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佳琪叹了一声,推了一下她妈,“好了,别老提。”
说着往墓碑上一看,很是意外的说道:“怎么二伯的出生日期和我爸的一样。”
舒雨在旁边也听愣了, “这怎么可能呢?”
他们并不是双胞胎呀。
三婶一脸不好意思,看向舒雨解释道:“看这事闹的,当年你三叔要进厂顶班,但年纪不够,你奶奶就把他的年纪给改了,厂子里还需要出生证明一类的东西,就干脆拿了你爸的来用。”
当年的人也不怎么注重生日,舒老太太的三个儿子都是在家里生的,所谓出生证明也就是简单的手写证明,很容易就给换了个名字。
换了以后为了避免麻烦便一直用着,当时还没舒佳琪呢,她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事。
舒雨才知道还有这么一出,摇摇头表示不介意。
“妈,那我们是不是该把墓碑改过来。”舒佳琪有些不满的看着妈妈,之前是为了工作也就罢了,可是墓碑上怎么能错呢。
“我当时只顾着伤心,是单位里的人帮着办的后事,哪里还记得这件事。你说改咱们就改,回头就去改,行不行。”三婶此时想想,也觉得愧对丈夫,墓碑上的出生日期写错,实在太不应该了。
舒雨从山坡上走下来的时候,被地上的石子崴了一下脚,路晁在旁边一把扶住,小声问道:“出什么事了吗?”
见她一直低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觉得……算了,走吧。”没人知道,针对三叔一家的杀手,最后也是她的催命符,所以她对这个案子一直相当关注。
刚才三婶所说,她总觉得会不会跟案情有所联系。
可问题是,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她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以前跟人结仇的是她爸?可凶手难道只凭出生日期认人,连仇人的名字都能搞错?
更何况,她爸十几岁就下放来到下溪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吴县,十几岁之前能跟人结下什么深仇大恨,让人恨到现在。如果是十几岁之后结的仇,那就更不该搞错人。
看来这只是个巧合,应该和真相无关。
舒雨叹了口气,放下这条线索。
吃过饭舒雨和路晁送三婶和堂妹去吴县转火车,顺便去看程燕,再请她吃个饭。
县城已经有了许多的小餐馆,过年还有继续营业的。
程燕熟门熟路找到一家,点了人家的拿手菜,就开始数落他们,“也不早点来找我玩。”
再看他们挽在一起的手,啧啧好几声,“我早看出来了,哼。”
“哼什么哼,你男朋友呢,也不带出来溜溜。”舒雨打趣她。
“别提了。”程燕叹了一句,
看了一眼路晁,程燕没有再说,舒雨也识趣的没有问。
聊天的时候,程燕谈起另一件事,“财政今年挺困难的,教育局的工资都在拖欠,我们高中的老师都只能发百分之八十的工资,下头乡里的学校,特别是民办教师,经常拖上一二个月才发。这日子,叫人怎么活啊,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舒雨抬头,微蹙住眉头,“这么严重吗?”
“是啊,国家整天说改革改革,要是这么个改法,还不如回到以前呢。”程燕一肚子怨气,她的想法也代表着当时许多普通老百姓的想法。
这个时候说一切都会好,没有任何意义,连舒雨这么笃定的知道,一切都会好,可让她怎么说的出口。
拿不到工资的人要吃饭的人,难道听一句口号,就能填饱肚子吗?
舒雨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人,在她眼里,事情只分为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闭嘴听专业人士的解决方案,二是自己想出解决方案。
“我有空再来找你玩,现在有事得去学校一趟。”
“你又想干什么,这事可不是你能解决的。”程燕嚷道,她太清楚舒雨的性格,明显是想去做什么。
不过程燕还是听话的乖乖回家,走之前眼巴巴的叮嘱她一定要再来找她玩。
舒雨想了想,和路晁先去了黄副校长家里拜年。当着副校长还兼职任课的黄老师,是一个不怎么掺和办公室政治,只对教书感兴趣,稍显木讷的老实人。
见到舒雨和路晁,他自然是非常高兴,得知路晁已毕业,很遗憾的说道:“你当时要是在我们学校复读就好了。”
县中学从创建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考入清大或是京大的学生,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来说,有学生能考入国内最高学府,就跟圆梦一样。没有圆梦就退休,简直是终生遗憾。
结果从自己手里溜掉了一个,更遗憾了。
路晁笑笑没有说话,不过好在还有舒雨,黄校长问了几句学校里的事情,得知她休学一年,去外资企业工作时,顿时不解道:“什么样的实习,非得休学。”
舒雨没法解释这不是实习是工作,只能转移话题,“我听说教育局现在遇到了财政上的困难?”
黄校长倒是很乐观,“困难是暂时的,总会好的。现在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吃饱穿暖还想怎么样?”
他倒是知足长乐,并不以为意。
黄校长的爱人在旁边听不下去了,白了丈夫一眼,“你呀,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年富力强,无病无灾才觉得日子总能过。你知不知道,李老师的爱人病了,医药费不能报销,他到处借钱,就差给人磕头下跪了。你不是也借钱给他了吗?”
说着往墓碑上一看,很是意外的说道:“怎么二伯的出生日期和我爸的一样。”
舒雨在旁边也听愣了, “这怎么可能呢?”
他们并不是双胞胎呀。
三婶一脸不好意思,看向舒雨解释道:“看这事闹的,当年你三叔要进厂顶班,但年纪不够,你奶奶就把他的年纪给改了,厂子里还需要出生证明一类的东西,就干脆拿了你爸的来用。”
当年的人也不怎么注重生日,舒老太太的三个儿子都是在家里生的,所谓出生证明也就是简单的手写证明,很容易就给换了个名字。
换了以后为了避免麻烦便一直用着,当时还没舒佳琪呢,她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事。
舒雨才知道还有这么一出,摇摇头表示不介意。
“妈,那我们是不是该把墓碑改过来。”舒佳琪有些不满的看着妈妈,之前是为了工作也就罢了,可是墓碑上怎么能错呢。
“我当时只顾着伤心,是单位里的人帮着办的后事,哪里还记得这件事。你说改咱们就改,回头就去改,行不行。”三婶此时想想,也觉得愧对丈夫,墓碑上的出生日期写错,实在太不应该了。
舒雨从山坡上走下来的时候,被地上的石子崴了一下脚,路晁在旁边一把扶住,小声问道:“出什么事了吗?”
见她一直低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觉得……算了,走吧。”没人知道,针对三叔一家的杀手,最后也是她的催命符,所以她对这个案子一直相当关注。
刚才三婶所说,她总觉得会不会跟案情有所联系。
可问题是,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她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以前跟人结仇的是她爸?可凶手难道只凭出生日期认人,连仇人的名字都能搞错?
更何况,她爸十几岁就下放来到下溪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吴县,十几岁之前能跟人结下什么深仇大恨,让人恨到现在。如果是十几岁之后结的仇,那就更不该搞错人。
看来这只是个巧合,应该和真相无关。
舒雨叹了口气,放下这条线索。
吃过饭舒雨和路晁送三婶和堂妹去吴县转火车,顺便去看程燕,再请她吃个饭。
县城已经有了许多的小餐馆,过年还有继续营业的。
程燕熟门熟路找到一家,点了人家的拿手菜,就开始数落他们,“也不早点来找我玩。”
再看他们挽在一起的手,啧啧好几声,“我早看出来了,哼。”
“哼什么哼,你男朋友呢,也不带出来溜溜。”舒雨打趣她。
“别提了。”程燕叹了一句,
看了一眼路晁,程燕没有再说,舒雨也识趣的没有问。
聊天的时候,程燕谈起另一件事,“财政今年挺困难的,教育局的工资都在拖欠,我们高中的老师都只能发百分之八十的工资,下头乡里的学校,特别是民办教师,经常拖上一二个月才发。这日子,叫人怎么活啊,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舒雨抬头,微蹙住眉头,“这么严重吗?”
“是啊,国家整天说改革改革,要是这么个改法,还不如回到以前呢。”程燕一肚子怨气,她的想法也代表着当时许多普通老百姓的想法。
这个时候说一切都会好,没有任何意义,连舒雨这么笃定的知道,一切都会好,可让她怎么说的出口。
拿不到工资的人要吃饭的人,难道听一句口号,就能填饱肚子吗?
舒雨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人,在她眼里,事情只分为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闭嘴听专业人士的解决方案,二是自己想出解决方案。
“我有空再来找你玩,现在有事得去学校一趟。”
“你又想干什么,这事可不是你能解决的。”程燕嚷道,她太清楚舒雨的性格,明显是想去做什么。
不过程燕还是听话的乖乖回家,走之前眼巴巴的叮嘱她一定要再来找她玩。
舒雨想了想,和路晁先去了黄副校长家里拜年。当着副校长还兼职任课的黄老师,是一个不怎么掺和办公室政治,只对教书感兴趣,稍显木讷的老实人。
见到舒雨和路晁,他自然是非常高兴,得知路晁已毕业,很遗憾的说道:“你当时要是在我们学校复读就好了。”
县中学从创建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考入清大或是京大的学生,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来说,有学生能考入国内最高学府,就跟圆梦一样。没有圆梦就退休,简直是终生遗憾。
结果从自己手里溜掉了一个,更遗憾了。
路晁笑笑没有说话,不过好在还有舒雨,黄校长问了几句学校里的事情,得知她休学一年,去外资企业工作时,顿时不解道:“什么样的实习,非得休学。”
舒雨没法解释这不是实习是工作,只能转移话题,“我听说教育局现在遇到了财政上的困难?”
黄校长倒是很乐观,“困难是暂时的,总会好的。现在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吃饱穿暖还想怎么样?”
他倒是知足长乐,并不以为意。
黄校长的爱人在旁边听不下去了,白了丈夫一眼,“你呀,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年富力强,无病无灾才觉得日子总能过。你知不知道,李老师的爱人病了,医药费不能报销,他到处借钱,就差给人磕头下跪了。你不是也借钱给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