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施压。
撞墙。撞墙。
绿湾包装工出其不意地展现出了防守组的攻击性,精心布置的连环施压让芝加哥熊进攻组没有喘息的机会,还没有弄清楚情况,就已经直接撞墙倒地,不仅没有能够推进,而且还损失码数。
福尔特再次被劈头盖脸地正面撞墙了一次,有些发蒙。
虽然说,跑卫撞墙就是日常,但跑卫必须明白撞墙的原因,并且寻找到突破路线,这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福尔特确实没有能够明白自己撞墙的原因。上次对阵绿湾包装工,进攻锋线的开球不利和进攻战术的死板僵硬,直接钳制住了芝加哥熊的进攻,但福尔特依旧是表现最出色的一环;而本场比赛,福尔特却觉得节奏和状态似乎都不太对劲,始终没有契合到自己舒服的位置上。
原因未知。
“马特,启动之前,你需要稍稍观察一下,对方正在制造陷阱,诱使你犯错,所以你的撞墙次数明显上升。”
中场休息的时候,进攻协调员朗特纳(RonTurner)专程找到福尔特进行沟通,对上半场的连续撞墙进行分析,期待着下半场能够有所改善。
嘴巴上,福尔特连连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但实际上?
什么叫做制造陷阱?
什么叫做多做观察?
橄榄球跑卫也有着诸多风格与类型,其中一类跑卫就非常擅长观察全局,寻找防守漏洞,进而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完成突破,不仅能够推进,而且往往能够推进大码数。
2013年加盟匹兹堡钢人的跑卫勒维昂贝尔(Le’VeonBell)就是如此类型,在巅峰的2016年和2017年,“一停二看三通过”被誉为是勒维昂的比赛标志风格,在联盟之中大杀四方,堪称是联盟第一跑卫。
但显然,福尔特并不是这样的跑卫。
他能够明白特纳的意思——字面上的,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在比赛之中,毕竟,这只是他的新秀赛季。
下半场的第一次地面冲球又再次撞墙,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做出调整呢?
更重要的是,应该怎么调整?
福尔特没有任何概念。
二档十二码。
福尔特连续深呼吸两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朝着四分卫奥顿投去视线,做好下一档进攻的准备。
橄榄球,再次来到了福尔特的怀抱中——但这次稍稍不同,绿湾包装工的防守战术并没有咄咄逼人,而是芝加哥熊主动在乱中求变,因为面临二档长码数,选择传球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洛维反其道而行。
当然,洛维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冒然安排地面进攻,奥顿与福尔特做出了一个位置交换,但奥顿还是需要保持传球的假动作;同时接球球员竭尽全力地朝着中传区域跑动,制造出奥顿真的准备传球的姿态。
进而为地面进攻创造出推进空间。
机会,的确出现了。
福尔特持球快速从进攻组的左侧形成突破,沿着槽位快速上步,但是,考虑到自己的推进屡次撞墙,这也让福尔特的脚步稍稍做出调整,并没有盲目地径直前冲,而是在前冲之中保持观察的敏锐。
原本,这是一个好习惯;但不是福尔特的好习惯——
观察是观察,但福尔特在奔跑之中,却不知道应该观察什么,平时都是等待危险临近的时候以本能做出反应,现在提前观察反而是不知所措;连带着,前冲的脚步也被分神,持球推进也就显得犹豫起来。
危险!
右侧可以看到线卫霍克正在全速上步。
危险!
左侧也可以看到角卫哈里斯快速靠近。
福尔特立刻就按照平时的应对状态,主动朝着霍克冲撞过去,试图以力量和速度来赢得对位的优势,但福尔特却忘记了,此时的脚步节奏根本不是平时的状态,力量对抗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砰!
霍克准确无误地擒抱住了福尔特的腰部,势大力沉的正面冲撞制造出惊涛骇浪,甚至直接将福尔特腾空撞了起来,福尔特正在霍克的压迫之下节节败退。
砰!
紧接着哈里斯也成功合流,携手霍克直接将福尔特放倒在地上。
砰!
福尔特的后背狠狠撞击在地面上,凶猛的碰撞让五脏六腑都开始剧烈疼痛起来,大脑陷入短暂的空白:
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到底是哪里出错了?他应该怎么应对?
那股混杂着憋屈和愤怒的情绪正在福尔特胸膛里燃烧着,并且因为自己的困惑不解而越演越烈起来。
洛维快速做出调整,用替补跑卫杰森麦凯(JasonMcKie)轮换了福尔特。
即使不是因为连续撞墙,跑卫也不能长时间留在场上,因为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太大,必须定时进行轮换;而现在福尔特状态不佳,连续撞墙,洛维也希望用不同风格的跑卫来改变一下地面进攻的节奏。
三档九码。
此时芝加哥熊进攻组已经没有太多选择,三档长码数迫使他们必须冒险,传球是最大可能,但天气情况是公平的,现在奥顿也必须面临大风和低温的影响:
如何通过短传来完成三档转换,这是一个难题。
“攻击!”
奥顿持球快速后撤,原本以为绿湾包装工会在关键时刻选择上步施压,破坏他的传球节奏,结果却没有想到对手反其道而行,仅仅采用三人冲传,其他所有球员全部布局在短传区域,密密麻麻地看不到缝隙。
“八名防守球员VS四名接球球员”!
芝加哥熊的替补跑卫麦凯是一名全卫,身型壮硕,并不适合上步接球,更加适合后撤充当第六名进攻锋线——显然,洛维也判断陆一奇会全面上步施压,这才采用了如此轮换策略,结果却因为绿湾包装工的战术重心转移而沦为弃子。
怎么办?
奥顿此时视线里满满当当全部都是白色身影,而自己的队友则可怜兮兮地点缀在一片白茫茫的激流之中,从左看到右,再从右看到左,却始终没有能够找到一个传球空档,满脑子都只有慌张与混乱。
怎么办!
调整脚步,调整脚步。还在调整脚步。
奥顿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前后两个来回之后,持球时间就已经开始延长,攻防双方的对峙位置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然后一个身影就毫无预警地出现在视线之内,根本没有给奥顿留下什么反应时间。
“擒杀!”
“擒杀!”
“这是一记擒杀!”
撞墙。撞墙。
绿湾包装工出其不意地展现出了防守组的攻击性,精心布置的连环施压让芝加哥熊进攻组没有喘息的机会,还没有弄清楚情况,就已经直接撞墙倒地,不仅没有能够推进,而且还损失码数。
福尔特再次被劈头盖脸地正面撞墙了一次,有些发蒙。
虽然说,跑卫撞墙就是日常,但跑卫必须明白撞墙的原因,并且寻找到突破路线,这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福尔特确实没有能够明白自己撞墙的原因。上次对阵绿湾包装工,进攻锋线的开球不利和进攻战术的死板僵硬,直接钳制住了芝加哥熊的进攻,但福尔特依旧是表现最出色的一环;而本场比赛,福尔特却觉得节奏和状态似乎都不太对劲,始终没有契合到自己舒服的位置上。
原因未知。
“马特,启动之前,你需要稍稍观察一下,对方正在制造陷阱,诱使你犯错,所以你的撞墙次数明显上升。”
中场休息的时候,进攻协调员朗特纳(RonTurner)专程找到福尔特进行沟通,对上半场的连续撞墙进行分析,期待着下半场能够有所改善。
嘴巴上,福尔特连连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但实际上?
什么叫做制造陷阱?
什么叫做多做观察?
橄榄球跑卫也有着诸多风格与类型,其中一类跑卫就非常擅长观察全局,寻找防守漏洞,进而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完成突破,不仅能够推进,而且往往能够推进大码数。
2013年加盟匹兹堡钢人的跑卫勒维昂贝尔(Le’VeonBell)就是如此类型,在巅峰的2016年和2017年,“一停二看三通过”被誉为是勒维昂的比赛标志风格,在联盟之中大杀四方,堪称是联盟第一跑卫。
但显然,福尔特并不是这样的跑卫。
他能够明白特纳的意思——字面上的,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在比赛之中,毕竟,这只是他的新秀赛季。
下半场的第一次地面冲球又再次撞墙,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做出调整呢?
更重要的是,应该怎么调整?
福尔特没有任何概念。
二档十二码。
福尔特连续深呼吸两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朝着四分卫奥顿投去视线,做好下一档进攻的准备。
橄榄球,再次来到了福尔特的怀抱中——但这次稍稍不同,绿湾包装工的防守战术并没有咄咄逼人,而是芝加哥熊主动在乱中求变,因为面临二档长码数,选择传球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洛维反其道而行。
当然,洛维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冒然安排地面进攻,奥顿与福尔特做出了一个位置交换,但奥顿还是需要保持传球的假动作;同时接球球员竭尽全力地朝着中传区域跑动,制造出奥顿真的准备传球的姿态。
进而为地面进攻创造出推进空间。
机会,的确出现了。
福尔特持球快速从进攻组的左侧形成突破,沿着槽位快速上步,但是,考虑到自己的推进屡次撞墙,这也让福尔特的脚步稍稍做出调整,并没有盲目地径直前冲,而是在前冲之中保持观察的敏锐。
原本,这是一个好习惯;但不是福尔特的好习惯——
观察是观察,但福尔特在奔跑之中,却不知道应该观察什么,平时都是等待危险临近的时候以本能做出反应,现在提前观察反而是不知所措;连带着,前冲的脚步也被分神,持球推进也就显得犹豫起来。
危险!
右侧可以看到线卫霍克正在全速上步。
危险!
左侧也可以看到角卫哈里斯快速靠近。
福尔特立刻就按照平时的应对状态,主动朝着霍克冲撞过去,试图以力量和速度来赢得对位的优势,但福尔特却忘记了,此时的脚步节奏根本不是平时的状态,力量对抗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砰!
霍克准确无误地擒抱住了福尔特的腰部,势大力沉的正面冲撞制造出惊涛骇浪,甚至直接将福尔特腾空撞了起来,福尔特正在霍克的压迫之下节节败退。
砰!
紧接着哈里斯也成功合流,携手霍克直接将福尔特放倒在地上。
砰!
福尔特的后背狠狠撞击在地面上,凶猛的碰撞让五脏六腑都开始剧烈疼痛起来,大脑陷入短暂的空白:
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到底是哪里出错了?他应该怎么应对?
那股混杂着憋屈和愤怒的情绪正在福尔特胸膛里燃烧着,并且因为自己的困惑不解而越演越烈起来。
洛维快速做出调整,用替补跑卫杰森麦凯(JasonMcKie)轮换了福尔特。
即使不是因为连续撞墙,跑卫也不能长时间留在场上,因为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太大,必须定时进行轮换;而现在福尔特状态不佳,连续撞墙,洛维也希望用不同风格的跑卫来改变一下地面进攻的节奏。
三档九码。
此时芝加哥熊进攻组已经没有太多选择,三档长码数迫使他们必须冒险,传球是最大可能,但天气情况是公平的,现在奥顿也必须面临大风和低温的影响:
如何通过短传来完成三档转换,这是一个难题。
“攻击!”
奥顿持球快速后撤,原本以为绿湾包装工会在关键时刻选择上步施压,破坏他的传球节奏,结果却没有想到对手反其道而行,仅仅采用三人冲传,其他所有球员全部布局在短传区域,密密麻麻地看不到缝隙。
“八名防守球员VS四名接球球员”!
芝加哥熊的替补跑卫麦凯是一名全卫,身型壮硕,并不适合上步接球,更加适合后撤充当第六名进攻锋线——显然,洛维也判断陆一奇会全面上步施压,这才采用了如此轮换策略,结果却因为绿湾包装工的战术重心转移而沦为弃子。
怎么办?
奥顿此时视线里满满当当全部都是白色身影,而自己的队友则可怜兮兮地点缀在一片白茫茫的激流之中,从左看到右,再从右看到左,却始终没有能够找到一个传球空档,满脑子都只有慌张与混乱。
怎么办!
调整脚步,调整脚步。还在调整脚步。
奥顿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前后两个来回之后,持球时间就已经开始延长,攻防双方的对峙位置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然后一个身影就毫无预警地出现在视线之内,根本没有给奥顿留下什么反应时间。
“擒杀!”
“擒杀!”
“这是一记擒杀!”