了他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