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有些忙,明天我过来。”
“那我要准备些什么?”
“三斤猪肉。”
“还有呢?”
“还有这个。”闻夏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金顺。
金顺接过来展开一看,是六种不同样式的宽口瓶子,他不解地问:“这瓶子是?”
“是装猪肉酱用的。”闻夏说:“我看首都有卖这种瓶子的,装猪肉酱刚刚好,不知道县城有没有厂子生产这个?”
“应该有。”
“那你去看看,最后是塑料和玻璃的,其他的也可以考虑一下,问一问价格,先买五十个,实在没有的话,再问问能不能定制。”
“好。”金顺说:“这事儿包我身上。”
闻夏点点头,接着转头和裴景帆说:“我的事儿办完了,你的呢?”
“你不进去坐一坐吗?”裴景帆问。
“大队长还在粮站那里等着,就不坐了。”
“那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
“去哪儿?”
“我去见见李老师。”
“李老师?”
“对。”
“李老师在家?”闻夏和裴景帆是在房门口的,一眼就看见破旧的房子里是干干整齐的,不过,目及范围内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灰蓝色的布帘子,并没有看到李金华,想着金顺可能还有别的事儿,所以就不打扰了。
“在。”金顺说。
“在哪儿?”
“就在布帘后面。”
“既然李姨在,那我就去打个招呼。”见了长辈不打招呼,这不是闻夏的作风。
“好,我给你倒杯水。”
金顺邀请闻夏进了房间。
闻夏这才发现金顺家里一间房子,中间用布帘分开,他和李金华一人住半间,这对于教师身份的李金华来说,待遇已经不错了。
就是住的特别偏僻,周围都没什么人。
平时李金华还要扫大街什么的。
“李姨好。”一走过布帘,就看到李金华坐在桌前,桌上摆放着本子、钢笔水、铅笔,像是在写什么东西,裴景帆正低头看。
见闻夏来了,李金华站了起来:“闻夏来了。”
“李姨在忙呢。”闻夏在来之前,买了一些饼干,心想着要是李金华在,就当饼干是见面礼了,如果没有见李金华,也不给金顺,带回去给闻夏吃,此时见到李金华了,自然地就将饼干奉上了,说:“今天是我们生产队交公粮的日子,正好过来看看你们。”
“你太客气了,不要送礼了。”
“你拿着吧,又不值钱。”
“拿回去给闻明吃吧。”
“家里都有。”
李金华坚持不要。
闻夏只好收回来,接过金顺递过来的一杯水,和李金华说几句话,发现裴景帆一言不发,就在李金华的座前看书,闻夏十分纳闷。
“好了,我们可以走了吗?”裴景帆突然看向闻夏说。
闻夏愣了下,点头,然后对李金华说:“李姨,你就继续忙吧,我们那边也快交公粮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有空常来玩啊。”
“好,那我们走了。”
“嗯。”
和李金华金顺告别之后,闻夏裴景帆直接朝县城粮站走,路上闻夏还是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问:“你和李姨关系不错?”
“还行。”裴景帆嘴角带笑地回答。
“李姨又要教书了?”
“不是。”
“那她在写什么?”
“写书,我帮她出版。”
“她愿意写书?”金顺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可惜命运不济,遇上了那个动荡的十年,挨了许多的□□,金顺的父亲因此去世,李金华自那以后再也不碰纸笔,连金顺也不传授知识,可是现在却愿意写书了。
“嗯,我劝说的。”裴景帆说:“我劝了很久了。”
“那她的身份可以出版吗?”
“可以。”
“也对。”裴景帆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首都的干部子弟,出个书算什么,而且今年之后,像李金华这样的老师、工程师等等身份,都会重新受到应有尊重。
“你呢?明天真的要过来吗?”
“当然是真的。”
“大概什么时候?”
“晚上过来吧,没有人会注意。”
“怎么过来?”
“步行。”
“我骑自行车载你吧。”
“不用了。”闻夏顺口就拒绝了。
裴景帆目光暗了暗。
闻夏没有察觉到,直直地向前走着。
很快地到了粮站,还有一个生产队就轮到山湾子生产队了,闻夏赶紧上前,掏出所有资料,和粮站的负责人对接一下,很快地交完了公粮,每个人得了一个白面馒头。
相对于去年众人的稀罕,去年今年可能大家都丰收了,所有人都还算淡定,闻夏把馒头装进竹篮里,和大队长等人去供销社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接着就回了生产队大院子。
闻夏裴景帆刚站定。
大队长就喊住了裴景帆等知青,说:“本来想早点给你们修房子的,结果今年交公粮日期提前了,又怕遇上雨天,所以修知青点的房子又晚了点,从明天开始就能拨出一些人给你们修房子了,你们别着急啊,争取下个月可以住回知青点。”
“那我要准备些什么?”
“三斤猪肉。”
“还有呢?”
“还有这个。”闻夏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金顺。
金顺接过来展开一看,是六种不同样式的宽口瓶子,他不解地问:“这瓶子是?”
“是装猪肉酱用的。”闻夏说:“我看首都有卖这种瓶子的,装猪肉酱刚刚好,不知道县城有没有厂子生产这个?”
“应该有。”
“那你去看看,最后是塑料和玻璃的,其他的也可以考虑一下,问一问价格,先买五十个,实在没有的话,再问问能不能定制。”
“好。”金顺说:“这事儿包我身上。”
闻夏点点头,接着转头和裴景帆说:“我的事儿办完了,你的呢?”
“你不进去坐一坐吗?”裴景帆问。
“大队长还在粮站那里等着,就不坐了。”
“那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
“去哪儿?”
“我去见见李老师。”
“李老师?”
“对。”
“李老师在家?”闻夏和裴景帆是在房门口的,一眼就看见破旧的房子里是干干整齐的,不过,目及范围内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灰蓝色的布帘子,并没有看到李金华,想着金顺可能还有别的事儿,所以就不打扰了。
“在。”金顺说。
“在哪儿?”
“就在布帘后面。”
“既然李姨在,那我就去打个招呼。”见了长辈不打招呼,这不是闻夏的作风。
“好,我给你倒杯水。”
金顺邀请闻夏进了房间。
闻夏这才发现金顺家里一间房子,中间用布帘分开,他和李金华一人住半间,这对于教师身份的李金华来说,待遇已经不错了。
就是住的特别偏僻,周围都没什么人。
平时李金华还要扫大街什么的。
“李姨好。”一走过布帘,就看到李金华坐在桌前,桌上摆放着本子、钢笔水、铅笔,像是在写什么东西,裴景帆正低头看。
见闻夏来了,李金华站了起来:“闻夏来了。”
“李姨在忙呢。”闻夏在来之前,买了一些饼干,心想着要是李金华在,就当饼干是见面礼了,如果没有见李金华,也不给金顺,带回去给闻夏吃,此时见到李金华了,自然地就将饼干奉上了,说:“今天是我们生产队交公粮的日子,正好过来看看你们。”
“你太客气了,不要送礼了。”
“你拿着吧,又不值钱。”
“拿回去给闻明吃吧。”
“家里都有。”
李金华坚持不要。
闻夏只好收回来,接过金顺递过来的一杯水,和李金华说几句话,发现裴景帆一言不发,就在李金华的座前看书,闻夏十分纳闷。
“好了,我们可以走了吗?”裴景帆突然看向闻夏说。
闻夏愣了下,点头,然后对李金华说:“李姨,你就继续忙吧,我们那边也快交公粮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有空常来玩啊。”
“好,那我们走了。”
“嗯。”
和李金华金顺告别之后,闻夏裴景帆直接朝县城粮站走,路上闻夏还是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问:“你和李姨关系不错?”
“还行。”裴景帆嘴角带笑地回答。
“李姨又要教书了?”
“不是。”
“那她在写什么?”
“写书,我帮她出版。”
“她愿意写书?”金顺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可惜命运不济,遇上了那个动荡的十年,挨了许多的□□,金顺的父亲因此去世,李金华自那以后再也不碰纸笔,连金顺也不传授知识,可是现在却愿意写书了。
“嗯,我劝说的。”裴景帆说:“我劝了很久了。”
“那她的身份可以出版吗?”
“可以。”
“也对。”裴景帆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首都的干部子弟,出个书算什么,而且今年之后,像李金华这样的老师、工程师等等身份,都会重新受到应有尊重。
“你呢?明天真的要过来吗?”
“当然是真的。”
“大概什么时候?”
“晚上过来吧,没有人会注意。”
“怎么过来?”
“步行。”
“我骑自行车载你吧。”
“不用了。”闻夏顺口就拒绝了。
裴景帆目光暗了暗。
闻夏没有察觉到,直直地向前走着。
很快地到了粮站,还有一个生产队就轮到山湾子生产队了,闻夏赶紧上前,掏出所有资料,和粮站的负责人对接一下,很快地交完了公粮,每个人得了一个白面馒头。
相对于去年众人的稀罕,去年今年可能大家都丰收了,所有人都还算淡定,闻夏把馒头装进竹篮里,和大队长等人去供销社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接着就回了生产队大院子。
闻夏裴景帆刚站定。
大队长就喊住了裴景帆等知青,说:“本来想早点给你们修房子的,结果今年交公粮日期提前了,又怕遇上雨天,所以修知青点的房子又晚了点,从明天开始就能拨出一些人给你们修房子了,你们别着急啊,争取下个月可以住回知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