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作者:炀师
转眼到了五月,王君浩的剿匪任务顺利完成,一共给翁元基的建设大队送去了五千多名“劳改”,便回京复命了。
看到王君浩真的按时完成任务,其他官员心中讶异的同时,心思也开始慢慢转变。有这么一只强劲的军队,戚博翰的地位几乎已经是坐稳了。世家翻盘的机会已经几乎没有了,要不还是从了?
就在各个世家还在犹豫观望之际,戚博翰就雷厉风行地封王君浩为从二品的神威大将军,调到边关,统帅十万大军,戍守边疆,以防匈奴来犯!
别看王君浩是调离了京城这个权利核心,要去边塞受苦还有危险,但是能手握十万大军,说句不好听的,他造反都比京城那些有权势的世家成功率高。这可是代表了皇帝对王君浩全心全意的信任,多少人都渴求不来的!
王君浩这么糙的一个汉子,当场激动地满脸通红,谢恩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而王君浩调离,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就空悬了出来。戚博翰却丝毫没有要找人顶上的意思,任由底下的人胡乱猜测,就宣布退朝。
陶笉然也不知道戚博翰葫芦里卖的什么关子,一下朝就迫不及待地让暗卫送自己入宫,见到戚博翰便就好奇道:“博翰,你打算让谁当那个兵部尚书呀?”
戚博翰正在批阅奏折,闻言头也不抬道:“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啊?可是我不懂带兵啊。”陶笉然被戚博翰吓了一跳,“你别什么位置都给我,我都要变成活靶子了。”
戚博翰轻笑一声,上前将陶笉然抱在怀中:“我怎么舍得你当靶子呢。只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让他们斗一下,互相消耗也好。”
陶笉然闻言,顿时了然。这是特意设个诱饵,然后坐山观虎斗了。
“而且如今世家之中,怕是习家最着急了,说不定会为了这个位置,漏出多点马脚。”习家科举舞弊的事情其实已经查清楚了,但其他罪证却还没收集够,戚博翰便让袁沙净先压着,务必要一次性搞倒习家,免除后患。
戚博翰一点一点地给陶笉然灌输着为君者的平衡之道,看着陶笉然似懂非懂的懵懂模样,不由得有些心痒难耐。
但他还是按捺下来,只在陶笉然脖子上轻轻咬了一口,才道:“等翁元基回朝后,我打算升他为尚书令。在此之前,我会帮你积累声望,到时再让你兼任户部尚书。”
如今陶笉然没有威望,不管做什么都会变成活靶子。但戚博翰舍不得让陶笉然屈居低位,然后慢慢熬资历,他恨不得让陶笉然一夜之间能到达与他比肩的高度,这样他们在一起,反对的声音也不会那么大了。
陶笉然闻言,也没有什么异议。他现在这个礼部尚书其实做的非常清闲,毕竟他不懂那些个繁冗的礼节,最多就过问一下教育方面的事情,有事交给手下干,他只要每天抽查一下属下们的任务,再打打分就好了。
甚至都不用担心那群人会欺上瞒下联合起来架空自己,毕竟已经有一个乖乖工作就可以升职的先例在,所有人都想要干出点成绩,同时还会盯紧自己的上官,就盼着上官出错然后让自己顶上呢!
所以再兼任个户部尚书的话,应该也忙得过来。不过既然要刷声望了,那不如干脆也在京城建个军事学院吧!
陶笉然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对戚博翰道:“我们告诉那些世家这个军事学院是专门培养军官的,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军队里任职,到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世家把家里的子弟送过来!”
只不过到时候毕业的标准是什么,在军队里担任什么职位,那就是戚博翰说了算了!陶笉然有信心,将那群世家子弟都给洗脑成眼中只有国家,没有家族的军人!
“然后学校里还能收一些平民子弟或者孤儿,这样他们会跟世家子弟形成两个天然的阵营,到时候还能良性竞争一把,提高学生的质量!”陶笉然越说越觉得可行,便拿起纸笔来写写画画。
戚博翰嘴角含笑地看着陶笉然干劲十足的模样,等到他把计划都写完之后,才慢慢地补上一些小细节。
比如说学生每年的考试若是不及格,就要被劝退回家。世家都是爱面子的人,若是自家子弟因为成绩不好被退学,那可是要被嘲笑好几年的!届时家中长辈定会督促自家的子弟用功读书,只要学生一用心,那洗脑的成功率就高上不少!
不得不说陶笉然这个想法十分损,直接对世家的新一代下手。就算这一代洗脑不太成功,那也没关系,只要能改变一点点世家子弟那只想着自家利益的思想,那也是个巨大的好处了。毕竟现在的世家都是只在意自己的家族能否壮大,对于国这个概念基本约等于无。
说干就干,戚博翰当天就在城郊,划了十几亩的地让陶笉然去折腾这个军事学院,自己挂职了个校长之位,让陶笉然当副校长,至于名字嘛,自然就是行知军事学院了!
而且这个学院还不用自己掏钱,只要跟世家一开口,让他们先预交学费,这盖学校的钱粮不到半个月就到位了!这也是陶笉然发现了系统的一个BUG,虽然要去搞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所有人提供的声望都能算到陶笉然头上。也就是说这军事学院学费不管要收,声望陶笉然也不客气拿下了!
之前不少世家都改变了要跟戚博翰硬刚的策略,现在戚博翰扔来一个台阶,没有人会傻到不顺着下来。在世家们都争着向戚博翰示好的情况,这军事学院盖得比淮阳府的行知小学还快,预计三个月就能竣工!
第144章 144
军事学院还没建成, 学院的名单就已经确定得差不多了。光是世家那边送来的学生, 就有一百多人。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旁支的嫡系或者本家的庶子。主家的嫡子一般都是往着朝臣方向培养的,没几个舍得送来这前途未卜的军事学院来。
“这次被撸掉尚书之位的六个世家都把家里的人送来了,但是除了慕容家本家不在京城之外, 还有两家没有动静。”陶笉然看着学生的名单,转头对戚博翰道, “你猜猜是哪两家?”
“习家和李家。”戚博翰不假思索地答道。
陶笉然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的?!这名单你看过了?”
“习家的判决这么久没下, 他们已经猜到我打算对付他们了,自然不愿意浪费那些银子。李家……”戚博翰眼中闪过一丝杀意,“李家祖宗是跟着先祖一起打的江山,如今李家主家的嫡长子手握十万重兵镇守西北, 从来不用卖皇室面子。”
瑞朝和匈奴的边界在东北部, 西北则跟东北不同, 西北那边有十几个小部落混居,除非那些小部落能齐心协力一起攻过来,否则都不会是瑞朝的对手。所以同样是手握十万重兵, 李家可比王君浩要闲适多了。
陶笉然闻言, 立即想起来了那三公之中的司空老头,不就是姓李么!那老头平时在朝堂上看似没什么主见, 经常随着大部队反对戚博翰的决定。但也有一点跟别人不同,就是其他世家都被镇压老实后,这李司空还是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怼戚博翰的立场。还带着几个跟着自己这派的大臣一起怼。
陶笉然知道李家那些爪牙是戚博翰的下一个目标。等李家的爪牙被拔干净,就是李家覆灭之时了。
陶笉然没有跟戚博翰再继续深入探讨李家的话题,而是继续在纸上写军事学院的计划书。他现在能帮戚博翰的, 就是尽力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戚博翰所用,让戚博翰成为真正的千古帝王!
陶笉然打算要招一批平民学生跟世家子弟对抗,自然也要招一百人左右。对于平民来说,这军事学院自然不能再收学费了,否则肯定没几个百姓支撑得起这个小号,于是许诺了末等兵的待遇,而且也算是兵役的名额。
不用上战场就能服兵役,虽然只是末等兵待遇,但疼爱自家孩子的家长对这一百个名额简直抢破了头,短短半个月就定下了人选!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直接从岳州府的军事学院抽调了十名教官过来就可以直接上课了!
陶笉然整理完军事学院的事情,一抬头就看到戚博翰眉头紧皱地盯着一封奏折看。
“怎么了?”陶笉然凑过去,整个人都趴到了戚博翰的背后,让两人的身体紧紧地贴在一起。低头看向戚博翰手中的奏折,发现是户部日常喊穷的奏折。
以往边疆大军的粮食,有五成都是自给自足的。但是去年大旱,边境受到的影响也十分严重,只能依靠朝廷调拨军饷过去。之前边关被匈奴踏破了两次,也就剩了个一万来兵马,需要的粮食也不算多,但现在戚博翰要给王君浩配十万大军,虽然还没配齐吧,但以后的军饷可是个大头!
陶笉然直接忽略哭穷的那些句子,算了算奏折上说的数字,不由得疑惑道:“为什么护送军饷的成本这么高?”都快抵得上军饷本身的价值了!但是京城离边关并不远啊,只有宁安到京城的一半路程!
戚博翰闻言,罕见地被问住了。为什么这么高?如果不是陶笉然提起,戚博翰根本不会觉得这个成本高,因为有史以来,基本上都是这个数字。他皱眉主要是因为这个必要的开支太大了,目前的国库根本支撑不起。
戚博翰思索了良久,才回答陶笉然的问题:“官道太窄,牛车速度太慢。”
官道太窄,一次只能容两辆牛车并行,能装载的物资并不多。而且官道上路况并不好,有时刮风下雨之后,还得边走边清理被刮到路上的石子和树枝,否则会有翻车的危险。
运送速度太慢,来回一趟往往就是好几个月,刚送过去的粮食在车队回到京城的时候,恐怕就已经消耗完毕,所以势必还得安排两批以上的人马,隔一两个月就要去送一次,那成本肯定是巨额的。
陶笉然听完戚博翰的解释,这才想起那句至理名言:想要富,先修路。而且水泥都鼓捣出来了,不拿去修路简直对不起人民群众啊!
开源不是短时间内能搞出成果的,但是把路修好之后一定能节流,而且修路本来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转眼到了五月,王君浩的剿匪任务顺利完成,一共给翁元基的建设大队送去了五千多名“劳改”,便回京复命了。
看到王君浩真的按时完成任务,其他官员心中讶异的同时,心思也开始慢慢转变。有这么一只强劲的军队,戚博翰的地位几乎已经是坐稳了。世家翻盘的机会已经几乎没有了,要不还是从了?
就在各个世家还在犹豫观望之际,戚博翰就雷厉风行地封王君浩为从二品的神威大将军,调到边关,统帅十万大军,戍守边疆,以防匈奴来犯!
别看王君浩是调离了京城这个权利核心,要去边塞受苦还有危险,但是能手握十万大军,说句不好听的,他造反都比京城那些有权势的世家成功率高。这可是代表了皇帝对王君浩全心全意的信任,多少人都渴求不来的!
王君浩这么糙的一个汉子,当场激动地满脸通红,谢恩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而王君浩调离,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就空悬了出来。戚博翰却丝毫没有要找人顶上的意思,任由底下的人胡乱猜测,就宣布退朝。
陶笉然也不知道戚博翰葫芦里卖的什么关子,一下朝就迫不及待地让暗卫送自己入宫,见到戚博翰便就好奇道:“博翰,你打算让谁当那个兵部尚书呀?”
戚博翰正在批阅奏折,闻言头也不抬道:“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啊?可是我不懂带兵啊。”陶笉然被戚博翰吓了一跳,“你别什么位置都给我,我都要变成活靶子了。”
戚博翰轻笑一声,上前将陶笉然抱在怀中:“我怎么舍得你当靶子呢。只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让他们斗一下,互相消耗也好。”
陶笉然闻言,顿时了然。这是特意设个诱饵,然后坐山观虎斗了。
“而且如今世家之中,怕是习家最着急了,说不定会为了这个位置,漏出多点马脚。”习家科举舞弊的事情其实已经查清楚了,但其他罪证却还没收集够,戚博翰便让袁沙净先压着,务必要一次性搞倒习家,免除后患。
戚博翰一点一点地给陶笉然灌输着为君者的平衡之道,看着陶笉然似懂非懂的懵懂模样,不由得有些心痒难耐。
但他还是按捺下来,只在陶笉然脖子上轻轻咬了一口,才道:“等翁元基回朝后,我打算升他为尚书令。在此之前,我会帮你积累声望,到时再让你兼任户部尚书。”
如今陶笉然没有威望,不管做什么都会变成活靶子。但戚博翰舍不得让陶笉然屈居低位,然后慢慢熬资历,他恨不得让陶笉然一夜之间能到达与他比肩的高度,这样他们在一起,反对的声音也不会那么大了。
陶笉然闻言,也没有什么异议。他现在这个礼部尚书其实做的非常清闲,毕竟他不懂那些个繁冗的礼节,最多就过问一下教育方面的事情,有事交给手下干,他只要每天抽查一下属下们的任务,再打打分就好了。
甚至都不用担心那群人会欺上瞒下联合起来架空自己,毕竟已经有一个乖乖工作就可以升职的先例在,所有人都想要干出点成绩,同时还会盯紧自己的上官,就盼着上官出错然后让自己顶上呢!
所以再兼任个户部尚书的话,应该也忙得过来。不过既然要刷声望了,那不如干脆也在京城建个军事学院吧!
陶笉然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对戚博翰道:“我们告诉那些世家这个军事学院是专门培养军官的,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军队里任职,到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世家把家里的子弟送过来!”
只不过到时候毕业的标准是什么,在军队里担任什么职位,那就是戚博翰说了算了!陶笉然有信心,将那群世家子弟都给洗脑成眼中只有国家,没有家族的军人!
“然后学校里还能收一些平民子弟或者孤儿,这样他们会跟世家子弟形成两个天然的阵营,到时候还能良性竞争一把,提高学生的质量!”陶笉然越说越觉得可行,便拿起纸笔来写写画画。
戚博翰嘴角含笑地看着陶笉然干劲十足的模样,等到他把计划都写完之后,才慢慢地补上一些小细节。
比如说学生每年的考试若是不及格,就要被劝退回家。世家都是爱面子的人,若是自家子弟因为成绩不好被退学,那可是要被嘲笑好几年的!届时家中长辈定会督促自家的子弟用功读书,只要学生一用心,那洗脑的成功率就高上不少!
不得不说陶笉然这个想法十分损,直接对世家的新一代下手。就算这一代洗脑不太成功,那也没关系,只要能改变一点点世家子弟那只想着自家利益的思想,那也是个巨大的好处了。毕竟现在的世家都是只在意自己的家族能否壮大,对于国这个概念基本约等于无。
说干就干,戚博翰当天就在城郊,划了十几亩的地让陶笉然去折腾这个军事学院,自己挂职了个校长之位,让陶笉然当副校长,至于名字嘛,自然就是行知军事学院了!
而且这个学院还不用自己掏钱,只要跟世家一开口,让他们先预交学费,这盖学校的钱粮不到半个月就到位了!这也是陶笉然发现了系统的一个BUG,虽然要去搞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所有人提供的声望都能算到陶笉然头上。也就是说这军事学院学费不管要收,声望陶笉然也不客气拿下了!
之前不少世家都改变了要跟戚博翰硬刚的策略,现在戚博翰扔来一个台阶,没有人会傻到不顺着下来。在世家们都争着向戚博翰示好的情况,这军事学院盖得比淮阳府的行知小学还快,预计三个月就能竣工!
第144章 144
军事学院还没建成, 学院的名单就已经确定得差不多了。光是世家那边送来的学生, 就有一百多人。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旁支的嫡系或者本家的庶子。主家的嫡子一般都是往着朝臣方向培养的,没几个舍得送来这前途未卜的军事学院来。
“这次被撸掉尚书之位的六个世家都把家里的人送来了,但是除了慕容家本家不在京城之外, 还有两家没有动静。”陶笉然看着学生的名单,转头对戚博翰道, “你猜猜是哪两家?”
“习家和李家。”戚博翰不假思索地答道。
陶笉然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的?!这名单你看过了?”
“习家的判决这么久没下, 他们已经猜到我打算对付他们了,自然不愿意浪费那些银子。李家……”戚博翰眼中闪过一丝杀意,“李家祖宗是跟着先祖一起打的江山,如今李家主家的嫡长子手握十万重兵镇守西北, 从来不用卖皇室面子。”
瑞朝和匈奴的边界在东北部, 西北则跟东北不同, 西北那边有十几个小部落混居,除非那些小部落能齐心协力一起攻过来,否则都不会是瑞朝的对手。所以同样是手握十万重兵, 李家可比王君浩要闲适多了。
陶笉然闻言, 立即想起来了那三公之中的司空老头,不就是姓李么!那老头平时在朝堂上看似没什么主见, 经常随着大部队反对戚博翰的决定。但也有一点跟别人不同,就是其他世家都被镇压老实后,这李司空还是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怼戚博翰的立场。还带着几个跟着自己这派的大臣一起怼。
陶笉然知道李家那些爪牙是戚博翰的下一个目标。等李家的爪牙被拔干净,就是李家覆灭之时了。
陶笉然没有跟戚博翰再继续深入探讨李家的话题,而是继续在纸上写军事学院的计划书。他现在能帮戚博翰的, 就是尽力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戚博翰所用,让戚博翰成为真正的千古帝王!
陶笉然打算要招一批平民学生跟世家子弟对抗,自然也要招一百人左右。对于平民来说,这军事学院自然不能再收学费了,否则肯定没几个百姓支撑得起这个小号,于是许诺了末等兵的待遇,而且也算是兵役的名额。
不用上战场就能服兵役,虽然只是末等兵待遇,但疼爱自家孩子的家长对这一百个名额简直抢破了头,短短半个月就定下了人选!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直接从岳州府的军事学院抽调了十名教官过来就可以直接上课了!
陶笉然整理完军事学院的事情,一抬头就看到戚博翰眉头紧皱地盯着一封奏折看。
“怎么了?”陶笉然凑过去,整个人都趴到了戚博翰的背后,让两人的身体紧紧地贴在一起。低头看向戚博翰手中的奏折,发现是户部日常喊穷的奏折。
以往边疆大军的粮食,有五成都是自给自足的。但是去年大旱,边境受到的影响也十分严重,只能依靠朝廷调拨军饷过去。之前边关被匈奴踏破了两次,也就剩了个一万来兵马,需要的粮食也不算多,但现在戚博翰要给王君浩配十万大军,虽然还没配齐吧,但以后的军饷可是个大头!
陶笉然直接忽略哭穷的那些句子,算了算奏折上说的数字,不由得疑惑道:“为什么护送军饷的成本这么高?”都快抵得上军饷本身的价值了!但是京城离边关并不远啊,只有宁安到京城的一半路程!
戚博翰闻言,罕见地被问住了。为什么这么高?如果不是陶笉然提起,戚博翰根本不会觉得这个成本高,因为有史以来,基本上都是这个数字。他皱眉主要是因为这个必要的开支太大了,目前的国库根本支撑不起。
戚博翰思索了良久,才回答陶笉然的问题:“官道太窄,牛车速度太慢。”
官道太窄,一次只能容两辆牛车并行,能装载的物资并不多。而且官道上路况并不好,有时刮风下雨之后,还得边走边清理被刮到路上的石子和树枝,否则会有翻车的危险。
运送速度太慢,来回一趟往往就是好几个月,刚送过去的粮食在车队回到京城的时候,恐怕就已经消耗完毕,所以势必还得安排两批以上的人马,隔一两个月就要去送一次,那成本肯定是巨额的。
陶笉然听完戚博翰的解释,这才想起那句至理名言:想要富,先修路。而且水泥都鼓捣出来了,不拿去修路简直对不起人民群众啊!
开源不是短时间内能搞出成果的,但是把路修好之后一定能节流,而且修路本来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